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磁模式组的舰船消磁电流调整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大明 何明 刘胜道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利用泰勒多项式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地磁模式组 ,该模式组能够满足消磁电流调整器的应用要求 ,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均方根偏差很小 ,实际应用也比较方便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地磁模式组的无探头消磁电流调整器 ,该消磁电流调整器具有... 利用泰勒多项式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地磁模式组 ,该模式组能够满足消磁电流调整器的应用要求 ,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均方根偏差很小 ,实际应用也比较方便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地磁模式组的无探头消磁电流调整器 ,该消磁电流调整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模式组 舰船消磁 消磁电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三端直流系统入地电流与功率损失的换流站电流调整策略
2
作者 黄曼茜 刘航 许建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0-138,共9页
含接地极系统的多端双极直流系统不允许长时间带较大入地电流运行。在受端单极退出工况下,需要兼顾降低各换流站接地极电流与弥补停极换流站的功率损失。基于并联型双极三端直流系统,文中提出一种受端单极退出工况下的换流站电流调整策... 含接地极系统的多端双极直流系统不允许长时间带较大入地电流运行。在受端单极退出工况下,需要兼顾降低各换流站接地极电流与弥补停极换流站的功率损失。基于并联型双极三端直流系统,文中提出一种受端单极退出工况下的换流站电流调整策略。首先,通过调节各换流站两极电流降低入地电流,再利用空闲直流线路/备用线路作为金属支路,将停极受端的入地电流转移至相邻换流站的接地极上,最后降低相邻换流站的直流电流,从而转移相邻换流站部分功率以支援停极受端。基于PSCAD/EMTDC对所提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由仿真结果可知,所提换流站电流调整策略能够将入地电流控制在安全水平,并减少停极受端直流功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输电 接地极系统 单极退出 入地电流 金属支路 备用线路 电流调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功率特性调整无功电流的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曼 王冰 +3 位作者 曲立楠 唐桢 晏松 徐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6,共8页
传统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以削减有功功率为代价提高无功输出,难以平衡网侧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抑制故障切除后电流和电压突变带来的暂态冲击。在分析高电压暂态功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维持有功功率输出不变、调整无... 传统的光伏并网逆变器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以削减有功功率为代价提高无功输出,难以平衡网侧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抑制故障切除后电流和电压突变带来的暂态冲击。在分析高电压暂态功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维持有功功率输出不变、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的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首先,以小信号模型分析高电压暂态功率特性,得出高电压期间有功功率不变、网侧无功冗余是抑制电压恢复的关键;然后,依据电网电压骤升幅度给出一种估算无功电流参考值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功电流控制,讨论3种不同电网电压骤升幅度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能力,分别给出相应的高电压控制策略;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高电压穿越 暂态功率特性 有功功率不变 无功电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光伏发电的多相并联Boost变换器相数调整电流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严骏华 牟龙华 朱国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77,共7页
当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变换环节采用多相并联拓扑结构时,存在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变化导致并联系统的相数调整电流发生偏移,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变换器效率模型的相数调整电流修正算法。以Boost变换器为例,建立Boost变... 当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变换环节采用多相并联拓扑结构时,存在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变化导致并联系统的相数调整电流发生偏移,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变换器效率模型的相数调整电流修正算法。以Boost变换器为例,建立Boost变换器的效率模型,推导出系统整体效率优化的相数调整电流;分析输入电压变化对相数调整电流的影响;根据效率模型的模型参数,给出针对输入电压变化的相数调整电流修正算法,并分析了修正算法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程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光伏电压变化的相数调整策略相比,采用修正算法的相数调整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并联系统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并联变换器 效率模型 光伏电池 相数调整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韩奕 陈维江 +7 位作者 韩彬 金玉琪 常乃超 张健 张彦涛 孟祥飞 郄鑫 倪秋龙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9-2077,共9页
随着电网的发展,网架结构不断加强,交流系统短路容量逐步提高,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合理控制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通过在故障期间快速动态改变系统拓扑结构达到限制短路电流的目的。... 随着电网的发展,网架结构不断加强,交流系统短路容量逐步提高,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日渐突出,需要合理控制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通过在故障期间快速动态改变系统拓扑结构达到限制短路电流的目的。该文以500kV和220kV典型接线为例,研究3/2接线与双母线接线的母线分段开关采用抑制措施后,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理论及仿真分析得出,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在有效减少短路电流的同时,对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实施中需要针对实际系统进行具体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系统拓扑动态调整的短路电流抑制措施 暂态功角稳定性 等面积定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加热切削中切削区加热电阻的检测及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学智 叶邦彦 陈统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3,共7页
定义了导电加热切削中加热电阻的结构及所在区域,根据加热回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精确检测加热电阻的方法,有效排除了回路电感和电缆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切削深度、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加热电阻的影响,并建立了相... 定义了导电加热切削中加热电阻的结构及所在区域,根据加热回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精确检测加热电阻的方法,有效排除了回路电感和电缆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切削深度、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对加热电阻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经验公式.基于加热电阻和切削用量的关系,分析了切削用量的变化对加热功率的影响,并提出通过对加热电阻的检测来判断切削用量的变化状况,进而实现对加热电流的自动调整,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加热切削 加热电阻 切削用量 电流调整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芯片的降压型电源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洪辉 庹先国 +1 位作者 张兆义 张贵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96-1398,共3页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大多采用蓄电池或与太阳能组合供电,供电电压一般在12 V左右,为了满足后端微处理器电路、数据采集与通信电路的低电压、大电流、高纹波抑制比和低能耗等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芯片的降压型高性能电源转换器。采用TPS62...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大多采用蓄电池或与太阳能组合供电,供电电压一般在12 V左右,为了满足后端微处理器电路、数据采集与通信电路的低电压、大电流、高纹波抑制比和低能耗等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单芯片的降压型高性能电源转换器。采用TPS6211x内置的FET,通过合理配置外接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参数值,并完善PCB布局布线,将3.1~17 VDC降压至1.2~16 VDC,并可实现大电流输出。性能测试及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电源转换器在5 V稳压输出时,能够提供1.48 A的大电流工作,纹波18.1 mV,电压调整率0.1%,电流调整率0.67%,转换效率91%,满足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降压型电源转器 TPS6211x 电压调整 电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交-直流电源变换电路功率因素的架构设计
8
作者 叶猛 李凯抒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6-58,共3页
面对大量电子电力设备、装置的普遍使用,产生了公用电网的电能利用率低、谐波危害和功率因数低等严重问题,采用功率因素修正技术消除谐波源是有效的方法。以均值电流调整法,提高型交流-直流变换电路为主电路,使用控制芯片控制一数百瓦... 面对大量电子电力设备、装置的普遍使用,产生了公用电网的电能利用率低、谐波危害和功率因数低等严重问题,采用功率因素修正技术消除谐波源是有效的方法。以均值电流调整法,提高型交流-直流变换电路为主电路,使用控制芯片控制一数百瓦输出的有源功率因素修正电路,设计、计算电路参数。结论:电压环和电流环反馈补偿设计对全电路的修正效果影响很大。以此为基础,在仿真软件环境下构建仿真系统,对不同输入、输出条件下,以及有源功率因素修正前后电路仿真结果做比较,经过改进升压电感数值,可显著减小输入电流纹波,电路获得高功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变换器 谐波危害 均值电流调整 有源功率因素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子电导摄像管(SEC)在空间慢扫描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丙义 夏剑明 佟瑞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5-52,共8页
给出了具有积累特性的SEC摄像管靶极信号电流与读出扫描速率的关系。慢读出使用时,解决图像信号微弱的办法是采用取样读出。指出了靶电荷拾取深度与靶极电压有关及靶极电压最佳值的确定方法,讨论了SEC管使用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 给出了具有积累特性的SEC摄像管靶极信号电流与读出扫描速率的关系。慢读出使用时,解决图像信号微弱的办法是采用取样读出。指出了靶电荷拾取深度与靶极电压有关及靶极电压最佳值的确定方法,讨论了SEC管使用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电导 摄像管 电流调整 保护 扫描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