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被引量:9
1
作者 贾美美 张国山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05-2411,共7页
在某些电路参数条件下,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会处于混沌状态,此时它不能正常工作。提出一种立方差形式控制器来控制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状态,并通过分析周期状态的庞加莱截面、周期状态的电感电流波形和周期状态的... 在某些电路参数条件下,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会处于混沌状态,此时它不能正常工作。提出一种立方差形式控制器来控制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状态,并通过分析周期状态的庞加莱截面、周期状态的电感电流波形和周期状态的相图验证了这种混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策略不需要预先确定期望的目标轨道,不依赖于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内部电路参数,只需要通过调整一个外部可调参数即可将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的混沌状态控制在周期2、3、4、6、8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控制 电流控制型Buck-Boost变换器 立方差形式控制 周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控制型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小信号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孙大卫 刘辉 +2 位作者 高舜安 宋鹏 徐彭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83-2991,共9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s,VSG)技术可以使新能源具有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虚拟同步机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两大类。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电压控制型VSG,而对电流控制型VS...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s,VSG)技术可以使新能源具有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虚拟同步机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两大类。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电压控制型VSG,而对电流控制型VSG研究较少。主要研究了电流控制型VSG的并网稳定问题,首先建立了电流控制型VSG的小信号模型,计算得到了系统特征根,分析了系统中各模态的阻尼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流控制型VSG控制参数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电流控制型VSG在不同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并网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SG控制环节对电流控制型VSG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影响,电流控制型VSG并网运行存在高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风险,需要合理整定其控制参数以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小信号模 并网稳定性 次同步振荡 电流控制型V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同步机并联电流控制型变换器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沈超 帅智康 程慧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123,共9页
并网并联供电系统中,电流控制型变换器注入电流对虚拟同步机暂态同步稳定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不可逆失稳问题。研究并联供电系统中变换器间的交互机理是保证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文中建立了电... 并网并联供电系统中,电流控制型变换器注入电流对虚拟同步机暂态同步稳定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不可逆失稳问题。研究并联供电系统中变换器间的交互机理是保证系统在暂态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文中建立了电流控制型变换器与虚拟同步机暂态交互模型,发现注入电流对虚拟同步机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由功率耦合项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等面积准则分别分析了在纯感性和阻感性网络条件下不同注入电流相角对虚拟同步机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注入电流相角与并联线路导纳角相加接近-90°时,系统的稳定性将得到增强。基于PSCAD/EMTDC软件的仿真结果和基于RT-LAB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电流控制型变换器 非线性系统 暂态同步稳定性 等面积准则 限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岩 常佶 田立欣 《现代电子技术》 2001年第10期60-63,共4页
介绍了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及两者的优缺点比较 ,具体介绍了电流型控制芯片
关键词 电压控制 电流控制 开关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CE设计的电流控制型Boost变换器分叉与混沌研究
5
作者 闵国旗 王丽丹 +1 位作者 段书凯 夏思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164,共8页
以电流控制型Boost变换器的离散映射模型为基础,得出变换器的电感电流随参考电流变化的分叉图,并采用Simulink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对分叉图进行描述.以此为基础,研究一种基于SPICE设计的电流控制型Boost变换器,分析了以参考电流为变化参... 以电流控制型Boost变换器的离散映射模型为基础,得出变换器的电感电流随参考电流变化的分叉图,并采用Simulink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对分叉图进行描述.以此为基础,研究一种基于SPICE设计的电流控制型Boost变换器,分析了以参考电流为变化参数的分叉和混沌现象,解释了系统分叉与混沌行为的成因.一系列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实际工程设计中避免Boost变换器的分叉、混沌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控制型Boost变换器 分叉 混沌 SPICE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充放时序SIDO开关变换器电流型变频控制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贺明智 林润泽 +3 位作者 周述晗 冯沛 李欢 王登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开关变换器工作在共享充放时序下存在电感电流纹波大、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严重以及电路参数宽范围变化下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独立充放时序电流型变频控制(current-... 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开关变换器工作在共享充放时序下存在电感电流纹波大、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严重以及电路参数宽范围变化下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独立充放时序电流型变频控制(current-mode variable frequency control,C-VF)技术.首先,具体描述变换器在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下的工作原理,并推导主电路开环传递函数;进一步构建闭环小信号模型,推导闭环交叉阻抗,详细分析不同输出电压及负载电流下变换器的交叉影响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相较于共享充放时序,独立充放时序C-VF CCM SIDO buck变换器减小了交叉影响,改善了负载瞬态响应性能;当两支路负载电压不等时,减轻某一支路负载可以降低该支路的交叉影响;当两支路输出电压相同但负载不同时,重载支路对轻载支路的交叉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充放时序 单电感双输出 电流变频控制 小信号建模 交叉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含储能并网变流器电流型控制策略
7
作者 韩宇 乔学博 +2 位作者 李勇 喻松涛 曹一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8-168,共11页
光储并网变流器具有低惯量、弱阻尼、调压能力弱和功率频繁波动等特征,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类含储能并网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电流型控制策略,以增强系统的惯性支撑能力。该策略模拟同步机... 光储并网变流器具有低惯量、弱阻尼、调压能力弱和功率频繁波动等特征,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类含储能并网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电流型控制策略,以增强系统的惯性支撑能力。该策略模拟同步机的动力学行为,将并网变流器输出外特性控制成具有同步机控制特性的受控电流源,融合了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构网型控制与基于锁相环的跟网型控制两者的优势,在惯性支撑、故障穿越、电网谐波、孤岛运行等方面具备显著综合优势,并且虚拟惯性支撑的实现无须对系统输出频率微分进行检测采样,避免了频率微分检测带来的噪声干扰。此外,针对交流侧惯性支撑能力与直流侧电压稳定难以调和的矛盾,设计了兼顾直流侧电压稳定与交流侧惯性支撑的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PI)协调控制策略。最后,硬件在环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光伏 储能 惯性支撑 虚拟同步机 电流控制 电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研究(I)——直流分压电容不均压问题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东华 谢少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88,51,共5页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电压存在偏差,电容中点的电压偏移容易导致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的畸变,使电路性能恶化,甚至使系统失控。文中分析了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分压电容不均压产生的原因,给出电容中点电压偏移的理论值,讨论...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电压存在偏差,电容中点的电压偏移容易导致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的畸变,使电路性能恶化,甚至使系统失控。文中分析了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分压电容不均压产生的原因,给出电容中点电压偏移的理论值,讨论了电容不均压问题对整个逆变器系统造成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由于该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交器 半桥电路 电流控制 不均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研究(Ⅱ)——直流电容电压偏差前馈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东华 谢少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3,共5页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存在偏差,实际电路容易失控,限制了其实用性。针对电压电流双闭环瞬时值控制半桥逆变器提出了电容电压偏差前馈控制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该技术后,分压电容的直流偏差被消除,半桥逆变电路在...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存在偏差,实际电路容易失控,限制了其实用性。针对电压电流双闭环瞬时值控制半桥逆变器提出了电容电压偏差前馈控制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该技术后,分压电容的直流偏差被消除,半桥逆变电路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正常工作。本文的方法为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电路的实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半桥电路 电流控制 不均压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Buck变换器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瑶 徐利梅 +1 位作者 李爱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3-651,共9页
通过对电流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的描述,推导了三个电感电流边界,建立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离散迭代映射模型。采用分岔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以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为... 通过对电流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工作原理的描述,推导了三个电感电流边界,建立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离散迭代映射模型。采用分岔图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以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为变化参数的分岔行为。通过稳定性分析,得到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从稳定的周期1工作状态到不稳定工作状态,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到断续导电模式转移的分界线方程,并利用参数空间映射图对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域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路参数变化,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发生了倍周期分岔和混沌,且运行轨道与三个边界碰撞后产生不同的分岔路由,包括周期数倍增和工作模式转移。最后,建立了电流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仿真和实验电路,时域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控制 单电感双输出 离散迭代映射模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谷值电流型变频控制CCM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国华 冉祥 +2 位作者 周述晗 毛桂华 徐顺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015-7025,共11页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恒定谷值电流型(fixed valley current mode,FVCM)变频控制技术。详细分析FVCM变频控制CCM...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恒定谷值电流型(fixed valley current mode,FVCM)变频控制技术。详细分析FVCM变频控制CCMSIDO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时序,得到开关频率与主电路参数以及谷值电流参考值的关系式。采用时间平均等效电路建模方法,推导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控制–输出、控制–电感电流、交叉影响阻抗等传递函数。建立FVCM变频控制CCMSIDO 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计算闭环输出阻抗和交叉影响阻抗传递函数,并从负载瞬态性能和交叉影响特性两方面,与传统的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相比,FVCM变频控制提高了CCMSIDOBoost变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抑制了输出支路间的交叉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谷值电流控制 小信号建模 交叉影响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补偿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控制Boost变换器的次谐波振荡机理及失稳边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希 许建平 +2 位作者 许多 陈诚 张凯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249,共8页
当电压外环反馈增益较大或变换器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ESRl较大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补偿的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fixedoff-timecurrent.mode,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存在... 当电压外环反馈增益较大或变换器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ESRl较大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补偿的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fixedoff-timecurrent.mode,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存在次谐波振荡现象,导致变换器工作在不稳定状态。PI补偿器中补偿电容电压是变换器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的线性组合,由此建立了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的降阶离散时间模型,研究了电压外环反馈增益和输出电容ESR对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次谐波振荡现象的产生机理。进一步,通过近似降阶离散时间模型,得到了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的近似临界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当输出电容ESR较小时,随反馈增益的增大,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通过倍周期分岔失稳;随着输出电容ESR的增大,变换器通过边界碰撞分岔失稳。为了避免次谐波振荡现象的产生,变换器需采用ESR较小的输出电容,且电压外环需设计较小的反馈增益。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固定关断时间电流控制 比例积分补偿器 等效串联电阻 次谐波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柔性直流电网故障电流抑制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念成 向浩楠 +3 位作者 魏能峤 廖建权 王洪彬 王强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为有效抑制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的短路电流,提出基于限流贡献度的电流型潮流控制器(CFC)故障抑制特性量化方法,以分析CFC参数对故障电流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由全桥开关与电容器并联组成的桥式拓扑结构CFC的工作特性,提出了在故障发生时故... 为有效抑制多端柔性直流电网的短路电流,提出基于限流贡献度的电流型潮流控制器(CFC)故障抑制特性量化方法,以分析CFC参数对故障电流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由全桥开关与电容器并联组成的桥式拓扑结构CFC的工作特性,提出了在故障发生时故障限流控制模式下的控制策略,以及与直流断路器协调配合的动作时序。然后,构建含CFC限流的直流电网等效电路,推导了故障发生各阶段电流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CFC限流贡献度的分析方法,研究CFC不同参数和动作时序下对柔性直流故障电流的抑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 电流潮流控制 短路电流计算 故障限流 直流断路器 故障电流抑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电压偏差前馈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少军 陈东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电压存在偏差,电容中点的电压偏移容易导致系统失控。文中分析了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分压电容不均压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电容中点电压偏移的理论值;针对电压电流双闭环瞬时值控制半桥逆变器,提出了电... 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直流分压电容电压存在偏差,电容中点的电压偏移容易导致系统失控。文中分析了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器分压电容不均压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电容中点电压偏移的理论值;针对电压电流双闭环瞬时值控制半桥逆变器,提出了电容电压偏差前馈控制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该技术后,分压电容的直流偏差被消除,半桥逆变电路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正常工作。该方法为电流型控制半桥逆变电路的实用创造了条件,同样可应用于电流型控制半桥直/直变换器和直/交变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半桥电路 电流控制 不均压 前馈控制 直流分压 电容 电压 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电流型潮流控制器引发的模式谐振现象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995-5004,共10页
针对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该文分别建立主从控制下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和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线性化传递模型,阐述二者能够引起模式谐振的模型特征。然后,对比分析2种主要谐振现象(闭环模式谐振和开环模式谐振)的产生... 针对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该文分别建立主从控制下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和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线性化传递模型,阐述二者能够引起模式谐振的模型特征。然后,对比分析2种主要谐振现象(闭环模式谐振和开环模式谐振)的产生条件和判定依据,论证其对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可知开环模式谐振和闭环模式谐振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数学描述,且开环模式谐振点对系统稳定性的危害要大于闭环模式谐振点。最后,在Matlab软件平台中搭建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直流系统,得出直流系统控制系统与电流型潮流控制器间,以及多个电流型潮流控制器间均会发生模式谐振现象,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刻画了模式谐振对控制器参数稳定域的影响,可为实际工程的参数整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潮流控制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模式谐振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开关变换器稳定性与瞬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述晗 周国华 +2 位作者 毛桂华 张凯暾 徐顺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4-1381,共8页
提出一种单电感双输出(SIDO)开关变换器的电流型控制技术。以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的SIDO Boost变换器为例,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序、系统稳定性,得到变换器稳定工作的条件。建立电流型控制CCM ... 提出一种单电感双输出(SIDO)开关变换器的电流型控制技术。以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的SIDO Boost变换器为例,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序、系统稳定性,得到变换器稳定工作的条件。建立电流型控制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时域仿真模型,通过时域仿真分析变换器的稳态性能、瞬态性能、输出支路的交叉影响以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电流型控制CCM SIDO Boost变换器可提高变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并抑制输出支路间的交叉影响;对于变换器存在的不稳定性问题,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斜坡补偿解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电流控制 斜坡补偿 交叉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电流控制电压型逆变器的新型双绕组异步发电机的电压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傅玉 马伟明 +1 位作者 李玉梅 王东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55-58,共4页
带有电流控制电压型逆变器的新型双绕组异步发电机不仅克服了传统异步发电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缺点,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其控制系统由两个PI电压控制器和一个滞环电流控制器组成。为了对其电压控制性能和调节速度进行研究,本文... 带有电流控制电压型逆变器的新型双绕组异步发电机不仅克服了传统异步发电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缺点,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其控制系统由两个PI电压控制器和一个滞环电流控制器组成。为了对其电压控制性能和调节速度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计及磁路饱和的双绕组异步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负载、转速突然变化等动态过程中电压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电压控制性能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绕组异步发电机 电流控制电压逆变器 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开关电源斜坡补偿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雪慧 许建平 吴松荣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80,共6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电流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这些电流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不需要电流检测电路的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方法。通过以Boost变换器为例对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原理以及无传感器电流型控...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电流检测方法,并分析了这些电流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不需要电流检测电路的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方法。通过以Boost变换器为例对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原理以及无传感器电流型控制的斜坡补偿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对控制环路中的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提供具有适当斜率的补偿斜坡,可使系统获得更优的环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电源 电流控制 无传感器电流控制 斜坡补偿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与负载瞬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曾绍桓 周国华 +1 位作者 周述晗 毛桂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68-1477,共10页
为了提高三态Boost变换器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将电流型控制技术应用于三态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负载电流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电流型恒定参考电流(CRC)和电流型动态参考电流... 为了提高三态Boost变换器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将电流型控制技术应用于三态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负载电流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电流型恒定参考电流(CRC)和电流型动态参考电流(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完整小信号模型,推导两种控制方法的输出阻抗,并通过频域仿真验证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两个输出阻抗的低频增益,结果表明:与电流型DRC控制相比,电流型C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输出阻抗低频增益更低,因此具有比电流型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更快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变换器 电流控制 小信号建模 负载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潮流控制器对多端直流系统中直流电压振荡模式提供的虚拟阻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89-2500,共12页
基于虚拟阻尼分析法,研究电流型潮流控制器(current flow control,CFC)接入对多端柔性直流系统(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VSC-MTDC)中直流电压振荡模式的影响。首先,针对含CFC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 基于虚拟阻尼分析法,研究电流型潮流控制器(current flow control,CFC)接入对多端柔性直流系统(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VSC-MTDC)中直流电压振荡模式的影响。首先,针对含CFC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分别描述CFC控制系统和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动态过程,以直流系统中的直流电压振荡环节为前馈环节,建立剩余直流系统和CFC控制系统作为反馈环节的Phillips-Heffron线性化模型。然后,将传统的阻尼转矩分析法进行推广,介绍虚拟阻尼分析法的概念及其原理,分析CFC接入对不同控制下多端柔性直流系统中直流电压振荡模式的影响,提出能够评估CFC接入对多端柔性直流系统中直流电压振荡模式影响的虚拟阻尼判据。最后,以一个含CFC的三端柔性直流系统为例,得出在不同直流系统控制模式下电流型潮流控制器接入对直流电压振荡模式阻尼的影响规律,采用模式分析法和时域仿真法分别验证了虚拟阻尼分析法的正确性和虚拟阻尼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潮流控制 多端柔性直流系统 虚拟阻尼分析 PHILLIPS-HEFFRON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