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全自动电泳系统筛查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凤平 李菊香 +4 位作者 苏运钦 尹更生 胡向国 谢庆芳 黎永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3-604,61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电泳系统在筛查婚前、产前人群及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和异常血红蛋白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法国seb ia电泳仪对3 800例婚前、产前及新生儿血液标本作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3 800例血液标本中检出地中... 目的:探讨全自动电泳系统在筛查婚前、产前人群及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和异常血红蛋白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法国seb ia电泳仪对3 800例婚前、产前及新生儿血液标本作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3 800例血液标本中检出地中海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816例(占21.5%),其中地贫795例(占20.9%),异常血红蛋白病21例(占0.55%)。结论:全自动电泳系统筛查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红蛋白病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显示清晰区带,及检出微量成分,扫描定量准确,大大提高对地贫及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全自动电泳系统 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elena SPIFE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先平 王敏 杨江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 :评价HelenaSPIFE琼脂糖凝胶电泳 (AGE )系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的方法。方法 :用HelenaSPIFE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 ,确立了该法的参考值范围 ,分析了该法的精密度和干扰因素 ,同时将该法与传统的醋酸薄膜电泳方法 (C... 目的 :评价HelenaSPIFE琼脂糖凝胶电泳 (AGE )系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的方法。方法 :用HelenaSPIFE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进行血清蛋白电泳 ,确立了该法的参考值范围 ,分析了该法的精密度和干扰因素 ,同时将该法与传统的醋酸薄膜电泳方法 (CAE)进行了比较。结果 :AGE测定了 72例正常人血清中白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的浓度 ,确立其参考值范围分别为 3 3 2~ 49 8g/L ,1 8~ 3 8g/L ,4 6~ 9 3g/L ,7 3~12 3g/L ,9 5~ 19 4g/L。批内、批间精密度在 1 2 1%~ 2 77%和 3 70 %~ 5 5 7%之间。基本不受黄疸、血脂和溶血的干扰。与CAE比较 ,5个蛋白区带中 ,除肾病综合征的 β球蛋白、急性时相反应的α2 球蛋白外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788和 0 769) ,其他区带的相关性好 ,r值在 0 82 3和 0 975之间。结论 :电泳法 (AGE)测定值与传统法基本一致 ,AGE且自动化 ,操作简便 ,精密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ena SPIFE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 血清蛋白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血清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接触电导检测和流动注射进样的微型毛细管电泳系统
3
作者 傅崇岗 王立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3-134,共2页
  毛细管电泳(CE)电导检测(CD)是相对较灵敏和仪器结构简单的一项溶液分析技术,尤其是对于无生色团的无机离子分析更具有突出优势.然而,目前众多商品CE仪器并不配置CD检测器,这极大地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无接触电导检测 流动注射 微型毛细管电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型微流控芯片的紫外检测电泳分析系统的优化及应用
4
作者 曹小丹 方群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1-132,共2页
  我们[1]于2002年提出了复合型微流控芯片的紫外检测电泳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可行和通用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分离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有关复合型芯片系统中影响分离性能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考察了不同通道截面积的芯片...   我们[1]于2002年提出了复合型微流控芯片的紫外检测电泳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可行和通用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分离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有关复合型芯片系统中影响分离性能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考察了不同通道截面积的芯片和石英毛细管的组合对分离的影响因素,对系统进行了优化,使分离效率提高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流控芯片 紫外检测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分析系统中的自动控制和数据分析
5
作者 刘菁 庄贵生 +3 位作者 徐良基 贾春平 金庆辉 赵建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0-21,共2页
介绍了自动控制及数据分析方法在微流控分析系统中的应用技巧及可行方案.以芯片电泳系统为例,具体介绍电子技术应用于微流控检测仪器搭建及检测数据处理,同时,拓展说明了未来信息技术在微流控分析系统中可能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自动控制 数据分析 微流控分析系统 芯片电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集成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器的进样
6
作者 印燕 陆士强 吴冲若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2-455,共4页
探讨了玻璃基片上毛细管区带电泳集成系统的进样及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在本实验模型中 ,分离管道长 4cm ,10 0V/cm电场下的理论塔板数可至 4 50 0 0。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 电泳系统 集成 进样 交叉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测定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f2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鲁雁 陈刚 江世益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测定Derf2方法。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 安培检测系统 (CE AD)测定Derf2含量。结果 用CE AD测定了标准品Derf2的系列浓度 ,绘制标准曲线 ,线性好。并测定了药厂生产的各批不同浓度的粉尘螨注射液的Derf2含量。结论...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测定Derf2方法。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 安培检测系统 (CE AD)测定Derf2含量。结果 用CE AD测定了标准品Derf2的系列浓度 ,绘制标准曲线 ,线性好。并测定了药厂生产的各批不同浓度的粉尘螨注射液的Derf2含量。结论 CE AD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 F2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 粉尘螨 变应原 特异性免疫疗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满足性问题生物芯片DNA算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马莹 殷志祥 方欢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10-2311,2367,共3页
首先研究可满足性问题,报告了DNA计算关于可满足性问题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微流路芯片高压凝胶电泳,给出了解决可满足性问题的解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给出的算法操作简单、出错率低。算法只需要芯片电泳,不需要构造探... 首先研究可满足性问题,报告了DNA计算关于可满足性问题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微流路芯片高压凝胶电泳,给出了解决可满足性问题的解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给出的算法操作简单、出错率低。算法只需要芯片电泳,不需要构造探针,也不需要荧光标记。对解决其他NP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 可满足性问题 微流路芯片高压凝胶电泳 芯片电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低温胁迫耐受性能与体表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智慧 商晓梅 +5 位作者 薛宝贵 马爱军 王新安 杨志 曲江波 王宝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8-644,共7页
采用急性低温胁迫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鱼的死亡率、死亡历时、摄食量以及呼吸频率等耐寒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由此分析结果判断幼鱼的低温临界温度为0℃,在此温度基础上,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进行体表蛋... 采用急性低温胁迫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鱼的死亡率、死亡历时、摄食量以及呼吸频率等耐寒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由此分析结果判断幼鱼的低温临界温度为0℃,在此温度基础上,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进行体表蛋白水平上的耐受机理研究。根据低温胁迫组和常温对照组机体表皮蛋白组图谱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中挑选四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MALDI-TOF-MS)分析,采用PMF技术和MASCOT、NCBI网站提供的检索工具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低温胁迫组大菱鲆表皮MLC和Mimecan前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typeⅡ角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大菱鲆对低温胁迫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反应,涉及很多蛋白质的参与,这些低温响应蛋白在大菱鲆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低温胁迫 耐受性能 体表蛋白 双向电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胆管连接异常动物模型的胰型淀粉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昊 肖现民 吕志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胰胆管连接异常(PBM)模型血清和胆汁胰型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方法采用十二指肠-胆囊吻合术建立猪PBM模型(n=4),收集手术前、手术后7d、14d、30d、60d血清及胆汁;采用胰管结扎法建立猪急性胰腺炎模型(n=2),取血清。应用不连续... 目的观察胰胆管连接异常(PBM)模型血清和胆汁胰型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方法采用十二指肠-胆囊吻合术建立猪PBM模型(n=4),收集手术前、手术后7d、14d、30d、60d血清及胆汁;采用胰管结扎法建立猪急性胰腺炎模型(n=2),取血清。应用不连续缓冲系统薄膜电泳法行酶谱分析。结果PBM模型在实验第60d时的总胆管无明显扩张。术前血清中胰型淀粉酶同工酶仅出现P1、P2波峰;7d后出现异常的P3、P4、P5、P6波峰,无优势波峰。术后14d、30d、60d的血清胰型淀粉酶同工酶出现率与术后7d时相似,而P6略多见;术后血清胰型淀粉酶同工酶出现率和构成比与胆汁相似。急性胰腺炎组仅出现P1~P3波峰。结论PBM动物模型的血清和胆汁中均存在异常的胰型淀粉酶同工酶,该异常与急性胰腺炎不同,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连接异常 胰型淀粉酶同工酶 不连续缓冲系统薄膜电泳 胆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