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首都圈及其邻区的电性莫霍面探测
1
作者
朱可馨
唐新功
余俊虎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40,共15页
为了解首都圈地区电性莫霍面(eMoho)的分布情况,使用该地区电磁台网部分台站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反演得到了首都圈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该结果与前人使用地震、电磁、重力等资料得到的研究区地下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表明首都圈...
为了解首都圈地区电性莫霍面(eMoho)的分布情况,使用该地区电磁台网部分台站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反演得到了首都圈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该结果与前人使用地震、电磁、重力等资料得到的研究区地下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表明首都圈地区的地震学莫霍面附近也存在着电阻率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反演所得的电阻率曲线求取一阶导数,以此来刻画测点下方电性莫霍面的深度位置,继而建立三类地层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实测资料反演结果求取一阶导数,结果凸显了电性莫霍面的分布,所得电性莫霍面与地震、重力等资料得到的莫霍面在深度分布上整体基本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在华北部分地区出现的高导薄层可能归结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后重新结晶分异所导致的硫化物富集。大连台、无棣台下方壳幔电阻率变化有别于理论模型,这可能是由邻海地区的特殊岩石圈结构所致,同时推测无棣台下方存在的低阻区域可能为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华北地区
莫霍
面
电性莫霍面
大地电磁测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南-溧阳大地电磁剖面与地质结构分析
被引量:
17
2
作者
强建科
王显莹
+2 位作者
汤井田
潘伟
张钱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7-965,共9页
研究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得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电性差异明显,二者以张八岭隆起为界线,其西侧为合肥沉积盆地,主体电阻率较低。合肥盆地上地壳深度约12km,电阻率约50~500Ω·m,为相对高阻,中下地壳...
研究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得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电性差异明显,二者以张八岭隆起为界线,其西侧为合肥沉积盆地,主体电阻率较低。合肥盆地上地壳深度约12km,电阻率约50~500Ω·m,为相对高阻,中下地壳为大片低电阻率,约10~20Ω·m,推测与高温、含盐度、结晶水有关。电性莫霍面深度约34~38km。在张八岭隆起以东,扬子板块导电性较差,电阻率较高,约500~5000Ω·m。主要原因与火山岩侵入活动和中生代灰岩出露地表有关;宁芜盆地和溧阳盆地上地壳电阻率相对较低,中下地壳电阻率较高;溧阳盆地电性莫霍面明显,深度约30~32km;宁芜盆地之下电性莫霍面不明显,可能与岩体侵入有关。宁芜盆地成矿带与燕山期多期次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大量富含金属离子的岩浆和热液沿地层界面或断层裂隙上涌,并与沉积围岩发生强烈矿化作用,最终形成了铁、铜、银等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长江中下游矿集区
深部地质结构
电性莫霍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首都圈及其邻区的电性莫霍面探测
1
作者
朱可馨
唐新功
余俊虎
机构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出处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40,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4087,42174083)资助。
文摘
为了解首都圈地区电性莫霍面(eMoho)的分布情况,使用该地区电磁台网部分台站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数据,反演得到了首都圈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该结果与前人使用地震、电磁、重力等资料得到的研究区地下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表明首都圈地区的地震学莫霍面附近也存在着电阻率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反演所得的电阻率曲线求取一阶导数,以此来刻画测点下方电性莫霍面的深度位置,继而建立三类地层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实测资料反演结果求取一阶导数,结果凸显了电性莫霍面的分布,所得电性莫霍面与地震、重力等资料得到的莫霍面在深度分布上整体基本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在华北部分地区出现的高导薄层可能归结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后重新结晶分异所导致的硫化物富集。大连台、无棣台下方壳幔电阻率变化有别于理论模型,这可能是由邻海地区的特殊岩石圈结构所致,同时推测无棣台下方存在的低阻区域可能为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通道。
关键词
首都圈
华北地区
莫霍
面
电性莫霍面
大地电磁测深法
Keywords
Capital Circle region
North China
Moho
electrical Moho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分类号
P319.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313.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南-溧阳大地电磁剖面与地质结构分析
被引量:
17
2
作者
强建科
王显莹
汤井田
潘伟
张钱江
机构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7-965,共9页
基金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SinoProbe-0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418
+1 种基金
40974076
41174104)联合资助
文摘
研究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得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电性差异明显,二者以张八岭隆起为界线,其西侧为合肥沉积盆地,主体电阻率较低。合肥盆地上地壳深度约12km,电阻率约50~500Ω·m,为相对高阻,中下地壳为大片低电阻率,约10~20Ω·m,推测与高温、含盐度、结晶水有关。电性莫霍面深度约34~38km。在张八岭隆起以东,扬子板块导电性较差,电阻率较高,约500~5000Ω·m。主要原因与火山岩侵入活动和中生代灰岩出露地表有关;宁芜盆地和溧阳盆地上地壳电阻率相对较低,中下地壳电阻率较高;溧阳盆地电性莫霍面明显,深度约30~32km;宁芜盆地之下电性莫霍面不明显,可能与岩体侵入有关。宁芜盆地成矿带与燕山期多期次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大量富含金属离子的岩浆和热液沿地层界面或断层裂隙上涌,并与沉积围岩发生强烈矿化作用,最终形成了铁、铜、银等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长江中下游矿集区
深部地质结构
电性莫霍面
Keywords
Magnetotellurics
Metallogenic belt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Deep geological structure
E-Moho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首都圈及其邻区的电性莫霍面探测
朱可馨
唐新功
余俊虎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淮南-溧阳大地电磁剖面与地质结构分析
强建科
王显莹
汤井田
潘伟
张钱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