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锂电池的原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界面优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泽华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0-1110,共11页
在构建高比能、高安全以及长寿命的固态锂电池体系时,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界面接触问题以及兼容问题尤为关键。在原位聚合一体化制备条件下,对固态电解质膜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改性可优化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原位聚合策略可... 在构建高比能、高安全以及长寿命的固态锂电池体系时,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界面接触问题以及兼容问题尤为关键。在原位聚合一体化制备条件下,对固态电解质膜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改性可优化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原位聚合策略可有效降低界面阻抗,增强界面接触以改善锂离子传输性能,并简化可规模化的制备工艺。根据聚合物的类型,综述了以紫外光或热为引发条件的无溶剂原位聚合物电解质用于锂金属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电解质界面 无溶剂 锂金属固态电池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锂电极/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作锋 姜艳霞 +1 位作者 董全峰 孙世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1-775,共5页
对聚合物电解质(PE)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保持聚合物电解质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其室温离子迁移性(包括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第二,改善聚合物电解质与电极,特别是与锂电极的界面相容性,即在降低锂电极/聚合物电解质(Li/... 对聚合物电解质(PE)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保持聚合物电解质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其室温离子迁移性(包括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第二,改善聚合物电解质与电极,特别是与锂电极的界面相容性,即在降低锂电极/聚合物电解质(Li/PE)初始界面阻抗的同时增强其界面稳定性。改善Li/PE界面相容性对于锂聚合物蓄电池的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Li/PE界面研究特点及Li/PE界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蓄电池 电极/聚合物电解质(Li/PE)界面 钝化层或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性能锂-硫二次电池应用的非对称电极-电解质界面 被引量:1
3
作者 丑佳 王雅慧 +2 位作者 王文鹏 辛森 郭玉国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共11页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电芯比能量和低成本,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实用化锂-硫电池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正极侧电活性硫物种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负极侧枝晶形核生长,以及因活性硫迁移至负...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电芯比能量和低成本,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实用化锂-硫电池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正极侧电活性硫物种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负极侧枝晶形核生长,以及因活性硫迁移至负极而导致的界面副反应,上述问题会导致电池工况条件下性能迅速衰退,引发电池失效和安全问题。本工作中,我们提出通过设计非对称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锂-硫电池正负极电化学,协同促进电极/电解质体相和界面电荷输运,从而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显著提升电化学性能。本文所讨论的策略有望指导电池界面理性设计,助力实现高性能的锂-硫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锂金属负极 硫正极 电极-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及电极界面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滕雅男 柳欢 +2 位作者 徐薇 白杰 李春萍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9-2122,共14页
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LLZO)固态电解质因高安全性且对锂金属稳定成为固态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但是,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还有待提高以及固-固界面不良接触导致的界面电阻大等问题使LLZO基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 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LLZO)固态电解质因高安全性且对锂金属稳定成为固态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但是,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还有待提高以及固-固界面不良接触导致的界面电阻大等问题使LLZO基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从石榴石型LLZO结构角度出发,探讨了锂离子输运机制并综述了提高离子电导率的策略及最新成果。针对固态锂电池无法避免的界面问题,从LLZO固态电解质与同为固态的电极接触方面,总结了优化界面的具体方法。最后,提出了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未来可研究的方向,并促进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Li_(7)La_(3)Zr_(2)O_(12)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电解质/电极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邦军 贾理男 +1 位作者 朱金辉 张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63,共5页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硫化物电解质体系具有离子导电率高、制备方法简易、延展性良好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但距离大规模应用仍有一定难度。综述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硫化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介绍包含玻璃态、玻璃陶瓷态和晶态等类型的电解...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硫化物电解质体系具有离子导电率高、制备方法简易、延展性良好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但距离大规模应用仍有一定难度。综述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硫化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介绍包含玻璃态、玻璃陶瓷态和晶态等类型的电解质种类,列举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常见制备方法,总结现有的正极与电解质界面、负极与电解质界面以及电解质自身稳定性等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对硫化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全固态电池 电解质 硫化物电解质 制备方法 电解质/电极界面 电解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铝锂合金界面构筑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嘉林 王红春 +1 位作者 龚正良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2-269,共8页
本文通过在锂负极中熔入少量铝制备了一种含Al-Li合金(Al4Li9)的新型复合锂负极,可有效改善Garnet/金属锂界面润湿性,从而显著降低了界面阻抗.XRD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复合锂负极由Al4Li9合金和金属锂两相复合而成.SEM研究表明,复合锂负极... 本文通过在锂负极中熔入少量铝制备了一种含Al-Li合金(Al4Li9)的新型复合锂负极,可有效改善Garnet/金属锂界面润湿性,从而显著降低了界面阻抗.XRD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复合锂负极由Al4Li9合金和金属锂两相复合而成.SEM研究表明,复合锂负极可以有效改善金属锂与Garnet电解质的界面接触,形成更为紧密的接触界面.电化学测试表明,复合锂负极显著降低了金属锂与Garnet电解质的界面阻抗,界面阻抗由锂/Garnet电解质界面的740.6Ω·cm^2降低到复合锂负极/Garnet电解质界面的75.0Ω·cm^2.使用复合锂负极制备的对称电池在50μA·cm^-2和100μA·cm^-2电流密度锂沉积-溶出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极化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50μA·cm^-2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循环超过400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 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 铝锂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Li10GeP2S12与锂金属间界面稳定性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墨林 蒋欣 +2 位作者 易婷 杨向光 张一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10-1817,共8页
通过N-丁基-N-甲基哌啶双(氟磺酰)亚胺盐离子液体和双(氟磺酰)亚胺锂盐修饰了Li|Li10GeP2S12界面,并研究了界面的改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界面处原位生成一层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具有一定流变性的离子液体可渗透到Li10GeP2S1... 通过N-丁基-N-甲基哌啶双(氟磺酰)亚胺盐离子液体和双(氟磺酰)亚胺锂盐修饰了Li|Li10GeP2S12界面,并研究了界面的改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界面处原位生成一层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具有一定流变性的离子液体可渗透到Li10GeP2S12晶粒内部;在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界面改性后的Li|Li10GeP2S12|Li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1500 h以上,极化电压仅为30 mV.在2.5~3.6 V电压范围内, Li|Li10GeP2S12|LiFePO4电池在0.2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1 mA·h/g,库仑效率为95.8%,经过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电解质/电极界面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线调控固态电池离子输运与界面
8
作者 肖子信 张泓 徐林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6-1039,共14页
固态电解质是下一代固态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开发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成为发展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固态电解质中存在的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无机填料制备... 固态电解质是下一代固态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开发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成为发展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固态电解质中存在的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无机填料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前景的方案。纳米线具有纳米级直径、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长径比等特点,可保持载流子连续传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固态电解质中,以促进锂离子的输运和增强电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全面总结了用于固态电解质的纳米线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从降低聚合物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促进锂盐的解离、限制阴离子的运动、减弱锂离子与聚合物链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锂离子输运路径、增强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提高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纳米线调控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机制。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基于纳米线固态电池的现有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提供对纳米线调控固态电池离子输运与界面机制的全面认识,有望促进纳米线在固态电池中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纳米线 复合固态电解质 离子输运 电极-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偏析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电解质界面形成和反应中的作用
9
作者 何帅 邹远锋 蒋三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4-446,共13页
电极/电解质界面对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电化学固态器件的性能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OFC与液态电解质电池相比,SOFC的多孔电极和致密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是不连续的,并且有显著的固体与固体(Solid-to-Solid,StS)接... 电极/电解质界面对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电化学固态器件的性能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OFC与液态电解质电池相比,SOFC的多孔电极和致密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是不连续的,并且有显著的固体与固体(Solid-to-Solid,StS)接触特性。这种StS的接触特性在SOFC的表面偏析、电极/电解质界面和电极相界面反应性等现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作为O_(2)还原反应、具有高混合离子和电子电导率和高活性等特点的钴基钙钛矿阴极材料。然而,对这些表界面现象的机理研究绝大部分集中在高温电极/电池烧结过程中所发生的钴基钙钛矿电极与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基电解质之间的高反应活性现象。电极直接组装技术的开发避免了传统高温烧结带来的相关不利问题,同时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在SOFC运行条件下的免烧结电极/电解质界面形成和反应现象。简要回顾了在SOFC运行条件下具有电子导电La_(0.8)Sr_(0.2)MnO_(3)和混合离子和电子导电的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免烧结钙钛矿电极与YSZ和掺钆氧化铈(GDC)电解质之间的极化、表面偏析和界面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联系等的研究进展。明晰并理解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基本原理对于开发高性能和耐用的SOFC技术具有普遍且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 电极/电解质界面 表面偏析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ICON结构Li1+xAlxTi2−x(PO4)3(0≤x≤0.5)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洁 江小标 +3 位作者 杨旸 吴勇民 朱蕾 汤卫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472-1488,共17页
锂离子电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由于采用了易燃的有机液体电解质,传统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风险,能量密度也受到了限制。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有机液体电解质发展全固态电池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在各种固体电解... 锂离子电池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由于采用了易燃的有机液体电解质,传统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风险,能量密度也受到了限制。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有机液体电解质发展全固态电池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在各种固体电解质中,NASICON结构固体电解质Li1+xAlxTi2−x(PO4)3(LATP,0≤x≤0.5)具有离子电导率高、耐环境稳定性好,合成条件温和等优势,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本文先从晶体结构、离子扩散机理、合成方法、提升离子电导率的途径4个方面综述了LATP材料的研究进展;另外,电化学稳定性差以及和电极活性材料界面阻抗大的问题限制了LATP固体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所以在后半部分总结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最后指出,界面问题是限制LATP固体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应用的主要问题,还需要发展更好的策略来进一步优化LATP与电极活性材料之间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P固体电解质 离子扩散机理 离子电导率 合成方法 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石型Li_(7)La_(3)Zr_(2)O_(12)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楚薇 王建明 +1 位作者 王漪霏 刘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76-11086,共11页
与Li_(7)La_(3)Zr_(2)O_(12)(LLZO)片状陶瓷固体电解质相比,LLZO复合固体电解质在复合材料的协同作用下,改善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的润湿性,降低界面电阻,并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为10^(-4)~10^(-3) ... 与Li_(7)La_(3)Zr_(2)O_(12)(LLZO)片状陶瓷固体电解质相比,LLZO复合固体电解质在复合材料的协同作用下,改善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的润湿性,降低界面电阻,并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为10^(-4)~10^(-3) S/cm数量级。重点阐述了LLZO基复合固体电解质和LLZO/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LLZO含量、晶粒尺寸、微观形貌等对其锂离子传输途径、离子电导率和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LLZO复合固体电解质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ZO复合固体电解质 LLZO基复合固体电解质 LLZO/SPE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电解质/电极界面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丰玥 陆佳豪 +1 位作者 迟浩然 魏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4-628,共5页
固态电解质(SSE)主要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和复合型SSE。综述当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SSE的研究进展,对电池内产生的空隙、晶界,以及电极与SSE在化学电位不匹配时,两种材料间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和... 固态电解质(SSE)主要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和复合型SSE。综述当前全固态锂离子电池SSE的研究进展,对电池内产生的空隙、晶界,以及电极与SSE在化学电位不匹配时,两种材料间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和正极电解质界面(CEI)膜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各电解质的优缺点,提出提高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增强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的相容性和优化系统设计等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SSE) 电极/电解质界面 离子导电性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ing Conformal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by Semi-solid NaK Anode for Sodium Metal Batteries
13
作者 YIN Chunsen CHEN Zeyuan WANG Xiuli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Solid-state Na metal batteries(SSNBs),known for the low cost,high safety,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ld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However,the urgent challenge of poor interf... Solid-state Na metal batteries(SSNBs),known for the low cost,high safety,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ld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However,the urgent challenge of poor interfacial contact in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has hinder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SNBs.Driven by the concept of intimat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design,this study employs a combination of sodium-potassium(NaK)alloy and carbon nanotubes to prepare a semi-solid NaK(NKC)anode.Unlike traditional Na anodes,the paintable paste-like NKC anode exhibits superior adhesion and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with both current collectors and gel electrolytes,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physical contact of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Additionally,the filling of SiO_(2) nanoparticles improves the wettability of NaK alloy on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further achieving a conformal interface contact.Consequently,the overpotential of the NKC symmetric cell i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a symmetric cell when subjected to a long cycle of 300 hrs.The full cell coupled with Na_(3)V_(2)(PO_(4))_(2) cathodes had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06.8 mAh·g^(-1)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89.61%after 300 cycles,and a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88.1 mAh·g^(-1) even at a high rate of 10 C.The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highlights the promising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the NKC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Na metal battery NaK alloy Gel electrolyt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dendrite free an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硫电池中电极过程的原位可视化研究进展(英文)
14
作者 郎双雁 胡新成 +1 位作者 文锐 万立骏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59,共19页
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极具应用潜力的下一代能源存储器件之一.在锂硫电池中,对电极-电解质界面物质结构和演变规律的深入探究及认知对其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种原位可视化技术,包括扫描探针显微术、电子显微术、X射线以及光学显微... 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极具应用潜力的下一代能源存储器件之一.在锂硫电池中,对电极-电解质界面物质结构和演变规律的深入探究及认知对其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种原位可视化技术,包括扫描探针显微术、电子显微术、X射线以及光学显微术,概述了近年来在锂硫电池中界面成像分析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在硫正极界面、硫/硫化锂演变、多硫化物溶解以及在锂负极界面、固液界面层形成、锂沉积行为等问题,有助于理解锂硫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可视化技术 锂硫电池 电极-电解质界面 锂负极 电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组装法原位制备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电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志逸 乐忠威 +2 位作者 艾娜 蒋三平 陈孔发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5-838,共14页
传统高温烧结(1000℃~1250℃)制备电极存在界面反应、微结构粗化等问题。最近研究表明,直接组装的电极在800℃及更低的温度下通过电化学极化可以原位形成电极/电解质界面。由于不经历高温烧结过程,直接组装法可将各种高性能氧电极材料... 传统高温烧结(1000℃~1250℃)制备电极存在界面反应、微结构粗化等问题。最近研究表明,直接组装的电极在800℃及更低的温度下通过电化学极化可以原位形成电极/电解质界面。由于不经历高温烧结过程,直接组装法可将各种高性能氧电极材料直接运用在无隔离层的氧化锆电解质上,并且为低熔点和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开辟新途径。概述了直接组装法制备电极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直接组装法 纳米结构电极 极化构筑界面 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负极颗粒对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及SEI膜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闻文 王慧艳 +2 位作者 周静红 曹约强 周兴贵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6-376,共11页
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长时间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衰减会显著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生成反应除了受电解质组成和制备工艺影响外,还取... 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长时间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衰减会显著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生成反应除了受电解质组成和制备工艺影响外,还取决于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基于SEI膜的生长动力学,构建了电池容量衰减模型,模拟计算了石墨负极颗粒粒径对于电池容量衰减及SEI膜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极材料颗粒粒径越大,SEI膜厚增加速度越快,电池使用寿命显著降低;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首次循环容量衰减速度最快,随着后期SEI膜厚的增加,老化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溶剂在SEI膜中的扩散系数和SEI层孔隙率的降低,会减缓电池容量衰减速度;溶剂通过SEI膜向内扩散至电极表面的步骤是SEI膜连续生长过程中的控速步骤。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石墨电极涂层制备工艺优化提供基础知识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锂离子电池 数学模拟 电极电解质界面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ing Conformal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by Semi-solid NaK Anode for Sodium Metal Batteries
17
作者 YIN Chunsen CHEN Zeyuan WANG Xiuli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3,共11页
Solid-state Na metal batteries(SSNBs),known for its low cost,high safety,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ld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However,the urgent challenge of poor interf... Solid-state Na metal batteries(SSNBs),known for its low cost,high safety,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ld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echargeable batteries.However,the urgent challenge of poor interfacial contact in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has hinder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SNBs.Driven by the concept of intimat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design,this study employs a combination of NaK alloy and carbon nanotubes to prepare a semi-solid NaK(NKC)anode.Unlike traditional Na anodes,the paintable paste-like NKC anode exhibits superior adhesion and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with both current collectors and gel electrolytes,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intimate contact of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Additionally,the filling of SiO_(2)nanoparticles improves the wettability of NaK alloy on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further achieving a conformal interface contact.Consequently,the overpotential of the NKC symmetric cell i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a symmetric cell when subjected to a long cycle of 300 h.The full cell coupled with Na_(3)V_(3)(PO_(4))_(2)cathodes had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06.8 mAh·g^(-1)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89.61%after 300 cycles,and a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88.1 mAh·g^(-1)even at a high rate of 10 C.The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highlights the promising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the NKC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Na metal battery NaK alloy Gel electrolyt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dendrite free an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锂离子电池的动力学挑战及解决策略
18
作者 段佳月 陈金秀 +4 位作者 张晋豪 王芳芳 赵予生 夏威 孔龙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4-1493,共10页
锂离子电池(LIB)应用领域广泛,但其在低温条件下容量、倍率和寿命等指标严重下降,极大限制了LIB在低温领域的应用。造成LIB低温性能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附近的微观过程,特别是低温下固态电解质界面(SEI)附近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LIB)应用领域广泛,但其在低温条件下容量、倍率和寿命等指标严重下降,极大限制了LIB在低温领域的应用。造成LIB低温性能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附近的微观过程,特别是低温下固态电解质界面(SEI)附近锂离子(Li^(+))脱溶剂化能垒增大以及Li+通过SEI的缓慢传输对LIB的低温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低温电解液的改进与发展对低温LIB的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限制低温LIB动力学的因素着手,分析其低温速控步骤,并探讨了溶剂、盐、添加剂在不同电池体系中改善低温性能的机制和规律,期望从电解液设计的角度为下一代低温LIB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 速控步骤 电解液设计 电极/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O_(2)F_(2) additive to regulate robust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s for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
19
作者 LING Zhao-hong ZHU Jue +1 位作者 CAO Xin-xin LIANG Shu-q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483-4496,共14页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are emerging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abundant sodium source 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he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e... High-voltage sodium-ion batteries(SIBs)are emerging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abundant sodium source and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the in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remains a critical barrier to the potential use of high-voltage SIBs.Herein,sodium difluorophosphate(NaDFP)and fluoroethylene carbonate(FEC)serve as functional electrolyte additives to stabilize the interface of the high-voltage cathode.The oxidative competition between FEC and NaDFP facilitates the robust formation of the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CEI)layer,enriched with inorganic components such as NaF/NaPO_(x)F_(y).The highly conductive NaF/NaPO_(x)F_(y)and inorganics provide fast ion transport pathways and mechanical strength,thereby mitigat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carbonates and NaPF_(6).The half-cell equipped with BE 2 F+0.5 DFP demonstrates 93.9%capacity retention at 4.3 V across 600 cycles,showcasing excellent cycling capability.Full HC||NVOPF cells exhibit sustained performance with 91.69%capacity retention and a capacity of 91.57 mA·h/g over 1000 cycles at a 5 C rate.This study is poised to garner increased scholarly interest in the domain of rational electrolyte formul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ion battery sodium difluorophosphate functional electrolyte 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face high voltage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静 任文锋 陈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57-571,共15页
以金属锂为负极、单质硫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硫电池的理论比能量为2600 W·h/kg,是全部由固态活性物质组成的、比能量最高的一种二次电池。硫和锂储量丰富、成本低廉。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有... 以金属锂为负极、单质硫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硫电池的理论比能量为2600 W·h/kg,是全部由固态活性物质组成的、比能量最高的一种二次电池。硫和锂储量丰富、成本低廉。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能够明显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有望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已成为储能电池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的全固态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从固体电解质、硫基正极、锂基负极、"电极/电解质"界面、固态电池制备方法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全固态锂硫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硫电池 固体电解质 硫正极 锂负极 电极/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