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乘员空间并提升其安全性能,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cell to body,CTB)将电池作为结构件集成到车身底部,不仅有效减少车身零件及连接数量,且有助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增加续航里程。针对CTB结构可能带来的碰撞安...为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乘员空间并提升其安全性能,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cell to body,CTB)将电池作为结构件集成到车身底部,不仅有效减少车身零件及连接数量,且有助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增加续航里程。针对CTB结构可能带来的碰撞安全问题和传力路径中断风险,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CTB结构的车身正面碰撞安全设计流程。采用“传力分解-仿真分析-试验对标”的设计方法,首先确保电池在正面碰撞中的安全性,然后设计多级传力路径以优化车身结构,并根据碰撞力值规划设计车身前部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未来的车身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及思路。展开更多
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提升续航里程、整车刚度和耐撞性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方向,但要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二合为一,密封是限制CTB技术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目前行业在CTB密封领域的研究还...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提升续航里程、整车刚度和耐撞性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方向,但要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二合为一,密封是限制CTB技术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目前行业在CTB密封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从CTB密封策略、密封结构设计、密封组件选型、失效后果分析和用户工况设计验证展开研究,首次提出攻克行业内CTB密封设计难题的解决方案,加速CTB技术普及应用,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展开更多
文摘为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乘员空间并提升其安全性能,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cell to body,CTB)将电池作为结构件集成到车身底部,不仅有效减少车身零件及连接数量,且有助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增加续航里程。针对CTB结构可能带来的碰撞安全问题和传力路径中断风险,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CTB结构的车身正面碰撞安全设计流程。采用“传力分解-仿真分析-试验对标”的设计方法,首先确保电池在正面碰撞中的安全性,然后设计多级传力路径以优化车身结构,并根据碰撞力值规划设计车身前部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未来的车身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文摘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提升续航里程、整车刚度和耐撞性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方向,但要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二合为一,密封是限制CTB技术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目前行业在CTB密封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从CTB密封策略、密封结构设计、密封组件选型、失效后果分析和用户工况设计验证展开研究,首次提出攻克行业内CTB密封设计难题的解决方案,加速CTB技术普及应用,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