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室形态改变对心脏电机械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毋健 王珂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形态改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和左心室机械收缩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舒张期末左心室长径(L)与横径(D),其比值(L/D)定为左心室球形指数,以... 目的:评价左心室形态改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和左心室机械收缩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舒张期末左心室长径(L)与横径(D),其比值(L/D)定为左心室球形指数,以左心室球形指数作为评价左心室形态的指标,心力衰竭患者依据球形指数中位数分为≤1.40和>1.40两类。采用组织多普勒记录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前壁、下壁室壁运动。同步记录心电图,测量并计算电机械运动时间离散度和QTd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球形指数、QTd、电机械运动时间离散度明显异常(P<0.01);QT、QTc和QRS时限明显延长(P<0.05)。球形指数≤1.40的心力衰竭患者与球形指数>1.40的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其QTd、电机械运动时间离散度明显延长(P<0.01),QT、QTc、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形态、电活动及机械运动同步性存在明显异常,表现为随着左心室球形化的加重,QTd和电机械运动时间离散度增加,球形指数是能比较全面反映心脏功能变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球形指数 超声心动图 电机械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同步化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振红 史宏伟 +4 位作者 魏海燕 葛亚力 陶红伟 吴皎卿 陈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脏同步化运动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CABG患者24例,年龄43~75岁,体表面积1.53~2.00m^2,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脏同步化运动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CABG患者24例,年龄43~75岁,体表面积1.53~2.00m^2,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两组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组于主动脉开放后经微量注射泵静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min内注射完),然后以0.5μg·kg^-1·h^-1维持给药至术毕,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开胸前(T1)和CPB停机后30min(T2)、60min(T3)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心脏指数(CI),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分数(RVEF)和心脏同步性参数:PR间期、QRS时限、室间机械延迟(IVMD)。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T2、T3时PR间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间QRS时限及IV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后以0.5μg·kg^-1·h^-1维持能够延长PR间期,影响房室间同步化运动,但对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同步化运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电机械同步性 心肺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