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MI的H_∞控制在电液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慧 韩俊伟 +1 位作者 聂伯勋 曾祥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2-25,共4页
电液力控制系统中由于柔性负载的存在 ,传递函数的分子中通常含有一个振荡频率很低的二阶微分环节 ,这不仅严重影响系统的频宽 ,而且易使系统特性趋于振荡甚至不稳定 .同时 ,典型的电液力控制系统属于奇异H∞ 问题 ,传统的H∞ 控制算法... 电液力控制系统中由于柔性负载的存在 ,传递函数的分子中通常含有一个振荡频率很低的二阶微分环节 ,这不仅严重影响系统的频宽 ,而且易使系统特性趋于振荡甚至不稳定 .同时 ,典型的电液力控制系统属于奇异H∞ 问题 ,传统的H∞ 控制算法无法求解该问题 .为了提高系统的频宽 ,获得希望的系统特性 ,结合液压式全自动地震波输入振动三轴装置 (以下简称动三轴 ) ,采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H∞ 控制方法进行求解 ,并给出了控制器的具体推导过程和求解过程 .在文章的最后还给出了动三轴在基于LMI的H∞控制器作用下的仿真结果 .结果表明 ,基于LMI的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矩阵不等式 H∞控制 电液力控制系统 柔性负载 动三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电液力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帅杰 金晓宏 +1 位作者 黄浩 张邵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0-298,共9页
电液力控制系统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其传递函数的分子中存在振荡频率较低的二阶微分环节,导致系统状态趋于振荡甚至不稳定,尤其是在系统负载刚度远小于液压弹簧刚度的情况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流量连续性方程和系统动... 电液力控制系统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时变复杂系统,其传递函数的分子中存在振荡频率较低的二阶微分环节,导致系统状态趋于振荡甚至不稳定,尤其是在系统负载刚度远小于液压弹簧刚度的情况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流量连续性方程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了适用于全工作范围的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与输出变量相关的三阶微分方程。然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反演方式求解系统稳定条件,将其转变为二阶液压补偿器,并给出了具体的推导过程和构造方案。通过Simulink仿真对比分析了系统分别加入传统双惯性环节和二阶液压补偿器的校正效果,讨论了液压弹簧刚度与负载刚度的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阶液压补偿器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抑制谐振峰值;对于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可在0.12s内达到稳态,最大稳态误差不超过3.7%;当负载刚度远小于液压弹簧刚度时,随着负载刚度的减小,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稳态误差增大;在液压缸活塞接近于行程终端位置的工况条件下,与双惯性环节校正效果相比,系统在二阶液压补偿器作用下的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调整时间分别缩短68%、59%和37%,稳态误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力控制系统 李雅普诺夫直接法 二阶液压补偿器 系统稳定性 负载刚度 液压弹簧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置扰动型电液力控制系统多余力的抑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明伟 金晓宏 +1 位作者 陶平 程校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在位置扰动下,电液力控制系统中液压缸被动运动引起强迫流量,导致多余力的产生。为了减少多余力对系统跟踪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位置扰动下的电液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分解出多余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一个与系统中电液伺服阀主阀... 在位置扰动下,电液力控制系统中液压缸被动运动引起强迫流量,导致多余力的产生。为了减少多余力对系统跟踪性能的影响,首先建立位置扰动下的电液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分解出多余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一个与系统中电液伺服阀主阀芯运动方向相反的补偿用电液伺服阀来消除多余力的方案,然后以一个典型的液压系统为例,借助Simulink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补偿阀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强迫流量并大幅减少多余力,位置扰动下多余力减少量最多达93.5%,输出力跟踪幅值误差不大于2%,稳态误差不大于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力控制系统 多余 位置扰动 电液伺服阀 流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压力控制系统的模糊智能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茹楠 高英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68-370,共3页
以四辊冷轧机为对象,根据电液弯辊压力控制系统的特点,综合运用优化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对电液湾辊压力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智能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冷轧机 电液力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有引力算法优化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飞 黄茹楠 +1 位作者 高英杰 李鹏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31,共4页
提出在航空关节轴承性能评价试验机加载控制系统中,应用万有引力算法(GSA)对电液力PID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系统优化后,阶跃加载的响应速度和动态载荷谱加载的控制性能得到了综合提升,解决了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粒子群算法(PSO)在载荷谱... 提出在航空关节轴承性能评价试验机加载控制系统中,应用万有引力算法(GSA)对电液力PID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系统优化后,阶跃加载的响应速度和动态载荷谱加载的控制性能得到了综合提升,解决了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粒子群算法(PSO)在载荷谱加载条件下动态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万有引力算法在电液力伺服系统参数优化方面具有更好的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与PSO算法优化的结果相对比,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显著提高。该算法对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有引算法 PID参数整定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PID复合控制在压注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起华 徐本洲 聂伯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压注机的保压控制系统是一个负载刚度发生变化的电液力控制系统,为了达到保压控制的要求,本文应用模糊复合控制方法来控制液压缸的保压压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快速响应的同时,减少了系统压力的超调,获得了较高的稳态精度,提高了注... 压注机的保压控制系统是一个负载刚度发生变化的电液力控制系统,为了达到保压控制的要求,本文应用模糊复合控制方法来控制液压缸的保压压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快速响应的同时,减少了系统压力的超调,获得了较高的稳态精度,提高了注塑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注机 电液力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 PID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 PID控制器在压注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本洲 聂伯勋 +1 位作者 王大明 周起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该文以压注机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设计Fuzzy PID控制器及对其仿真分析。通过增大负载弹性刚度,仿真分析传统PID和Fuzzy PID两种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关键词 压注机 电液力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 PID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32摩擦焊机的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晓阳 黄崇莉 +1 位作者 郭强 薛旭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0,共6页
针对C32连续摩擦焊机闭环控制系统的时变性、非线性控制精度较低以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研究一种BP神经网络与增量式PID控制器相结合的控制算法来提高系统性能。参考C32连续摩擦焊机实际运行参数,通过AMESim软件建立物理模型;结合Simulin... 针对C32连续摩擦焊机闭环控制系统的时变性、非线性控制精度较低以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研究一种BP神经网络与增量式PID控制器相结合的控制算法来提高系统性能。参考C32连续摩擦焊机实际运行参数,通过AMESim软件建立物理模型;结合Simulink建立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器进行联合仿真,建立电液力闭环控制系统。结果表明:C32摩擦焊机非线性控制系统在神经网络PID自适应控制下的响应速度、上升时间、控制精度以及稳定性皆优于传统PID控制;BP-PID在非线性控制中快速响应的同时消除了原有控制器的超调量,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D自适应控制 BP神经网络 电液闭环控制系统 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excavator using proportional-integral-plus gain scheduling 被引量:5
9
作者 顾军 D. SEWAR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384-392,共9页
Conside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robotic excavator, namely the Lancaster University computerized and intelligent excavator (LUCIE). The excavator was developed to aut... Conside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robotic excavator, namely the Lancaster University computerized and intelligent excavator (LUCIE). The excavator was developed to autonomously dig trenches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One stumbling block is the achievement of adequate, accurate, quick and smooth movement under automatic control, which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control algorithm, e.g. PI/PID. A gain scheduling design, based on the true digital proportional-integral-plus (PIP) control methodology, was utilized to regulate the nonlinear joint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initial field tests both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proposed technique to the uncertainties of parameters, time delay and load disturbances, with the excavator arm directed along specified trajectories in a smooth, fast and accurate manner. The tracking error magnitudes for oblique straight line and horizontal straight line are less than 20 mm and 50 mm, respectively, while the velocity reaches 9 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excavator gain scheduling control proportional-integral-plus ROBUST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