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秋生 徐延海 +1 位作者 陈启 张众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0-1091,共12页
针对目前所研究的四轮独立驱动(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实验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控制且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失稳状态的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分层方法,上层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以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 针对目前所研究的四轮独立驱动(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实验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控制且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失稳状态的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分层方法,上层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以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制变量并考虑其误差变化率的高阶滑模控制器,采用消除两控制变量耦合影响的协调控制策略产生维持汽车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根据所需附加横摆力矩的大小,在下层分配设定一个阈值判断模块,通过判定在效率车轮"差值驱动"或"差值驱动+差动制动同步协调"的四轮驱动/制动力协同分配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选择来产生附加横摆力矩的方法对汽车失稳状态进行主动干预,最后在所建立的包含"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及集成电机控制模型的九自由度非线性4WID轮毂式电动汽车模型进行了典型试验工况下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3个评价操稳性的重要参数在系统控制下得到很好地改善,横摆角速度的变化幅值能控制在0.291 rad/s以内,基本跟随转向输入的变化,且很好地跟踪二自由度理想汽车模型下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同时质心侧偏角变化幅值则控制在0.077 rad以内,并接近所期望的质心侧偏角幅值0.025 rad;侧向加速度最大幅值也由无控制的8.224 m/s2变化到了6.545 m/s2,且跟随转向输入而变化。表明采用的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汽车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 滑模控制理论 主动横摆力矩控制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用电机式主动稳定杆多模式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姣 皮大伟 +1 位作者 王洪亮 李育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21-2828,共8页
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及车身等情况不断变化,为了兼顾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行驶平顺性及侧倾稳定性,针对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提出了三种工作模式,控制器根据车身的状态信号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14自由... 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及车身等情况不断变化,为了兼顾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行驶平顺性及侧倾稳定性,针对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提出了三种工作模式,控制器根据车身的状态信号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14自由度整车模型和电机式主动稳定杆模型,在多种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根据不同的外部条件或行驶工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能有效提高车辆的侧倾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式主动稳定杆系统 工作模 侧倾稳定性 行驶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电机式压力机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超 范淑琴 +2 位作者 赵升吨 崔敏超 贲宁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65,共5页
由于旋转式电机驱动的机械压力机需要一套复杂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结构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直线电机式压力机。对该压力机常用的台式串行结构、框架式结构和增力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压力机的直线电机技术、增... 由于旋转式电机驱动的机械压力机需要一套复杂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结构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直线电机式压力机。对该压力机常用的台式串行结构、框架式结构和增力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压力机的直线电机技术、增力机构、散热隔磁技术、成形工艺优化和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压力机可以由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滑块做往复直线运动,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和节能环保等优点,提高了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式压力机 直线电机 结构 关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DH-30型振动电机式振动混砂机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4
作者 施军 陈士梁 巢燕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2年第3期39-42,共4页
介绍了ZDH-30型振动电机式振动混砂机的结构方案、主要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及机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关键词 振动 混砂机 ZDH-30型 电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工作模式的电机式主动横向稳定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旗 严天一 赵燕乐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3-801,共9页
为兼顾不同工况下侧倾稳定性及平顺性,并考虑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差异性,本文提出并研究具有多工作模式的电机式主动横向稳定器(Electric active anti-roll stabilizer,EAAS)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和Vehicle Network Tool... 为兼顾不同工况下侧倾稳定性及平顺性,并考虑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差异性,本文提出并研究具有多工作模式的电机式主动横向稳定器(Electric active anti-roll stabilizer,EAAS)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和Vehicle Network Toolbox建立具有EAAS的九自由度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采用Mamdani模糊控制方法,构建具有多工作模式的EAAS模糊控制策略,并利用角阶跃工况和鱼钩工况分别开展离线仿真,最后设计出EAAS电子控制单元及其半实物仿真台架,并通过半实物仿真进一步验证了EAAS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工作模式的EAAS模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车辆侧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式主动横向稳定器 多工作模 模糊控制策略 离线仿真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式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荣国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17期121-121,共1页
针对电机式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系统整体架构和控制策略设计,主要对系统整体组成、系统工作流程、整体控制策略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论述了关键部件设计,主要包括转角测量装置设计、导航方法设计等,最后借助试... 针对电机式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系统整体架构和控制策略设计,主要对系统整体组成、系统工作流程、整体控制策略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论述了关键部件设计,主要包括转角测量装置设计、导航方法设计等,最后借助试验方法、衔接行间距精度评价方法等,论述了系统作业精度试验,以此来确保农机自动驾驶作业的顺利推进,为作业精准度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赋予现代农业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电机式农机 自动驾驶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装电机式提升机
7
《中国煤炭》 1995年第8期70-71,共2页
内装电机式提升机[德国]好望冶金有限(MANGHH)公司W·舒伯特1在中国使用的第一台内装电机式提升机自1988年第一台内装电机式提升机在德国豪斯安登煤矿罗姆伯格井运行以来,其优良的性能是中国开滦矿区东欢坨矿为其... 内装电机式提升机[德国]好望冶金有限(MANGHH)公司W·舒伯特1在中国使用的第一台内装电机式提升机自1988年第一台内装电机式提升机在德国豪斯安登煤矿罗姆伯格井运行以来,其优良的性能是中国开滦矿区东欢坨矿为其提升机选择最新技术时的关键因素。除了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机 内装电机式 矿井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方案设计
8
作者 李学良 刘厚德 +2 位作者 刘鑫磊 杨树军 吴维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07,共9页
为解决单级减速轮毂驱动系统无法满足特种车辆性能指标,而二级减速须额外增加操纵机构的问题,本文以低速时转矩耦合模式、中高速时转速耦合模式,且自主模式切换为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由双电机、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单向离合器构成的新型耦... 为解决单级减速轮毂驱动系统无法满足特种车辆性能指标,而二级减速须额外增加操纵机构的问题,本文以低速时转矩耦合模式、中高速时转速耦合模式,且自主模式切换为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由双电机、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单向离合器构成的新型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方案,以最大功率利用率为目标进行了参数匹配;制定了模式自主切换控制策略,在相同的仿真初始条件下,相比于单电机两挡轮毂驱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中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最大车速波动减小了81.25%,最大加速度偏差减少了81.58%;制定了瞬时最优控制策略,在同一循环工况下,相比于单电机两挡轮毂驱动系统,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减少了21.42%的耗电量。并利用原理样机进行了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新型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构型方案的功能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驱动 耦合电机 行星齿轮 自主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式转矩电机系统综述与发展展望
9
作者 贾少锋 孙鹏程 +4 位作者 杨东旭 林俊 邓宏敬 邱洪波 梁得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16-5233,共18页
矩阵式转矩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磁场调制电机,其在单个电机内部高度集成了多个磁源,利用多重磁通调制实现多磁源的深度协同工作,从而产生多种转矩分量。矩阵电机具备多工况工作能力,因此在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的场景,如航空航天、极地探险... 矩阵式转矩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磁场调制电机,其在单个电机内部高度集成了多个磁源,利用多重磁通调制实现多磁源的深度协同工作,从而产生多种转矩分量。矩阵电机具备多工况工作能力,因此在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的场景,如航空航天、极地探险、军事装备等关键领域展现出优良的应用潜力。该文首先阐述了矩阵概念及其在电气设备中的演变,介绍了矩阵电机的由来。其次,重点介绍了多种矩阵电机的拓扑结构,解释了基于多重磁场调制的工作原理。然后,梳理了矩阵电机在驱动与控制方面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最后,对矩阵电机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转矩电机 多磁源 拓扑结构 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卧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额定电压的优化设计
10
作者 朱何会 黄亿良 +3 位作者 刘俊杰 杨言启 钟伟 孙维鹏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44,共4页
水轮发电机是将水轮机的旋转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重要设备,优化发电机额定参数有利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以谢攀水电站大型卧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其额定电压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其结构、电气等方面的分析对比,发现选用13.8... 水轮发电机是将水轮机的旋转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重要设备,优化发电机额定参数有利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以谢攀水电站大型卧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其额定电压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其结构、电气等方面的分析对比,发现选用13.8 kV的出口端额定电压更有利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该文研究结果已获多方认可,能为水轮发电机组额定电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定电压 优化设计 大型卧冲击水轮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组式双三相永磁电机两相开路低振动容错策略
11
作者 周云瀚 赵文祥 +1 位作者 吉敬华 陶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94-4904,I0031,共12页
模组式双三相永磁伺服电机(modular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ervo motors,MDTP-PMSMs)两相开路容错下转矩及振动性能显著恶化,严重制约了永磁伺服电机系统的高品质容错运行。因此,文中设计两相开路故障低振动容错策略,实现M... 模组式双三相永磁伺服电机(modular 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ervo motors,MDTP-PMSMs)两相开路容错下转矩及振动性能显著恶化,严重制约了永磁伺服电机系统的高品质容错运行。因此,文中设计两相开路故障低振动容错策略,实现MDTP-PMSMs带故障运行下的转矩和振动的协同优化。首先,依据MDTP-PMSMs绕组分布特点,采用磁动势矢量叠加法,分析现有容错策略下转矩脉动来源和径向力分布特征;随后,建立多目标低振动重构模型,明确约束条件与磁动势谐波优化目标,利用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最优容错电流表达式;进一步,比较低振动容错前后转矩和径向力的变化情况,验证提出的低振动容错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低振动容错策略能明显抑制两相开路下的转矩脉动和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组双三相永磁电机 两相开路 转矩 振动 容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自通风冷三级式无刷发电机热建模与温度分布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李涵琪 张卓然 +1 位作者 李进才 廖晨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70-4882,I0029,共14页
航空自通风冷三级式无刷发电机(wound rotor synchronous generator,WRSG)因各级电机间损耗差异大、整机散热路径长,使得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分布梯度,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热建模和温度分布特性研究。该文研究三级式无刷... 航空自通风冷三级式无刷发电机(wound rotor synchronous generator,WRSG)因各级电机间损耗差异大、整机散热路径长,使得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分布梯度,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热建模和温度分布特性研究。该文研究三级式无刷发电机多物理场流固耦合建模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网格类型对流体场数值计算效率的影响,进而,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探究WRSG风扇的散热能力和多级结构对空气流态的影响规律,明确各旋转部件摩擦阻力分布特性。考虑到多匝绕组端部绝缘对导热率的影响,提出适用于绕组三维各向异性建模的二次等效方法。通过建立电机温度场模型,研究不同负载功率下的温升特性,从各级电机、定子与转子、不同运行工况等方面分析三级式无刷发电机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开展样机试验验证。该研究工作为三级式无刷发电机冷却设计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研究理论也可应用于其他电机的热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通风冷三级无刷发电机 建模 流固耦合 网格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电磁振动抑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吴胜男 顾少聪 佟文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81,共12页
为了解决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电磁振动问题,提出采用嵌入式永磁体转子结构以及偏心磁极结构2种电磁振动抑制方法。以一台24 kW、20000 r/min的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分析气隙磁场谐波和电磁力谐波... 为了解决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电磁振动问题,提出采用嵌入式永磁体转子结构以及偏心磁极结构2种电磁振动抑制方法。以一台24 kW、20000 r/min的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分析气隙磁场谐波和电磁力谐波的来源以及时空阶次分布规律。然后,对比分析不同极弧系数下的嵌入式永磁体转子结构和不同磁极偏心距下的偏心磁极结构对偶倍频电磁力谐波幅值和转矩性能的影响来选择出最优结构。最后,在谐响应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电机电磁振动的优化效果进行分析。同时搭建电机振动测试平台,并且通过对比实验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得到嵌入式永磁体结构和偏心磁极结构能够有效抑制表贴式高速永磁电机电磁振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高速永磁电机 电磁力 嵌入永磁体转子 偏心磁极 电机电磁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调制原理的双三相聚磁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性能分析
14
作者 王笔谈 赵文良 +3 位作者 刘聪 刁成武 陈德志 王秀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328-5340,I0033,共14页
双三相聚磁式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模块化相组集中绕线结构可以显著提升磁场利用率,具有转矩密度高、转矩脉动小、结构紧凑等特点,在高品质伺服电机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聚磁和模块化相组绕线结构使其转矩等关键性能产生机理复杂,... 双三相聚磁式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模块化相组集中绕线结构可以显著提升磁场利用率,具有转矩密度高、转矩脉动小、结构紧凑等特点,在高品质伺服电机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聚磁和模块化相组绕线结构使其转矩等关键性能产生机理复杂,分析难度大,目前缺乏对该种电机运行机理的深入研究。利用磁场调制原理,对采用模块化相组集中绕线结构的双三相聚磁式永磁同步电机(dual three-phase flux concentra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DTFC-PMSM)的转矩性能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介绍电机结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借助“磁场调制”手段,对电机齿槽转矩进行分析,并据此确定最佳内外定子相对角,定量分析电机空载与电枢气隙磁密、空载反电势以及输出转矩,推导气隙磁场主要工作谐波,分析主要工作谐波对转矩的贡献度,同时利用有限元法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制造样机并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对电机转矩等性能进行测量,验证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聚磁永磁同步电机 磁场调制 模块化相组集中绕线 谐波分析 转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磁式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悬浮子系统H_(2)/H_(∞)混合鲁棒控制策略
15
作者 闫顺天 谭强 +2 位作者 田兵 马润城 李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422-5433,共12页
针对动磁式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该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H2/H_(∞)混合鲁棒控制策略,有效地提升了电机悬浮子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性。首先,分析动磁式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运行机理,建立了电机系统数学模型,并指出传统H_(∞)鲁棒控... 针对动磁式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该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H2/H_(∞)混合鲁棒控制策略,有效地提升了电机悬浮子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性。首先,分析动磁式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运行机理,建立了电机系统数学模型,并指出传统H_(∞)鲁棒控制策略存在无法考虑系统内部干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设计H2/H_(∞)混合鲁棒控制器,进一步分析了控制器加权矩阵参数对系统动态性和鲁棒性的影响,给出参数的选取原则。最后,搭建了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悬浮系统的实验平台,对所提出的H2/H_(∞)混合鲁棒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其结果证明了该文研究内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磁磁悬浮直线电机 磁悬浮系统数学模型 加权矩阵 H_(2)/H_(∞)混合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尔位置传感器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最速起动方法
16
作者 高慧达 史婷娜 +2 位作者 曹彦飞 王剑 阎彦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20-3130,共11页
在机械臂关节伺服系统中,电机通常需要带载直接起动而不能进行初始位置校准。基于开关型霍尔位置传感器的表贴式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能够读取电机电角度所在扇区来实现直接起动,但在起动时存在位置不准确的问题,无法获得最大的起动转矩... 在机械臂关节伺服系统中,电机通常需要带载直接起动而不能进行初始位置校准。基于开关型霍尔位置传感器的表贴式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能够读取电机电角度所在扇区来实现直接起动,但在起动时存在位置不准确的问题,无法获得最大的起动转矩。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霍尔位置传感器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最速起动方法,无需额外的信号注入以及初始位置校准程序,在电机起动的首个扇区内使用所提出的角度曲线进行磁场定向控制算法中的转子位置估计,同时结合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能够在统计学意义上提高起动转矩,有效缩短扇区内全初始角度的起动时间期望,优化霍尔位置传感器定位不准确时的起动过程。此外,该文给出了该角度最速起动曲线的设计方法及数值解,并给出该方法在起动时间期望上的最小值证明。在实际伺服电动机参数下的仿真与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施在现有的关节伺服系统中,与现有的方波起动方法及扇区中值起动方法相比,有效减小了全扇区角度起动时间的平均值,实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电机的最速起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伺服系统 霍尔位置传感器 表贴永磁同步电机 起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不对称初级齿表面插入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研究
17
作者 王林森 郑梦飞 +1 位作者 李焱鑫 卢琴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85-3194,I0027,共11页
表面插入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surface-inset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IPMLSM)采用全齿绕端部非重叠的初级绕组和永磁体插入式的次级结构,不均匀气隙使交轴电感(Lq)增大,提升了凸极率(Lq/Ld),从而提升磁阻推力和推... 表面插入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surface-inset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IPMLSM)采用全齿绕端部非重叠的初级绕组和永磁体插入式的次级结构,不均匀气隙使交轴电感(Lq)增大,提升了凸极率(Lq/Ld),从而提升磁阻推力和推力密度。针对一个12槽16极SIPMLSM,首先,建立边端力和齿槽力分离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分别分析初级齿尖和边端辅助齿对齿槽力和边端力的敏感度,确定优化变量及取值范围,同时以推力波动和推力密度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全局优化,得出不对称齿尖结构的优化方案。最后,制作样机并通过实验测得空载反电势、定位力与推力波动和堵动状态下的温度,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插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不对称齿 推力密度 推力波动抑制 多目标遗传算法 定位力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磁原理的冲击式按压发电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兴强 殷旭鹏 +2 位作者 张译文 许珂钒 蔡骏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按键开关用的发电机可将按键动作转为电能,为无线按键开关提供电能,在绿色智能家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磁原理的冲击式发电机,设计了一种双稳态转换的结构,在两个稳态转换的过程中,线圈中磁力线反向突变,产生电动... 按键开关用的发电机可将按键动作转为电能,为无线按键开关提供电能,在绿色智能家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电磁原理的冲击式发电机,设计了一种双稳态转换的结构,在两个稳态转换的过程中,线圈中磁力线反向突变,产生电动势脉冲。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双稳态结构的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线圈和铁芯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两个稳定状态的线圈中磁力线方向相反,感应电动势基本上随尺寸线性增加。加工组装了发电机样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按压一次,发电机输出电压可以达到30 V,产生电能达到1469μJ。利用电磁转换原理将按压动作转化为电能,其紧凑的设计、小巧的体积和高输出功率使其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望为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和无线开关提供充足的能源,实现绿色自给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电磁电机 自发电技术 双稳态 仿真 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失磁故障及磁体选区渗重稀土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颖 姜佳宁 +2 位作者 蔡蔚 任少卿 孙存峻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3,共10页
针对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在受到高温、强退磁磁场等因素影响易产生局部不可逆失磁故障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一台24 kW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二维和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在计及该电机在各类不同的退磁因素作... 针对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在受到高温、强退磁磁场等因素影响易产生局部不可逆失磁故障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一台24 kW表贴式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二维和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在计及该电机在各类不同的退磁因素作用下,确定了电机磁体发生局部不可逆失磁故障的位置,并预测了磁体的进一步失磁扩散趋势。对比了电机在有无失磁故障情况下的空载气隙磁密和反电动势,并研究磁体不可逆失磁故障对电机运行的影响。由于永磁体易在部分区域发生不可逆失磁,故本文将磁体材料更换为较低牌号,并运用选区渗重稀土技术改善易失磁区域材料特性来提升磁体整体抗失磁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更为合理的重稀土渗入区域及渗入梯度,从而保证在不失电机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重稀土元素的极限应用,为表贴式永磁电机磁体选区渗重稀土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永磁电机 永磁体失磁 气隙磁密 反电动势 选区渗重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水式潜水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佳欣 鲍晓华 +2 位作者 狄冲 燕靖文 朱庆龙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为了避免充水式潜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局部过热导致绝缘失效,造成匝间短路故障的问题,提高电机运行的可靠性,以一台500k W充水式潜水电机为例,搭建了充水式潜水电机包括冷却器、外部水道、吸水罩在内的三维全域温度场仿真模型。模型对定... 为了避免充水式潜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局部过热导致绝缘失效,造成匝间短路故障的问题,提高电机运行的可靠性,以一台500k W充水式潜水电机为例,搭建了充水式潜水电机包括冷却器、外部水道、吸水罩在内的三维全域温度场仿真模型。模型对定子槽内部分进行了简化的同时考虑了定子槽内冷却水的流通,进一步提高了温度场仿真的精度。最后,对充水式潜水电机内外循环散热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搭建充水式潜水电机试验平台对温度场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水潜水电机 温度场仿真 全域等效模型 循环冷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