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机运动系统的混沌特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曹志彤 郑中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9-322,共4页
以永磁同步电动机运动系统为对象,针对其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数字仿真,研究了系统的混沌特性。阐明混沌运动的基本特点: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非周期无序以及混沌吸引子,同时也阐明了李亚普诺夫指数混沌判据在电机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电机运动系统 非线性 运行 混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分解的EFG-FE耦合法及其在电机运动问题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立鹏 王欣彦 +2 位作者 战洪仁 寇丽萍 唐任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2,共6页
有限元法计算电机电磁场时,对于定转子相对运动问题,伴随着转子的不断运动必然要进行大量的磁场计算。气隙有限元网格的存在造成了转子运动的困难;而无单元法由于不存在有限元网格,因而不必担心由转子运动带来的网格的畸变,将其同有限... 有限元法计算电机电磁场时,对于定转子相对运动问题,伴随着转子的不断运动必然要进行大量的磁场计算。气隙有限元网格的存在造成了转子运动的困难;而无单元法由于不存在有限元网格,因而不必担心由转子运动带来的网格的畸变,将其同有限元法耦合,可消除有限元网格畸变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分解的无单元和有限元耦合方法,并用来处理定子与转子相对运动问题。计算证明,该方法的计算精度满足要求。将该方法应用在电机电磁场中,分析得到的结果克服了由于有限元法单元畸变产生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单元法 区域分解算法 EFG-FE耦合法 电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线音圈电机运动平台的线性自抗扰控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炫予 杨志军 +1 位作者 彭皓 袁伟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30,98,共5页
运动平台是机床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使用的机械导轨式运动平台定位精度难于突破微米级,摩擦是影响机械导轨式运动平台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为解决摩擦作用导致的运动平台动态性能难以提升的问题,针对直线音圈电机运动平台设计了... 运动平台是机床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使用的机械导轨式运动平台定位精度难于突破微米级,摩擦是影响机械导轨式运动平台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为解决摩擦作用导致的运动平台动态性能难以提升的问题,针对直线音圈电机运动平台设计了一种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将PD控制器和带模型信息的扩张状态观测器相结合,带模型信息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可以根据控制输入量和位置误差估计出平台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并在控制输入量中进行补偿。该观测器很好地补偿了摩擦扰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仿真实验表明:该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相比,可有效提高直线音圈电机运动平台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音圈电机运动平台 摩擦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电机运动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徐永明 曹向东 +1 位作者 李旭 刘海波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38,共5页
直线电机是一种典型的直接驱动系统,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大推力的优点,适用于各种高端装备中的精密直线运动场合。然而,直线电机运动系统的“零传动”特性,使得负载变化、非线性摩擦力、推力波动等扰动因素直接作用于系统,进而严重影... 直线电机是一种典型的直接驱动系统,具有高速度、高精度和大推力的优点,适用于各种高端装备中的精密直线运动场合。然而,直线电机运动系统的“零传动”特性,使得负载变化、非线性摩擦力、推力波动等扰动因素直接作用于系统,进而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和运动精度。为了分析扰动对系统状态的影响,针对直线电机运动系统进行建模并研究系统的输入到状态稳定性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李雅普诺夫方法的直线电机运动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分析方法,建立控制器增益与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控制器增益的选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运动系统 扰动 输入到状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N总线的多电机协调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涛 王宗义 +1 位作者 孔庆磊 武光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7,共3页
多电机协调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研究多电机的协调运动控制,提高其同步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CAN总线的多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基于SJA1000的具有CAN总线通信功能的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实际运行... 多电机协调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研究多电机的协调运动控制,提高其同步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CAN总线的多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基于SJA1000的具有CAN总线通信功能的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运动控制系统的各项技术参数均满足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协调运动 CAN总线 SJA1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诊断光路快速自动准直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拯洲 王维 +3 位作者 胡炳樑 王伟 曹世康 李东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161,共6页
为了实现综合诊断光路全程快速准直,从并行处理、快速收敛电机运动模型和最小外切圆特征点提取三个方面对自动准直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首先,对全部准直步骤采取并行、串并结合的方式执行,并将关键准直任务归纳成单元准直模型;其次,使用... 为了实现综合诊断光路全程快速准直,从并行处理、快速收敛电机运动模型和最小外切圆特征点提取三个方面对自动准直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首先,对全部准直步骤采取并行、串并结合的方式执行,并将关键准直任务归纳成单元准直模型;其次,使用准直数学模型,实现单元准直模型中电机的快速收敛;最后,针对小孔图像灰度对比低、分布极不均匀、光斑很不完整的特点,提出在最小外切圆的圆环上,取两两距离最大的100个点为特征点,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圆拟合法计算小孔图像圆心.研究表明优化后系统的准直时间从优化前40min减少到8min,小孔图像圆心误差在2个像素之内,满足打靶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准直 电机运动模型 最小外切圆 特征点提取 最小二乘法 圆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MAC的RBF神经网络PID控制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明 封航 张延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63-2070,共8页
针对通用电机运动控制器(UMAC)下的传统PID控制和现有的模糊PID控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较差,伺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将RBF神经网络引入到UMAC的PID参数调节中,增强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并提高系统动静态特性。通过UMAC... 针对通用电机运动控制器(UMAC)下的传统PID控制和现有的模糊PID控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较差,伺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将RBF神经网络引入到UMAC的PID参数调节中,增强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并提高系统动静态特性。通过UMAC的嵌入式PLC程序对算法进行了实现,位置阶跃响应实验和正弦跟踪实验表明,RBF神经网络PID控制下的伺服电机位置阶跃响应上升时间由传统PID控制下的0.164 s和模糊PID控制下的0.118 s减小到了0.017 s,峰值时间由传统PID控制下的0.196 s和模糊PID控制下的0.131 s减小到了0.023 s,调节时间由传统PID控制下的0.216 s和模糊PID控制下的0.142 s减小到了0.025 s,电机响应速度变快;RBF神经网络PID控制下的伺服电机位置正弦响应动态跟随最大误差由传统PID控制下的188 counts和模糊PID控制下的120 counts减小到了39 counts,且误差波动较小、平稳,伺服电机动态跟随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电机运动控制器(UMAC) RBF神经网络 自适应性 鲁棒性 动静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声学超表面研究及其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华江 周鑫 +1 位作者 龚柯梦 莫继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1-453,共13页
为克服目前声学超表面存在可重构性差、功能单一以及稳定性较差等不足,基于声学理论并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可精密调节的多模式共振腔型声学超表面.首先建立了超表面狭缝宽度与相位变化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分别计算出实... 为克服目前声学超表面存在可重构性差、功能单一以及稳定性较差等不足,基于声学理论并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计了一种可精密调节的多模式共振腔型声学超表面.首先建立了超表面狭缝宽度与相位变化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分别计算出实现连续可调的声聚焦及声折射功能所需的狭缝宽度,且基于执行系统中的电机最大速度对其进行修正;其次设计包含单主多从模式硬件平台和电机运动软件算法的控制系统;最后利用自主研发的声场测试试验台对该超表面进行声波波阵面调制试验,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对超表面调节入射平面波的声场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可精确同步调控超表面狭缝宽度实现多种功能,设计的算法误差在0~1.1%,系统运行平顺性和鲁棒性得到提高,提出的主动式声学超表面解决了传统声学超表面可重构性差和因流体波动性导致共振腔室体积时变问题,增强了超表面的实际应用性,对声学超表面在主动声波操控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腔型声学超表面 狭缝宽度计算与修正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电机运动输出算法 声波波阵面调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位标器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龙双 郭为忠 +2 位作者 陈海舒 高峰 赵现朝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0,44,共5页
为提高导弹位标器快速跟踪能力,提出一种以球面并联机构为稳定平台的新型位标器,研究其完整跟踪过程模型和算法。基于插值多项式建立了目标运动预测模型,基于向量几何法建立了位标器跟踪过程的电机运动求解模型,讨论了干扰振幅和频率对... 为提高导弹位标器快速跟踪能力,提出一种以球面并联机构为稳定平台的新型位标器,研究其完整跟踪过程模型和算法。基于插值多项式建立了目标运动预测模型,基于向量几何法建立了位标器跟踪过程的电机运动求解模型,讨论了干扰振幅和频率对跟踪算法的影响。算例分析验证了新型位标器目标跟踪算法的有效性。该跟踪算法可满足实际情况下新型位标器的目标跟踪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运动平台 跟踪算法 电机运动求解 干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的钢筋切断机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良文 李长诗 +1 位作者 王新杰 张卫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76-80,共5页
针对典型钢筋切断机的结构建立了钢筋切断过程中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VB程序编制了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程序、各构件转动惯量的计算程序以及电机真实运动分析的总程序.依据上述计算模型和程序对GQ40型钢筋切断机进行实际计算,当... 针对典型钢筋切断机的结构建立了钢筋切断过程中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VB程序编制了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程序、各构件转动惯量的计算程序以及电机真实运动分析的总程序.依据上述计算模型和程序对GQ40型钢筋切断机进行实际计算,当切断直径为40 mm的45#圆钢时,电机的速度降幅为12.7%,与实测结果13.1%相吻合,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和编制的相关程序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切断机 动力学计算模型 电机真实运动 VB程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锯机的微机自控处理
11
作者 孙丽娅 梁亦荣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7-59,69,共4页
采用带锯机的微机自控处理可达到精确制材的目的。误差可控制在±0.5mm以内,每年节约木材150m^3左右,节约资金20万元左右。
关键词 锯机 摇尺机构 制材 伺服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 执行机构动作 实时控制系统 转换装置 电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matic analysis of a humanoid robot CHP-1 and selection of motors in consideration of cooperative motion
12
作者 KIM Do-un HWANG Sang-wook +1 位作者 KANG Hyo-jung HONG Dae S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094-3099,共6页
A lower-part humanoid robot CHP-1 with 12 degree-of-freedom of mo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ooperative motion,such as pushing or lifting an object.The capability of the robot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performance o... A lower-part humanoid robot CHP-1 with 12 degree-of-freedom of mo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ooperative motion,such as pushing or lifting an object.The capability of the robot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tors,thus the motors need to be properly selected.For the purpose,the kinematics of the robot was analyzed,and a number of simulations for two kinds of cooperative motions were carried out.The torques required at each motor of the robot under external forces were obtained.Here,the external forces were also estimat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literature survey.On the basis of the torques found,the selection of motors was finally suggested,and the motors are to be installed to the humanoid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motor selection cooperative motion KINEMA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T prosthetic hand based on tendon-driven mechanism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伊威 丰飞 高一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778-1791,共14页
An underactuated finger structure actuated by tendon-driven system is presented.Kinematics and static analysis of the finger is done,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sthetic finger structure is effective and feasi... An underactuated finger structure actuated by tendon-driven system is presented.Kinematics and static analysis of the finger is done,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sthetic finger structure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Based on the design of finger,a prosthetic hand is designed.The hand is composed of 5 independent fingers and it looks more like humanoid.Its size is about 85% of an adult's hand and weights about 350 g.Except the thumb finger,each finger is actuated by one DC motor,gear head and a tendon,and has three curling/extension joints.The thumb finger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existing prostheses is a novel design scheme.The thumb finger has four joints including three curling/extension joints and a joint which is used to realize the motion of the thumb related to the palm,and these joints are also driven by one DC motor,harmonic drive and a tendon.The underactuation and adaptive curling/extension motion of the finger are realized by joint torsion springs.A high-powered chip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is the main part of the electrical system which is used for the motors control,data collection,communication with external controlling source,and so on.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and,structures and sensors are designed and made as simply as possible.The hand has strong manipulation capabilities that have been verified by finger motion and grasping tests and it can satisfy the daily operational need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deform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thetic hand tendon-driven mechanism underactuation kinematics and stat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