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浆料固含量对电池型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富亮 付紫微 +1 位作者 陈安国 张校刚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0-705,共6页
研究固含量对浆料物理化学性质、极片微观形貌和电容器性能等的影响,建立浆料固含量、浆料分散稳定性、电极片导电网络结构与电容器功率之间的关联,以改善电池型电容器的功率特性。在干混捏合搅拌工艺的基础上,选取对电容器浆料和极片... 研究固含量对浆料物理化学性质、极片微观形貌和电容器性能等的影响,建立浆料固含量、浆料分散稳定性、电极片导电网络结构与电容器功率之间的关联,以改善电池型电容器的功率特性。在干混捏合搅拌工艺的基础上,选取对电容器浆料和极片性能影响较大的固含量(45%、50%、55%)进行研究。当固含量为50%时,浆料悬浮液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较小;该固含量制得的极片具有较强的剥离强度(1.66 N)、较低的电阻率和优良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50%固含量更适合高功率电池型电容器工业生产的制浆工艺,可改善浆料和极片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工业批生产的极片质量。制备的电池型电容器极限脉冲功率可达4513.5 W,以10 C充电、20 C放电(100%DOD)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率仍有9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含量 干混捏合搅拌 电池型电容器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型电容器的正极结构设计与性能
2
作者 田洪松 刘富亮 +3 位作者 周雄 袁东 石斌 袁再芳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电池型电容器正极材料在涂覆干燥时,会因表面张力导致出现电极界面不稳定、极片电阻率偏大及孔隙率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高电压钴酸锂(LiCoO_(2))为正极材料,采用多层涂覆技术对LiCoO_(2)正极片进行厚度梯度设计。控制双层涂覆极片的总... 电池型电容器正极材料在涂覆干燥时,会因表面张力导致出现电极界面不稳定、极片电阻率偏大及孔隙率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高电压钴酸锂(LiCoO_(2))为正极材料,采用多层涂覆技术对LiCoO_(2)正极片进行厚度梯度设计。控制双层涂覆极片的总厚度为30μm,调节双层极片的厚度梯度分布,实现极片上下层孔隙率的差异化分布,构造Li^(+)快速传输通道,减小离子扩散阻力、减缓容量衰减。与具有各向异性和高层间距的硬碳(HC)负极组装成软包装电池型电容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双层电极LH-18(第一层涂覆厚度为18μm)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达到80.85%,比单层电极(LH-30)高6.27个百分点。在2.5~4.2 V循环,20.00 C的放电容量为1.00 C时的81.82%,1.00 C充放电100%放电深度(DOD)循环3 509次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0%,循环次数是单层电极(LH-30)的2.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型电容器 钴酸锂(LiCoO_(2)) 硬碳 多层涂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现众 张熊 +1 位作者 王凯 马衍伟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603,共18页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产业化仍存在一系列的器件结构设计、电极材料筛选、预嵌锂工艺和电解液与电极的界面等基础及工艺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工... 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产业化仍存在一系列的器件结构设计、电极材料筛选、预嵌锂工艺和电解液与电极的界面等基础及工艺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介绍了近年来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锂离子电容器正/负极材料的筛选、预嵌锂工艺的优化、内并联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型超级电容器复合正极组成材料的调控、隔膜的选择、电解液的组成、以及器件的高/低温性能,分析了锂离子电容器的容量衰减机制,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型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制,并提出了未来对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混合型电容器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 预嵌锂工艺 储能机制 容量衰减行为 高/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