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锆/莫来石复合物电火花等离子反应烧结
1
作者 武军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3年第1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氧化锆 莫来石 电火花等离子反应烧结 陶瓷 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细晶0.8PMN-0.2PT陶瓷的介电性能
2
作者 李磊 李岳磊 刘邦先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铌镁酸铅-钛酸铅[Pb(Mg_(1/3)Nb_(2/3))O_(3)-PbTiO_(3),PMN-PT]陶瓷是一种典型的驰豫铁电体。为了研究晶粒尺寸对PMN-P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0.8PMN-0.2PT粉体,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0.8PMN-0... 铌镁酸铅-钛酸铅[Pb(Mg_(1/3)Nb_(2/3))O_(3)-PbTiO_(3),PMN-PT]陶瓷是一种典型的驰豫铁电体。为了研究晶粒尺寸对PMN-P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0.8PMN-0.2PT粉体,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0.8PMN-0.2PT陶瓷,并分析了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能得到纯0.8PMN-0.2PT粉体,其晶粒尺寸约为0.36μm;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可以得到晶粒细小的纯0.8PMN-0.2PT陶瓷,晶粒尺寸约为0.69μm,密度为8.02 g/cm^(3),但是其介电常数较低,最大值为12708,介电-顺电转变峰为一个较宽的峰,且随频率增加,介电-顺电转变温度(T_(c))向高温方向移动,呈现典型的弛豫特性。此外,在频率为1×10^(2)~2×10^(6)Hz时,随温度升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升高。因此,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可以得到细晶致密且介电常数较高的0.8PMN-0.2PT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镁酸铅-钛酸铅陶瓷 两步反应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细晶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反应液相烧结制备CeB_6阴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身林 张久兴 +1 位作者 刘丹敏 包黎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3-797,共5页
以氢直流电弧法制备CeHx纳米粉末,再采用放电等离子(SPS)反应液相烧结纳米CeHx和微米B的混合粉末,制备了高性能CeB6多晶块体热阴极材料.研究了SPS制备CeB6的烧结反应式及反应液相烧结机制,确定SPS烧结CeB6的最佳工艺为:压力50MPa,烧结温... 以氢直流电弧法制备CeHx纳米粉末,再采用放电等离子(SPS)反应液相烧结纳米CeHx和微米B的混合粉末,制备了高性能CeB6多晶块体热阴极材料.研究了SPS制备CeB6的烧结反应式及反应液相烧结机制,确定SPS烧结CeB6的最佳工艺为:压力50MPa,烧结温度1500℃,保温时间5min.实验结果表明,SPS制备得到了高纯单相CeB6多晶块体,纯度达到99.89%,相对密度达到99.61%,维氏硬度达到2051kg/mm2,抗弯强度达到254.2MPa.样品在1600℃温度下拐点发射电流密度达到20.38A/cm2,功函数为2.42eV.与传统制备法相比,SPS制备显著降低了CeB6的烧结温度,缩短了烧结时间,提高了力学和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反应液相烧结 多晶CeB6阴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机械复合磨削反应烧结SiC陶瓷的表面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饶小双 张飞虎 +1 位作者 刘立飞 李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92-2199,共8页
研究了基于电火花机械复合磨削技术加工的反应烧结碳化硅(RB-SiC)陶瓷的表面特征。用电火花机械复合磨削(EDDG)、电火花磨削(EDG)以及普通磨削(CG)三种方法加工RB-SiC陶瓷,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工后的SiC陶瓷的... 研究了基于电火花机械复合磨削技术加工的反应烧结碳化硅(RB-SiC)陶瓷的表面特征。用电火花机械复合磨削(EDDG)、电火花磨削(EDG)以及普通磨削(CG)三种方法加工RB-SiC陶瓷,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工后的SiC陶瓷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及微观裂纹进行测量和对比试验,获得了RB-SiC陶瓷的EDDG加工特性。实验显示:EDDG加工的RB-SiC陶瓷的表面粗糙度优于EDG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为0.214 9μm,但比CG加工的表面粗糙度0.195 6μm略差。对加工后的SiC陶瓷表面形貌观察显示,传统磨削加工后的表面存在明显划痕,EDG加工表面主要由放电凹坑组成,而EDDG加工表面同时存在放电凹坑和磨削划痕;另外,传统磨削表面也存在磨削裂纹和晶界裂纹,但EDG加工后的表面只存在热裂纹,而EDDG加工后的表面存在磨削裂纹和热裂纹,不过热裂纹可以用金刚石磨粒磨削去除。对比实验显示RB-SiC陶瓷的EDDG加工与EDG和CG加工获得了不同的表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SiC 电火花机械复合磨削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微观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LaTiO_3的反应过程研究
5
作者 杨彩 王富耻 +1 位作者 马壮 卢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1174,1198,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LaTiO3材料。基于不同温度烧结样品的物相组成变化,对SPS烧结制备LaTiO3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S烧结制备LaTiO3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阶段。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由于系统环境...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LaTiO3材料。基于不同温度烧结样品的物相组成变化,对SPS烧结制备LaTiO3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S烧结制备LaTiO3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阶段。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由于系统环境变化和高温氧缺位的形成,Ti的价态经历了Ti3+→Ti4+→Ti3+/Ti4+→Ti3+的转变。由于相变阻力的存在,LaTiO3并不能由原料直接生成,在低温和中温阶段要经历La2Ti2O7,La2/3TiO3,La5Ti5O17等中间相。LaTiO3相的生成主要发生在1400~1550℃,并在1550℃生成单相LaTi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钛酸镧 反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诱发燃烧反应快速制备MoAlB陶瓷材料
6
作者 杜倩 高冀芸 +3 位作者 郭胜惠 史书浩 梁宝岩 杨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12-5116,共5页
采用Mo/Al/B单质混合粉末为原料,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以制备MoAlB材料。采用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以1Mo/1.1Al/1B粉末为原料,在900℃进行烧结,会诱发燃烧反应,生成MoAlB、MoB、Al_(8)Mo_(3... 采用Mo/Al/B单质混合粉末为原料,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以制备MoAlB材料。采用XRD和SEM等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以1Mo/1.1Al/1B粉末为原料,在900℃进行烧结,会诱发燃烧反应,生成MoAlB、MoB、Al_(8)Mo_(3)等构成的样品。产物中存在较多不规则的、几十微米尺度的气孔。晶粒非常细小,约为亚微米级别。此外有少量的晶须形成。提高烧结温度会促进MoB、Al_(8)Mo_(3)等转变为MoAlB材料。同时促进烧结致密化,MoAlB晶粒发育成板条状的细小晶粒。优化原料配比(1Mo/1.2Al/1.05B)和烧结制度(1150℃,保温5 min)会得到单相的、致密(相对密度为98%)的MoAlB材料。提出一个SPS诱发燃烧反应制备MoAlB的反应机制。首先,当温度升高到Al的熔点以上时,形成Al液相。然后,Mo首先与A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富Al的AlMoX相。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少,需要在SPS的加热辅助作用下,会诱发燃烧反应的发生。大量的Mo与B也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oB。最后,Al_(8)Mo_(3),MoB与B等反应生成MoA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lB 放电等离子烧结 燃烧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N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夏铭 王泽华 +4 位作者 柏芳 周泽华 胡亚群 盛欢 张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共8页
TiN具有硬度高、韧性好、摩擦系数小、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刀具、装饰、表面防护等领域。目前制备TiN涂层的方法有很多,如气相沉积、热喷涂、电镀等,反应等离子喷涂则是最常用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制备方法。概述了反应等离子... TiN具有硬度高、韧性好、摩擦系数小、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刀具、装饰、表面防护等领域。目前制备TiN涂层的方法有很多,如气相沉积、热喷涂、电镀等,反应等离子喷涂则是最常用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制备方法。概述了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反应等离子喷涂涂层的形成过程及工艺的优缺点。综述了反应等离子喷涂TiN涂层的喷涂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涂层的制备方法(原位合成法、烧结破碎法)和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涂层的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并提出了可以依靠热处理工艺或封孔技术来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依据实验和查阅的文献,反应等离子喷涂结合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和等离子喷涂技术,可以制备质量优良的厚TiN涂层(〉500μm),是一种新型的低成本涂层制备技术,但是反应等离子喷涂制备TiN涂层存在孔隙率较高(5%-10%)、结合强度较低(〈50 MPa)的问题。分别从技术、设备、工艺、后处理四个方面总结了改善涂层质量的相应措施,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等离子喷涂 TIN涂层 原位合成 烧结破碎法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TiB_2过程中Pa第二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东明 逄婷婷 +1 位作者 唐田 傅正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2-876,共5页
放电等离子烧结TiB2过程中真空室气压Pa有二个峰值,本文对Pa第二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a第二峰是烧结过程中化学反应导致的气相沉积所致.原始粉末和烧结工艺对Pa第二峰有影响,而Pa第二峰也影响烧结材料的微观... 放电等离子烧结TiB2过程中真空室气压Pa有二个峰值,本文对Pa第二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a第二峰是烧结过程中化学反应导致的气相沉积所致.原始粉末和烧结工艺对Pa第二峰有影响,而Pa第二峰也影响烧结材料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第二峰 化学反应 影响因素 二硼化铋 气相沉积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结构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碳化钛块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灿坤 刘少存 +6 位作者 张洋 胡文涛 向建勇 温福昇 王鹏 王海涛 柳忠元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20-323,327,共5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对碳化钛(TiC)/氢化钛(TiH2)混合粉末进行烧结以制备块材。利用X射线衍射(XRD)并结合Rietveld精修法对块材进行定性与结构分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块材断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测试了块材硬度并探讨SPS技...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对碳化钛(TiC)/氢化钛(TiH2)混合粉末进行烧结以制备块材。利用X射线衍射(XRD)并结合Rietveld精修法对块材进行定性与结构分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块材断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测试了块材硬度并探讨SPS技术制备TiC块材的致密化过程与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SPS烧结,获得了高度致密的TiC块材;与传统烧结方法比较,SPS技术更具低温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碳化钛块材 致密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超快速合成MgAlON尖晶石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厚兴 黄勇 +1 位作者 李海峰 万之坚 《陶瓷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以MgO、AlN及Al2O3为原料,研究了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合成MgAlON尖晶石的机理。并成功地实现了MgAlON陶瓷的超快速制备。研究结果表明,MgAlON的合成机理为:在1200℃以前,MgO和Al2O3首先反应形成尖晶石,该尖晶石是一中间体。随着... 本文以MgO、AlN及Al2O3为原料,研究了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合成MgAlON尖晶石的机理。并成功地实现了MgAlON陶瓷的超快速制备。研究结果表明,MgAlON的合成机理为:在1200℃以前,MgO和Al2O3首先反应形成尖晶石,该尖晶石是一中间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1300℃以上),AlN开始向中间体中固溶形成MgAlON。研究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1600℃保温5min及在1700℃保温1min的条件下即可获得致密的单相MgAlON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ON 尖晶石 快速合成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ALON陶瓷 Al2O3 技术合成 快速制备 研究结果 合成机理 烧结温度 MgO AlN 中间体 保温 反应 致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TiC/C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文元 李培培 傅正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5,128,共3页
以Ti和C片状材料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Ti/TiC/C复合材料,研究反应界面的性质和状况,讨论了烧结温度对界面反应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可制备出Ti/C叠层复合材料;材料的界面... 以Ti和C片状材料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Ti/TiC/C复合材料,研究反应界面的性质和状况,讨论了烧结温度对界面反应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可制备出Ti/C叠层复合材料;材料的界面反应程度与烧结温度有关。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反应层的厚度增大,烧结温度达到1500℃时界面反应程度较好,反应层的厚度达到32.6μm;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将会使Ti发生熔化,无法得到Ti/C叠层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叠层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的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剑 马尧 +2 位作者 梁力行 王海龙 张锐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立方氮化硼(cBN)表面包裹SiO2,以铝粉、碳化硼粉和炭粉为烧结助剂,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压力100MPa和1 700℃保温10min的条件下制备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研究了PcBN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力学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立方氮化硼(cBN)表面包裹SiO2,以铝粉、碳化硼粉和炭粉为烧结助剂,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压力100MPa和1 700℃保温10min的条件下制备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研究了PcBN的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力学性能以及所制备刀具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烧结助剂、原位反应和cBN颗粒活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PcBN的致密化,其相对密度为97%;PcBN的主晶相为cBN,同时还存在SiO2、Al3BC3、SiC相;PcBN的硬度为(38±3.5)GPa,抗弯强度为(425±23)MPa;在相同切削速度下,所制备的PcBN刀具前刀面的崩损面积以及后刀面的磨损带长度均小于日本知名公司所产PcBN(BN11)刀具的,当切削速度由200m·min-1增加到400m·min-1时,所制备的PcBN刀具的磨损程度轻于BN11刀具的,PcBN刀具的切削性能优于BN11刀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晶立方氮化硼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位反应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相铁氧体材料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合成
13
作者 吴晓艳 赵文俞 +1 位作者 魏平 张清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名义组成为xFe+BaFe12O19(0≤x≤1,Δx=0.2)的共沉淀前驱体,研究了该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条件下形成复相铁氧体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烧结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烧结体中均没有Fe2O3中间相形成,x=0时烧结体...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名义组成为xFe+BaFe12O19(0≤x≤1,Δx=0.2)的共沉淀前驱体,研究了该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条件下形成复相铁氧体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烧结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烧结体中均没有Fe2O3中间相形成,x=0时烧结体为单相M型钡铁氧体(BaM),0<x<0.8时烧结体由BaM、Fe3O4和Ba2Fe14O22(Fe2Y)组成,0.8≤x≤1.0时烧结体由Fe3O4和Fe2Y组成。烧结体中BaM含量随x增加而逐渐降低,Fe3O4和Fe2Y含量逐渐增加,针状Fe2Y主要分布在Fe3O4和BaM之间的界面区,不存在BaM的烧结体中Fe2Y与Fe3O4呈随机分布。饱和磁化强度随x增加先显著降低后几乎不变,最后显著降低再稍增大,这与烧结体的物相组成演变规律相吻合。矫顽力先大幅度降低后略增大,与Fe3O4和Fe2Y含量增多、BaM含量减少和Fe3O4与Fe2Y晶粒长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铁氧体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结晶反应机理: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原位生成Mo_2C/Cu基复合材料力学与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可胜 席生岐 周敬恩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5,89,共4页
针对常规烧结方法难以实现强化相与基体相界面良好结合的特点,采用常压烧结、热压烧结、等离子活化烧结(PAS)3种不同烧结方式制备原位生成Mo2C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Cu-Mo-C机械合金化粉末进行了研究,Cu-Mo-C合金粉末在90... 针对常规烧结方法难以实现强化相与基体相界面良好结合的特点,采用常压烧结、热压烧结、等离子活化烧结(PAS)3种不同烧结方式制备原位生成Mo2C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Cu-Mo-C机械合金化粉末进行了研究,Cu-Mo-C合金粉末在900℃以上温度条件下,原位反应生成Mo2C;对3组试样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PAS能够实现合金粉末与基体的良好结合,试样性能优于其他烧结方法试样。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等离子活化烧结铜基复合材料强度为452MPa,电导率为84%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 等离子活化烧结 铜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置换CoSb_3基热电材料的原位反应合成及电性能
15
作者 张忻 张久兴 +1 位作者 路清梅 刘燕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6-861,共6页
以Co,Sb和Fe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300-600℃温度范围内研究原位反应合成富Co基Skutterudite化合物FexCo4-xSB12(x=1.0)的合成条件,并对化合物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x=O~1.0范... 以Co,Sb和Fe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300-600℃温度范围内研究原位反应合成富Co基Skutterudite化合物FexCo4-xSB12(x=1.0)的合成条件,并对化合物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x=O~1.0范围内,300℃时开始生成少量的FexC04-xSb12:在400-600℃范围内,FexCp6-xSb12相为主晶相,并伴有极少量Sb相;化合物的品格常数随Fe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600℃合成的FexCo4-xSb12化合物,当Fe含量小于0.3时,基本上以规则的颗粒和柱状晶生长,当Fe含量x大于0.3时,随着Fe含量的增加,颗粒和柱状晶减少,趋向于弯曲枝状晶生长:FexCp6-xSb12的电导率随着Fe置换量的增加而增加,Seebeck系数和功率因子的极值随着Fe置换量的增加而向高温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钴矿 置换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4C-W2B5复合陶瓷的原位反应制备及其强韧化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登 李树丰 +2 位作者 张鑫 潘渤 付亚波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1-457,共7页
碳化硼(B4C)陶瓷因致密化烧结温度高(>2200℃)和断裂韧性与硬度不匹配的关键问题而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粉末冶金法(P/M)通过石墨粉(Gr)与硼粉(B)之间的原位反应(in-situ)以降低其致密化烧结温度;同时通... 碳化硼(B4C)陶瓷因致密化烧结温度高(>2200℃)和断裂韧性与硬度不匹配的关键问题而阻碍了其广泛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采用粉末冶金法(P/M)通过石墨粉(Gr)与硼粉(B)之间的原位反应(in-situ)以降低其致密化烧结温度;同时通过添加碳化鹄(WC)以生成板条状的五硼化二铸(W2B5)来提高其断裂韧性的研究思路,制备B4C-W2B5复合陶瓷。实验以硼(B)粉、石墨(Gr)粉以及碳化铸(WC)粉为原料,经过行星式高能球磨制备混合粉末,然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在烧结工艺为:压力30 MPa、烧结温度1100℃~1550℃~1700℃三步保温、烧结时间5 min^5 min^6 min的条件下对混合粉末进行固化烧结,分析了W2B5含量对复合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产物中B4C:W2B5=4:1(摩尔比),在1700℃下烧结,硬度和断裂韧性能够相平衡,致密度可达到100%,硬度为37.9 GPa,断裂韧性可达7.8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W2B5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原位反应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界面反应增强机制调控的软磁复合材料磁性能和电阻率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占奎 李涛 +6 位作者 鲁书含 王明罡 张京京 程道文 吴臣 迟悦 王虹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23-1226,共4页
设计软磁复合材料(SMCs)的绝缘层要兼顾软磁性能和电阻率。本研究以Fe/Ni0.5Zn0.5Fe2O4复合体系为例,研究界面MnO2氧化剂对样品软磁性能和电阻率的影响,揭示提高软磁性能和电阻率的SMCs界面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氧化还原机制。采用球磨... 设计软磁复合材料(SMCs)的绝缘层要兼顾软磁性能和电阻率。本研究以Fe/Ni0.5Zn0.5Fe2O4复合体系为例,研究界面MnO2氧化剂对样品软磁性能和电阻率的影响,揭示提高软磁性能和电阻率的SMCs界面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氧化还原机制。采用球磨法制备添加0、0.1wt%、0.3wt%、0.5wt%和1.0wt%MnO2的核壳结构Fe@Ni0.5Zn0.5Fe2O4(MnO2)复合粉末,随后SPS烧结制备Fe/Ni0.5Zn0.5Fe2O4(MnO2)块体SMCs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该样品的结构特征,用精密电阻测试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该样品的电阻率和磁性能。研究发现,添加0.5wt%MnO2的Fe/Ni0.5Zn0.5Fe2O4(MnO2)块体SMCs样品比未添加样品电阻率提高33.7%、饱和磁化强度提高6.9%。研究结果表明,SPS烧结增强SMCs界面快速氧化还原反应,MnO2氧化剂的添加使界面铁氧体离子浓度变化,降低了B位电子跃迁频率,提高有效波尔磁子数及B-B磁超交换作用,表现出同时提高SMCs的软磁性能和电阻率的多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磁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界面反应 电阻率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SiC_2/Al-Mg复合材料制备及界面反应研究
18
作者 刘文扬 靳一鸣 +4 位作者 胡涛涛 邬善江 张建波 李勇 肖翔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5,75,共8页
以Ti_3SiC_2作为外加增强相,Al-Mg合金为基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Ti_3SiC_2/Al-Mg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后续热处理对界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PS法能成功制得Ti_3SiC_2/Al-Mg复合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是影响界面反应是否... 以Ti_3SiC_2作为外加增强相,Al-Mg合金为基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Ti_3SiC_2/Al-Mg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后续热处理对界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SPS法能成功制得Ti_3SiC_2/Al-Mg复合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是影响界面反应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当温度低于550℃时,未发生界面反应;温度达到600℃时,发生轻微的界面反应,主要产物是Al4C3和Mg2Si。界面反应的发生导致材料硬度增大,密度和导电率降低。此外,随着基体中Mg含量的增加,Ti_3SiC_2/Al-Mg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硬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Al-Mg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界面反应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Ti/Al_2O_3界面微观结构与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志 许坤 +1 位作者 候宪钦 沈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5-308,共4页
在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工艺条件下 ,运用SEM、XRD、EDX等测试手段对 12 0 0℃高温处理后的Ti Al2 O3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区的显微结构及外加金属Nb对其界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掺加金属Nb时界面反应产物为Ti3Al、TiAl,掺... 在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工艺条件下 ,运用SEM、XRD、EDX等测试手段对 12 0 0℃高温处理后的Ti Al2 O3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区的显微结构及外加金属Nb对其界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掺加金属Nb时界面反应产物为Ti3Al、TiAl,掺加金属Nb后界面生成TiAl和AlNb2 化合物 ;界面处生成的AlNb2 能有效的阻止Al、O原子向金属Ti中扩散 ,使Ti Al2 O3材料界面反应得到抑制 ,扩散层厚度减少到 5 μm以下 ;Nb的加入使界面扩散区的显微维氏硬度提高近 5 0 % ,金属Ti侧的显微维氏硬度提高 6 0~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Ti/Al2O3界面反应 微观结构 维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结合SPS技术制备Al_2O_3-Ti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燕峰 王连军 +1 位作者 江莞 陈立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45-1449,共5页
以TiO2、Al、C(石墨)为原料,首先采用高能球磨引导铝热反应合成了Al2O3-TiC 纳米复合粉体,然后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纳米复合粉体制备了Al2O3-T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氩气氛围下高能球磨3h后,原料粉末就发生了铝热反应,合成的Al2O3-Ti... 以TiO2、Al、C(石墨)为原料,首先采用高能球磨引导铝热反应合成了Al2O3-TiC 纳米复合粉体,然后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纳米复合粉体制备了Al2O3-T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氩气氛围下高能球磨3h后,原料粉末就发生了铝热反应,合成的Al2O3-TiC复合粉体粒子尺寸大约在100nm左右.采用SPS技术在1450℃保温4min烧结的试样致密度达99.6%,并且结构精细(大部分晶粒<1μm),两相分布比较均匀,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电导性能,抗弯强度为650±21MPa.,硬度为19.1±0.2GPa,断裂韧性为4.5±0.2MPa·m1/2,电导率为2.3828×105Ω-1·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铝热反应 放电等离子烧结 AL2O3-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