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管理策略对电池储能系统性能影响综述
1
作者 吉鹏霄 郭丽娜 陶海军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深入分析电池储能系统(BESS)热管理策略的现状与挑战,旨在明确现有策略在保障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与安全操作中的作用与局限。回顾空气冷却、液冷及相变冷却等主流热管理技术,总结各自的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案例,并详细论述电池在低... 深入分析电池储能系统(BESS)热管理策略的现状与挑战,旨在明确现有策略在保障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与安全操作中的作用与局限。回顾空气冷却、液冷及相变冷却等主流热管理技术,总结各自的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案例,并详细论述电池在低温和热失控情况下的性能衰减机制。分析电池组设计改进、冷却通道优化等实际措施,强调在现有技术框架内挖掘创新潜力的具体路径,如通过优化现有电池组设计,结合相变材料(PCM)与其他冷却系统来增强散热效果。同时,探索智能控制算法、改进材料,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热管理效率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 储能系统 空气冷却 液冷 相变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水热管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武小花 杨钢 +2 位作者 周鸿旭 陈洲 范占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031-7039,共9页
水热管理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散热需求大、低温冷启动慢、寿命短等问题。对大功率燃料电池进行动态响应试验,利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验证了温湿度与有效输出电压的相关性,... 水热管理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解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散热需求大、低温冷启动慢、寿命短等问题。对大功率燃料电池进行动态响应试验,利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验证了温湿度与有效输出电压的相关性,并通过文献分析水管理和热管理对燃料电池的影响,总结了现阶段的水热管理方法与建模方式。水管理方法主要有反应气体加湿、内部结构设计和排水控制,但无法实现较为准确的水含量在线检测,闭环控制较为困难。而热管理技术较为成熟,利用传统热机的水冷却方法并结合所制定的温度控制策略对热管理子系统中的水泵和风扇进行控制,使电堆温度和进出口冷却水温差稳定在合理的范围。温度与电堆内部水分布具有强耦合性,往往单一的温度变量、水变量研究并不能真实反映温度和水含量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未来使用高效的水热耦合技术,综合考虑温度与水含量对PEMFC的影响才是提高其性能、有效改善附件寄生功率、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管理 管理 耦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和热失控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新宇 罗声豪 +3 位作者 吴颖欣 刘针莹 张立志 凌子夜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0-1053,共14页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对温度变化高度敏感。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衰减和充电效率显著降低,而高温运行时则加速性能退化并可能导致热失控。复合相变材料因其高效的热储存和温度调控能力,为电池全温域热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对温度变化高度敏感。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衰减和充电效率显著降低,而高温运行时则加速性能退化并可能导致热失控。复合相变材料因其高效的热储存和温度调控能力,为电池全温域热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电池冷却方面,高焓值、高导热和柔性复合相变材料通过相变吸热使热量均匀分散,显著改善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在低温应用场景中,导电复合相变材料利用电热转换机制实现快速自加热,缓解低温对电池性能的限制;针对热失控风险,阻燃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结合相变吸热与热分解吸热双重机制,有效抑制热量蔓延。本文综述了复合相变材料在电池冷却、加热及热失控防护中的应用策略,剖析了材料储热性能与热导率平衡对热管理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柔性、阻燃改性与化学储热机制的技术进展。当前研究需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工业化可行性,未来应重点发展多功能复合设计、智能响应技术以及规模化应用,以推动复合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和热失控防护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管理 失控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液体冷却技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剑杰 庄园 +7 位作者 欧阳洪生 卢永杰 严昱昊 吴曦蕾 叶恭然 张灿灿 吴玉庭 韩晓红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纯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液体浸没技术在电子设备领域的成功应用,该技术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动力电池浸没液冷技术是将电池直接浸没于绝缘流体中,通过对流换热或相变传热来带走电池...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纯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液体浸没技术在电子设备领域的成功应用,该技术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动力电池浸没液冷技术是将电池直接浸没于绝缘流体中,通过对流换热或相变传热来带走电池的热量。从动力电池热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存在的局限性,重点阐述了采用浸没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液体浸没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目前主要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冷却液的选择、模组设计、寿命和安全性研究等方面。最后概述了部分厂商进行探索或示范性工作所开发的动力电池浸没液冷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电池管理 浸没液冷 冷却液 模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扰流结构的风冷型锂电池包热管理系统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闯 赵钦新 梁志远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基于常见新能源车结构设计了一种车载式风冷型锂电池包,利用有限元仿真对风冷型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入口空气流速2 m/s的条件下,顺排和叉排两种结构的最大温差分别为6.96℃和6.29℃,叉排结构下最大温差有所降低;增... 基于常见新能源车结构设计了一种车载式风冷型锂电池包,利用有限元仿真对风冷型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入口空气流速2 m/s的条件下,顺排和叉排两种结构的最大温差分别为6.96℃和6.29℃,叉排结构下最大温差有所降低;增加扰流板为空气流场创造扰流结构,最大温差为5.69℃,相比叉排结构最大温差降低了0.60℃;入口空气流速大于4 m/s时,最大温差低于5℃,满足锂电池最优放电效率;扰流板布置为对称结构时电池包具有最优的冷却性能,电池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明显低于其他排布方式;入口空气流速与电池包冷却性能呈正相关,入口空气流速达到6 m/s时达到最优冷却效果,此后继续增大入口空气流速冷却性能变化幅值减小。所设计的18650锂电池包在隔板间距为对称排布下具有最优的扰流冷却性能,控制入口空气流速大于4 m/s时可以使电池在最优放电效率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扰流结构 管理 入口空气流速 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李鑫盛 贾腾 +2 位作者 赵耀 姜山 代彦军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112,共8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以及高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吹胀式冷板构建了一种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倍... 随着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以及高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吹胀式冷板构建了一种多箱电池包直冷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5 C倍率充电工况下,压缩机转速为2400 r/min时,系统的平均性能系数(COP)可达到5.83,冷板的最大无量纲压力损失系数为6.27%,冷板间最大温差为1.90℃。冷板间的温差随着压缩机转速升高和冷板热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冷板间的最大温差为3.99℃。系统COP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系统COP最高可达7.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系统 直冷 多箱电池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
7
作者 杜佩袁 刁彦华 +2 位作者 任汝阳 赵耀华 孙孟达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 近年来,锂电池储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需配备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对锂电池温度进行控制使其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风冷式锂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量和不同充放电倍率下的散热性能。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为25℃、充放电倍率为1 C时,相较于未加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模组,耦合倾斜U形微热管阵列的电池模组最大温升最多降低了33.3%,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最多降低了65.8%和35.8%。即使在2 C充放电倍率条件下,电池模组最高温度也可以控制在40℃左右,并且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分别为1.59℃和2.46℃,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均具有良好的均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管理系统 倾斜U形微管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MS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与热管理耦合研究
8
作者 褚观耀 苏梦月 +1 位作者 宁竞 曾小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3,共9页
为在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经济性的同时提升燃料电池的热管理效果,在等效氢耗最小策略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温度反馈的自适应等效氢耗最小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中国... 为在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经济性的同时提升燃料电池的热管理效果,在等效氢耗最小策略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温度反馈的自适应等效氢耗最小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和全球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C)等工况下,相较于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均可实现10.7%~11.8%的节氢效果提升,相较于未考虑热管理的策略可实现燃料电池热管理效果的改善,并进一步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等效氢耗最小策略 能量管理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仿真的燃料电池热管理优化
9
作者 王文斌 戴刘亮 +2 位作者 崔梦华 李国祥 闫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燃料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电化学热,需要良好的热管理来保持燃料电池的温度在合理区间内。基于Fluent软件对燃料电池冷却液流速、冷却流道横截面形状等进行研究,探究它们对燃料电池温度与输出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冷却液流速对燃料... 燃料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电化学热,需要良好的热管理来保持燃料电池的温度在合理区间内。基于Fluent软件对燃料电池冷却液流速、冷却流道横截面形状等进行研究,探究它们对燃料电池温度与输出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冷却液流速对燃料电池温度和输出性能有明显影响,流速越大,燃料电池温度越低、温度分布越均匀、输出性能越高。但流速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热管理需求与系统噪声、稳定性及寄生功率之间的平衡。长圆形截面的冷却液流道导致燃料电池的性能最差,圆角矩形截面的冷却液流道具有最优的冷却与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极板 流道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电池直冷热管理系统的模拟实验
10
作者 孔俊龙 毕扬 +1 位作者 赵耀 代彦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9-296,共8页
储能电池在能量存储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高效的热管理系统确保其安全与性能。冷媒直冷技术因其优良的均温性和高效能,在电池热管理领域受到关注。系统通过直冷板流道中的制冷剂两相汽化过程实现电池组的高效温控和温度均匀性控制。实验... 储能电池在能量存储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高效的热管理系统确保其安全与性能。冷媒直冷技术因其优良的均温性和高效能,在电池热管理领域受到关注。系统通过直冷板流道中的制冷剂两相汽化过程实现电池组的高效温控和温度均匀性控制。实验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25℃下,系统在500 W热载荷、40 Hz压缩机频率的标准工况下,冷板表面温度均匀,最大温差控制在0.4℃以内。同时,冷板间温度差异小,平均温度极差仅为0.28℃,系统温度均匀性良好。通过优化压缩机频率等运行参数可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管理 直冷系统 两相流 温度均匀性 压缩机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不同形式冷板结构优化与热管理性能研究
11
作者 高春艳 刘宏波 +2 位作者 梁坤峰 洪连杰 韩依梦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M0002,共8页
为改善锂电池散热问题,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类型的冷板散热能力与功耗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选择最高温度、温差、压差作为优化目标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3种类型冷板的散热性能明... 为改善锂电池散热问题,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类型的冷板散热能力与功耗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选择最高温度、温差、压差作为优化目标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3种类型冷板的散热性能明显提高。双通道板翅式冷板电芯最高温度和温差为43.79℃/3.93℃,温差与压差分别提高了7.96%和48.03%;冲压冷板双回路结构下电芯最高温度和温差为43.00℃/3.04℃,温差提高了40.69%;通过改变型材冷板进出口位置和部分流道长度,解决了冷板内冷却液的“回流”问题,散热性能也有所改善,电芯最高温度和温差为44.37℃/2.88℃,最高温度和温差分别提高了2.29%和3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板 优化 管理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半导体制冷的复合电池热管理模块仿真研究
12
作者 赵兴兴 霍兆瑞 +1 位作者 洪小波 阮殿波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1,共9页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于保证电池工作温度环境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制冷片(TEC)结合相变材料(PCM)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设计,以改善大倍率放电时电池模组内部热量积聚问题。通过建立集成热电冷却和相变材料关键散热部件...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于保证电池工作温度环境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制冷片(TEC)结合相变材料(PCM)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设计,以改善大倍率放电时电池模组内部热量积聚问题。通过建立集成热电冷却和相变材料关键散热部件的电池模组的散热模型,对不同变量参数下的电池模组进行热仿真计算。结果表明:TEC和PCM集成散热部件的散热模型,当导热柱直径为6 mm、TEC工作电流为0.8 A、PCM导热系数为1 W/(m·K),电池模组在大倍率放电时,温度可控制在42.3°C以下,组内最大温差为5°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半导体制冷 相变材料 电池管理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储能单元温度均匀性与热管理系统能耗研究
13
作者 王钰洁 钟子琦 许诺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0,共8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单元之一,其温度控制和均匀性以及热管理系统能耗是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该文建立锂离子电池生热与传热模型,进行单电池温升验证。提出一种侧凹型液冷板,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三维...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单元之一,其温度控制和均匀性以及热管理系统能耗是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该文建立锂离子电池生热与传热模型,进行单电池温升验证。提出一种侧凹型液冷板,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流向及流速、进口竖向流动面积和流道横向流动面积对液冷板散热性能的影响,对3种液冷板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增大流速能提高散热性能但会显著增加能耗,双正流向转角处无液体回流现象温度均匀性好。流道横向流动面积增大时,液体压降和平均压强降低,电池温度分布趋于平缓,能显著降低能耗和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不同版型性能对比中,侧凹型液冷板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储能 管理 液冷板 新能源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机车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温度监测预警研究
14
作者 李学普 董萤 张佳峰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6,共8页
为改善现有氢燃料电池在温度异常波动后的“被动式”温度管理策略,文中提出基于温度状态时序特征挖掘形成温度预测模型的异常主动感知方法。从数据驱动视角出发,研究构建了氢燃料机车燃料电池温度监测与预测算法,针对理论阈值的可确定... 为改善现有氢燃料电池在温度异常波动后的“被动式”温度管理策略,文中提出基于温度状态时序特征挖掘形成温度预测模型的异常主动感知方法。从数据驱动视角出发,研究构建了氢燃料机车燃料电池温度监测与预测算法,针对理论阈值的可确定性提出回归预测和分类预测2类算法逻辑,利用真实氢燃料机车监测数据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模型形成了氢燃料电池温度异常状态短临预警方法。经验证,该数据驱动方法对于10 s时间步长的温度预测满足精度要求,兼具氢燃料电池场景适用性和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管理 温度预测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冷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章正哲 张恒运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在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技术中,液体冷却因其高性能和高能效而被认定为主流技术。它可以进一步分为间接液冷和直接液冷。介绍了依据电池形状采用不同液冷方式如液冷板液冷(包括液冷板流道设计和布置方式)、浸没式液冷和结合相变材料... 在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技术中,液体冷却因其高性能和高能效而被认定为主流技术。它可以进一步分为间接液冷和直接液冷。介绍了依据电池形状采用不同液冷方式如液冷板液冷(包括液冷板流道设计和布置方式)、浸没式液冷和结合相变材料的复合式液冷的电池组温控研究实例,给出了不同液冷方式下的温控数据,并对数据做了比较和分析。通常情况下,方形或袋式电池的液冷板可以灵活地布置在电池模组的底部、电池大面之间或电池两侧小面,液冷板多为蛇形流道、仿生流道和翅片形状等结构;圆柱电池的液冷板流道多采用波浪式、夹套式或螺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管理 间接液体冷却 复合液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M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宇衡 宁滔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6-763,共8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相变材料(PCM)耦合热管型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应运而生。针对复合PCM的改性优化和锂离子BTMS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几种主流的电池热管理技术,即提高传热速率、恢复热存...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相变材料(PCM)耦合热管型电池热管理系统(BTMS)应运而生。针对复合PCM的改性优化和锂离子BTMS的研究,着重介绍了几种主流的电池热管理技术,即提高传热速率、恢复热存储能力以及降低相变材料冷却负载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新型耦合浸没式冷却的复合式电池热管理技术进行综述。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多种热管理技术的组合以及智能化的热管理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相变材料 管理系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TOL电池热管理与热失控蔓延抑制研究及优化
17
作者 陈博宇 吴志威 郑晨明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1-1209,共9页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由于其特有的运行工况,导致其电池面临高倍率放电和频繁快速充电的挑战,加大了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混合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并使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耦合反向传播(BP)...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由于其特有的运行工况,导致其电池面临高倍率放电和频繁快速充电的挑战,加大了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混合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并使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耦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热管理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热管理系统在电池正常工作情况下使温差维持在工作范围内,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抑制了热失控蔓延。多目标优化有效提高了电池系统的均温能力和热失控蔓延抑制能力,在电池正常放电工况下,将电池温差从4.1 K降低到3.7 K,降低了9.7%;在电池热失控工况下,将热失控时间间隔从143 s延长到469 s,延长了228%。该研究结果对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混合式电池管理 失控蔓延抑制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气化渣的Fe2O_(3)纳米流体制备与电池热管理试验
18
作者 高春雷 侯竣升 +5 位作者 丁子涵 黄磊 张浩 田佰起 吴俊杰 郝南京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以煤气化渣为代表的煤基固废产量逐年增长,其大规模的高值化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当前,由煤基固废制备的功能材料主要有沸石、活性炭、碳硅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吸附剂、催化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 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以煤气化渣为代表的煤基固废产量逐年增长,其大规模的高值化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当前,由煤基固废制备的功能材料主要有沸石、活性炭、碳硅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吸附剂、催化剂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对粉煤灰、煤矸石等,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率仍偏低。鉴于煤气化渣巨大的产量与当前相对有限的应用需求现状之间存在的显著矛盾,寻求更为广泛且高效的利用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利用煤气化渣作为原材料,大规模制备具有卓越热物理性能的纳米流体,是煤气化渣的高值化利用的一条新的路径。其中,纳米流体在电池热管理领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转化与增值,还显著提升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性能,有助于推动纳米流体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大规模应用。以煤气化渣为原料,通过元素活化分离,制备了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水基Fe_(2)O_(3)纳米流体。并且,对合成的纳米流体进行电池热管理试验研究,探究了浓度、流速、放电倍率变化对纳米流体传热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在压降略微增大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电池温升和温差,电池表面温升和表面温差分别降低了22%和34%。纳米颗粒对热导率的增强作用及其扰动效应是强化传热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煤基固废的大规模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方向,同时为电池热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纳米流体 强化传 电池管理 单相对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池热管理策略优化方案
19
作者 舒华英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160-161,176,共3页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新能源车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整个车辆的电量管理和电池性能分配,掌控着整个车辆的运作,对于车辆性能至关重要。它能够监控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等各项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进行智能调节,使电池能够处...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是新能源车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整个车辆的电量管理和电池性能分配,掌控着整个车辆的运作,对于车辆性能至关重要。它能够监控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等各项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进行智能调节,使电池能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然而,电池温度梯度不均会导致SOC误差累积,SOC估算不准可能引发过充/过放,直接缩短电池寿命。鉴于此,文章阐述了一种热管理策略失效引起电池内部电芯温差过大导致电池包寿命加速衰减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化电池包冷却液流动路径的策略,并以某PHEV电池模组测试数据为对象,对电池包热管理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分支蛇形流道设计,增加了冷却液与电池模组的接触时间,提升了热交换效率;多支路分流降低了单通道流量压力,避免了尾部流速骤降,减少了电池模组湍流能量损耗,提升了有效散热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电芯 管理 直槽流道 蛇形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建模及故障仿真 被引量:5
20
作者 雍加望 赵倩倩 冯能莲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文章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工作机理,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燃料电池电堆电压、阴极、质子交换膜、阳极以及温度的数学机理模型,同时使用Simul... 文章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工作机理,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燃料电池电堆电压、阴极、质子交换膜、阳极以及温度的数学机理模型,同时使用Simulink/Simscape物理建模平台搭建热管理系统的物理模型,将两种模型集成为完整的PEMFC系统仿真模型。在所搭建的热管理系统模型中注入典型故障:散热器风扇故障和冷却液流量不足故障,对各故障模式下的燃料电池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PEMFC系统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对热管理系统故障进行仿真,可以清楚地了解故障发生的机理,为其故障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管理系统 Simulink/Simscape 建模 故障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