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强 颜志雄 +2 位作者 李庆余 张安娜 代启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9,共2页
以煤焦油和SnCl2为原料,采用液相分散和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锡/碳(Sn/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及TEM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金属锡以200nm大小的颗粒分散在碳材料中,复合... 以煤焦油和SnCl2为原料,采用液相分散和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锡/碳(Sn/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及TEM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金属锡以200nm大小的颗粒分散在碳材料中,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在371mAh.g-1,循环50次后比容量维持在305mAh.g-1以上,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循环性能 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海胆状TiO_(2)@C微球复合材料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飞燕 陈昊锐 +2 位作者 纪嘉湟 黄兴钱 黄若彤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31,共7页
本工作报道了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水热方法合成了由碳包覆的高结晶度TiO_(2)纳米棒构成的具有放射状类海胆结构的TiO_(2)@C微米球复合材料(SUL-TiO_(2)@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UL-TiO_(2)@C表现出多孔的类海胆状结构,由径向生长的金... 本工作报道了一种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水热方法合成了由碳包覆的高结晶度TiO_(2)纳米棒构成的具有放射状类海胆结构的TiO_(2)@C微米球复合材料(SUL-TiO_(2)@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UL-TiO_(2)@C表现出多孔的类海胆状结构,由径向生长的金红石纳米棒和包覆其纳米棒的无序碳涂层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氮吸附比表面积分析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测试系统对无碳包覆的TiO_(2)(记为SUL-TiO_(2))和SUL-TiO_(2)@C进行表面形貌、晶体结构、比表面积、碳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和价态、赝电容行为、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等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制备的SUL-TiO_(2)@C复合材料具有更高比例的{110}面、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比例的赝电容贡献、更大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本工作的合成方法为钠离子电池负电极材料研究及未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海胆结构 二氧化钛 多孔结构 碳包覆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方法合成的具有多孔三维网络结构的Fe_3O_4/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建华 刘宾虹 李洲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50-1658,共9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分两步合成Fe(OH)3/GO前驱体(GO:氧化石墨烯),再通过水热反应和600°C高纯氮气气氛下煅烧,获得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等多种分析...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分两步合成Fe(OH)3/GO前驱体(GO:氧化石墨烯),再通过水热反应和600°C高纯氮气气氛下煅烧,获得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等多种分析,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石墨烯网络结构.把合成的这种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390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为819 mAh·g-1.通过对比实验表明,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的形成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石墨烯复合材料 自组装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循环稳定性 速度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
4
作者 李亚娟 《无线互联科技》 2013年第6期88-89,共2页
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是电动汽车芯的一个部分,具有较大的市场,从其发展来看,我国国内锂离子蓄电池采用的多是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碳为负极材料。电池循环寿命在1000次左右,而美日等发展国家则多相反的利用负极材料,电池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是电动汽车芯的一个部分,具有较大的市场,从其发展来看,我国国内锂离子蓄电池采用的多是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碳为负极材料。电池循环寿命在1000次左右,而美日等发展国家则多相反的利用负极材料,电池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目前我国中信国安盟固利等相关的公司也在积极地进行研发,推出以钛酸锂为负极离子蓄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电池负极材料 钛酸锂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杨梅单宁制备三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奕 李会芳 +3 位作者 王晓玲 黄鑫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0,17,共7页
本文以聚苯乙烯球为模板,杨梅单宁/Cu2+混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3D Cu_2O-Cu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3D Cu_2O-CuO@C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3D Cu_2O-CuO@C在电流密度为1.0 A&#... 本文以聚苯乙烯球为模板,杨梅单宁/Cu2+混合物为前驱体,制备了三维有序多孔碳内嵌纳米Cu_2O-CuO(3D Cu_2O-Cu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3D Cu_2O-CuO@C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3D Cu_2O-CuO@C在电流密度为1.0 A·g-1的循环性能测试中,5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为635.8 m A·h·g^(-1),表现出了高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8.0 A·g-1的大电流条件下,其放电比容量仍维持在173.4 m A·h·g^(-1),表现出了优异的高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单宁 三维有序多孔碳 纳米Cu2O-CuO 高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负极材料Ti_(3)C_(2)M_(2) MXene表面修饰及Li存储能力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仲光洪 汪丽莉 杨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20,共6页
Ti_(3)C_(2)是一种具有较好Li存储能力的电池负极材料,表现为金属导电性,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率和低的迁移势垒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多种表面基团作表面修饰结构的电子性能。本研究选取九种表面基团... Ti_(3)C_(2)是一种具有较好Li存储能力的电池负极材料,表现为金属导电性,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率和低的迁移势垒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多种表面基团作表面修饰结构的电子性能。本研究选取九种表面基团,分别是卤族F、Cl,氧族O、S、Se、Te,等相对分子质量OH、NH_(2)、CH_(3)。表面基团吸附设计了三种方法:Ti(2)上方吸附、C上方吸附、Ti(1)上方吸附,计算结果表明,同一种表面基团中的Ti(2)上方吸附具有更低的体系总能量E_(0),结构表现更加稳定。而在同一组中质量分数小的基团及原子数少的基团,电子性能越好,有更好的电子传输性能。最终对比表面基团F、O、OH的结合能,分别是-5.37 eV、-4.96 eV、-5.00 eV,F基团的结合能最低,表现为最好的结构稳定性,而Ti_(3) C_(2) O_(2)具有最大的开路电压0.44 eV和最高的Li存储容量268.61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Ti3 C2 MXene 材料 电子结构 电池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提高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涛 王耀 +4 位作者 黄斌 杨娟玉 谭翱 闫坤 卢世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7-199,共3页
通过用NaOH碱性溶液对经行星球磨和高温热解工艺得到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进行处理,改善材料的首次循环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NaOH碱性溶液处理后的材料,SiO2的含量降低... 通过用NaOH碱性溶液对经行星球磨和高温热解工艺得到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进行处理,改善材料的首次循环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NaOH碱性溶液处理后的材料,SiO2的含量降低。复合材料的电极电化学测试显示,经NaOH处理后的两种材料经40周循环后,比容量基本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碱性溶液处理 SiO/C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君 盘毅 郑春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4-148,共5页
钛酸锂(Li4Ti5O12)材料具有嵌锂过程中其晶型结构不发生改变的"零应变"特性,符合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更长、充电过程更快、安全性更高的要求。详细综述了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直接熔盐法、原位水解法、溶液沉积法... 钛酸锂(Li4Ti5O12)材料具有嵌锂过程中其晶型结构不发生改变的"零应变"特性,符合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更长、充电过程更快、安全性更高的要求。详细综述了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直接熔盐法、原位水解法、溶液沉积法和共沉淀法等液相法制备Li4Ti5O12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笔者的研究探讨了Li4Ti5O12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负极材料液相制备法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锂电池Si@C负极材料的工艺优化研究
9
作者 陈思 郑淞生 +2 位作者 郑雷铭 张叶涵 王兆林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37,共11页
水热法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Si@C电极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其反应条件是影响产物最终形貌和性能的重要因素,采取最佳的反应工艺可以大大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中,使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光伏切割废料硅为硅源,探究了水热法制备核... 水热法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Si@C电极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其反应条件是影响产物最终形貌和性能的重要因素,采取最佳的反应工艺可以大大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中,使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光伏切割废料硅为硅源,探究了水热法制备核壳结构Si@C电极材料的最优工艺,分别研究了温度、原料浓度、反应时间和原料比例对产物的形貌、性能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葡萄糖浓度为0.5mol·L^(-1),硅与葡萄糖重量比为0.3:1,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9h),得到了包覆完整、粒径适中的Si@C电极材料(CS190-3),对以该样品为负极的扣式半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在655mA·g的电流密度下,其首圈放电比容量为3369.5mAh·g^(-1),经过500次循环剩余容量为1405.0mAh·g^(-1)。倍率测试中,在6550mA·g的电流密度下,其剩余容量为937.1mAh·g^(-1),当电流密度恢复至655mA·g时,电池放电比容量仍可恢复至1683.0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核壳结构Si@C材料 葡萄糖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纳米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引引 冯莉莉 +5 位作者 王蕊 钏永明 刘博 张威 管红金 袁超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5期263-270,共8页
四氧化三铁凭借其较高的比容量(926 mAh/g)、良好的导电性(σ=2×10~4 S/m)、成本低、自然丰度大、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综述了四氧化三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特... 四氧化三铁凭借其较高的比容量(926 mAh/g)、良好的导电性(σ=2×10~4 S/m)、成本低、自然丰度大、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综述了四氧化三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特殊形貌纳米材料及复合纳米材料,指出了对于四氧化三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特殊形貌 复合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充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福闯 张洪信 +2 位作者 霍炜 徐方超 李圆圆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为了研究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充放电特性,验证其作为储能电池的可行性,本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锂电池单体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软碳负极材料的锂电池无明显的充放电平台,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流接受能力良好,充电效率较高。当电... 为了研究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充放电特性,验证其作为储能电池的可行性,本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锂电池单体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软碳负极材料的锂电池无明显的充放电平台,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流接受能力良好,充电效率较高。当电池在大倍率放电时,其放电容量仍能保持在较高范围内。在低温条件下放电率有所下降,但放电率仍能达到80%以上,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电池内阻相对较小,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同时电池发热量较少,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以得到大幅延长。因此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具有优越的倍率性能、低温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满足作为储能电池的设计要求,也为后期储能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碳负极材料电池 充放电特性 低温性能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中9种痕量元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国良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6年第3期61-64,共4页
建立微波消解–ICP–MS 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中Al,Cr,Cu,Fe,K,Na,Ni,Pb,Zn 9 种痕量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硝酸– 盐酸体系微波消解样品,稀释后用ICP–MS法测定样品消解溶液中9 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在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后,采用同位... 建立微波消解–ICP–MS 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中Al,Cr,Cu,Fe,K,Na,Ni,Pb,Zn 9 种痕量元素含量的方法.采用硝酸– 盐酸体系微波消解样品,稀释后用ICP–MS法测定样品消解溶液中9 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在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后,采用同位素和He 模式克服质谱干扰.9 种元素的质量浓度与质谱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8,检出限为0.132~3.7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8.4%~101.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3.6%(n=6).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中痕量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 痕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负极石墨材料烧成隧道窑的设计和应用
13
作者 吴宾 阎惠萍 +2 位作者 罗晓燕 高晓玲 李志军 《工业加热》 CAS 2009年第4期26-27,46,共3页
简要论述了电池负极石墨材料烧成隧道窑的设计和使用情况,介绍了炉体密封形式、前后置换机构工作过程、烟气的排放和控制方案等。使用情况证实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关键词 电池石墨负极材料 隧道窑 密封仓 置换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修饰碳布用于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鹏程 曹景超 +3 位作者 鞠博伟 曾鹏 涂飞跃 习小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148,152,共5页
通过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得到ZnO修饰的碳布,并以此作为负极支架,使用热熔融法合成了Li-ZnO/CC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ZnO颗粒能够降低锂的成核过电位,选择性调控锂沉积位置,使锂的生长得到初步控制,从而达到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效果... 通过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得到ZnO修饰的碳布,并以此作为负极支架,使用热熔融法合成了Li-ZnO/CC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ZnO颗粒能够降低锂的成核过电位,选择性调控锂沉积位置,使锂的生长得到初步控制,从而达到改善电池循环性能的效果。在对称电池和NCM523全电池中,Li-ZnO/CC复合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都优于裸锂箔;在电流密度1 mA/cm^(2)条件下,Li-ZnO/CC对称电池能保持至少400 h以上的稳定循环,并且保持10 mV左右的过电位;NCM523|Li-ZnO/CC全电池在0.3C下经过30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0.41%。Li-ZnO/CC复合负极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可充电锂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碳布 氧化锌 修饰 循环稳定性 Li-ZnO/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MoS2负极材料储锂行为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政委 王强 +3 位作者 薛彩龙 刘秀萍 张爱华 李梦雪 《电子质量》 2020年第9期6-10,14,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单层MoS2的表面储锂行为。Li原子和离子都不能穿越MoS2单层。MoS2表面的Li原子迁移能垒过大不能自由迁移;MoS2表面的Li+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克服能垒发生迁移。每分子MoS2储存2个Li形成Li2MoS2达到最大的储锂量。储锂... 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单层MoS2的表面储锂行为。Li原子和离子都不能穿越MoS2单层。MoS2表面的Li原子迁移能垒过大不能自由迁移;MoS2表面的Li+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克服能垒发生迁移。每分子MoS2储存2个Li形成Li2MoS2达到最大的储锂量。储锂量达到1/8以上,MoS2呈导体性质。单层MoS2负极比金属锂负极的电位窗口宽3.2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负极材料 储锂行为 单层M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纳米SnO_(2)电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影强 陈秀娟 +1 位作者 王琳琳 吴家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0,共6页
以SnCl_(2)·2H_(2)O、聚乙二醇400(PEG400)和Na_(3)C_(6)H_(5)O_(7)·2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SnO_(2)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测... 以SnCl_(2)·2H_(2)O、聚乙二醇400(PEG400)和Na_(3)C_(6)H_(5)O_(7)·2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SnO_(2)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CV)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PEG400可以有效改善SnO_(2)表面形貌,减少其团聚现象并且使其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当添加量为10 mL时,合成的SnO_(2)具有良好的循环及倍率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774 mAh/g,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600 mAh/g,电化学性能较改性前的SnO_(2)有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SnO_(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nO_2@PPy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翔英 刘美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本文成功合成出新颖的G@SnO_2@PPy夹层型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详细表征了该复合材料的成分与形貌,并测试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nO_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和导电聚吡咯夹层中,... 本文成功合成出新颖的G@SnO_2@PPy夹层型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详细表征了该复合材料的成分与形貌,并测试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nO_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和导电聚吡咯夹层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电池负极材料 石墨烯 P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iO_(2)/N掺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林家楷 焦景轩 +1 位作者 沈凯 徐庆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提出了一种核壳结构的Si@SiO2@NC(NC为N掺杂碳)复合材料用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而导致的容量衰减等问题。该复合材料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Si纳米颗粒的表面获得SiO2层,然后在其表面碳化... 提出了一种核壳结构的Si@SiO2@NC(NC为N掺杂碳)复合材料用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而导致的容量衰减等问题。该复合材料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Si纳米颗粒的表面获得SiO2层,然后在其表面碳化聚苯胺涂层获得N掺杂的无定形碳。SiO2中间层具有可靠的缓冲效果和良好的机械支撑,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抑制Si纳米颗粒的体积膨胀,N掺杂的无定形碳可以用作电子和Li+的快速传输通道。与Si纳米颗粒相比,Si@SiO2@N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583.1 mAh/g,库仑效率为81%,在电流密度为200 mA/g时,循环40次后仍然具有1015 mAh/g的高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SI SiO_(2)层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酚醛基炭气凝胶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倩 禹筱元 +2 位作者 麦嘉雯 邱洁龙 张淑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154,159,共4页
以木质素、苯酚和甲醛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木质素酚醛基有机凝胶,经CO2超临界干燥及高温炭化得到了炭气凝胶(LPCA)。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仪表征了材料的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了炭材料的电化学性... 以木质素、苯酚和甲醛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木质素酚醛基有机凝胶,经CO2超临界干燥及高温炭化得到了炭气凝胶(LPCA)。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仪表征了材料的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了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炭气凝胶以微孔和中孔为主,比表面积达356.6m2/g,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83.94mAh/g,充放电循环30次比容量未见明显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炭气凝胶 电池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Li_4Ti_5O_(1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先友 王雁生 +4 位作者 汪形艳 江兰兰 龙晚妹 陈权启 刘黎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以无定型TiO2和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了Li4Ti5O12.探讨了锂盐过量的质量分数和煅烧温度对Li4Ti5O1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锂盐质量分数(ω)过量8%、煅烧温度为80... 以无定型TiO2和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了Li4Ti5O12.探讨了锂盐过量的质量分数和煅烧温度对Li4Ti5O1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锂盐质量分数(ω)过量8%、煅烧温度为800℃时,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1μm的尖晶石型Li4Ti5O12,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到170.18 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39.81 mAhg-1,从第4次到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1.27%.当放电电流增大到1.0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在141 mAhg-1以上,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07.33 mAhg-1,从第4次到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仅为7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LI4TI5O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无定型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