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浆料固含量对电池型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富亮 付紫微 +1 位作者 陈安国 张校刚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0-705,共6页
研究固含量对浆料物理化学性质、极片微观形貌和电容器性能等的影响,建立浆料固含量、浆料分散稳定性、电极片导电网络结构与电容器功率之间的关联,以改善电池型电容器的功率特性。在干混捏合搅拌工艺的基础上,选取对电容器浆料和极片... 研究固含量对浆料物理化学性质、极片微观形貌和电容器性能等的影响,建立浆料固含量、浆料分散稳定性、电极片导电网络结构与电容器功率之间的关联,以改善电池型电容器的功率特性。在干混捏合搅拌工艺的基础上,选取对电容器浆料和极片性能影响较大的固含量(45%、50%、55%)进行研究。当固含量为50%时,浆料悬浮液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较小;该固含量制得的极片具有较强的剥离强度(1.66 N)、较低的电阻率和优良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50%固含量更适合高功率电池型电容器工业生产的制浆工艺,可改善浆料和极片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工业批生产的极片质量。制备的电池型电容器极限脉冲功率可达4513.5 W,以10 C充电、20 C放电(100%DOD)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率仍有9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含量 干混捏合搅拌 电池型电容器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型电容器的正极结构设计与性能
2
作者 田洪松 刘富亮 +3 位作者 周雄 袁东 石斌 袁再芳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电池型电容器正极材料在涂覆干燥时,会因表面张力导致出现电极界面不稳定、极片电阻率偏大及孔隙率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高电压钴酸锂(LiCoO_(2))为正极材料,采用多层涂覆技术对LiCoO_(2)正极片进行厚度梯度设计。控制双层涂覆极片的总... 电池型电容器正极材料在涂覆干燥时,会因表面张力导致出现电极界面不稳定、极片电阻率偏大及孔隙率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高电压钴酸锂(LiCoO_(2))为正极材料,采用多层涂覆技术对LiCoO_(2)正极片进行厚度梯度设计。控制双层涂覆极片的总厚度为30μm,调节双层极片的厚度梯度分布,实现极片上下层孔隙率的差异化分布,构造Li^(+)快速传输通道,减小离子扩散阻力、减缓容量衰减。与具有各向异性和高层间距的硬碳(HC)负极组装成软包装电池型电容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双层电极LH-18(第一层涂覆厚度为18μm)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达到80.85%,比单层电极(LH-30)高6.27个百分点。在2.5~4.2 V循环,20.00 C的放电容量为1.00 C时的81.82%,1.00 C充放电100%放电深度(DOD)循环3 509次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0%,循环次数是单层电极(LH-30)的2.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型电容器 钴酸锂(LiCoO_(2)) 硬碳 多层涂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厌氧堆肥系统处理脱水污泥 被引量:2
3
作者 于航 姜珺秋 +2 位作者 赵庆良 黄更 王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针对脱水污泥厌氧堆肥周期长的问题,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厌氧堆肥系统( microbial fuel cell-anaerobic com-posting, MFC-AnC),在厌氧堆肥( anaerobic composting, AnC)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产电加速污泥降解的同时回收电能.采... 针对脱水污泥厌氧堆肥周期长的问题,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厌氧堆肥系统( microbial fuel cell-anaerobic com-posting, MFC-AnC),在厌氧堆肥( anaerobic composting, AnC)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产电加速污泥降解的同时回收电能.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MFC-AnC系统运行性能,系统运行35 d,获得开路电压0.84 V,最大功率密度5.3 mW/m3,内阻80Ω.通过对MFC-AnC系统运行期间污泥理化性质的分析发现,生物产电可促进AnC系统中污泥的减容效果,脱水污泥含水率由88%降至82.3%.MFC-AnC系统中脱水污泥SCOD含量高于AnC系统,VS/TS值略低于AnC系统,说明生物产电可以促进脱水污泥水解和对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利用,加速污泥的减量.系统运行15~20d,污泥中SCOD、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溶出效果最好,VS的利用率最高,生物产电加速污泥有机物利用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厌氧堆肥系统( MFC-AnC) 脱水污泥 有机物降解 生物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人工湿地去除抗生素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骅 杨小丽 +4 位作者 宋海亮 张帅 陈桐清 张昱悦 杨可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0-415,共6页
考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人工湿地(MFC-CW)系统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和产电特性,以及不同共基质浓度对去除抗生素和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磺胺甲恶唑(SMX)和四环素(TC)的去除分别以微生物降解和吸附为主.四环素具有较强的极性... 考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人工湿地(MFC-CW)系统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和产电特性,以及不同共基质浓度对去除抗生素和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磺胺甲恶唑(SMX)和四环素(TC)的去除分别以微生物降解和吸附为主.四环素具有较强的极性,进入系统后能够立即被填料稳定吸附.磺胺甲恶唑易随水流动,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进水抗生素浓度越高,出水浓度越高,系统开路电压越低.同时,进水共基质浓度也影响MFC-CW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和产电能力.随着系统共基质浓度的增加,系统开路电压和系统内阻逐渐增大,而系统库伦效率逐渐下降.由此表明进水抗生素浓度和共基质浓度都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系统在产电、抗生素降解方面达到优化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人工湿地(MFC-CW) 抗生素 共基质 降解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与能量型退役电池性能对比
5
作者 颜大千 范国栋 张希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0-436,共7页
锂离子电池二次利用市场的潜力巨大,对退役电池性能的分析至关重要。对功率型镍钴铝(NCA)和能量型镍钴锰(NCM)电池进行分析,包括差分电压分析(DVA)、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测试和电化学计量数偏移分析等。功率型电池对高倍率电流的老... 锂离子电池二次利用市场的潜力巨大,对退役电池性能的分析至关重要。对功率型镍钴铝(NCA)和能量型镍钴锰(NCM)电池进行分析,包括差分电压分析(DVA)、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测试和电化学计量数偏移分析等。功率型电池对高倍率电流的老化反应较小,而能量型电池在2 C倍率下老化显著,内阻增加超过30 mΩ。两种电池在循环至80%健康状态(SOH)以下时,未出现加速老化,NCA电池容量衰减速度减缓40%,内阻和电化学计量数偏移未见明显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退役电池 老化 功率电池 能量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氧型海水电池碳纤维正极的苯胺氮掺杂改性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
6
作者 班晓倩 王凯 +1 位作者 芦永红 徐海波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3-1190,共8页
碳纤维用做溶氧型海水电池(DO-SWB,Dissolved Oxygen-Seawater Battery)正极材料已取得商业化应用,但海水中溶解氧浓度低和材料氧还原反应(ORR,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活性低制约着电池功率密度的提高,炭材料的氮掺杂近年来备受关... 碳纤维用做溶氧型海水电池(DO-SWB,Dissolved Oxygen-Seawater Battery)正极材料已取得商业化应用,但海水中溶解氧浓度低和材料氧还原反应(ORR,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活性低制约着电池功率密度的提高,炭材料的氮掺杂近年来备受关注。本工作以苯胺为氮源,采用一步法在苯胺(An,Aniline)和硫酸混合液中对聚丙烯腈碳纤维(PAN-CF,Polyacrylonitrile-based Carbon Fiber)进行电化学处理,调控工艺条件制备掺氮电极。采用扫描电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拉曼光谱(Raman,Raman spectru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进行表征,结合电化学测试方法对电极表面特征及ORR活性评价,并对作用机理分析。电化学改性使碳纤维表面产生缺陷并生成吡啶类官能团,有效调控了炭材料的电子结构,增加了电极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改善了氧的吸附和电荷转移能力,使掺氮后电极具有优良的ORR性能。其中,最佳性能电极ORR起始电位为-0.12 V vs SCE,在-0.4 V vs SCE下比电流密度达510 mA/g,作为溶氧型海水电池正极具有可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氧海水电池 电化学改性 碳纤维正极 氮掺杂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TBC电池发射极制备工艺
7
作者 宋志成 张博 +3 位作者 张春福 屈小勇 倪玉凤 高嘉庆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7-863,共7页
将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结构引入背接触太阳电池结构,制备得到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背接触(TBC)太阳电池,能够有效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本文重点关注p型TBC太阳电池的发射极制备工艺,深入研究了p型硅片上n型隧... 将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结构引入背接触太阳电池结构,制备得到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背接触(TBC)太阳电池,能够有效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本文重点关注p型TBC太阳电池的发射极制备工艺,深入研究了p型硅片上n型隧穿氧化钝化接触结构(n-TOPCon)的制备工艺和钝化性能,通过实验研究了隧穿氧化层生长过程中氧化时间对氧化层厚度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厚度的隧穿氧化层对发射极n-TOPCon结构钝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化温度为600℃,氧化时间1 200 s时,隧穿氧化层厚度达到1.52 nm,可以获得最佳的钝化性能,此时隐开路电压达到733 mV,对应的暗饱和电流密度J_(0)为4.41 fA/cm^(2)。之后研究了不同磷扩散温度和不同磷源流量下发射极n-TOPCon的掺杂分布曲线和钝化性能。当扩散温度达到870℃时,n-TOPCon结构的隐开路电压可提升至736 mV,随着扩散温度的继续增加,n-TOPCon结构的隐开路电压开始降低。最后研究了在扩散温度相同的情况下,n-TOPCon结构钝化性能与N_(2)-POCl_(3)流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随着扩散N_(2)-POCl_(3)流量的增加,n-TOPCon结构钝化性能出现先提升后下降的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当N_(2)-POCl_(3)流量为3 000 sccm时,n-TOPCon结构的隐开路电压可提升至74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BC电池 磷扩散 LPCVD 掺杂 钝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型圆柱电池快充循环衰减机制
8
作者 徐佳伟 汪嵩 +1 位作者 洪树 刘英博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8-983,共6页
针对高镍NCA/石墨掺硅体系的46型圆柱电池,研究其快充循环的容量衰减机理。通过小电流放电以及dV/dQ曲线进行无损、半定量分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法(ICP)、半电池等手段来精准量化容量损失的构成。结果表... 针对高镍NCA/石墨掺硅体系的46型圆柱电池,研究其快充循环的容量衰减机理。通过小电流放电以及dV/dQ曲线进行无损、半定量分析,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法(ICP)、半电池等手段来精准量化容量损失的构成。结果表明:容量损失主要由负极活性锂损失和极化损失所导致,二者在容量损失中的占比分别为55.8%和39.4%。负极活性锂损失是因为循环中负极反复的膨胀-收缩过程,以及电池高温所导致的SEI膜生长和副反应。极化损失主要因为正极材料颗粒破碎所导致的内阻增长。研究结果为后续提升46型圆柱电池的快充循环寿命提供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圆柱电池 快充循环 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散热研究
9
作者 李志强 巴义春 孙广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6-1783,共8页
为了有效提升圆柱形锂电池的温度均匀性,本文经过深入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通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基于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的圆柱形锂电池组冷却散热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探究了冷却液温度以及流... 为了有效提升圆柱形锂电池的温度均匀性,本文经过深入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通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基于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的圆柱形锂电池组冷却散热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探究了冷却液温度以及流道分支角度这两个关键因素对圆柱形锂电池组冷却效果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地评估其性能,将其与蜂窝形蛇形流道冷板和蛇形流道平面冷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可以应用于冷却液温度过高的工况,降低电池组的最大温差。流道分支角度对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影响很小,有利于对电池组的设计。此外,与蜂窝形蛇形流道冷板和蛇形流道平面冷板的冷却散热性能相比,采用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冷却能够大幅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降低能量损耗。蜂窝形叉状流道冷板可以增强对圆柱形锂电池正负极发热区域的冷却,显著降低电池组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为探索散热性能好、能耗更低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冷 26650电池 电池热管理 叉状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内阻特性 被引量:55
10
作者 郭宏榆 姜久春 +2 位作者 王吉松 娄婷婷 李肖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3,共5页
为了深入分析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内阻特性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测试方法(Hybrid Pulse Power Characterization,HPPC)测试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环境、荷电状态(Stage of Charge,SOC)下的内阻变化规律,实验结... 为了深入分析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内阻特性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测试方法(Hybrid Pulse Power Characterization,HPPC)测试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环境、荷电状态(Stage of Charge,SOC)下的内阻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内阻在低温环境和较低SOC下变化明显.最后利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锂离子电池内阻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下一步实现电池功率在线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电池 内阻特性 HPPC方法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与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春梅 廖强 +2 位作者 叶丁丁 朱恂 李俊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91-1894,共4页
比较了矩形和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电池启动、电池阻抗、阳极上附着的生物量、阳极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电池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双筒型MFC阳离子交换膜面积较大且电极间距较小,因此具有启动快、电池阻抗低、阳极上附着的生物量... 比较了矩形和双筒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电池启动、电池阻抗、阳极上附着的生物量、阳极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电池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双筒型MFC阳离子交换膜面积较大且电极间距较小,因此具有启动快、电池阻抗低、阳极上附着的生物量多、阳极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高等优点,也导致了其比功率较高为(52.54±0.02)W/m3,是矩形MFC的1.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矩形 双筒 电池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和pn-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6
12
作者 史继富 徐刚 +1 位作者 苗蕾 徐雪青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7-1299,共13页
针对(1)p-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存在的科学问题,即光阴极染料的吸附量偏低和电池内部的暗反应比较严重和(2)pn-型DSCs存在的光阳极和光阴极不匹配等问题,从电极、染料和电解质三个方面系统综述了p-型和pn-型DSCs的研究进展并分析... 针对(1)p-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存在的科学问题,即光阴极染料的吸附量偏低和电池内部的暗反应比较严重和(2)pn-型DSCs存在的光阳极和光阴极不匹配等问题,从电极、染料和电解质三个方面系统综述了p-型和pn-型DSCs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问题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对p-型和pn-型DSC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pn-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NIO 染料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硅和PDMS的堆栈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设计和制作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毅波 陈观生 +4 位作者 赵祖光 刘畅 刘俊 王婷婷 郭航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在堆栈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Micro-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中,为了避免硅基流场板因为封装压力过大而破裂,采用了硅和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分别制作阳极和阴极流场板。首先,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 在堆栈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μ-DMFC(Micro-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中,为了避免硅基流场板因为封装压力过大而破裂,采用了硅和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分别制作阳极和阴极流场板。首先,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技术制作硅基阳极流场板。其次,通过铜箔与阴极流场板一体成型、有机清洗和PDMS表面活化等改进措施显著提升了PDMS阴极流场板金属化的能力。最后,比较和分析阳极流场板上3种不同结构的流道形式的堆栈式μ-DMFC的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后的PDMS阴极流场板与Cr/Au的粘附性能和粘接强度显著提高,同时阳极流场板的流道一半开设为凸台,一半开设为通孔时,其堆栈式μ-DMFC的输出性能最优。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为81.25 mA/cm2,最大输出功率为7.73 mW/cm2。采用硅和PDMS材料分别制作流场板,不仅简化了堆栈式μ-DMFC的结构,而且能够缓冲锁紧力,有效保护硅基阳极流场板。同时优化阳极流场板上的流道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堆栈式μ-DMFC的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栈式微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微机电系统 PDMS流场板 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并联型电池系统SOC估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思敏 窦真兰 +1 位作者 沈翠凤 李家荣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6期291-295,共5页
为准确估计由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并联型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SOC),以SOC与电池极化电压为系统状态变量,提出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法的并联型电池系统荷电状态估计算法,建立电池系统SOC估计平台,在恒流和脉冲两种工况下,通过UKF算法与EKF算... 为准确估计由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并联型电池系统的荷电状态(SOC),以SOC与电池极化电压为系统状态变量,提出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法的并联型电池系统荷电状态估计算法,建立电池系统SOC估计平台,在恒流和脉冲两种工况下,通过UKF算法与EKF算法的对比分析,证明了采用UKF算法进行并联型电池系统SOC估计的结果更准确、鲁棒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电池系统 荷电状态估计 无迹卡尔曼滤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湿地植物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夏芫 宋天顺 +2 位作者 朱旭君 周楚新 韦萍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82,共5页
考察了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鹅掌柴4种湿地植物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Plant-SMFC)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均可用来构建Plant-SMFC... 考察了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鹅掌柴4种湿地植物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Plant-SMFC)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黛万年青、小白掌、金边富贵竹均可用来构建Plant-SMFC,并能显著提高SMFC的产电性能,其中小白掌电池组产电性能最优,Pmax为14.0 mW/m2,是空白的2.5倍。鹅掌柴在电池运行过程中烂根,不适合构建Plant-SMFC。阴阳极电极电位分析表明,各电池组输出电压的差异主要在于阳极电位的变化不同,而阴极电位变化基本一致且均在后期产生了一个大的跃迁,采用LSV验证了该跃迁的原因。最后利用HPLC分析证明了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与产电水平成正比,其中小白掌分泌有机酸种类及含量最多,有机酸总量达1.292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生物燃料电池 植物 生物阴极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 Ah SC型MH-Ni蓄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丹 刘建华 +1 位作者 刘圣迁 何献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0-482,共3页
确定了制备3 Ah SC型MH-Ni蓄电池的工艺参数,分析了电解液组成及用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电解液组成为4 mol/L KOH +3 mol/L NaOH +15 g/L LiOH溶液,最佳加液量为5.0~5.2 g。通过对比实验,选择了多孔结构的集流片并确定了正极... 确定了制备3 Ah SC型MH-Ni蓄电池的工艺参数,分析了电解液组成及用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最佳电解液组成为4 mol/L KOH +3 mol/L NaOH +15 g/L LiOH溶液,最佳加液量为5.0~5.2 g。通过对比实验,选择了多孔结构的集流片并确定了正极板厚度为0.60 mm。对电池进行不同倍率(0.2 C、1 C、5 C、10 C)放电及1 C循环寿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Ah SCMH-Ni蓄电池 工艺参数 电解液 正极板 集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夏芫 宋天顺 +2 位作者 朱旭君 周楚新 韦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6,共6页
以湿地植物仙羽蔓绿绒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MFC),分别考察阳极不同驯化方式及电极材料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lant-SMFC以阳极协同驯化方式富集产电菌时,电池启动期较自然驯化方式缩短了3 d,产电水平亦明显提... 以湿地植物仙羽蔓绿绒构建植物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lant-SMFC),分别考察阳极不同驯化方式及电极材料对电池基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lant-SMFC以阳极协同驯化方式富集产电菌时,电池启动期较自然驯化方式缩短了3 d,产电水平亦明显提高,最大输出功率密度(2.84 mW/m2)为自然驯化方式的3.2倍,且该驯化方式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活性炭纤维毡作为阳极电极材料效果优于石墨毡,电池启动期缩短了8 d,最大输出功率密度(5.78 mW/m2)提高了1倍,同时更利于植物的生长繁殖,运行60 d后收获植物干质量为2.5 g;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证明仙羽蔓绿绒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主要为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柠檬酸等小分子有机酸,它们均易被阳极产电菌利用以维持电池的稳定产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生物燃料电池 驯化 阳极材料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氢合金电极中添加碳纳米管对SC型高功率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雨婷 张海燕 +2 位作者 张国庆 陈易明 朱清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7-532,共6页
在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的负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制备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并对其容量、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加入碳纳米管的含量为... 在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的负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碳纳米管制备SC型高功率镍氢电池,并对其容量、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加入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8%(w)时电池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最高容量达到3369mAh,2C(6000mA)循环600次后容量仍然保持在3280mAh(97%DOD(放电深度))以上,5C(15000mA)循环180次容量仍然有2850mAh(89.1%DO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高功率镍氢电池 碳纳米管 容量 循环寿命 大电流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型锌锰电池用化学锰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碧泉 卢兆忠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1-162,共2页
以直接氧化法制成的初级二氧化锰经水蒸汽处理后 ,进行重质化处理 ,制成铵型锌锰电池用化学二氧化锰 ,从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孔径分布和粒度分布的测试 ,发现成品的结晶度、最可几孔径均较大 ,所制成R6、R2 0 实体电池进行放电 ,接近... 以直接氧化法制成的初级二氧化锰经水蒸汽处理后 ,进行重质化处理 ,制成铵型锌锰电池用化学二氧化锰 ,从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孔径分布和粒度分布的测试 ,发现成品的结晶度、最可几孔径均较大 ,所制成R6、R2 0 实体电池进行放电 ,接近比利时Sedema公司FaradizerM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电池 化学二氧化锰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型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性能的研究(Ⅱ)
20
作者 李蒙俊 邹红林 文春燕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10-311,共2页
简要叙述了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氢和甲烷作为燃料在磷酸(85% )电解质和A型电解质(多氟磷酸和磷酸的混合物)中的电化学行为。在130℃,将A型电解质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与磷酸(... 简要叙述了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氢和甲烷作为燃料在磷酸(85% )电解质和A型电解质(多氟磷酸和磷酸的混合物)中的电化学行为。在130℃,将A型电解质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与磷酸(85% )电解质燃料电池进行比较。全部试验在有参比电极的三电极试验电池中进行,试验电极采用自制电极,辅助电极采用光亮铂电极或者镀铂电极,参比电极采用动态氢电极。测量系统是由D.H.W 型恒电位/恒电流仪和3086 型记录仪组成。A型电解质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高于磷酸(85% )电解质燃料电池,这是由于A型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活性和活度。实验表明,A型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燃料电池 电解质 甲烷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