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1
作者 张静 毕天姝 刘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31-4241,I0101-I0103,I0100,共15页
当电力系统遭受某种较大扰动时,其安全稳定将受到威胁。为实现对整个系统受扰后机电暂态过程的完整跟踪,提出一种新的融合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dynamic state estim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DSE-SG)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state ... 当电力系统遭受某种较大扰动时,其安全稳定将受到威胁。为实现对整个系统受扰后机电暂态过程的完整跟踪,提出一种新的融合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dynamic state estim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DSE-SG)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state estimation of power system,SE-PS),研究该如何将DSE-SG的结果进一步应用于系统侧SE-PS中去,以实现全系统动、静态状态量的统一估计。首先,围绕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DSE的求解方式,论述了完全联立的不可行性、解耦估计的实现条件以及复耦估计的必要性与意义;其次,在梳理DSE-SG与SE-PS概念、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厘清了所涉变量、方程组的地位、作用、关系及数据流程,为复耦媒介量的选取及接口方式的确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复耦估计的实现构思;进一步,提出两种不同的接口方式,详细给出其各自具体的实现方法及流程;最后,将所提方法在IEEE9节点系统中予以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良好跟踪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过程,实现动、静态状态量的统一估计,较未融合DSE-SG结果的传统SE-PS精度更高,滤波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 PMU 卡尔曼滤波 机电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发电机动态的多端口网络等值及中长期电压稳定监视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晶 李卫星 +1 位作者 李志民 孙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607-4615,共9页
在中长期电压稳定过程中,发电机可能会由于无功短缺导致过励磁限制器(over-excitation limiter,OXL)启动,使得将发电机保持为PV节点的这一传统做法面临一定问题。该文对常规多端口网络等值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可描述OXL作用下的发电机模... 在中长期电压稳定过程中,发电机可能会由于无功短缺导致过励磁限制器(over-excitation limiter,OXL)启动,使得将发电机保持为PV节点的这一传统做法面临一定问题。该文对常规多端口网络等值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可描述OXL作用下的发电机模型应用到多端口网络中,给出了发电机OXL启动的在线判定方法,使得改进后的多端口等值网络能够有效计及发电机OXL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基于计及发电机动态的多端口等值网络,推导出可辨识负荷功率最大值点的电压稳定性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对即将发生的中长期电压崩溃能起到有效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网络等值 电机动态 中长期电压稳定 在线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过程噪声时变后验统计的自适应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静 毕天姝 刘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973-6984,共12页
“双高”趋势加剧了现代电力系统运行工况的不确定性,传统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有关过程噪声统计特性已知且恒定的假设已不再适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过程噪声时变后验统计的自适应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新方法。首先,明确过... “双高”趋势加剧了现代电力系统运行工况的不确定性,传统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有关过程噪声统计特性已知且恒定的假设已不再适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过程噪声时变后验统计的自适应同步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新方法。首先,明确过程噪声的定义及误差来源,发现并证明其最主要来源离散化误差与微分状态方程的关系及其累积化效应,从而揭示出由于其截断误差的本质导致过程噪声均值不为0的现象。然后,基于Sage-Husa自适应滤波的思想,对传统容积卡尔曼滤波(cubature Kalman filter,CKF)进行改进,提出自适应容积卡尔曼滤波(adaptive cubature Kalman filter,ACKF),利用实时量测进行递推滤波的同时,在线不断迭代修正过程噪声的后验统计,使其具备时变性,及时补偿离散化误差,避免其继续累积。最后,基于同步发电机四阶模型,给出基于ACKF的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的整体流程。将该文所提方法在IEEE9节点改进系统及某实际电网中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离散化误差性质定理的正确性及所提自适应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动态状态估计 自适应容积卡尔曼滤波 过程噪声 时变后验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角属性散射中心的风电机动态叶片雷达回波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波 刘钢 +3 位作者 谢黄海 黄力 代朝阳 李枫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449-6460,共12页
模拟高保真的动态风电机叶片雷达回波并提取其多普勒特征,是解决风电场对雷达台站无源干扰的关键问题。针对现有算法均无法准确且实时模拟动态叶片回波的问题,突破采用单一视角的静态散射中心模拟叶片回波的传统思路,将雷达视线下叶片... 模拟高保真的动态风电机叶片雷达回波并提取其多普勒特征,是解决风电场对雷达台站无源干扰的关键问题。针对现有算法均无法准确且实时模拟动态叶片回波的问题,突破采用单一视角的静态散射中心模拟叶片回波的传统思路,将雷达视线下叶片整个旋转周期大转角划分为多个子视角,提出一种基于多视角属性散射中心的动态风电机叶片雷达回波模拟算法。考虑叶片动态旋转中叶片空间姿态对散射中心参量的变化影响,引入属性散射中心模型,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的贪婪算法,提取各雷达视角下动态叶片的属性散射中心;并建立散射中心与叶片运动特征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重构出叶片旋转一周的散射电场,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最终模拟出动态叶片的回波。以金风82/1500型风电机叶片为算例,与传统回波模拟方法以及实验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散射中心的积分算法在精度上提高了34.7%,实现了动态叶片回波的实时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机叶片 雷达回波 多视角 属性散射中心 回波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领域耦合特性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动态建模与仿真
5
作者 季湛洋 胡阳 +3 位作者 孔令行 宋子秋 邓丹 刘吉臻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7,共12页
风电机组快速调频过程中,暂态有功释放会诱发气动、传动和塔筒等部件载荷波动。为了合理表征其波动特性并服务于调频控制优化,提出了一种计及叶片、主轴、发电机、控制等多领域耦合特性的风电机组快速调频动态建模方法。首先,提出风电场... 风电机组快速调频过程中,暂态有功释放会诱发气动、传动和塔筒等部件载荷波动。为了合理表征其波动特性并服务于调频控制优化,提出了一种计及叶片、主轴、发电机、控制等多领域耦合特性的风电机组快速调频动态建模方法。首先,提出风电场-机协同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基于标准的5 MW风电机组精细化模型,搭建了额定风速以下、以上机组级快速调频控制器;然后,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算法选定输入、输出变量,计及输入、输出延迟阶次,完成了支持额定风速以上、以下运行区域自适应识别、切换的运行域划分。然后,基于离散工况仿真运行数据的均衡抽样,通过物理先验信息指导,分别采用子空间辨识、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了全工况下机组一次调频动态的多输入-多输出建模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获取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但是模型结构决定了其仅具备有限的逼近精度;相比之下,时序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捕捉能力,可为后续机组一次调频优化控制奠定良好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一次调频 载荷动态 LSTM神经网络 子空间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边端效应补偿的直线感应电机磁场定向控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任晋旗 李耀华 王珂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1-65,共5页
研究直线感应电动机动态边端效应特性可知,电机次级涡流是产生动态边端效应的主要原因。建立包含电机动态边端效应的同步坐标模型,实现直线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控制。为消除边端效应对推力和动态过程的影响,随着电机速度增加,对励磁电... 研究直线感应电动机动态边端效应特性可知,电机次级涡流是产生动态边端效应的主要原因。建立包含电机动态边端效应的同步坐标模型,实现直线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控制。为消除边端效应对推力和动态过程的影响,随着电机速度增加,对励磁电流分量进行动态补偿,获得了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稳态精度高、超调量小。试验结果表明,进行励磁电流补偿的间接磁场定向控制能够实现高性能的直线感应电动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 磁场定向控制 边端效应 动态电机模型 励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动态特性步进电机驱动器系统设计(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睿 吴峻 黄文君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26,共5页
针对步进电机在快速加、减速及制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步、过冲等现象,提出基于混合续流的功率器件优化导通驱动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在加、减速与制动过程中反电势对步进电机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快速跟随细分电流给定波形。在此优化... 针对步进电机在快速加、减速及制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步、过冲等现象,提出基于混合续流的功率器件优化导通驱动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减小在加、减速与制动过程中反电势对步进电机动态特性的影响,同时快速跟随细分电流给定波形。在此优化导通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动态特性的全数字化步进电机驱动器,解决了步进电机在快速启停与加减速过程中出现的过冲和失步现象。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驱动器具有很高的动态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电机 混合导通 动态特性:步进电机驱动器: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动态滑模控制在移动机械臂输出跟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玉香 胡跃明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5,420,共6页
针对移动机械臂的输出跟踪问题,结合高阶滑模控制和动态滑模控制的设计思想为其设计了一种二阶动态滑模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包括驱动电机动态特性的移动机械臂的简化动态模型,然后通过微分同胚和输入变换将其分解为四个低阶子系统,并给出... 针对移动机械臂的输出跟踪问题,结合高阶滑模控制和动态滑模控制的设计思想为其设计了一种二阶动态滑模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包括驱动电机动态特性的移动机械臂的简化动态模型,然后通过微分同胚和输入变换将其分解为四个低阶子系统,并给出了其输出跟踪的二阶动态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二阶动态滑模控制器不仅能很好地跟踪给定轨迹,而且能有效地削弱滑模控制系统的抖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械臂 二阶动态滑模控制 跟踪控制 电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伺服机构电机选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海涛 范大鹏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835,共7页
在轻量化设计需求日益提升的环境下,驱动电机的选型直接影响系统整体尺寸和质量,传统的电机选型方法存在着载荷分析不全面、针对某些影响因素定量化程度不深等问题,因此对电机选型方法的研究和选型工具的开发对于伺服系统的轻量化设计... 在轻量化设计需求日益提升的环境下,驱动电机的选型直接影响系统整体尺寸和质量,传统的电机选型方法存在着载荷分析不全面、针对某些影响因素定量化程度不深等问题,因此对电机选型方法的研究和选型工具的开发对于伺服系统的轻量化设计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光电伺服系统的各种载荷进行定量化计算,对于难以精确计算的载荷,给出其估算方法,并对电机的动态特性进行校核,引入了置信度的概念辅助电机选型。基于Matlab/GUI编写了伺服电机选型软件,并针对某光电吊舱进行电机选型,最终选得置信度为0.79的直流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伺服系统 电机选型 电机动态校核 Matlab/GU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车运行多模型的能耗仿真计算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钦生 陈雅岚 +2 位作者 万欣 付敏雪 仪点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剧增导致能耗计算量大、计算不够精准的问题,通过考虑电机动态效率,精确计算实际列车侧能耗,并构建基于列车运行单质点和多质点模型的能耗仿真计算模型。首先分析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建立各部...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剧增导致能耗计算量大、计算不够精准的问题,通过考虑电机动态效率,精确计算实际列车侧能耗,并构建基于列车运行单质点和多质点模型的能耗仿真计算模型。首先分析列车牵引传动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建立各部件效率与列车运行状态的关系。然后,结合各部件效率转换,依据两表法推导基于电功率的实际列车能耗计算公式,综合分析影响能耗的因素,进一步提出考虑单质点和多质点列车模型的能耗仿真计算方法。最后,以国内某市域线路的四站三区间为例,验证本文所提能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质点还是多质点列车运行模型下的运行能耗,与实际运行能耗相比,均能实现5%以内的偏差;在单质点模型的基础上,多质点模型的运行能耗进一步减小了1.66%的偏差。本文所提模型可以为列车节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列车运行模型 列车运行能耗 电机动态效率 单质点列车模型 多质点列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双馈型风电场并网的系统暂态稳定仿真 被引量:24
11
作者 石立宝 戴世强 +1 位作者 徐政 Zhao Yang Dong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探讨了大规模双馈型风电场并网后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在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动态建模中,考虑了两质量块轴系模型,并采用一种综合考虑发电机组及换流器联合动态行为的简化模型。在换流器建模方面,网络侧换流器直流母线电压假定... 探讨了大规模双馈型风电场并网后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在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动态建模中,考虑了两质量块轴系模型,并采用一种综合考虑发电机组及换流器联合动态行为的简化模型。在换流器建模方面,网络侧换流器直流母线电压假定恒定不变,转子侧换流器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比较了电网中同一点接入双馈型风电场和同步发电机组的系统暂态稳定特性,同时考虑了同步发电机组各种动态模型及负荷模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得出一些初步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型感应发电机 电机动态模型 负荷模型 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机械臂终端滑模鲁棒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蕊 陈书立 王东辉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针对带有未知负载力矩和模型误差等不确定性的机械臂系统,同时考虑电机动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终端滑模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的机械臂系统模型,然后通过设计终端滑模面来抑制传统滑模面... 针对带有未知负载力矩和模型误差等不确定性的机械臂系统,同时考虑电机动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终端滑模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包含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的机械臂系统模型,然后通过设计终端滑模面来抑制传统滑模面的抖振现象,并提出了终端滑模鲁棒控制律,同时引入RBF神经网络来准确估计不确定性,并且设计了自适应律来实时更新权值向量,从而有效改善了控制效果。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估计不确定性,并准确跟踪指令信号,角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跟踪误差分别为0.1°、0.1°/s和0.1°/s 2,不确定性估计误差仅为0.2 A,实现了对机械臂系统的高精度鲁棒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系统 不确定性 电机动态 自适应神经网络 终端滑模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模糊小波网络的移动机械臂反步鲁棒控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银生 徐瑞丽 +1 位作者 李风雷 姚利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7,34,共6页
针对考虑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的移动机械臂控制问题,采用模糊小波网络设计了反步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移动机械臂和电机的模型,然后设计了自适应观测器作为辅助系统,来准确估计系统状态,同时引入模糊小波网络在线逼近系统不确定性;... 针对考虑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的移动机械臂控制问题,采用模糊小波网络设计了反步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移动机械臂和电机的模型,然后设计了自适应观测器作为辅助系统,来准确估计系统状态,同时引入模糊小波网络在线逼近系统不确定性;最后在状态估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步鲁棒控制律,实现包容不确定性的移动机械臂系统鲁棒控制。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反步鲁棒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在0.45s内即可稳定准确地跟踪控制信号,对轮式平台位移和关节角度的跟踪误差仅为0.05m和0.5°,实现了包容不确定性的高精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械臂系统 电机动态 不确定性 自适应观测器 模糊小波网络 反步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的滑模鲁棒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楚雪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了克服外界干扰、未知负载等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特性对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末端空间轨迹跟踪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滑模鲁棒控制律。首先建立了包含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来准确... 为了克服外界干扰、未知负载等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特性对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末端空间轨迹跟踪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滑模鲁棒控制律。首先建立了包含不确定性和电机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来准确估计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模鲁棒控制律,最终实现了对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末端空间轨迹跟踪的高精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鲁棒控制律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末端空间轨迹的最大跟踪误差仅为0.5 cm,所设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能够准确估计不确定性,最大估计误差仅为0.2 N·m,估计精度较高。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空间固定坐标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滑模鲁棒控制律的作用下,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末端空间轨迹的最大跟踪误差仅为0.24 cm,平均每次定位的运行时间仅为1.55 s,表现出了更优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装配机器人手臂 不确定性 电机动态特性 轨迹跟踪 扩张状态观测器 滑模鲁棒控制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完整移动机械臂的鲁棒跟踪控制
15
作者 周延霞 吴玉香 胡跃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22,119,共4页
针对非完整移动机械臂惯性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滑模控制为其设计了输出跟踪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包括驱动电机动态特性的非完整移动机械臂的简化动态模型,然后通过微分同胚和输入变换将其分解为4个低阶子系统,并给出了其输出跟踪的滑模控... 针对非完整移动机械臂惯性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滑模控制为其设计了输出跟踪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包括驱动电机动态特性的非完整移动机械臂的简化动态模型,然后通过微分同胚和输入变换将其分解为4个低阶子系统,并给出了其输出跟踪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能很好地跟踪给定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械臂 跟踪控制 电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开环模式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晨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064-4073,共10页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与其余电力系统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相近时,由于发生开环模式谐振,相应的两个闭环次同步模式中的一个的模式阻尼会降低。该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可以辨识相近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并根据推导出的开环模式指标估计开环模式谐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参与开环模式谐振的模式与同步机、并网风电场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通过采取措施,消除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该文通过改进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和多机算例系统,验证了开环模式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多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模式 同步发电机扭振动态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实时数字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建设 李浩 +2 位作者 黄家栋 胡滨 庞松岭 《南方电网技术》 2014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为了研究大容量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特性,根据双馈式感应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动态数学模型,采用典型控制策略,分别在PSCAD/EM TDC、RTDS仿真平台下建立了4.5 M W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动态模型。在此... 为了研究大容量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特性,根据双馈式感应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动态数学模型,采用典型控制策略,分别在PSCAD/EM TDC、RTDS仿真平台下建立了4.5 M W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风力发电系统在不同风速下的运行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大容量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有较好的动态响应与控制特性,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式风电系统 风机运行控制 双馈式感应电机(DFIG)动态仿真 实时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of motor-driven elastic linkage mechanis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three-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敢为 王湘 +3 位作者 王汝贵 李兆军 张晓斌 常平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A motor-driven linkage syste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3-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was studied. A group of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composite materials parameters, electromag... A motor-driven linkage system with links fabricated from 3-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was studied. A group of coupling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composite materials parameters, electromagnetism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link mechanism, were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air-gap field of non-uniform airspace of three-phase 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eccentricity of rotor, the rel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at the actual running state was analyzed. And the motor element, which defines the transverse vibration and torsional vibration of the motor as its nodal displacement, was established. Then, based on the damping element mod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3-diment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damping matrix of th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calculating each order modal damping of th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composite material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连接条件下并网直驱风电场引发无串补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天翼 杜文娟 +1 位作者 陈晨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875-5884,共10页
该文研究弱连接条件下并网直驱风电场引发无串补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机理。通过将电力系统闭环互联模型划分为直驱风电场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子系统两部分,推导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的解析表达式。随着直驱风电场连接强... 该文研究弱连接条件下并网直驱风电场引发无串补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机理。通过将电力系统闭环互联模型划分为直驱风电场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子系统两部分,推导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的解析表达式。随着直驱风电场连接强度减弱,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的阻尼会随之降低。当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和同步发电机开环轴系扭振模式的频率接近时,直驱风电场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子系统之间的开环模式耦合会闭环轴系扭振模式的阻尼,进而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另外,直驱风电场连接强度越弱时,开环模式耦合导致的模式阻尼减弱效应会更强。该文通过一个算例电力系统,演示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次同步扭振 开环模式耦合 同步发电机轴系扭振动态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6I6 treatment on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Al-Si-Mg-Cu cast alloy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its cast motor shell 被引量:1
20
作者 CHEN Yu-qiang XU Jia-bei +6 位作者 PAN Su-ping LI Ning-bo OU Chen-gui LIU Wen-hui SONG Yu-feng TAN Xin-rong LIU 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924-936,共13页
The effect of T6I6 treatment on the dynamic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e behaviour of Al-Si-Mg-Cu cast allo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highr... The effect of T6I6 treatment on the dynamic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e behaviour of Al-Si-Mg-Cu cast allo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 Besides, the impact resistances of T6I6 and T6 motor shell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made of Al-Si-Mg-Cu cast alloy were compared using a trolley crash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strengthening-phases of the T6 peak-aged and T6I6 peak-aged alloy were GP zone and β″ precipitates. T6I6treatment can increase the density and size of β″ precipitates in peak-aged alloy and enhance both its tensile strength(σb)and elongation(δ). The dynamic toughness values of T6I6 samples are 50.34 MJ/m^(3) at 2000 s^(-1) and 177.34 MJ/m^(3) at 5000 s^(-1) which are 20% and 12% higher than those of T6 sampl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a T6 shell, the overall deformation of T6I6 shell is more uniform during the crash test. At an impact momentum of 3.5×10;kg·m/s, the T6I6shell breaks down at 0.38 s which is 0.10 s later than the T6 sh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Mg-Cu cast alloy motor shells T6I6 treatment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ur impact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