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料电池膜电极耐久性试验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1
作者 胡光明 王睿迪 +2 位作者 郝冬 焦道宽 郭志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膜电极耐久性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近年来PEMFC膜电极的耐久性试验研究,重点对膜电极的常用加速衰减工况——稳态开路电压(OCV)工况、方波电压循环工况、三角波电压循环工况、相对湿... 膜电极耐久性是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近年来PEMFC膜电极的耐久性试验研究,重点对膜电极的常用加速衰减工况——稳态开路电压(OCV)工况、方波电压循环工况、三角波电压循环工况、相对湿度循环工况和模拟车载循环工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介绍了膜电极特性评价方法及表征手段,包括电化学分析法、理化特性分析法等,对开展膜电极的耐久性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组件 耐久性 耐久性加速测试 性能测试方法 表征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用膜电极组件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桂成 王一拓 +1 位作者 王萌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69,共4页
使用加热喷涂技术代替传统室温喷涂法制备立体化层,将立体化层引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用膜电极组件(MEA)的结构中,优化立体化层中的Nafion载量,以增大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之间的结合力,减少缝隙,进而降低电池内阻和物料传质阻抗。交... 使用加热喷涂技术代替传统室温喷涂法制备立体化层,将立体化层引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用膜电极组件(MEA)的结构中,优化立体化层中的Nafion载量,以增大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之间的结合力,减少缝隙,进而降低电池内阻和物料传质阻抗。交流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证明:立体化层Nafion离子聚合物的最佳载量为0.6 mg/cm2;立体化处理的MEA较传统MEA的功率密度峰值提高19.46%;加热立体化技术将电池性能在55℃下提高到151.2 mW/cm2,机理是在进一步降低电池欧姆阻抗的同时,增大了催化层的活性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电极组件(MEA) 立体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及单电池的制作和运行 被引量:6
3
作者 孟辉 沈韩 +1 位作者 崔新图 沈培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72,75,共4页
叙述了氢/氧(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关键部件——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的制备和单电池组装,并且实际运行了一体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 叙述了氢/氧(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关键部件——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的制备和单电池组装,并且实际运行了一体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全面了解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制作过程及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 一体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制氢 催化剂 电极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压力条件对钛网基膜电极组件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汪兴兴 倪红军 +2 位作者 朱昱 钱双庆 李志扬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58-2360,2387,共4页
为了获得合适的钛网基膜电极组件(MEA)的成型压力条件,以钛网作为电极支撑体材料,采用滴涂的方法制备了钛网基MEA阳极和阴极,并在135℃下,采用0、2.5、5、7.5和10 MPa的成型压力分别热压了5组钛网基MEA。对MEA的微观形貌观察、厚度测量... 为了获得合适的钛网基膜电极组件(MEA)的成型压力条件,以钛网作为电极支撑体材料,采用滴涂的方法制备了钛网基MEA阳极和阴极,并在135℃下,采用0、2.5、5、7.5和10 MPa的成型压力分别热压了5组钛网基MEA。对MEA的微观形貌观察、厚度测量和单电池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成型压力逐渐增大,钛网基MEA成型厚度逐渐变薄,功率密度峰值先逐渐增大,5 MPa时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得出5 MPa的成型压力比较合适于钛网基MEA的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极组件 工艺条件 钛网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呼吸式DMFC膜电极组件的新结构
5
作者 张健 尹鸽平 +1 位作者 王家钧 赖勤志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7-269,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呼吸式膜电极组件(MEA)结构,将用作阴极集流体的薄金属拉伸网直接嵌入阴极催化层中。电化学阻抗分析表明,新型MEA比传统MEA的欧姆电阻和扩散阻抗更小。新型MEA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9.6 mW/cm2(电池温度为25℃),比传统MEA... 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呼吸式膜电极组件(MEA)结构,将用作阴极集流体的薄金属拉伸网直接嵌入阴极催化层中。电化学阻抗分析表明,新型MEA比传统MEA的欧姆电阻和扩散阻抗更小。新型MEA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9.6 mW/cm2(电池温度为25℃),比传统MEA提高了10.3%。长时间40 mA/cm2恒流测试表明,新型MEA有增强的氧传输速率和较好的水管理能力,因此电压衰减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电极组件(MEA) 自呼吸式 集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膜电极组件关键材料的回收
6
作者 徐峰 木士春 潘牧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9-331,共3页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膜电极组件(MEA)的结构及关键材料做了介绍,综述了MEA关键材料的回收方法。认为超临界流体法较好;醇分离法和浸渍分离法如能作进一步改进,也值得考虑。
关键词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PEMFC) 电极组件(MEA) 回收 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大强 毛宗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膜电极组件(MEA)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系统地研究了MEA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提出:催化层中掺杂Nafion聚合物的亲水电极比传统的催化层中掺杂PTFE的疏水电极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同种类质子交换膜对MEA的性能... 膜电极组件(MEA)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系统地研究了MEA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提出:催化层中掺杂Nafion聚合物的亲水电极比传统的催化层中掺杂PTFE的疏水电极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同种类质子交换膜对MEA的性能影响很大,Nafion112和Dow膜是目前比较适宜的质子交换膜;采用石墨类碳纸的电极性能高于采用碳纤维类碳纸的电极;电极催化层中Nafion聚合物的最佳含量比为30%左右。根据氢电极和氧电极反应难度的不同,提出为了减少催化剂的用量同时不显著影响电池的性能,氢电极的铂载量应该低于电极的观点,并通过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 电极组件 亲水电极 气体扩散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阳极整平层 被引量:1
8
作者 邱祎翎 李宝华 +1 位作者 杜鸿达 康飞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考察有阳极整平层(sub-layer)的膜电极组件(MEA)的极化曲线、SEM图和内阻等,研究了阳极整平层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在表面喷涂Nafion树脂,对整平层进行修饰,发现喷涂Nafion后的整平层与催化层的结合更紧密,提高了... 通过考察有阳极整平层(sub-layer)的膜电极组件(MEA)的极化曲线、SEM图和内阻等,研究了阳极整平层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在表面喷涂Nafion树脂,对整平层进行修饰,发现喷涂Nafion后的整平层与催化层的结合更紧密,提高了电池性能。在静止式DMFC中,以2 mol/L静止甲醇溶液为燃料,有经过修饰的整平层(1.0 mg/cm2)的MEA在常温下的功率密度达到15.3 mW/cm2,放置1 d后仅有1%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整平层 性能 电极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乳液法制备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朝阳 庄林 陆君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4-247,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制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新方法.该法特点在于用非极性溶剂代替传统的极性溶剂配制催化剂-Nafion混合物,从而催化层可直接涂覆到Nafion膜表面制成MEA,而不引起Nafion膜的溶胀,适合规模制作.本法所得MEA中的催化剂利用率与... 本文提出一种制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新方法.该法特点在于用非极性溶剂代替传统的极性溶剂配制催化剂-Nafion混合物,从而催化层可直接涂覆到Nafion膜表面制成MEA,而不引起Nafion膜的溶胀,适合规模制作.本法所得MEA中的催化剂利用率与目前流行的转移法相近,以氢氧燃料电池的方式于常温下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初步放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ION 乳液 非极性溶剂 燃料电池 电极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评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乐斌 沈杭燕 舒康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44-148,共5页
膜电极三合一组件(MEA)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分,MEA主要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各国研究者对MEA的组件材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别从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3个部分综述了近几年... 膜电极三合一组件(MEA)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分,MEA主要包括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各国研究者对MEA的组件材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别从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3个部分综述了近几年来膜电极组件的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 催化剂层 气体扩散层 电极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AFC膜电极组件阳极催化层结构的设计
11
作者 康永印 任明军 +1 位作者 邹志青 杨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4-187,共4页
设计了混合单催化层[m(PtRu)∶m(Pd)=1∶1]、双催化层[m(PtRu)∶m(Pd)=1∶1]和三层催化层[m(PtRu)∶m(Pd)∶m(PtRu)=1∶2∶1]等阳极催化层结构的膜电极组件(MEA),催化剂总载量均为8 mg/cm2。混合单催化层和三层催化层可提高直接甲酸燃... 设计了混合单催化层[m(PtRu)∶m(Pd)=1∶1]、双催化层[m(PtRu)∶m(Pd)=1∶1]和三层催化层[m(PtRu)∶m(Pd)∶m(PtRu)=1∶2∶1]等阳极催化层结构的膜电极组件(MEA),催化剂总载量均为8 mg/cm2。混合单催化层和三层催化层可提高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稳定性和燃料利用率。以2 mol/L甲醇+10 mol/L甲酸为燃料,三层催化层MEA的峰值功率密度从以10 mol/L甲酸为燃料的36.6 mW/cm2提高到43.1 mW/cm2,放电电压从0.44 V提高到0.4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 性能 阳极催化层 电极组件(M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用高温膜电极组件
12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高温电极组件 聚合物电解质 催化剂 气体扩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亲水电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向 郭振波 +2 位作者 张伟 王东 钱斌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用质量百分比为40%Pt/C+Nafion制备了亲水电极,并与Nafion112质子交换膜热压制备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用恒电流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电极组分对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各组分的含量。在碳纸基体和催化剂层之间引入了C/FE... 用质量百分比为40%Pt/C+Nafion制备了亲水电极,并与Nafion112质子交换膜热压制备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用恒电流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电极组分对性能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各组分的含量。在碳纸基体和催化剂层之间引入了C/FEP催化剂支撑层,支撑层碳粉的优化载量为0.8mg/cm2,FEP的优化质量百分含量为40%。电极催化剂层Pt的适宜载量为(0.40±0.05)mg/cm2,Nafion的优化质量百分含量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电极 电极组件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制备方法及部分改进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甜 郑俊生 马建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77-2084,共8页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能量转换装置,可应用于汽车、电站及家庭用电等领域。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它的材料、结构、组成和制备方法等因素对燃料电池的性能有...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能量转换装置,可应用于汽车、电站及家庭用电等领域。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是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它的材料、结构、组成和制备方法等因素对燃料电池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膜电极制备方法可以分为催化剂制备到基体上(catalyst-coated substrate,CCS)和催化剂制备到膜上(catalyst-coated membrane,CCM)法两类。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CCS和CCM法中都用到的溅射法、喷涂法和转印法,再从膜电极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总结了部分有关改善MEA性能的策略,包括Nafion含量的优化、质子交换膜的改进、热压条件的优化和催化剂层的改进。在催化剂层的改进部分,分别从梯度结构、纳米结构薄膜(nano-structured thin film,NSTF)催化剂、碳纸上原位生长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复合网状物和活性金属沉积方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组件 巴克纸 催化剂 电极性能 Pt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一体式膜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睿 刘磊 +2 位作者 刘旻硕 邢以晶 李海滨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3-836,共4页
膜电极结构设计对燃料电池性能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介绍了一种一体式膜电极的制备工艺,将Nafion®溶液直接涂布在气体扩散电极上成膜,整个膜电极可看做一体式结构。该制备过程不需要热压或冷压,可有效提高制备效率,降低制备成本。这... 膜电极结构设计对燃料电池性能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介绍了一种一体式膜电极的制备工艺,将Nafion®溶液直接涂布在气体扩散电极上成膜,整个膜电极可看做一体式结构。该制备过程不需要热压或冷压,可有效提高制备效率,降低制备成本。这种新型的一体式膜电极,Nafion®溶液可渗透到催化层空隙中,优化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层之间的界面接触,降低界面电阻,促进水的反向扩散,从而膜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池性能(峰值功率密度0.748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 电极组件 界面接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CO_(2)还原立方体Cu_(2)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大面积膜电极反应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朝龙 罗希 +2 位作者 张杨 徐能能 徐开兵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1002,F0002,共13页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产乙烯目前已成为电催化CO_(2)RR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耦合化学还原保护法成功获得了富含(111)晶面的立方体结构Cu_(2)O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在...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产乙烯目前已成为电催化CO_(2)RR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耦合化学还原保护法成功获得了富含(111)晶面的立方体结构Cu_(2)O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在H型反应器以及零间距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反应器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富含(111)晶面的立方体结构Cu_(2)O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产乙烯活性;相比于H型反应器,零间距MEA反应器进行CO_(2)RR时的最佳法拉第效率(Faradaic efficiency,FE)提升了13.94%,总电流密度也基本可以满足工业化的需求(>200 mA/cm^(2));设计并组装的大面积(25 cm^(2))零间距MEA反应器在CO_(2)RR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且在槽压大于2.9 V时表现出了独特的“面积效应”.“面积效应”的出现表明零极距MEA反应器在有效面积放大时,除电极面积、电解质浓度、CO_(2)流速等关键因素的调控外,极板的流道设计、导电性优化等均可能会影响催化反应的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Cu_(2)O催化剂 (111)晶面 零间距电极组件反应器 面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表面图案化技术进展
17
作者 王学军 冯建立 杨孝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3,201,共7页
介绍了燃料电池的种类和特点,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技术优势、应用领域和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技术障碍。简述了膜电极组件(MEA)的结构及质子交换膜(PEM)在其中的作用,指出PEM表面图案化是提升燃料电池在高温低湿条件下综合性... 介绍了燃料电池的种类和特点,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技术优势、应用领域和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技术障碍。简述了膜电极组件(MEA)的结构及质子交换膜(PEM)在其中的作用,指出PEM表面图案化是提升燃料电池在高温低湿条件下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方法。总结了近年来PEM表面图案化的基本策略,包括模板铸膜法、模板压印法、辐照修饰法、表面打印和微观相分离法等,并探讨了各自的优缺点。讨论了图案化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 图案 全氟磺酸 电极组件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郝德利 韩立明 +2 位作者 薛金生 平晓山 刘崇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6-440,共5页
通过对近年来燃料电池专利的研究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如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催化剂、电极和电极膜组件制备工艺、流场的设计模式等进行分析 ,简单介绍了聚合物电解质薄膜、高活性催化剂、高性能电极和电极... 通过对近年来燃料电池专利的研究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如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催化剂、电极和电极膜组件制备工艺、流场的设计模式等进行分析 ,简单介绍了聚合物电解质薄膜、高活性催化剂、高性能电极和电极膜组件的制备工艺以及流场设计模式的发展和现状。指出提高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 ,降低电池的内阻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基础 ,合理的流场设计模式是电池整体性能稳定的保障 ,各个因素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燃料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薄 催化剂 电极 电极膜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 of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Catalyst Layer in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
19
作者 Yollanda Nurcholifah Dedi Rohendi +4 位作者 Edy Herianto Majlan Nirwan Syarif Addy Rachmat Dwi Hawa Yulianti Nyimas Febrika S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3,共12页
A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URFC)is a device that may function reversibly as either a fuel cell(FC)or water elec-trolysis(W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device is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Therefo... A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URFC)is a device that may function reversibly as either a fuel cell(FC)or water elec-trolysis(W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device is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Therefore,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MEA using electrodes with single and three catalyst layers.This study measured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ECSA),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XRD),and X-ray Fluorescence(XRF).Furthermore,the round-trip efficiency(RTE)of the MEA,as w ell as the performance in FC and WE mode,was measured.In comparison,The ECSA values of Pt-Ru/C and Pt/C with three catalyst layers were higher than the single catalyst layer.This result was supported by electrode characterization data for XRD and XRF.The respec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s of Pt-Ru/C and Pt/C with three catalyst layers are also higher than the single cata-lyst layer,and the performance of URFC using MEA with three catalyst layers has the highest value of RTE among the MEA performances of URFC,which is 100%at a current density of 4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 Round trip efficiency Pt-Ru/C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EM water electrolyzer by optimizing side-chain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ionomer
20
作者 LYU Hong HU Ding +2 位作者 WANG Sen SUN Yong-wen ZHANG Cun-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760-1774,共15页
As the proton transport channel and binder within the catalytic layer(CL),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ionomer can affect the C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In this paper... As the proton transport channel and binder within the catalytic layer(CL),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ionomer can affect the CL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In this paper,we select ionomers with different side-chain lengths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side-chain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ionom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Electrochemical tests show that at a mass ratio of 10 wt.%of ionomer/Ir(I/Ir),long-side-chain(LSC)ionomer exhibits the best performance(2.141 V@2.00 A/cm^(2),while short-side-chain(SSC)ionomer is 2.208 V@2.00 A/cm^(2)).The MEA containing LSC ionomer shows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han the SSC at the same I/Ir mass ratio,especially at high current density.The MEA containing LSC ionomer has a larger average pore size and porosity,which indicates that it may have better mass-transfer properties.From the analysis of voltage loss,it can be seen that LSC ionomers have a smaller ohmic impedance and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 than SSC ionomers.In conclusion,LSC ionomers are more conducive to water-gas transport,which can provide excellent water electrolysis performance.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onomer side chains and content,which can enhance PEM water electrolysis performance at lower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electrolysis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anode catalytic layer ionomer side-chain length voltage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