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泉气体渗漏过程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探测效果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尚可旭 郭秀军 +1 位作者 吴景鑫 贾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96,共12页
为分析评价一种新型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对海底沉积物中冷泉气体渗漏过程的探测能力,根据前人理论研究,结合具体实例构建沉积物中快速及慢速冷泉气体汇聚、渗漏、喷发阶段地电模型,模拟采用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 为分析评价一种新型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对海底沉积物中冷泉气体渗漏过程的探测能力,根据前人理论研究,结合具体实例构建沉积物中快速及慢速冷泉气体汇聚、渗漏、喷发阶段地电模型,模拟采用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理论剖面图像,并和室内实验实测剖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冷泉探测剖面图像中,含气层和渗漏通道会因冷泉气体扩散状态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电阻率异常特征,但易于识别。在慢速冷泉探测剖面图像中,浅层沉积物中气体富集区呈明显的高阻异常区,随着气体渗漏异常区逐步消失。两种喷发过程形成的微地貌特征也可在探测图像中得到反映。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是一种可以图化描述沉积物中含气层、渗漏通道及气液界面空间分布位置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 气体渗漏 海洋多电极电阻率法 异常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电极电阻的供电方式对稳压电源的影响
2
作者 于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31-34,共4页
在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中 ,集电极电阻有内部电源和外部电源两种供电方式。文中定量分析了在电网电压和负载电流发生波动时 。
关键词 电极电阻 供电方式 稳压电源 串联型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氢电极的电化学研究:IV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极电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宝忱 蔡称心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8,共5页
关键词 贮氢电极 电池 电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模式对Cu-Al微电阻点焊过程中电极烧损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张志春 王晓庆 +1 位作者 吴明海 杨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为了明确微电子封装Cu-Al引线键合工艺中加热模式对微电阻点焊电极烧损行为及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了单极性和双极性加热模式下微电阻点焊电极的全生命周期连续焊接和分阶段焊接试验。基于试验过程中电极的电、热和几何物理特性... 为了明确微电子封装Cu-Al引线键合工艺中加热模式对微电阻点焊电极烧损行为及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别开展了单极性和双极性加热模式下微电阻点焊电极的全生命周期连续焊接和分阶段焊接试验。基于试验过程中电极的电、热和几何物理特性以及焊接接头的形貌和拉剪力,阐述了连续焊接过程中在不同加热模式下电极的烧损规律,定量表征了分阶段焊接过程中在不同加热模式下各焊接阶段电极的烧损量,探究了在不同加热模式下电极烧损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在不同加热模式下电极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双极性加热模式能有效延长电极使用寿命、改善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及提高焊接接头拉剪强度;两种加热模式下电极的全生命周期连续烧损均呈现初始烧损、稳定烧损和剧烈烧损三个时期;在双极性加热模式下电极各焊接阶段的烧损量均小于单极性加热模式;疲劳裂纹、表层剥离、熔滴溅射、再结晶、晶粒长大及熔化是两种加热模式下电极的主要失效形式,高温氧化、热应力循环及瞬态热冲击是电极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电极 加热模式 烧损规律 失效机理 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真空热压法制备 WC/Cu 复合电阻焊电极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乃勤 李国俊 +2 位作者 王长巨 姚家鑫 林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9-44,共6页
研究了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法制备WC/Cu复合材料,考察了WC含量对WC/Cu复合材料导电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WC的加入对Cu基体电导率的影响符合加和性复合定律,对硬度的影响满足线性回归曲线关系式。以WC/Cu复... 研究了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法制备WC/Cu复合材料,考察了WC含量对WC/Cu复合材料导电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WC的加入对Cu基体电导率的影响符合加和性复合定律,对硬度的影响满足线性回归曲线关系式。以WC/Cu复合材料为电极端部,以紫铜棒为电极基体制备的复合电阻焊电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电导率,由于WC颗粒的加入使软化温度大幅度提高,达8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电极 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真空热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焊电极用 WC/Cu(Cu-Cr)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民芳 夏立明 +1 位作者 赵乃勤 董向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45,共4页
用粉末冶金冷等静压→烧结→热挤压方法制备的WC/Cu(CuCr)复合材料,具有均匀的组织和优良的高温性能。用作电阻焊电极变形小,不粘焊,使用寿命超过常用CuCrZr合金电极,且修复再生能力强。
关键词 碳化钨/铜 复合材料 电阻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电阻率探针高精度监测效果分析
7
作者 李明波 张宇丰 +4 位作者 郭秀军 吴振 武斌 马健 聂佩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本研究在莱州湾泥质潮滩开展测试,量化分析了环状电阻率探针监测沉积物电阻率与孔隙水盐度变化的能力,并使用该技术初步刻画了细粒沉积层中水盐运移过程。结果表明,环状电阻率探针监测结果可精细描述沉积物电阻率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基于... 本研究在莱州湾泥质潮滩开展测试,量化分析了环状电阻率探针监测沉积物电阻率与孔隙水盐度变化的能力,并使用该技术初步刻画了细粒沉积层中水盐运移过程。结果表明,环状电阻率探针监测结果可精细描述沉积物电阻率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基于监测结果换算的孔隙水盐度变化比与实际孔隙水盐度变化比存在±10%的误差,环状电阻率探针具有粗略定量分析泥质潮滩水盐运移过程的能力;潮汐循环中泥质潮滩地下水水盐运移过程在涨潮时期,高盐度水体主要补给细粒沉积层的顶部与底部。高潮时期间,细粒沉积层顶部与底部的盐分逐步丧失,中部水体盐分累积速率加快。退潮时期,细粒沉积层盐分整体丧失,高盐度水体通过渗出面向外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电极电阻率探针 泥质海岸 水盐运移过程 监测效果 盐度变化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元法在接地计算的应用—发、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慈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1984年第2期25-29,42,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用边界元法接地计算程序对发、变电站常用的方形和矩形地网进行计算所得的大量结果及用非线性内插法归纳出的可供地网接地电阻计算的新公式。
关键词 接地电阻 均压 方形 计算公式 圆环 电极电阻 接地计算 矩形地网 边界元素法 数值分析 边界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模型电阻测量技术
9
作者 庄艳峰 刘娅妮 郭康仕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5,共8页
本文对电渗模型中电阻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良,提出串联法代替当前的电势测针法和夹具法,并提出适用于测量EKG电极电阻的走线法。串联不同长度的电渗土体测量电极与土体间的接触电阻,消除了电势测针法中测针与电极之间一段土体电阻值的误差... 本文对电渗模型中电阻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良,提出串联法代替当前的电势测针法和夹具法,并提出适用于测量EKG电极电阻的走线法。串联不同长度的电渗土体测量电极与土体间的接触电阻,消除了电势测针法中测针与电极之间一段土体电阻值的误差影响,同时避免了电势测针插入土壤对土壤电流分布的影响;串联不同长度的电渗电极测量电极电阻率时,消除了夹具法测量时夹具和电极之间接触电阻的误差影响。结果表明:电势测针法所得的接触电阻与串联法得到的接触电阻的比值大多为1.3~1.4,验证了电势测针法将测针与电极间的一段土体值计入了接触电阻,造成测得的接触电阻偏大,故该比值的大小取决于该段土体的电阻值;串联法对于当前应用广泛的EKG电极并不适用,提出的走线法测量EKG电极电阻率能消除电极板内因嵌入铜制导线而电流分布不均的影响,测量结果基本不受电极长度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测量便捷,方便应用于EKG电极生产工艺中,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走线法测量EKG电极所得的电阻率与夹具法得到电阻率的比值大多为0.08~0.10,该比值主要与夹具和电极板间的接触电阻相关,该接触电阻仅取决于夹具和电极板,故可利用该比值对使用夹具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许多室内试验和工程中均应用到了EKG电极,考虑EKG电极电阻率对整个试验和工程的能耗影响时,可参考电阻率比值0.08~0.10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电极电阻 接触电阻 EKG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土壤接地电阻测量方法的探讨
10
作者 罗卓林 桂腊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1981年第4期-,共10页
优选分割法(0.618法)可以满意地解决均质土壤接地电阻的测量问题。对于非均质上壤来说,应用优选分割法所测出的接地电阻,往往误差很大。本文以非均质土壤互电阻计算公式为基础,对非均质土壤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 优选分割法(0.618法)可以满意地解决均质土壤接地电阻的测量问题。对于非均质上壤来说,应用优选分割法所测出的接地电阻,往往误差很大。本文以非均质土壤互电阻计算公式为基础,对非均质土壤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测量误差小于2%的具体的测量方法。本工作中利用电子计算机算出了各种情况下应有的测量位置,为节省篇幅起见,现仅就所得结果中的一小部分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电阻 测量问题 上壤 电极电阻 测量方法 电压极 电流极 接地极 接地体 非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阻介质下的铝合金电阻点焊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郑振太 单平 +1 位作者 胡绳荪 罗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共4页
在介绍大电阻介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铝合金点焊中的应用方法的基础上,以LF21防锈铝合金点焊为例,经金相试样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对比研究了在不同的焊接电流下,应用介质材料与未应用介质材料时的熔核形貌、缺陷及组织。结果表明,未加入... 在介绍大电阻介质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铝合金点焊中的应用方法的基础上,以LF21防锈铝合金点焊为例,经金相试样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对比研究了在不同的焊接电流下,应用介质材料与未应用介质材料时的熔核形貌、缺陷及组织。结果表明,未加入大电阻介质的点焊熔核均出现气孔和未熔合缺陷;而加入大电阻介质,形核效果良好,有个别小气孔但未出现影响焊点力学性能的未熔合缺陷。此外,加入大电阻介质降低了对焊件表面质量的要求,从而提高了铝合金点焊质量的稳定性;可降低焊接电流,导致较低的电极温度从而提高了电极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介质 铝合金 电阻点焊 电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线路杆塔的塔顶电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章润陆 胡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1987年第3期8-14,共7页
本文通过在500kV输电线路的模型塔和模型线段上的塔顶电位响应试验,用响应曲线法研究超高压线路杆塔—避雷线—接地电阻这一系统的响应特性,分析了雷击塔顶和雷击1/4档距时雷电流波头、接地电阻、拉线等因素对塔顶电位的影响,得出了塔... 本文通过在500kV输电线路的模型塔和模型线段上的塔顶电位响应试验,用响应曲线法研究超高压线路杆塔—避雷线—接地电阻这一系统的响应特性,分析了雷击塔顶和雷击1/4档距时雷电流波头、接地电阻、拉线等因素对塔顶电位的影响,得出了塔顶电位的变化规律及雷击1/4档距与雷击塔顶的塔顶电位峰值的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顶电位 档距 波头 雷电流 接地电阻 电极电阻 线路杆塔 杆塔 超高压 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S弥散强化铜合金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劲松 甘子旸 张仲灵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1,115,共5页
综述了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对比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分析了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用途和市场。用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制备了含铝0.24%的ODS弥散强化铜合金,对应美国牌号为C15725,坯料的制备成本可控制在30 000元/t;所制备的ODS弥散强... 综述了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对比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分析了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用途和市场。用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制备了含铝0.24%的ODS弥散强化铜合金,对应美国牌号为C15725,坯料的制备成本可控制在30 000元/t;所制备的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密度达到8.73 g/cm3(相对密度99.1%,理论密度8.81 g/cm3),相对导电率82%IACS以上;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经过930℃热挤压,挤压比为14.6,热挤压态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530 MPa,经过900℃退火60 min之后室温抗拉强度500 MPa。最后展望了ODS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S弥散强化 铜合金 热挤压 电阻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kV及以下变电所直击雷保护的简化
14
作者 胡霖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1987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文根据变电所内阀型避雷器的直击雷保护作用,分析和验算了变电所高低压两侧出口线路分别小于6回、接地电阻小于2Ω以及避雷器与被保护的电气设备间的距离不超过15~20m时,就能允许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构架上,经济效果较显著。
关键词 变电所 接地网 避雷器 雷电流 接地装置 电器 直击雷 接地电阻 电极电阻 k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率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
15
作者 师庆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1年第5期53-57,共5页
引言在讨论显示器特性时,要着重考虑两个关键因素一观看效果和功率损耗。观看效果是一种主观因素,非常复杂,难以确定,这不仅仅包插亮度因素,还要考虑到显示器使用环境下的对比度,分辨率,图象轮廊。
关键词 薄膜电致发光 功率损耗 逻辑电路 驱动电路 电极电阻 发光效率 扫描线 调制电压 脉冲发生器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信箱
16
《农村电气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避雷线 工频 夹板 导卫装置 电极电阻 接地电阻 母线 避雷针 防雷接地装置 引下线 接闪器 架空地线 断路器 电工 信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信箱
17
《农村电气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避雷线 避雷针 雷电流 雷云 防直击雷 高压负荷开关 触头 真空断路器 接地装置 雷电波侵入 架空地线 电工 操作过电压 真空电弧 接地电阻 电极电阻 灭弧能力 信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based on two-electrode method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群 李旭 王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599-2604,共6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novel methodology for determining real resistivity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based on two-electrode method.Due to an influence of contact resistance,the measured resisti...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novel methodology for determining real resistivity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based on two-electrode method.Due to an influence of contact resistance,the measured resistivity is always not equal to the real resistivity.To determine the real resistivity,a linear relationship of the measured resistivity,contact resistance and the real resistivity was established.Then experiments for six specimens with varying graphite contents were designed and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formulation.Results of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lope of the line represents contact resistance,and the intercept indicates the real resistivity.The effects of graphite content on contact resistance and real resistivity are also revealed.Finally,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ntact resistance on accuracy of resisitvity measurement becomes more serious if graphite content is beyond 3%.Hence,it is the time to choose this novel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the real resistivity of asphalt concrete by taking account of contact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two-electrode method measured resistivity real resistivity contact resistance linear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on Li_xFe PO_4/C(0
19
作者 肖政伟 张英杰 胡国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43-2051,共9页
Li Fe PO4/C was prepared via solid state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charge–discharge test. As-prepared Li Fe PO4/C has a triphylite structure and exhibits an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 Li Fe PO4/C was prepared via solid state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charge–discharge test. As-prepared Li Fe PO4/C has a triphylite structure and exhibits an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capacity reten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LixFe PO4/C(0<x<1) electrode on temperature variation. The valid equivalent circuit for EIS fitting was determined which contains an intercalation capacitance for Li+ ion accumula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he electrode reaction. The surface layer impedance needs to be included in the equivalent circuit when Li Fe PO4/C is deeply delithiated at a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EIS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a temperature rise leads to a better reversibility, lower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higher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J0 and greater Li+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the LixFe PO4/C electrode process. The Li+ ion concentration in LixFe PO4/C is potential to impact the Li+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a decrease in the former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the l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cell LIFEPO4/C el :ctrode proces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quivalent circuit Li+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biomedical electrodes
20
作者 周伟 程德才 +3 位作者 宋嵘 张春健 许文平 潘晓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254-1258,共5页
To study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AC)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Ag/AgC1 electrocardiograph (ECG) electrodes, the electrode pair was gel-to-gel connected, and then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was recorded after a safe s... To study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AC)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Ag/AgC1 electrocardiograph (ECG) electrodes, the electrode pair was gel-to-gel connected, and then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was recorded after a safe stimulating current passes through the electrode pair, so the AC impedance data of ECG electrodes were obtained. Varying the frequency and value of stimulating current, the detaile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AC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de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tability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within 24 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 impedance values of electrodes decreased, and then slight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quency of stimulating current. The minimum AC impedance value was obtained when the frequency was changed to 10 kHz. When the stimulating current increased, the AC impedance values of electrodes showed a slight decrease, bu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sides,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edance value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initial 30 min, and then was stabilized in the following measu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electrocardiograph electrodes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frequency properties current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