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电活化硫酸盐降解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董皓月
范莎莎
+3 位作者
金春姬
高孟春
佘宗莲
赵阳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90-3401,共12页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一种威胁饮用水安全且难降解的蓝藻毒素.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阳极电化学氧化水中MC-LR的反应机理和电解质种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电解质(Na_(2)SO_(4)和惰性的NaNO_(3)...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一种威胁饮用水安全且难降解的蓝藻毒素.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阳极电化学氧化水中MC-LR的反应机理和电解质种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电解质(Na_(2)SO_(4)和惰性的NaNO_(3))条件下,电流密度、循环流速、电解质浓度、反应时间对MC-LR去除效果的影响来分析Na_(2)SO_(4)条件下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Na_(2)SO_(4)作电解质对MC-LR去除效率优于NaNO_(3),最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1374 min^(-1),最短半衰期为5.04 min,这是由于体系产生了硫酸根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谱图与过硫酸盐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BDD/Na_(2)SO_(4)体系电化学氧化MC-LR实际上包含电活化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过程.前向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用以反映传质对电活化硫酸盐工艺的影响.经过基因算法优化,模型对于MC-LR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模型表明,传质控制下增大MC-LR浓度,循环流速的权重降低,最佳循环流速降低.使用粒子群算法寻优:电流密度45 mA·cm^(-2),循环流速180 min·L^(-1),电解质浓度140 mmol·L^(-1),处理30 min得到MC-LR最大去除率98.36%,表明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电活化硫酸盐降解MC-LR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掺硼金刚石
电活化硫酸盐
硫酸
根自由基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活化硫酸盐处理四环素类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范莎莎
金春姬
+3 位作者
温淳
赵南南
古柏铭
赵阳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6,共9页
本文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硫酸盐为电解质的电化学体系,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硫酸盐浓度以及初始四环素浓度等四个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四环素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运行参数进...
本文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硫酸盐为电解质的电化学体系,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硫酸盐浓度以及初始四环素浓度等四个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四环素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技术分析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探究了间歇通电模式下电化学体系持续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电流密度>初始四环素浓度>初始pH值>硫酸盐浓度,其中初始pH值和硫酸盐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初始四环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为5,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硫酸盐浓度为0.25 mol·L^(-1),初始四环素浓度为1000 mg·L^(-1);间歇通电模式下,BDD电极表面产生的SO_(4)^(·-)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提供了体系的可持续氧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电化学氧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节省能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四环素
电活化硫酸盐
掺硼金刚石(BDD)
电
极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阴极阳极协同电催化降解高硫酸盐废水中活性染料
3
作者
刘楚楚
金春姬
+1 位作者
孙楠
高孟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采用辊压法制备炭黑/聚四氟乙烯(C/PTFE)气体扩散电极,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DD)为阳极,C/PTFE气体扩散电极为阴极的电催化氧化体系,阳极硫酸盐活化技术与阴极原位合成H_(2)O_(2)技术协同处理高硫酸盐废水中的活...
采用辊压法制备炭黑/聚四氟乙烯(C/PTFE)气体扩散电极,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DD)为阳极,C/PTFE气体扩散电极为阴极的电催化氧化体系,阳极硫酸盐活化技术与阴极原位合成H_(2)O_(2)技术协同处理高硫酸盐废水中的活性艳蓝X-BR。结果表明,制备的C/PTFE电极作阴极时,电催化氧化体系中活性艳蓝X-BR去除效果优于铂(Pt)阴极体系和不锈钢(SS)阴极体系。通过猝灭实验发现,BDD/(C/PTFE)电化学体系中产生的SO_(4)^(·-)和·OH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为电化学体系提供了可持续氧化能力,二者对于体系中活性艳蓝X-BR去除贡献度分别为54.51%和25.75%。建立了电化学氧化体系中TOC去除率及单位能耗二次项模型,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降解含活性艳蓝X-BR废水的运行参数。优化条件下(初始pH=5.0,电流密度=120 mA/cm^(2),C_(Na_(2)SO_(4))=0.25 mol/L,C_(活性艳蓝X-BR)=1 000 mg/L),电解120 min,废水TOC去除率为63.86%,体系单位质量TOC能耗为256.02kW·h/kg,继续电解至240 min,可将水中的活性艳蓝X-BR完全矿化,为双电极协同电催化氧化处理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
催化氧化
BDD阳极
C/PTFE气体扩散阴极
电活化硫酸盐
Doehlert响应曲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活化过硫酸盐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郑婷婷
牟霄
+1 位作者
张崇淼
曹梦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7,共10页
为了开发微藻及藻类有机物的高效去除技术,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EC/PS)体系处理含铜绿微囊藻的水样.通过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测定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EC/PS体系的除藻特性及影响因素;采用荧光区域积分法定量分析了除藻过程中胞...
为了开发微藻及藻类有机物的高效去除技术,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EC/PS)体系处理含铜绿微囊藻的水样.通过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测定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EC/PS体系的除藻特性及影响因素;采用荧光区域积分法定量分析了除藻过程中胞内有机物(IOM)和胞外有机物(EOM)的变化特征;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EC/PS体系中的自由基类别,并分析了EC/PS体系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①在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24×10^(7)~1.30×10^(7) cells/mL,电压为7 V,初始pH为6,初始PS浓度为4 mmol/L的条件下,当EC/PS体系处理60 min时,藻细胞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90.80%和98.41%,明显优于单独EC体系和单独PS体系;当EC/PS体系处理10 min时,IOM的总荧光响应值降低了77.39%.在处理过程中,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的胞内有机物会大量释放.②EC/PS体系中电化学作用对除藻的平均贡献率为54.63%;同时,除藻过程可产生大量的SO4−·和·OH,且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显示,EC/PS体系能有效去除铜绿微囊藻及藻类有机物,反应体系中的SO4−·和·OH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
活化
过
硫酸盐
(EC/PS)
铜绿微囊藻
胞内有机物
胞外有机物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电活化硫酸盐降解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董皓月
范莎莎
金春姬
高孟春
佘宗莲
赵阳国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90-3401,共12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1964004)资助
文摘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一种威胁饮用水安全且难降解的蓝藻毒素.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阳极电化学氧化水中MC-LR的反应机理和电解质种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电解质(Na_(2)SO_(4)和惰性的NaNO_(3))条件下,电流密度、循环流速、电解质浓度、反应时间对MC-LR去除效果的影响来分析Na_(2)SO_(4)条件下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Na_(2)SO_(4)作电解质对MC-LR去除效率优于NaNO_(3),最大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1374 min^(-1),最短半衰期为5.04 min,这是由于体系产生了硫酸根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谱图与过硫酸盐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BDD/Na_(2)SO_(4)体系电化学氧化MC-LR实际上包含电活化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过程.前向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用以反映传质对电活化硫酸盐工艺的影响.经过基因算法优化,模型对于MC-LR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模型表明,传质控制下增大MC-LR浓度,循环流速的权重降低,最佳循环流速降低.使用粒子群算法寻优:电流密度45 mA·cm^(-2),循环流速180 min·L^(-1),电解质浓度140 mmol·L^(-1),处理30 min得到MC-LR最大去除率98.36%,表明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电活化硫酸盐降解MC-LR具有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掺硼金刚石
电活化硫酸盐
硫酸
根自由基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Keywords
microcystin-LR
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ted sulfate
sulfate radical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P18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活化硫酸盐处理四环素类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范莎莎
金春姬
温淳
赵南南
古柏铭
赵阳国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6,共9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64004)资助。
文摘
本文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硫酸盐为电解质的电化学体系,考察了电流密度、pH值、硫酸盐浓度以及初始四环素浓度等四个因素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四环素的影响,运用响应曲面法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检测技术分析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探究了间歇通电模式下电化学体系持续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电流密度>初始四环素浓度>初始pH值>硫酸盐浓度,其中初始pH值和硫酸盐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初始四环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TOC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为5,电流密度为100 mA·cm^(-2),硫酸盐浓度为0.25 mol·L^(-1),初始四环素浓度为1000 mg·L^(-1);间歇通电模式下,BDD电极表面产生的SO_(4)^(·-)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提供了体系的可持续氧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电化学氧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节省能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四环素
电活化硫酸盐
掺硼金刚石(BDD)
电
极
降解机理
Keyword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etracycline
electro-activated sulfate
boron doped diamond(BDD)electrode
degrad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阴极阳极协同电催化降解高硫酸盐废水中活性染料
3
作者
刘楚楚
金春姬
孙楠
高孟春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7,共11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64004)。
文摘
采用辊压法制备炭黑/聚四氟乙烯(C/PTFE)气体扩散电极,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构建以掺硼金刚石(BDD)为阳极,C/PTFE气体扩散电极为阴极的电催化氧化体系,阳极硫酸盐活化技术与阴极原位合成H_(2)O_(2)技术协同处理高硫酸盐废水中的活性艳蓝X-BR。结果表明,制备的C/PTFE电极作阴极时,电催化氧化体系中活性艳蓝X-BR去除效果优于铂(Pt)阴极体系和不锈钢(SS)阴极体系。通过猝灭实验发现,BDD/(C/PTFE)电化学体系中产生的SO_(4)^(·-)和·OH等高活性物质间相互转化,为电化学体系提供了可持续氧化能力,二者对于体系中活性艳蓝X-BR去除贡献度分别为54.51%和25.75%。建立了电化学氧化体系中TOC去除率及单位能耗二次项模型,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降解含活性艳蓝X-BR废水的运行参数。优化条件下(初始pH=5.0,电流密度=120 mA/cm^(2),C_(Na_(2)SO_(4))=0.25 mol/L,C_(活性艳蓝X-BR)=1 000 mg/L),电解120 min,废水TOC去除率为63.86%,体系单位质量TOC能耗为256.02kW·h/kg,继续电解至240 min,可将水中的活性艳蓝X-BR完全矿化,为双电极协同电催化氧化处理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电
催化氧化
BDD阳极
C/PTFE气体扩散阴极
电活化硫酸盐
Doehlert响应曲面设计
Keywords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BDD anode
C/PTFE gas diffusion cathode
electroactivated sulfate
Doe-hlert experimental design matrix
分类号
TQ426 [化学工程]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活化过硫酸盐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4
作者
郑婷婷
牟霄
张崇淼
曹梦璇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7,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0ZDLNY06-07)。
文摘
为了开发微藻及藻类有机物的高效去除技术,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EC/PS)体系处理含铜绿微囊藻的水样.通过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测定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EC/PS体系的除藻特性及影响因素;采用荧光区域积分法定量分析了除藻过程中胞内有机物(IOM)和胞外有机物(EOM)的变化特征;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EC/PS体系中的自由基类别,并分析了EC/PS体系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①在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24×10^(7)~1.30×10^(7) cells/mL,电压为7 V,初始pH为6,初始PS浓度为4 mmol/L的条件下,当EC/PS体系处理60 min时,藻细胞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90.80%和98.41%,明显优于单独EC体系和单独PS体系;当EC/PS体系处理10 min时,IOM的总荧光响应值降低了77.39%.在处理过程中,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的胞内有机物会大量释放.②EC/PS体系中电化学作用对除藻的平均贡献率为54.63%;同时,除藻过程可产生大量的SO4−·和·OH,且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显示,EC/PS体系能有效去除铜绿微囊藻及藻类有机物,反应体系中的SO4−·和·OH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电
活化
过
硫酸盐
(EC/PS)
铜绿微囊藻
胞内有机物
胞外有机物
自由基
Keywords
electro-activated persulfate(EC/P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
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
free radical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电活化硫酸盐降解微囊藻毒素
董皓月
范莎莎
金春姬
高孟春
佘宗莲
赵阳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活化硫酸盐处理四环素类废水的研究
范莎莎
金春姬
温淳
赵南南
古柏铭
赵阳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阴极阳极协同电催化降解高硫酸盐废水中活性染料
刘楚楚
金春姬
孙楠
高孟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电活化过硫酸盐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郑婷婷
牟霄
张崇淼
曹梦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