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极尺寸对射流等离子体放电的影响及其在涤纶亲水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宣莹 顾莉莉 +2 位作者 王娟 石建军 郭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射流等离子体中,羟基活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对于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羟基活性粒子的形成和调控又与放电结构密切相关。研究了接地电极宽度对大气压脉冲放电射流等离子体的影响:通过... 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射流等离子体中,羟基活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对于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羟基活性粒子的形成和调控又与放电结构密切相关。研究了接地电极宽度对大气压脉冲放电射流等离子体的影响:通过改变接地电极宽度,探究其对射流长度、放电强度的影响;通过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对放电时空演化进行分析;通过发射光谱分析放电产生的特征谱线。结果表明:当接地电极的宽度为1.5 cm时,射流长度最长;在射流3 mm处,有较强的羟基活性粒子浓度。利用大气压脉冲射流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织物表面,验证了气相等离子体中羟基含氧基团与涤纶表面亲水处理效果的正相关性,为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的控制和开发工业用等离子体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射流放电 电极宽度 活性粒子 含氧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隔面放电的结构参数 被引量:13
2
作者 车学科 聂万胜 +1 位作者 丰松江 冯必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13-2219,共7页
为提高介质阻隔面放电激励器的流动控制效果,采用漂移-扩散模型对9种电极结构的放电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随时间变化的放电空间电子数密度、电场、电极电流以及离子静电力,探索了等离子体放电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暴露电极、植入电极... 为提高介质阻隔面放电激励器的流动控制效果,采用漂移-扩散模型对9种电极结构的放电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随时间变化的放电空间电子数密度、电场、电极电流以及离子静电力,探索了等离子体放电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暴露电极、植入电极的宽度以及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隙宽度对放电过程和放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过程可能存在非线性作用,缩短暴露电极宽度、减小电极间隙能够提高放电效果,但电极最好不要重叠,电极间隙有一个最佳值;植入电极宽度存在最大值,超过该值会降低放电效果。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隔面放电 作用机理 放电效果 电极宽度 电极间隙宽度 非线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陶瓷Blumlein线的传输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毅 夏连胜 +3 位作者 谌怡 王卫 石金水 章林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研究了以不同电极宽度的玻璃陶瓷平板传输线所搭建的Blumlein线传输特性。为获得高压快脉冲输出,实验采用了正失配负载以及通过激光二极管触发的高工作场强光导开关。在几种不同电极宽度的平板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中获得了具有平顶... 研究了以不同电极宽度的玻璃陶瓷平板传输线所搭建的Blumlein线传输特性。为获得高压快脉冲输出,实验采用了正失配负载以及通过激光二极管触发的高工作场强光导开关。在几种不同电极宽度的平板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中获得了具有平顶的脉宽9ns的高压脉冲,脉冲幅值可达20kV以上;由于开关偏置电压较低,导致开关内阻变大,输出效率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Blumlein线 电极宽度 输出特性 开关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化纳秒脉冲电源激励下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杰 梁华 +2 位作者 魏彪 赵光银 苏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365-3374,共10页
为研究纳秒脉冲电压上升沿、下降沿、脉宽、以及覆盖电极宽度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结合放电图像、电压-电流波形以及高速纹影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形态、能量消耗以及诱导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为研究纳秒脉冲电压上升沿、下降沿、脉宽、以及覆盖电极宽度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结合放电图像、电压-电流波形以及高速纹影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形态、能量消耗以及诱导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电压上升沿与下降沿时间对放电细丝的均匀性有影响,而放电细丝的长度受脉宽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到覆盖电极宽度的制约;纳秒脉冲激励产生冲击波的同时会诱导产生速度较小的弱射流,且射流方向受到各电参数的影响,因此,纳秒脉冲激励不只是单纯的快速加热,还有体积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上升沿 下降沿 脉宽 电极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高阻带抑制声表面波滤波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建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82,共3页
为了提高雷达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提出一种低损耗高性能的单相单向换能器,其设计采用了电极宽度控制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叉指换能器分别选取适当的加权函数,能得到更低的旁瓣电平。设计制作了中心频率67 MHz,3 dB带宽1 MHz,单向性为21 dB,... 为了提高雷达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提出一种低损耗高性能的单相单向换能器,其设计采用了电极宽度控制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叉指换能器分别选取适当的加权函数,能得到更低的旁瓣电平。设计制作了中心频率67 MHz,3 dB带宽1 MHz,单向性为21 dB,插损3.8 dB,阻带抑制大于45 dB的低损耗高阻带抑制声表面波滤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 声表面波滤波器 电极宽度控制/单相单向换能器 高阻带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宽带声表滤波器
6
作者 陈慧 王宁 +2 位作者 林基明 吴浩东 水永安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移动通信需要低损耗高性能的单相单向换能器 (SPU DT) ,其设计常采用变指宽来实现 ,但目前的设计水平还很难满足需求。基于耦合模式模型理论 ,采用优化算法 ,寻找到最佳的单胞结构 ,使每个单元的反射率超过 5 %。利用这样的单胞所构成... 移动通信需要低损耗高性能的单相单向换能器 (SPU DT) ,其设计常采用变指宽来实现 ,但目前的设计水平还很难满足需求。基于耦合模式模型理论 ,采用优化算法 ,寻找到最佳的单胞结构 ,使每个单元的反射率超过 5 %。利用这样的单胞所构成的滤波器频带宽 ,面积小 ,性能远优于当前水平的滤波器。用不加权的 19个单相单向换能器单元构成滤波器 ,其实测单向性达到 19d B,3d B的带宽为 4 %~ 5 % ,插损 3.1d B。实验证实 SPUDT单胞优化是可以做到的 ,从而大大改善了滤波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宽带滤波器 电极宽度控制 单相单向换能器 反射率 移动通信 SPU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SDBD等离子体体积力结构参数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金龙 李修乾 +2 位作者 张政 车学科 聂万胜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7,共7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7 kPa气压下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射流进行测量,根据速度场利用二维N-S方程求解得到等离子体体积力空间分布,研究了电极宽度与电极间隙对诱导体积力与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宽度对体积力与诱导...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7 kPa气压下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射流进行测量,根据速度场利用二维N-S方程求解得到等离子体体积力空间分布,研究了电极宽度与电极间隙对诱导体积力与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极宽度对体积力与诱导速度影响较大。采用相对较宽的植入电极能够取得更大的体积力与诱导速度,存在最优暴露电极与植入电极宽度比以取得最佳控制效果。增大电极间隙,体积力与诱导速度先增加后下降,气流加速距离增加,并存在最优电极间隙。采用电极宽度比约0.56,电极间隙为6 mm时取得最佳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 SDBD 诱导速度 体积力 电极宽度 电极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