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喷雾推力器单发射点电流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陈冲 夏广庆 +3 位作者 康会峰 范益朋 鹿畅 孙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0-258,共9页
为促进对纯离子模式下电喷雾推力器的深入理解,分析了电喷雾推力器单发射点受力、供液及离子蒸发行为,建立了发射电流理论模型,明确了电压、供液装置流阻等参数对发射电流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所得模型,进... 为促进对纯离子模式下电喷雾推力器的深入理解,分析了电喷雾推力器单发射点受力、供液及离子蒸发行为,建立了发射电流理论模型,明确了电压、供液装置流阻等参数对发射电流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所得模型,进而对单发射点顶端用于发射离子的凸起结构进行了瑞利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单发射点稳定发射的电流上限,并分析了流阻对电流上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电流为外加电压的二次函数,与供液装置的流阻成反比关系;纯离子模式存在一个稳定发射电流上限,超过此上限,凸起结构便会破碎;流阻越大,发射电流上限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电喷雾推力器 纯离子模式 电流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估算电流模型的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越雷 黄科元 +1 位作者 蒋智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74,共7页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估算电流模型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常用控制算法适用速度范围有限、鲁棒性差、算法结合中的状态切换会导致运行不稳定,从而影响电机的起动性能、运行稳定性和低速性能,而该方法根据文...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估算电流模型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常用控制算法适用速度范围有限、鲁棒性差、算法结合中的状态切换会导致运行不稳定,从而影响电机的起动性能、运行稳定性和低速性能,而该方法根据文中的原则选取观测器参数,在每个采样周期中,以估算电流值与实际检测电流值之间的误差来校正估算速度,电机能从静止状态直接矢量闭环快速起动。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电机从静止快速起动,能在1 s内从静止加速到额定转速(6 000 r/min),在高速运行时非常稳定,最大速度误差低于0.2%,低速运行带载能力强,在转速为2%额定转速时仍能满载稳定运行,这大大扩展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范围,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并且已在工业产品中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 估算电流模型 快速起动 高速稳定 低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函数电流模型对闪电回击电磁场的计算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亚洲 刘尚合 +2 位作者 张飞舟 魏明 伍小蓉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基于一种新的描述回击通道底部电流的脉冲函数模型 ,利用偶极子法对距离回击通道底部不同距离处的 LEMP进行了计算。把几种闪电回击的工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表明 MTLL模型能够与实际结果更为吻合。
关键词 脉冲函数电流模型 闪电 电磁场 计算 回击模型 电磁脉冲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幔羽现象与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可能联系——电磁流体效应和平面电流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曾小苹 刘正彦 +2 位作者 林云芳 王吉易 续春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3-258,共6页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地学家通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了幔羽现象。笔者设想核幔边界的幔羽磁流体物质上涌是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一种可能成因。幔羽中的流体物质螺旋上涌至地壳的底部 ,并形成“蘑菇云”。流体在地壳中扩展或挤压 ,形成异常电流 ,可将其看作在孕震区地下 10 2 0km深处有一等效平面电流。再考虑到近地表的电磁环境———电离层电流体系的局部异常 ,计算了一个地下和电离层组成的等效平面电流模型在地面产生的磁场分布 ,结果与强震前地球磁场的零等变型异常动态图像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羽现象 地震磁流体应 核-幔边界 平面电流模型 电离层 地震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辐射脉冲特征及电流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武斌 张广庶 +3 位作者 文军 张彤 李亚珺 王彦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567,共13页
利用2012年青海大通地区高精度闪电三维辐射源定位结果和宽带电场脉冲波形同步数据,基于3种改进的传输线模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拟合发生在不同距离上不同类型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的双极性脉冲波形结构,反演初始流光通道内电流波形和特征... 利用2012年青海大通地区高精度闪电三维辐射源定位结果和宽带电场脉冲波形同步数据,基于3种改进的传输线模型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拟合发生在不同距离上不同类型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的双极性脉冲波形结构,反演初始流光通道内电流波形和特征参数,对比分析3种模型对初始预击穿过程和梯级先导双极性脉冲波形的拟合效果,统计分析4类闪电初始预击穿脉冲的物理特征。结果表明:3种改进的传输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出双极性脉冲结构,且MTLE模型更合理。负地闪的初始预击穿过程和梯级先导过程呈现出相同的传输特征,即均以梯级形式发展,且拟合物理参量也较为接近。初始流光向上的路径长度大于初始流光向下的路径长度,初始流光向上击穿进入上部正电荷区的路径上中和的总电荷量和总垂直偶极矩远大于初始流光向下的路径上中和的总电荷量和总垂直偶极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预击穿过程 双极性脉冲结构拟合 脉冲电流模型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键合电流模型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揣荣岩 刘晓为 +2 位作者 王喜莲 陈卫平 刘义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70-1373,共4页
随着近年来MEMS-CAD的迅速发展,阳极键合技术作为MEMS领域的基础工艺,其模拟仿真受到了重视.本文分析现有的阳极键合电流模型产生偏差的原因,在实验基础上,给出一组定量模拟平面电极键合电流的公式.结合点电极键合的扩展模型,提出点电... 随着近年来MEMS-CAD的迅速发展,阳极键合技术作为MEMS领域的基础工艺,其模拟仿真受到了重视.本文分析现有的阳极键合电流模型产生偏差的原因,在实验基础上,给出一组定量模拟平面电极键合电流的公式.结合点电极键合的扩展模型,提出点电极键合电流的计算方法.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给出的模拟公式实际反映了点电极键合电流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阳极键合 电流模型 定量关系 点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梯级先导通道电流模型
7
作者 刘宁 肖春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579,共4页
雷电梯级先导通道电流模型是雷电运动仿真和雷击研究的基础,在防雷工程、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建立了梯级先导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由主通道和先导头部区域两部分组成;给出了雷电梯级先导通道电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较精... 雷电梯级先导通道电流模型是雷电运动仿真和雷击研究的基础,在防雷工程、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建立了梯级先导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由主通道和先导头部区域两部分组成;给出了雷电梯级先导通道电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较精确地描述了雷电向地面发展的梯级性和先导头部电荷聚集特性;采用模拟电荷法和偶极子法求解了雷电梯级先导产生的地面电场,仿真结果表明,远区地面电场的平均峰值、峰峰时间间隔与雷电观测值,以及不同回击电流峰值下的近区地面电场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梯级先导 电流模型 击穿放电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执行器分段线性力矩-电流模型研究
8
作者 文辞 宋爱国 王爱民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磁流变液执行器通过控制输入电流控制输出力矩,精确地确定输出力矩和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是关键。提出了一种新的包含磁滞特性的分段线性力矩-电流模型,导出了基于Bingham塑性模型的圆筒式磁流变液执行器的力矩公式,研究了铁磁物质和... 磁流变液执行器通过控制输入电流控制输出力矩,精确地确定输出力矩和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是关键。提出了一种新的包含磁滞特性的分段线性力矩-电流模型,导出了基于Bingham塑性模型的圆筒式磁流变液执行器的力矩公式,研究了铁磁物质和磁流变液的磁特性。实验表明磁流变液执行器的力矩和电流之间存在磁滞,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段线性模型和实验数据比较的结果证明了分段线性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力矩-电流模型 分段线性 磁流变液执行器 磁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流模型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宏荃 张杭 裴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6,共4页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电枢绕组气隙磁链幅值和相位辨识问题,采用电流模型辩识电枢绕组气隙磁链;为了消除悬浮控制算法对气隙磁链相位的影响,应用预测控制实现电枢绕组气隙磁链控制相位零延迟。对无轴承电机径向悬浮力控制、基于电流模型...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电枢绕组气隙磁链幅值和相位辨识问题,采用电流模型辩识电枢绕组气隙磁链;为了消除悬浮控制算法对气隙磁链相位的影响,应用预测控制实现电枢绕组气隙磁链控制相位零延迟。对无轴承电机径向悬浮力控制、基于电流模型的电枢绕组气隙磁链辩识算法以及气隙磁链相位预测进行研究;对样机在空载运行、3000r/min下恒速及1000~3000r/min变速情况下进行悬浮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模型法满足悬浮控制系统辨识电枢绕组气隙磁链的要求,相位角预测消除了控制延迟对气隙磁链相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异步电机 悬浮系统 电枢绕组 电流模型 相位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背栅偏置的FOI FinFET电流模型
10
作者 张峰源 刘凡宇 +5 位作者 李博 李彬鸿 张旭 罗家俊 韩郑生 张青竹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8-443,共6页
建立了绝缘体上鳍(FOI)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电流模型,通过推导出背栅对前栅的耦合系数,使电流模型可以预测背栅电压对沟道电流的影响。该模型可以较为精准地预测实验数据和TCAD仿真结果,并且对于FOI FinFET的鳍宽和侧壁倾斜角等... 建立了绝缘体上鳍(FOI)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电流模型,通过推导出背栅对前栅的耦合系数,使电流模型可以预测背栅电压对沟道电流的影响。该模型可以较为精准地预测实验数据和TCAD仿真结果,并且对于FOI FinFET的鳍宽和侧壁倾斜角等几何参数有较宽的适用范围。通过提取耦合系数,证明了背栅对前栅的耦合效应将随着鳍宽和侧壁倾角的增大而增强,而鳍底部的夹角对沟道的影响可以忽略。所提出的模型可以用于建立BSIM模型,指导设计者优化器件性能,以及进行背栅偏置的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体上鳍(FOI) 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 电流模型 背栅偏置 耦合效应 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永磁体等效电流模型
11
作者 王琰 林良真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1999年第2期1-4,27,共5页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与稀土永磁体的各向异性,实验表明设计磁体时ab轴方向俘获磁场与c轴方向相比可忽略。提出了描述HTS块材俘获磁场的宏观等效电流模型,该模型简洁有效地描述了HTS永磁体磁场大小及磁力性能...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与稀土永磁体的各向异性,实验表明设计磁体时ab轴方向俘获磁场与c轴方向相比可忽略。提出了描述HTS块材俘获磁场的宏观等效电流模型,该模型简洁有效地描述了HTS永磁体磁场大小及磁力性能,有助于组合永磁体的设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永磁体 各向异性 等效电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矢量永磁同步电机电流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易映萍 刘兆峰 +1 位作者 张秋葵 刘普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存在电流稳态误差大,参数依赖性强,谐波分量高等问题,提出了包含调制环节和电流指令修正环节的新型三矢量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调制环节中,利用关断IGBT二极管续流的逆变特性插入死区,... 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存在电流稳态误差大,参数依赖性强,谐波分量高等问题,提出了包含调制环节和电流指令修正环节的新型三矢量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调制环节中,利用关断IGBT二极管续流的逆变特性插入死区,使得系统具有固定开关频率且无需额外死区补偿,简化了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下交流滤波器的设计。针对模型预测参数依赖性强的问题,设计了电流指令修正环节,弱化了主回路参数不准确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增强了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控制策略有效、可行,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减少系统稳态误差和谐波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流模型预测控制 三矢量新型调制方式 阻抗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直角坐标注入电流模型的交直流潮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红雷 张莉彬 +1 位作者 唐崇旺 刘昭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9-34,共6页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各种计算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角坐标注入电流模型的交直流潮流计算方法。分析了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数学模型,从直角坐标形式的牛顿法出发,将交直流系统耦合系数矩阵与交流系统雅克比矩阵进行相同的变换,形成...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各种计算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角坐标注入电流模型的交直流潮流计算方法。分析了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数学模型,从直角坐标形式的牛顿法出发,将交直流系统耦合系数矩阵与交流系统雅克比矩阵进行相同的变换,形成注入电流的修正方程,得出了直角坐标电流注入模型的新型耦合系数矩阵的表达式。雅可比矩阵大大简化,不仅改善了收敛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效率,同时程序实现也更加简单,节省了内存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系统 潮流计算 耦合系数矩阵 直角坐标 电流注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电流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估计
14
作者 周宇欣 金鹏 +3 位作者 谢聪 刘建宇 艾庆辉 井元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7,共9页
基于阻抗特性对电池的峰值功率进行预测,通过测量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电池阻抗特性,建立阻抗与电流模型。使用该模型估算电池当前状态下最大充放电电流,进而求得峰值功率。利用Arrhenius定理,考虑温度对电池阻抗的影响,基于电池在不同SO... 基于阻抗特性对电池的峰值功率进行预测,通过测量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电池阻抗特性,建立阻抗与电流模型。使用该模型估算电池当前状态下最大充放电电流,进而求得峰值功率。利用Arrhenius定理,考虑温度对电池阻抗的影响,基于电池在不同SOC、不同温度下的测试结果,利用Matlab拟合得出峰值功率与SOC、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新方法估算的峰值功率与多段脉冲实验法估算的峰值功率结果吻合。使用新模型得出的峰值功率有更高的精度,与真实值比较,相对误差为2%左右,验证了通过阻抗-电流模型获得电池峰值功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峰值功率 阻抗电流模型 Arrhenius定理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同步发电机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琰琰 赵亚谦 +2 位作者 郭磊磊 金楠 胡石阳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54,共9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因能为电网提供电力电子装置渗透率提高所降低的惯性和阻尼而得到广泛关注。虚拟同步发电机采用PWM控制输送电网电流,但需要PWM波调制和PI控制。基于此,提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以无需PWM波调制和PI控... 虚拟同步发电机因能为电网提供电力电子装置渗透率提高所降低的惯性和阻尼而得到广泛关注。虚拟同步发电机采用PWM控制输送电网电流,但需要PWM波调制和PI控制。基于此,提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电流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以无需PWM波调制和PI控制的模型预测控制来弥补PI调制参数复杂、调制困难的缺陷,同时提高灵活度,增强鲁棒性。采样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经虚拟同步发电机和电流预测模型分别生成参考电流、预测电流,根据代价函数,选取8种开关矢量中误差最小的一组作用于变换器,形成电流闭环控制。所提控制策略结构简单,灵活易操作,能在为电网提供惯性和阻尼的同时,还提供有功和无功功率支撑。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电流模型预测控制 代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入电流模型的等值法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蒲园园 郑焕坤 常鲜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6-61,共6页
将电流注入模型引入交流等值法求解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的过程,既保留了传统牛顿型等值法的收敛性,同时又减少了每次迭代的计算量。考虑到换流变压器实际变比的离散性,提出了一种一次性调整分接头的方法,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小了系统网损... 将电流注入模型引入交流等值法求解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的过程,既保留了传统牛顿型等值法的收敛性,同时又减少了每次迭代的计算量。考虑到换流变压器实际变比的离散性,提出了一种一次性调整分接头的方法,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小了系统网损。算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注入模型 交直流电力系统 潮流 等值 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17
作者 程勇 颜宇尧 杜光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时存在的运算复杂、延时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电压矢量位置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矢量合成和扇区划分原理,在线寻优选择第一最优电压矢量,接着通过引入额外电压矢量,对原基本电压矢量所在扇区进行细分并结合理想电压矢量位置选择第二最优电压矢量,最后由开关切换次数最少原则确定零矢量。其次,为进一步减小计算量,所选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基于直交轴分量误差最小原则算出。此外,为确保系统控制性能在不同工况下均能保持良好,根据电机的运行状态优化设计了价值函数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减少了电压矢量的寻优次数和控制器的计算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跟踪能力,降低了控制延时,减小了电流和转速脉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矢量位置 矢量作用时间 价值函数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多矢量模型预测控制
18
作者 徐奇伟 易良武 +2 位作者 夏波 苗轶如 蔡华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06-4521,共16页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TP-PMSM)多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可以解决单矢量MPCC存在的电流和转矩谐波问题。但是传统DTP-PMSM多矢量MPCC仍然具有计算负担重、易受非理想因素影响和xy平面电流谐波大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的DTP-PMSM改进多矢量MPCC策略。首先采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观测集总扰动并更新预测模型,提高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然后采用αβ平面最外层基本电压矢量合成xy平面的虚拟电压矢量,在不引入额外电压矢量的前提下,实现对xy平面电流的闭环控制,并推导得到脉冲信号的开关序列以及各矢量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减少控制算法的计算时间,提升αβ平面电流的控制性能,还能抑制xy平面谐波电流。同时,该文所提出的xy平面闭环电流控制策略不影响αβ平面MPCC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谐波电流抑制 多虚拟电压矢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变化的Boost PFC无模型电流控制
19
作者 杨学良 洪应平 +1 位作者 杨松霖 邓慧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11,共5页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Boost PFC)变换器在中轻载运行时存在电感电流的断续导通模式,在使用无模型电流控制器的过程中,因代数估计器存在滞后性,致使电流控制器无法精确地追踪呈动态变化的电流参考值,最终导致输入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以及相...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Boost PFC)变换器在中轻载运行时存在电感电流的断续导通模式,在使用无模型电流控制器的过程中,因代数估计器存在滞后性,致使电流控制器无法精确地追踪呈动态变化的电流参考值,最终导致输入电流波形出现畸变以及相位偏移的情况。为了提升输入电流波形的质量,基于超局部模型并结合同步旋转坐标系,建立了基于旋转坐标变化的无模型电流控制器,以生成合适的占空比信号并提高对电感电流的跟踪精度。搭建相应的仿真与实验环境,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同时印证相关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对参考电流的跟踪精度,减少了变换器系统的电流谐波,避免了额外的硬件检测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电流控制 功率因数校正 Boost PFC 坐标变化 超局部模型 同步旋转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NPC逆变器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岸非 蔡玉华 +1 位作者 袁雷 梅加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针对单相三电平中点钳位型(NPC)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无调制器、频率不固定、开关频率高的缺点,提出一种优化的三矢量多目标预测电流控制。该方法将电压矢量分成固定开关动作的若干扇区,通过计算占空比,从而实现开关... 针对单相三电平中点钳位型(NPC)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CS-MPCC)无调制器、频率不固定、开关频率高的缺点,提出一种优化的三矢量多目标预测电流控制。该方法将电压矢量分成固定开关动作的若干扇区,通过计算占空比,从而实现开关频率固定的脉冲调制。其代价函数应用多目标预测控制,实现中点电位均衡和降低开关频率。此外,该文还考虑了延迟补偿。利用DSP-TMS320F28374D在单相NPC逆变器实验平台上实现所提策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NPC逆变器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固定开关频率 中点电位平衡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