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供电系统中装备间传导电磁干扰的交互作用机理分析、建模及抑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周鹏 裴雪军 +1 位作者 张堃 单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727-4737,共11页
直流供电系统中电力电子装备数目众多,装备的传导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特性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装备的影响。为了揭示系统中装备间的EMI交互作用机理,文中以直流供电系统中的两台逆变器为例,研究逆变器在脱网、挂网... 直流供电系统中电力电子装备数目众多,装备的传导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特性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装备的影响。为了揭示系统中装备间的EMI交互作用机理,文中以直流供电系统中的两台逆变器为例,研究逆变器在脱网、挂网、运行和停机等工况下对另一台逆变器的不同交互作用的影响。首先,阐述系统中的典型装备和系统运行工况。然后,建立典型装备共模(common mode,CM)高频模型,并进一步得到系统高频模型。其次,根据装备脱网、挂网、运行和停机等不同工况的特点,阐明装备间EMI交互作用机理。针对装备间传导路径所形成的新谐振问题,分析和定位与新谐振有关的重要参数。最后,提出基于散热器浮地的装备间EMI的抑制方法,在谐振峰处有23dB的衰减,有效地抑制了该谐振。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机理分析的正确性和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供电系统 电磁干扰交互作用机理 系统高频模型 装备间路径谐振 浮地散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纹波交互作用下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机理
2
作者 张希 陆大辉 +2 位作者 金立强 闫冠宇 包伯成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在级联功率变换器中,源变换器与负载变换器之间的开关纹波交互可重塑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纹波。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大时,源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对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揭示开关纹波交互作用对负载变换器... 在级联功率变换器中,源变换器与负载变换器之间的开关纹波交互可重塑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纹波。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大时,源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对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揭示开关纹波交互作用对负载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级联的谷值电压(VVR)控制Buck变换器为例,通过动力学建模和稳定性分析等方法来阐述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机理。首先,分析了源变换器与负载变换器公共耦合点处电压纹波的特性,利用分岔图展示了负载变换器随源变换器和负载变换器电感值变化时的动力学行为。然后,明确了级联VVR控制Buck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3种开关状态序列,建立了相应的近似离散映射模型,并推导了不动点邻域内的Jacobi矩阵及其特征根;通过监测Jacobi矩阵的特征根随源变换器和负载变换器电感值变化的运动轨迹,明晰了开关纹波交互作用下负载变换器的失稳机理。特征根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源变换器的电感值可以提高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而增大负载变换器的电感值将降低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最后,搭建了级联VVR控制Buck变换器的实验样机,结合理论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电路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电路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纹波交互作用 级联功率变换器 负载变换器 稳定性机理 离散映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卡拉胶体系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谋明 林伟锋 +2 位作者 徐建祥 邱慧霞 彭志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9,共9页
本文探讨了蛋白质与阴性多糖之间的作用类型及作用模式,提出了一种蛋白质一阴性多糖的凝胶网络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验证。通过研究酪蛋白-卡拉胶体系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和尿素后,凝胶强度和粘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蛋白... 本文探讨了蛋白质与阴性多糖之间的作用类型及作用模式,提出了一种蛋白质一阴性多糖的凝胶网络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验证。通过研究酪蛋白-卡拉胶体系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和尿素后,凝胶强度和粘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蛋白质与阴性多糖的交互作用力是以静电作用为主,疏水作用和氢键的作用不明显。而亚微观结构研究则表明凝胶网络越致密、均匀以及网络支架大小越均一,则体系的凝胶强度越高,同时也表明体系的凝胶体是以卡拉胶为主体而形成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蛋白质分子均匀吸附在网络的支架上,而不是以胶粒的形成存在于网络的连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 卡拉胶 体系 交互作用机理 食品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的蠕变及疲劳-蠕变-环境交互作用规律和机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建亭 袁超 侯介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504,共18页
综合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组在高温合金蠕变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蠕变和断裂规律及其机理,蠕变-环境交互作用及其机理,蠕变阻力模型以及疲劳-蠕变-环境交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蠕变机理 蠕变阻力模型 疲劳-蠕变-环境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列车PWM编码器电磁干扰的机理及抑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峰 曾海波 +2 位作者 邱日强 谢雨轩 翁文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10,共8页
针对巴西城轨列车脉冲宽度调制(PWM)编码器的输出端电阻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烧损问题,基于其功能和工作原理,采取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3种抗扰度试验排查,确定电磁干扰源;建立PWM编码器的容性耦合... 针对巴西城轨列车脉冲宽度调制(PWM)编码器的输出端电阻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烧损问题,基于其功能和工作原理,采取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3种抗扰度试验排查,确定电磁干扰源;建立PWM编码器的容性耦合模型,分析电磁干扰耦合机理;提出电磁干扰抑制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浪涌冲击电压是导致PWM编码器故障的直接原因,进入车体的瞬态电流为电磁干扰源,是导致PWM编码器故障的根本原因;车体瞬态电流在PWM编码器输出端耦合的浪涌冲击电压有效值为183.95V、冲击次数约20次时,PWM编码器受到电磁干扰后发生故障。试验表明,在保护接地线上串联50mΩ电阻和PWM编码器输出端加装型号为SMCJ24CA的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管),可显著增强PWM编码器的抗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编码器 电磁干扰 耦合机理 容性耦合模型 抑制措施 城轨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接入弱交流电网时锁相环和电流内环交互作用机理解析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吴广禄 周孝信 +5 位作者 王姗姗 梁军 赵兵 王铁柱 李英彪 杨艳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622-2633,共12页
该文推导了柔性直流输电接入弱交流电网时考虑交流电网强度和锁相环(phased lock loop,PLL)影响的电流内环控制传递函数解析表达式,并基于传递函数解析表达式中开环传递函数G0的伯德图和奈奎斯特图分析了PLL与电流内环控制的交互作用... 该文推导了柔性直流输电接入弱交流电网时考虑交流电网强度和锁相环(phased lock loop,PLL)影响的电流内环控制传递函数解析表达式,并基于传递函数解析表达式中开环传递函数G0的伯德图和奈奎斯特图分析了PLL与电流内环控制的交互作用,以及交流电网强度和有功功率大小对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并给出了机理解释。阐明了弱电网下PLL和电流内环控制带宽接近时易发生失稳现象的数学和物理机理。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传递函数 锁相环 电流内环 交互作用机理 弱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GH4169合金的损伤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鲍晓光 王润梓 +2 位作者 王继 郭素娟 张显程(指导)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4,20,共9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蠕变-疲劳试验条件(应变比分别为-1,0,-∞总应变范围分别为1.2%,1.6%,2.0%;拉应变保持时间分别为60,120,300,1800,5400 s)下GH4169合金试样断口及其纵切薄片上的裂纹、孔洞等损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微观损伤...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蠕变-疲劳试验条件(应变比分别为-1,0,-∞总应变范围分别为1.2%,1.6%,2.0%;拉应变保持时间分别为60,120,300,1800,5400 s)下GH4169合金试样断口及其纵切薄片上的裂纹、孔洞等损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微观损伤特征与试验条件之间的联系;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定性描述了孔洞和裂纹的萌生位置与发展过程,定位了蠕变损伤,分析了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合金的损伤机理。结果表明:总应变范围、拉应变保持时间与试样寿命成反比,与裂纹源数量以及纵切薄片上裂纹、孔洞的数量与尺寸均成正比关系;而应变比对试样寿命无明显影响;试样的蠕变损伤累积随拉应变保持时长的延长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蠕变-疲劳交互作用 损伤机理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接入多机电力系统的动态交互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世楼 王彤 +1 位作者 金铭鑫 焦典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10-3722,共13页
随着新能源友好并网技术和储能技术的大力发展,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多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与多机电力系统间动态交互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可能引起的振荡问题将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较大风险。首先建立多光储虚拟... 随着新能源友好并网技术和储能技术的大力发展,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多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与多机电力系统间动态交互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可能引起的振荡问题将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较大风险。首先建立多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子系统和多机电力系统子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及其传递函数模型。然后,建立两个子系统间动态交互作用模型,推导多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向多机电力系统提供的阻尼转矩,分析其动态交互作用的路径和机理。最后,以多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接入4机2区系统和10机39节点系统为算例,详细分析光储系统采用虚拟同步控制前后和虚拟同步控制参数对动态交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合系统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 动态交互作用 多机电力系统 机理分析 交互路径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数据链电磁干扰机理和防护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敏 许彤 +3 位作者 程二威 周星 孙亮 陈亚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52,共8页
针对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其数据链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而导致链路中断的问题,以某型无人机数据链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门耦合的电磁敏感度注入效应试验方法。基于该方法开展了某型无人机数据链系统电磁敏感度效应试验,... 针对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其数据链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而导致链路中断的问题,以某型无人机数据链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门耦合的电磁敏感度注入效应试验方法。基于该方法开展了某型无人机数据链系统电磁敏感度效应试验,得到了该数据链系统的敏感度阈值曲线,确定了其电磁敏感度阈值,分析了机载数据链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工作原理和电磁干扰作用下接收机的信号传输过程,揭示了组合频率干扰和带外饱和干扰对无人机机载数据链的作用机理,最后进行了试验验证。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电磁兼容设计层面和自适应控制策略方面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链 电磁干扰 敏感度效应试验 作用机理 防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粉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评价及其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志臣 郭乃胜 +1 位作者 金鑫 于安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37-243,共7页
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决定着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为了评价煤矸石粉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揭示交互作用机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煤矸石粉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运用广义sigmoidal函数和WLF方程构建了沥青胶浆动态剪切... 矿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决定着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为了评价煤矸石粉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揭示交互作用机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煤矸石粉沥青胶浆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运用广义sigmoidal函数和WLF方程构建了沥青胶浆动态剪切模量主曲线。基于Palierne模型系数C对煤矸石粉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进行评价,提出了参数拟合法以减弱C值对煤矸石粉体积分数的依赖性,借助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交互作用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交互作用评价系数C值比较得出煤矸石粉与沥青的交互作用强于石灰岩粉,煤矸石粉的粗糙表面及开口孔隙更容易与沥青形成嵌锁的界面结构,煤矸石粉与沥青发生交互作用后产生更多数量的“蜂状结构”,形成了密集交织的网状结构体系,从而使煤矸石粉与沥青具有更强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煤矸石粉 沥青胶浆 交互作用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雪除冰剂与沥青交互作用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云霞 马渝东 +1 位作者 罗钰鸿 郭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93-2297,共5页
为了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揭示交互作用机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开展融雪除冰剂/矿粉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实验。运用Sigmoidal函数和WLF方程构建复数模量主曲线,基于Palierne模型中的C指标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 为了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揭示交互作用机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开展融雪除冰剂/矿粉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实验。运用Sigmoidal函数和WLF方程构建复数模量主曲线,基于Palierne模型中的C指标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交互作用评价C值得出随着融雪除冰剂替代矿粉量的增加,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逐渐减弱。石灰岩矿粉沥青胶浆有蜂型结构,形成密集交织的网状体系,而融雪除冰剂加入到沥青中通过吸收沥青中的轻组分而均匀分散,在沥青胶浆中无蜂型结构,降低了融雪除冰剂与沥青交互作用能力。鉴于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融冰雪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融雪除冰剂不宜全部替代矿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融雪除冰剂 沥青胶浆 交互作用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典型湿地水环境时空变化规律与生态系统交互作用机理专题 序
1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45-1845,共1页
海河流域既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海河流域作为人类活动扰动强度大和复杂性高的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
关键词 生态系统结构 湿地水环境 海河流域 交互作用机理 时空变化规律 专题 经济社会发展 供需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刀闸操作产生电磁干扰及对保护影响的测量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勇 陈禾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9-153,共5页
该文对运行中500 kV变电站隔离刀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及其对二次回路、保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量。本次测量使用数字存储示波器对干扰进行了记录。测量项目包括隔离刀闸切合母线在二次回路上产生电磁干扰的实际水平、特点等。对测... 该文对运行中500 kV变电站隔离刀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及其对二次回路、保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量。本次测量使用数字存储示波器对干扰进行了记录。测量项目包括隔离刀闸切合母线在二次回路上产生电磁干扰的实际水平、特点等。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电磁干扰的一些重要特征。为变电站电磁干扰分析以及保护防护研究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干扰 防护研究 干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优化及机理分析
14
作者 王金星 杨涵 +2 位作者 杨小林 陈峰宾 焦华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共9页
目的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等问题,优化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合适的速凝剂,构建试验系统模拟深锥浓密机;以耙架剪切速度、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因素,以底流... 目的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等问题,优化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合适的速凝剂,构建试验系统模拟深锥浓密机;以耙架剪切速度、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为自变量因素,以底流质量浓度作为研究指标,借助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29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构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综合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探究单因素和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底流质量浓度的影响,确定最优絮凝沉降参数;分析絮凝剂及耙架剪切作用机理。结果以分子量为2000万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的浓密试验中,尾砂入料质量浓度是影响底流质量浓度的最显著性单因素,耙架剪切速度和尾砂入料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底流质量浓度的最显著性因素。结论絮凝沉降模型的最优试验参数组合为尾砂入料质量浓度21.24%、耙架剪切速率0.121 r/min、絮凝剂单耗6.73 g/t、絮凝剂溶液质量浓度0.031%,此条件下底流质量浓度为55.28%。在絮凝剂单耗适中的情况下,絮凝剂通过水解形成的高分子链均匀分布在溶液中,可充分吸附尾砂颗粒,单耗过高和过低,都不能充分发挥絮凝剂的架桥作用。耙架剪切对尾砂浓密的机理在于剪切作用能破坏封闭的絮团结构,解放封闭在絮团内部的水,使絮团能结合更多的尾砂颗粒,密度增加,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增加了浓密机的底流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因素交互作用 絮凝沉降模型 浓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中蛋白质/油脂的交互作用
15
作者 李媛 刘通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3-36,共4页
小分子和蛋白质间的分子交互作用 ,例如油脂与蛋白的结合 ,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是很基本和重要的。油脂 /蛋白质交互作用在生物膜的组装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是深入了解膜结构与功能的中心环节。目前 ,它们的作用机理在国内尚未有详细报道 ... 小分子和蛋白质间的分子交互作用 ,例如油脂与蛋白的结合 ,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是很基本和重要的。油脂 /蛋白质交互作用在生物膜的组装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是深入了解膜结构与功能的中心环节。目前 ,它们的作用机理在国内尚未有详细报道 ,因此介绍一些油脂 /蛋白质交互作用在结构方面的新信息 ,叙述这种交互作用的专一性特征以及油脂结构对膜蛋白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外 ,还描述了蛋白质 /油脂交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介绍了一些以动力学表面张力检测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交互作用 生物膜 油脂 膜蛋白 动力学研究 影响 专一性 表面张力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电磁环境对装备保障活动的干扰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玉林 张文一 孟冲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33,37,共4页
复杂电磁环境是指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电磁环境,是对战场空间中所有电磁信号的总体状态的反映。战时军队遂行装备保障任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极为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及其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从电磁环境与装备保障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复杂电磁环境是指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电磁环境,是对战场空间中所有电磁信号的总体状态的反映。战时军队遂行装备保障任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极为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及其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从电磁环境与装备保障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着手,揭示了装备保障活动受到电磁干扰作用的物理本质,研究了电磁干扰作用产生的充要条件和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电磁环境 装备保障 电磁干扰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码率的通信系统电磁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新峰 郝晓军 +2 位作者 韩慧 曾勇虎 汪连栋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系统客观地评价某通信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出一种以误码率为评价指标的电磁干扰效应实验方法,确定了不同干扰信号对该通信系统的作用规律,分析了干扰机理,结果表明:同频干扰时,在产生误码功率的前2 d Bm,误码率逐渐增大,而后1 d B... 为系统客观地评价某通信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出一种以误码率为评价指标的电磁干扰效应实验方法,确定了不同干扰信号对该通信系统的作用规律,分析了干扰机理,结果表明:同频干扰时,在产生误码功率的前2 d Bm,误码率逐渐增大,而后1 d Bm范围内,误码率迅速增加到0.47,干扰功率与发射功率呈线性变化;误码率达到10-2数量级,话筒发出吱吱声,达到0.47时显示屏出现死机现象;偏离发射频率2 MHz范围内的信号易产生干扰;带外强干扰信号会使通信系统减敏,干扰功率与信号频偏呈正比;互调干扰的两路信号同步变化时,其功率与发射功率呈线性关系,反之功率与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相同;扩频或RS编码可提高通信系统对同频小信号的抑制效果,而对邻频干扰,扩频反而使系统更易受到干扰,且产生干扰的功率区间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 误码率 电磁干扰 作用规律 干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制冷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18
作者 张家昆 杨宝玉 孙德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3,共7页
完成了红外制冷机驱动系统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针对系统关键器件的特性,采用合理算法建立精确的联合仿真模型。并借助联合仿真模型提取分析了系统的干扰机理。基于阻抗失配理论分析了不同滤波器拓扑的插入损耗与源和负载阻抗间的关系... 完成了红外制冷机驱动系统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针对系统关键器件的特性,采用合理算法建立精确的联合仿真模型。并借助联合仿真模型提取分析了系统的干扰机理。基于阻抗失配理论分析了不同滤波器拓扑的插入损耗与源和负载阻抗间的关系。最终提出了一套基于干扰机理的传导干扰滤波器设计及优化方法,该方法有效地优化了滤波器的性能,并降低了设计冗余。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制冷机 联合仿真模型 干扰机理 电磁干扰滤波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路辐射干扰机理诊断与特性估计 被引量:30
19
作者 赵阳 颜伟 +2 位作者 赵波 罗永超 李世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3,共8页
针对远场测试无法准确获取电路辐射机理且电磁测量过程复杂问题,提出基于近场测量的高频电路辐射机理快速诊断和基于电路射频参数测量的空间场辐射特性快速预估方法。首先,通过近场电磁场天线测量得到波阻抗及与测试点空间位置关系,分... 针对远场测试无法准确获取电路辐射机理且电磁测量过程复杂问题,提出基于近场测量的高频电路辐射机理快速诊断和基于电路射频参数测量的空间场辐射特性快速预估方法。首先,通过近场电磁场天线测量得到波阻抗及与测试点空间位置关系,分别根据共模和差模辐射的近场特性进行机理诊断;其次,根据共模辐射电流与空间总辐射场之间关系,得到基于射频共模电流分析的辐射EMI估计方法;最后,完成了针对不同无线通信设备和高速数字PCB的辐射干扰诊断与抑制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利用美国ETS-Lindgren公司3m法标准电波暗室做了对比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且误差小于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电磁干扰 高频电路 机理诊断 特性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电台电磁辐射效应机理 被引量:31
20
作者 魏光辉 耿利飞 潘晓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85-2692,共8页
为客观评价通信装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从电磁辐射试验装置构建、辐射场强测定、语音干扰效果评价方法、干扰检测和试验程序等方面,设计了通信电台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方案。通过典型短波、超短波电台超宽带电磁脉冲和单频连续波辐射效应试... 为客观评价通信装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从电磁辐射试验装置构建、辐射场强测定、语音干扰效果评价方法、干扰检测和试验程序等方面,设计了通信电台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方案。通过典型短波、超短波电台超宽带电磁脉冲和单频连续波辐射效应试验研究,验证了效应试验方案的可行性,确定了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时通信装备的主要故障模式(显示异常、语音被压制、语音中断、死机或重启)和不同故障模式的临界干扰场强值以及单频连续波电磁辐射的效应规律和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短波、超短波电台的单频连续波电磁辐射干扰敏感带宽分别为±4 kHz和±15 kHz左右,带内临界干扰场强在mV/m的数量级,而带外抗电磁干扰能力约为50 V/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 电磁辐射 电磁干扰 超宽带 连续波 效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