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被引量:9
1
作者 贾美美 张国山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5-2411,共7页
在某些电路参数条件下,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会处于混沌状态,此时它不能正常工作。提出一种立方差形式控制器来控制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状态,并通过分析周期状态的庞加莱截面、周期状态的电感电流波形和周期状态的... 在某些电路参数条件下,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会处于混沌状态,此时它不能正常工作。提出一种立方差形式控制器来控制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状态,并通过分析周期状态的庞加莱截面、周期状态的电感电流波形和周期状态的相图验证了这种混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策略不需要预先确定期望的目标轨道,不依赖于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内部电路参数,只需要通过调整一个外部可调参数即可将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状态控制在周期2、3、4、6、8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控制 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 立方差形式控制 周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
2
作者 余婷 潘光绪 +2 位作者 郭筱瑛 郑敏 曹太强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模式状态空间平均模型进行了分析,实现模式平滑切换。其次,将传统的电流环控制改用无差拍预测控制,并用两步法对控制延时进行补偿,实现各模式的预测控制,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改进三模式控制策略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2.9%、50%,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50%、48.5%;在负载突增至满载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0%、37.5%、35.7%,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49.2%、44.3%、44.3%。最后通过搭建一台小功率的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模式切换 无差拍控制 电流预测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变频ZVS控制策略
3
作者 刘述喜 邓瑞祥 郭强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9,共10页
为实现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高效率,需通过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减小功率器件的导通损耗。分析四边电感电流控制,可发现电感电流有效值在轻载条件下可达到最小,但在重载条件下难以保持。为此,提出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低电感... 为实现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高效率,需通过降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减小功率器件的导通损耗。分析四边电感电流控制,可发现电感电流有效值在轻载条件下可达到最小,但在重载条件下难以保持。为此,提出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低电感电流有效值变频软开关控制策略,以满足重载需求。同时,考虑输入输出电压相近时电感电流变化率较小,优化时间段的选择,限制变频范围过大,以此降低硬件设计的难度。在实验室中研制了输入电压为10~40 V、输出电压为15~35 V的实验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零电压开关 数字控制系统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四边电感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模糊控制策略
4
作者 刘述喜 邓瑞祥 +2 位作者 郭强 陈鹤铭 张帆云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6,共9页
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具有输入输出电压同相和低电压应力的特点,适用于宽电压范围变换的应用场合。首先为了减小开关损耗,变换器采用四边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以实现零电压开通,然而在传统控制方法下,难以... 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具有输入输出电压同相和低电压应力的特点,适用于宽电压范围变换的应用场合。首先为了减小开关损耗,变换器采用四边电感电流控制策略以实现零电压开通,然而在传统控制方法下,难以保持系统在参数变化时的性能。因此,提出一种FSBB变换器的模糊恒频控制策略,通过分析变换器的基本特性,结合四边电感电流调制原理,并加入模糊控制,从而实时优化时间段的选取。其次,确定输出电压误差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推导出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参数的增量,并采用经验归纳法来制定模糊规则。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一台输入电压10~40 V、输出电压15~35 V的试验样机,通过与现有传统控制方法进行试验比较,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四边电感电流 模糊控制 零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锁相环与电流环解耦的并网变换器稳定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星琪 邹志翔 +3 位作者 姚屹洋 汤建 王政 陈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9-119,共11页
在弱电网中,并网变换器的锁相环会与电流环产生动态交互进而引发小信号(或谐波)失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了并网变换器等效阻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变换器阻抗模型与系统稳定性判断方法相结合,利用极点变化轨... 在弱电网中,并网变换器的锁相环会与电流环产生动态交互进而引发小信号(或谐波)失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了并网变换器等效阻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变换器阻抗模型与系统稳定性判断方法相结合,利用极点变化轨迹以及Bode图分析了弱电网工况下并网变换器的失稳机理。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考虑多环耦合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3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分别被用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稳定裕度。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实现锁相环与电流环的之间的解耦,有效抑制多环耦合。同时,给出了控制策略具体的实现方案、参数设计方法,并分析了控制策略对多环耦合部分的影响。另外,为了研究不同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电网强度、锁相环带宽和电流环带宽下采用所提控制策略的系统稳定裕度,并将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变换器 有源阻尼控制 解耦控制 锁相环 电流 阻抗建模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和无电流环控制构网型VSC暂态建模与特性对比分析
6
作者 任先成 李尚志 +4 位作者 李英彪 胡家兵 徐泰山 鲍颜红 吴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982,I0003,I0004,共14页
新能源发电设备对电网的支撑能力需得到提升,因此构网型控制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已成为研究前沿,并在工程领域中得到示范应用.以VSG作为同步环节的电压源型变换器(VSC)根据控制结构有无电流环分为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和... 新能源发电设备对电网的支撑能力需得到提升,因此构网型控制受到广泛关注,其中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已成为研究前沿,并在工程领域中得到示范应用.以VSG作为同步环节的电压源型变换器(VSC)根据控制结构有无电流环分为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和直接电压控制,控制结构的差异对暂态特性具有较大影响.为研究两种构网型VSC暂态特性的差异,基于“功率激励-内电势响应”关系模型分别建立其暂态模型,对比分析内电势形成机制和暂态特征.VSG模拟同步机运行特性,故在机电尺度下解析得到VSC的等效惯量和等效阻尼,并对比分析其暂态特性.结果表明:直接电压控制VSC的等效惯量和阻尼为常数,电压电流双环控制VSC的等效惯量和阻尼具有时变特征,且数值上小于直接电压控制.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电压源变换器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 直接电压控制 “激励-响应”关系模 暂态特性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模式控制Buck-Boost变换器建模及非线性现象仿真 被引量:13
7
作者 袁雷 沈建清 肖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2-979,共8页
根据电流模式控制下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建立变换器的统一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分别搭建工作于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模式下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流连续模型进行仿真,揭示参考电流Iref和电感L在不同的工... 根据电流模式控制下Buck-Boost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建立变换器的统一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分别搭建工作于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模式下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电流连续模型进行仿真,揭示参考电流Iref和电感L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出现倍周期分叉并最终导致混沌的现象;对电流断续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以输入电压E变化时的混沌相图,验证电流断续模式下混沌现象的存在性。同时为消除这2种模式下的混沌现象,引入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适当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抑制变换器中的混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建模 电流连续模式 电流断续模式 PID控制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值电流控制二次型Boost变换器 被引量:32
8
作者 杨平 许建平 +1 位作者 张士宇 王金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二次型Boost变换器因其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特性而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Boost变换器相比,二次型Boost变换器含有两个LC滤波器,呈现四阶动力学特性。本文提出将二次型Boost变换器输入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作为反馈信号的峰值电流控制策... 二次型Boost变换器因其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特性而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Boost变换器相比,二次型Boost变换器含有两个LC滤波器,呈现四阶动力学特性。本文提出将二次型Boost变换器输入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作为反馈信号的峰值电流控制策略,简化了控制环路设计。实验结果验证了峰值电流控制二次型Boost变换器具有瞬态特性好、输出电压纹波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Boost变换器 峰值电流控制 宽输入电压范围 斜坡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的改进型三模式变频软开关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9
作者 方天治 王愿 +3 位作者 张惠丽 张雨 沈姝衡 蓝建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544-4557,共14页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无源元件少、开关管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控制自由度多等优势,非常适用于宽输入电压的预调节器。该文对传统三模式控制的中间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改进型三模式控制策略,降低了导通损耗,提...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FSBB)具有无源元件少、开关管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控制自由度多等优势,非常适用于宽输入电压的预调节器。该文对传统三模式控制的中间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改进型三模式控制策略,降低了导通损耗,提升了变换器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降低高频硬开关带来的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该文提出变频控制策略,能够在全电压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分析表明,改进型三模式控制可优化变频范围,与变频软开关控制具有很好的契合度。在实验室研制了一台输入80~160V,输出125V/300W的原理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并通过效率对比和损耗分析证明所提控制策略有利于FSBB实现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管buck-boost变换器 改进三模式控制 变频控制 软开关 电感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移位PWM控制ZCS电流型半桥变换器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连清 王学亮 +1 位作者 李鹍 丁茂桃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流型零电流半桥电路拓扑。与传统的电流型半桥电路相比,该拓扑电路增加了一个由辅助开关管、二极管以及电容组成的辅助支路,采用脉冲移位PWM控制方法,避免了直流偏磁的产生,使开关占空比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的情况下实现... 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流型零电流半桥电路拓扑。与传统的电流型半桥电路相比,该拓扑电路增加了一个由辅助开关管、二极管以及电容组成的辅助支路,采用脉冲移位PWM控制方法,避免了直流偏磁的产生,使开关占空比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的情况下实现主功率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零电流开关(ZCS),同时实现了整流二极管的软换流,使得整流二极管反向电压等于输出电压。在分析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研究了其工作特性,进行了对主开关管实现ZCS条件的讨论和对电流占空比丢失的分析,并且基于Saber仿真软件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验证了电路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器 电流半桥 电流开关 脉冲移位PWM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Boost型变换器电磁干扰水平的峰值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振军 鲁静 +1 位作者 赵坤 高金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一般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最小输入电流的控制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对最大和最小输入电流加以限制的新型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并分别对两种结构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在一般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最小输入电流的控制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对最大和最小输入电流加以限制的新型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并分别对两种结构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控制电路变换器可使开关频率以下频段的谱峰值比原型DC/DCBoost型变换器降低20dB,显著改善原型DC/DCBoost型变换器开关频率以下频段频谱过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电磁干扰 峰值电流 控制方法 开关变换器 电磁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补偿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控制Boost变换器的次谐波振荡机理及失稳边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希 许建平 +2 位作者 许多 陈诚 张凯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249,共8页
当电压外环反馈增益较大或变换器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ESRl较大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补偿的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fixedoff-timecurrent.mode,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存在... 当电压外环反馈增益较大或变换器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ESRl较大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补偿的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fixedoff-timecurrent.mode,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存在次谐波振荡现象,导致变换器工作在不稳定状态。PI补偿器中补偿电容电压是变换器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的线性组合,由此建立了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的降阶离散时间模型,研究了电压外环反馈增益和输出电容ESR对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次谐波振荡现象的产生机理。进一步,通过近似降阶离散时间模型,得到了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的近似临界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当输出电容ESR较小时,随反馈增益的增大,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通过倍周期分岔失稳;随着输出电容ESR的增大,变换器通过边界碰撞分岔失稳。为了避免次谐波振荡现象的产生,变换器需采用ESR较小的输出电容,且电压外环需设计较小的反馈增益。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固定关断时间电流控制 比例积分补偿器 等效串联电阻 次谐波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双有源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建模与解耦控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归新 肖波涛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9,共9页
对于电流型双有源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与稳态特性。通过列出变换器半周期内的状态方程,对变换器进行小信号建模并推导出系统传递函数。由于系统在进行闭环控制时移相角与占空比之间的相互耦合会降低系统动态性能,因此... 对于电流型双有源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与稳态特性。通过列出变换器半周期内的状态方程,对变换器进行小信号建模并推导出系统传递函数。由于系统在进行闭环控制时移相角与占空比之间的相互耦合会降低系统动态性能,因此需要采用解耦控制来解除二者之间的相互耦合,进而提出了一种稳态解耦控制策略。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对增益矩阵来分析控制量与被控制量间的匹配关系来设计控制器,另一方面基于系统稳态过程增益矩阵得到系统稳态解耦矩阵,2个回路的相互影响通过加入系统稳态解耦矩阵而大大降低。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双有源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 状态方程 小信号建模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坐标系下变换器电流平衡–内电势运动模型:一种装备电流控制尺度物理化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严亚兵 苗淼 +2 位作者 李胜 袁小明 胡家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963-3972,共10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与柔性交、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状态运动对所接入系统的电流控制时间尺度动态行为影响日益突出。为揭示电流控制时间尺度下并网变换器在系统动态过程中的装备状态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输... 随着可再生能源与柔性交、直流输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状态运动对所接入系统的电流控制时间尺度动态行为影响日益突出。为揭示电流控制时间尺度下并网变换器在系统动态过程中的装备状态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输出电流平衡–内电势运动的装备物理化建模方法。以电压源型变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为例,推导了静止坐标系下VSC的电流平衡–内电势运动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间物理关系的分析及其物理化描述,可有助于把握装备电流控制时间尺度动态特性及特性对系统动态稳定的影响。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时域仿真与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坐标系 电流控制时间尺度 电压源变换器 电流平衡 内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同步机并联电流控制型变换器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沈超 帅智康 程慧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并网并联供电系统中,电流控制型变换器注入电流对虚拟同步机暂态同步稳定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不可逆失稳问题。研究并联供电系统中变换器间的交互机理是保证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文中建立了电... 并网并联供电系统中,电流控制型变换器注入电流对虚拟同步机暂态同步稳定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不可逆失稳问题。研究并联供电系统中变换器间的交互机理是保证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文中建立了电流控制型变换器与虚拟同步机暂态交互模型,发现注入电流对虚拟同步机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由功率耦合项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等面积准则分别分析了在纯感性和阻感性网络条件下不同注入电流相角对虚拟同步机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注入电流相角与并联线路导纳角相加接近-90°时,系统的稳定性将得到增强。基于PSCAD/EMTDC软件的仿真结果和基于RT-LAB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电流控制变换器 非线性系统 暂态同步稳定性 等面积准则 限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与负载瞬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曾绍桓 周国华 +1 位作者 周述晗 毛桂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68-1477,共10页
为了提高三态Boost变换器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将电流型控制技术应用于三态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负载电流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电流型恒定参考电流(CRC)和电流型动态参考电流... 为了提高三态Boost变换器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将电流型控制技术应用于三态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负载电流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电流型恒定参考电流(CRC)和电流型动态参考电流(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完整小信号模型,推导两种控制方法的输出阻抗,并通过频域仿真验证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两个输出阻抗的低频增益,结果表明:与电流型DRC控制相比,电流型C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输出阻抗低频增益更低,因此具有比电流型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更快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变换器 电流控制 小信号建模 负载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控制的多模块并联电流型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波 杨峰 易航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5,182,共6页
针对并联多模块电流型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了实现功率组合的灵活性及模块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式的分布式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采样高压侧电压和低压侧电流,实现下垂控制,同时采用电压补偿技术,改善了高压侧电压调整率。搭建了... 针对并联多模块电流型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为了实现功率组合的灵活性及模块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式的分布式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采样高压侧电压和低压侧电流,实现下垂控制,同时采用电压补偿技术,改善了高压侧电压调整率。搭建了二台功率各为1.5 kW的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在静态还是动态下,可以实现模块之间良好的功率均分;同时改善了电压调整率并能实现热插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 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 分布式控制 电压补偿 功率均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PWM控制下三电平半桥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全局最小峰值电流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超 许海平 +1 位作者 袁志宝 许志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79-1689,共11页
针对三电平半桥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双PWM与移相结合控制(DPWMPS)的方法。通过对该控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以变压器两侧电压的相对位置为依据,归纳出系统运行的12种工作模式,并推导出每一种工作模式下的功率传输特性。在... 针对三电平半桥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双PWM与移相结合控制(DPWMPS)的方法。通过对该控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以变压器两侧电压的相对位置为依据,归纳出系统运行的12种工作模式,并推导出每一种工作模式下的功率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电感最小峰值电流控制方法,能在电压配比m≤1的情况下实现稳态电感峰值电流全局最优。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PWM与移相结合控制 三电平半桥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 工作模式 最小峰值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控制的Buck-Boost型AC-DC变换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长海 刘鲁源 朱邦太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5-8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Buck Boost型AC DC变换器。相对于现行的双环结构控制方式 ,滑模控制没有增加控制电路的复杂性 ,而且能得到近似为 1的输入功率因数 ,电路效率高。同时分别提出了针对输出直流电压以及输入交流电流的控制策略... 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Buck Boost型AC DC变换器。相对于现行的双环结构控制方式 ,滑模控制没有增加控制电路的复杂性 ,而且能得到近似为 1的输入功率因数 ,电路效率高。同时分别提出了针对输出直流电压以及输入交流电流的控制策略。对输入电流采用滑模控制以获取高功率因素 ,对输出电压 ,因其动态响应相对较慢 ,采用PI控制器调节。最后给出了仿真及实验结果 ,表明该电路具有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buck-boost AC-DC变换器 PI控制 功率因数 电流畸变 拓扑结构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模式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智 张小平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57,共7页
针对电流模式Buck-Boost变换器存在的分岔与混沌现象,提出一种改进型指数延迟反馈控制法,建立了被控系统的离散迭代映射模型,对变换器在该控制策略下的控制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使系统稳定运行时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最后通过仿真和实... 针对电流模式Buck-Boost变换器存在的分岔与混沌现象,提出一种改进型指数延迟反馈控制法,建立了被控系统的离散迭代映射模型,对变换器在该控制策略下的控制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使系统稳定运行时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型指数延迟反馈法能有效抑制电流模式Buck-Boost变换器运行中出现的分岔与混沌现象,从而可确保变换器实现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改进指数延迟反馈控制 混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