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O2氧气传感器加热电极漂移分析及改进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范树新 刘智敏 +1 位作者 郑伟 周明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7期50-52,共3页
针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传感器加热电极漂移进行分析,其机理印刷烧结的加热电极,内部存在应力,晶体缺陷,颗粒共熔体等不稳定因素,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针对失效机理提出了加热电极过载工作温度老化措施及改进了加热电路,并通过试验验证... 针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传感器加热电极漂移进行分析,其机理印刷烧结的加热电极,内部存在应力,晶体缺陷,颗粒共熔体等不稳定因素,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针对失效机理提出了加热电极过载工作温度老化措施及改进了加热电路,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措施有效性。8只试验样品通过过载试验,剔除2只不稳定产品,6只样品进入相对稳定期;采用改进后加热电路,6只样品连续通电4个月后,输出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加热电极过载老化及改进加热电路措施有效,可减少加热电极漂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传感器 加热电极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微电极传热模式的结构依赖性研究
2
作者 李炬 杨森 孙建军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6,共9页
近年来,电加热微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在高温下促进质量传输和反应动力学通常会导致电流信号增加。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微电极内部传热的研究,这对于微传感器的设计和操作是必要的。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CO... 近年来,电加热微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在高温下促进质量传输和反应动力学通常会导致电流信号增加。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微电极内部传热的研究,这对于微传感器的设计和操作是必要的。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COMSOL)来分析影响表面温度(T_(s))的因素,这对线圈加热的微盘电极的加热能力至关重要。电极表面和加热铜线底部之间的距离也与T_(s)(R^(2)=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考虑到成本,25 mm长的金丝足以获得相对较高的T_(s)。此外,当电极材料为金且金盘直径为0.2 mm时,可以获得最高的Ts。本文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加热铜线直径与电流的关系。仿真结果有望为电加热微传感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电极 传热 微盘 线圈加热 模型 COMSOL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电阻系数的研究和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寿昌 李树丞 《混凝土》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0-12,43,共4页
 作者研究表明[1~3]:混凝土电气加热蓄热冷却过程中温度(t)随时间(z)变化的客观规律可用吴震东方程精确描述和控制,文献[3,4]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电极布置图可以满足混凝土冬季施工采用电极加热法的需求[4,5],本文在文献[3~5]的基础上...  作者研究表明[1~3]:混凝土电气加热蓄热冷却过程中温度(t)随时间(z)变化的客观规律可用吴震东方程精确描述和控制,文献[3,4]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电极布置图可以满足混凝土冬季施工采用电极加热法的需求[4,5],本文在文献[3~5]的基础上对极间电阻(R)和扩散电功率(P)的计算公式中混凝土电阻系数ρ的主要影响因素,作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吴震东方程 混凝土 电阻系数 电极加热 冬季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微热板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沈伟强 杨俊超 +3 位作者 马薇 张根伟 杨杰 曹树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0,共5页
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逐渐向微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发展。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制备的微热板作为加热和支撑平台,为敏感材料提供稳定的加热温度。因此,微热板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是研制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 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逐渐向微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发展。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制备的微热板作为加热和支撑平台,为敏感材料提供稳定的加热温度。因此,微热板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是研制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微热板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微热板结构设计和电极几何形状的技术发展,并对微热板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总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微机电系统 微热板 加热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de heating effects on preparation of Al-65V alloy
5
作者 WAN He-li XU Bao-qiang +3 位作者 LI Lan-jie YANG Bin WANG Li DAI Yong-n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In this study,Al-65V alloy has been produced by electrode heating for 3−15 min.The impurities content,microstructure and the vanadium content of the alloy in the slag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 In this study,Al-65V alloy has been produced by electrode heating for 3−15 min.The impurities content,microstructure and the vanadium content of the alloy in the slag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heating time shows obviously impacts not only on the impuri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AlV alloy,but also on the vanadium recovery rate of slag.The impurities contents of C,O and N are 0.085%,0.022%and 0.036%,respectively,which meet the commercial standard when the electric heating time is controlled to 10 min,and the content of vanadium in slag is 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65V alloy electrode heating impurities content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