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场调制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调频方法
1
作者 张庆宏 王志飞 +3 位作者 周晨媛 周丹 蔡玲珑 李运甲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15-2424,共10页
面向电力应用场景,为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对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干扰,并实现器件谐振频率与环境振动频率相匹配,提出基于软磁材料进行磁场调制的调频方法。通过研究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模型与磁场耦合分布模型,明确了磁力非线... 面向电力应用场景,为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对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干扰,并实现器件谐振频率与环境振动频率相匹配,提出基于软磁材料进行磁场调制的调频方法。通过研究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动力学模型与磁场耦合分布模型,明确了磁力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器件谐振频率的作用机制。探究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对能量采集器内部磁场分布的影响,完成调频单元及器件整体结构设计,制备了样机并开展性能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软磁材料的调频方法可实现96~139Hz范围调频,相对调频范围44.8%。与基于永磁体进行调频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实现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较宽范围、较高精度调频,还可进一步屏蔽外界磁场干扰并约束内部磁场泄漏,有利于提升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在强磁场环境中的工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 磁场调制 频率调节 软磁材料 磁场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设计和电磁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佩红 戴旭涵 +1 位作者 方东明 赵小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8-521,526,共5页
为了设计出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模型的结构参数和输出电动势之间的关系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随着圆形永磁体厚度、悬臂梁振幅的增加及悬臂梁和永磁体间距的减小,输出电动势逐渐... 为了设计出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模型的结构参数和输出电动势之间的关系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随着圆形永磁体厚度、悬臂梁振幅的增加及悬臂梁和永磁体间距的减小,输出电动势逐渐增加;在永磁体半径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输出电动势会出现一极大值。根据优化原则设计出结构参数如下的模型:圆形SmCo28永磁体厚度为1 mm,半径为2 mm,悬臂梁振幅为1 mm,永磁体和悬臂梁之间的距离为1.02 mm。该模型的最大输出电动势为26 mV,最大输出功率为5.633μ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技术 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 结构优化 计算机仿真 输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设备的T型梁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设计
3
作者 张明皓 宋睿 +3 位作者 张鋆 周晨媛 王俊元 李运甲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1,共8页
由于电网设备振动能量广泛存在,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的过程中,振动能量采集器将振动能量作为其监测装置电源的有效补充,可延长装置的运行时间。该文研究能量采集器基于刚柔结合结构,采用聚酰亚胺T型梁和FR4拾振平面线圈。刚柔结合结构使... 由于电网设备振动能量广泛存在,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的过程中,振动能量采集器将振动能量作为其监测装置电源的有效补充,可延长装置的运行时间。该文研究能量采集器基于刚柔结合结构,采用聚酰亚胺T型梁和FR4拾振平面线圈。刚柔结合结构使能量采集器件可基于标准工业工艺批量生产,T型梁设计可有效减少加工工艺的残余应力,柔性梁使其可在低环境振动下实现较高的振幅和能量采集效率。对于该采集器进行测试后,得出T型梁器件的固有频率为140 Hz,在±1g加速度下可输出电压9.40 mV,外接匹配电阻2.31Ω后,输出功率为4.71μW。因此,该器件的固有频率位于电力系统设备振动频率的频率区间内并提供一定的输出电压和功率,从而可以有效采集其电力设备的振动能量,并实现对于设备振动特征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能量采集 设备振动 电磁 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佩红 戴旭涵 赵小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98,111,共6页
随着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和微机电系统的迅速发展,供电问题正成为它们进入实用化、产业化的一大障碍。现有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首先给出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工作原理、物理模型和设计原则,然后详细介绍目前国... 随着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和微机电系统的迅速发展,供电问题正成为它们进入实用化、产业化的一大障碍。现有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首先给出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工作原理、物理模型和设计原则,然后详细介绍目前国内外各研究小组研制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几何模型、结构参数、输出结果和技术特点,最后简单分析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振动能量采集器 电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伟 车录锋 王跃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4-700,共7页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横向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用于把周围环境中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该能量采集器主要由两块长方形永磁体、螺旋铜线圈、质量块-弹性梁振动系统及衬底等构成。选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器件结构...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横向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用于把周围环境中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该能量采集器主要由两块长方形永磁体、螺旋铜线圈、质量块-弹性梁振动系统及衬底等构成。选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器件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并利用电镀技术制作螺旋铜线圈,KOH湿法腐蚀和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技术制作质量块-弹性梁振动系统,然后与永磁体一起组成了体积大约为100mm3的能量采集器样机。对制作好的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样机的振动特性测试表明:质量块-弹性梁振动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为241Hz;在频率为241Hz、加速度为2.8ms-2的外界振动激励下,负载两端产生的交流电压峰峰值为9.2mV。另外调节质量块和弹性梁的参数,还可以得到不同固有频率的能量采集器。该能量采集器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对无线传感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能量采集器 振动能量采集器 横向振动 微机电系统(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低频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制作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庆 张金娅 +1 位作者 王岩 曹自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典型的环境振动能量采集器件采用片状的悬臂梁弹簧结构,当这种类型器件的尺度为mm量级时其共振频率较高,这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与环境中低频振动源进行机械耦合。为此,提出一种回形弹簧结构,并结合电磁感应发电原理,设计和制作了一种低频... 典型的环境振动能量采集器件采用片状的悬臂梁弹簧结构,当这种类型器件的尺度为mm量级时其共振频率较高,这在实际应用中难以与环境中低频振动源进行机械耦合。为此,提出一种回形弹簧结构,并结合电磁感应发电原理,设计和制作了一种低频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件。在该器件中,使用厚度为100μm的304不锈钢片制作回形弹簧,使得器件的共振频率低至17.8 Hz。整个器件由回形弹簧、Nd Fe B永磁体、自绕线圈和支座组成,外形尺寸为28 mm×28 mm×16 mm。实验测试表明,当激励振动的振幅为500μm时,器件的开路峰值电压为1.82 V,输出功率为1.1 m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 电磁能量采集器 回形弹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电磁复合式振动能量采集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志宏 王良 +1 位作者 徐圣 裴承芝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530,共6页
针对目前单一化的压电式或电磁式机械振动能量采集装置最大输出功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压电电磁复合式能量采集器。通过对复合式能量采集器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电压、电流及输出功率的表达式。然后对复合式能量采集器的输出... 针对目前单一化的压电式或电磁式机械振动能量采集装置最大输出功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压电电磁复合式能量采集器。通过对复合式能量采集器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了电压、电流及输出功率的表达式。然后对复合式能量采集器的输出功率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设置压电片内阻值及其他参数条件,对比分析复合式能量采集器模型与单一的压电式或电磁式能量采集器模型,理论上输出功率提高了38.2%和4.74%。最后通过对采用悬臂梁结构的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具体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了压电电磁复合式能量采集器输出功率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压电电磁 能量采集器 悬臂梁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碰撞的多方向压电电磁能量采集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诗豪 宋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3-788,共6页
针对传统单悬臂梁能量采集器工作频带窄,采集效率低,采集方向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的多方向压电电磁能量采集器。分析了引入碰撞的过程和多种工作模式的理论功率输出,建立了能量采集器的理论模型,制作了实验样机,研究了z方向... 针对传统单悬臂梁能量采集器工作频带窄,采集效率低,采集方向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的多方向压电电磁能量采集器。分析了引入碰撞的过程和多种工作模式的理论功率输出,建立了能量采集器的理论模型,制作了实验样机,研究了z方向不同碰撞间距对压电工作模式电压输出的影响,计算了最佳间距下不同工作模式的功率输出结果。结果表明,在碰撞间距为3 mm时,z方向压电工作模式可在更多频段产生机械耦合效应,输出电压最高达19.94 V,带宽为20.5 Hz,在混合采集工作模式下在x方向和z方向输出最高功率分别为0.11 W、0.46 W,带宽分别为18.5 Hz、20.5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收集 压电电磁能量采集器 机械耦合 碰撞 多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的多模态电磁式能量采集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庆东 王俊平 +3 位作者 王宁 徐淑静 杨拥军 杨瑞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7期108-110,共3页
提出了一种磁铁层和线圈层均能振动的电磁能量采集器方法,设计了磁铁、线圈、支撑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并用COMSOL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态、静态和谐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结构可实现400 Hz以下6个振动模态,5个方向振动能量... 提出了一种磁铁层和线圈层均能振动的电磁能量采集器方法,设计了磁铁、线圈、支撑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并用COMSOL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态、静态和谐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结构可实现400 Hz以下6个振动模态,5个方向振动能量的采集,为进一步工艺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采集器 微机电系统 机械振动 电磁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型电磁式振动能量收集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蓝澜 何青 +1 位作者 赵晓彤 宋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36-442,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电磁振动能量收集器,该能量收集器主要包括静线圈和由磁体、质量块与平面弹簧构成的拾振系统。理论分析得到拾振系统在谐振频率工作时,相对位移最大,有利于收集振动能量。为了得到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能量收集器,对能量收... 提出一种新型电磁振动能量收集器,该能量收集器主要包括静线圈和由磁体、质量块与平面弹簧构成的拾振系统。理论分析得到拾振系统在谐振频率工作时,相对位移最大,有利于收集振动能量。为了得到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能量收集器,对能量收集器拾振系统进行限元建模分析,得到弹簧片厚度、弹簧臂宽度、弹簧臂长度与振动特性的关系;对能量收集器能量转化系统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线圈匝数,永磁铁的长、宽、高,线圈磁铁间距,磁铁振幅以及振动与频率输出电压的关系。对确定尺寸的模型,工作在谐振频率45.4 Hz时,仿真分析得到最大输出电压为205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收集器 电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磁式低频振动能量收集器建模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雪芬 祝志鹏 刘建胜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8-754,共7页
对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低频振动能,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采用新型的磁力弹簧,透明光敏树脂材料和N38永磁体,设计了将低频振动能转换成电能的2种能量收集器原型样机;建立了能量收集器物理模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模型,采用Simulink模块分别对能... 对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低频振动能,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采用新型的磁力弹簧,透明光敏树脂材料和N38永磁体,设计了将低频振动能转换成电能的2种能量收集器原型样机;建立了能量收集器物理模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模型,采用Simulink模块分别对能量收集器的3种结构形式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得到了相应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表达式及其随时间变化图像;搭建测试平台,进行了低频振动实验对比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2个磁力弹簧且上方悬空结构形式感应电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 低频振动 能量收集器 感应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非线性振子的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蕊 吴子英 叶文腾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46,共15页
随着微机电科技的进步,利用环境振动进行系统自供电已经成为目前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将质量-弹簧-阻尼系统与双稳态振动能量捕获系统相结合,提出了附加非线性振子的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及控制方程.通过... 随着微机电科技的进步,利用环境振动进行系统自供电已经成为目前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将质量-弹簧-阻尼系统与双稳态振动能量捕获系统相结合,提出了附加非线性振子的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及控制方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简谐激励下质量比和调频比发生变化时附加非线性振子的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的动力学响应.通过与附加线性振子双稳态系统的对比,获得了上述参数对附加非线性振子的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发生大幅运动的影响规律,显示出附加非线性振子的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的优越性,并获得了附加非线性振子的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发生连续大幅混沌运动的最优参数配合.上述研究结果为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电磁振动能量捕获器 简谐激励 附加非线性振子 大幅运动 最佳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能量采集的无源温度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吉 王增彬 +9 位作者 王流火 吕鸿 陈义龙 马志钦 余欣 汪进锋 杨贤 孙帅 唐瑛 庞小峰 《广东电力》 2018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针对工业设备测温供电问题,需研究一种可利用工业设备中振动产生的电能进行无源测温的技术。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T型梁能量采集器,引入刚、柔性两种热电阻负载回路,对T型梁能量采集器的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刚、柔性2种热电... 针对工业设备测温供电问题,需研究一种可利用工业设备中振动产生的电能进行无源测温的技术。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T型梁能量采集器,引入刚、柔性两种热电阻负载回路,对T型梁能量采集器的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刚、柔性2种热电阻负载回路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LabVIEW仿真软件,搭建测试电路对能量采集器进行扫频实验,找出能量采集器的谐振频率;在谐振频率下分别为能量采集器匹配刚、柔2种热电阻进行测温表征,得出与该能量采集器匹配的最佳负载热电阻,最终在25~255℃之间实现了热电阻温度的表征和测量。无源测温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的温度监测中,例如GIS、开关柜、变压器绕组等,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 金属电阻 无源测温 能量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永磁阵列振动能量收集器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志强 陈仁文 +2 位作者 章飘艳 夏桦康 杨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为实现多方向环境能量收集,设计球形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基于二维Halbach阵列设计的球面Halbach永磁阵列,较传统永磁阵列能提高线圈中磁链变化梯度,从而提高结构输出性能;建立数学解析模型,据解析结果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优化;对该模型... 为实现多方向环境能量收集,设计球形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基于二维Halbach阵列设计的球面Halbach永磁阵列,较传统永磁阵列能提高线圈中磁链变化梯度,从而提高结构输出性能;建立数学解析模型,据解析结果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优化;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实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响应空间任意方向振动,进而转化为电能;外部激励为10 Hz、激励为水平方向、负载阻值50Ω时,该球形振动能量采集器输出电能达最大,单个线圈中最大负载功率可达0.8 m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采集 电磁 多方向 HALBACH阵列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离技术的3×n阵列式低频宽带压电振动发电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翠线 秦敏哲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4-560,共7页
针对传统压电发电机固有频率单一,频率采集范围窄和能量采集效率低等缺陷,且无法满足当前无线传感器在特殊工作环境中所需的宽频带和大功率输出.本文基于模态分离技术提出了一种3×n阵列式压电发电结构,并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 针对传统压电发电机固有频率单一,频率采集范围窄和能量采集效率低等缺陷,且无法满足当前无线传感器在特殊工作环境中所需的宽频带和大功率输出.本文基于模态分离技术提出了一种3×n阵列式压电发电结构,并利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优化参数后3×5阵列式采集系统在低于50Hz的频率范围内带宽为15.6Hz.实验测试结果发现3×5阵列式发电机的带宽拓宽至13.8Hz;同时在11Hz的共振频率下,最优负载电阻值为350kΩ时,可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12mW;最后测试其半功率(1.05mW)带宽达15.3Hz.本文所提出的模态分离技术使阵列采集系统的带宽明显提高且输出功率增大,这个优异的输出性能使得其在多源、宽频振动环境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发电机 低频宽带采集器 压电俘能装置 振动能量捕获 模态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