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年时代经典透视影像艺术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电影经典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星 孙佳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1-31,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从各个历史时期有特色而代表性的电影作品中,都能透视中国电影和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毫无疑问,不同阶段电影代表作品都或隐或显地和时代的政策、人心所向与文化潮流相关联。在70年间,形成了大略三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从各个历史时期有特色而代表性的电影作品中,都能透视中国电影和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毫无疑问,不同阶段电影代表作品都或隐或显地和时代的政策、人心所向与文化潮流相关联。在70年间,形成了大略三个阶段的创作经典聚会,各个历史时期中都产生了可以透视时代政策变化和艺术观念转换的代表作品。一、第一个阶段:"十七年"电影经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17年,是改变以往中国电影状态、精神气质和创作趋向的一个特殊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经典 观念转换 电影作品 文化潮流 影像艺术 创作趋向 时代经典 精神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通、传承、重塑:经典华语电影重映的价值折射
2
作者 郝宸葳 张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4-79,共6页
经典华语电影重映可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坚定大众的文化自信,重塑大众的文化消费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举措。聚焦经典华语电影的重映现象,从融通文化艺术、传承文化精髓、重塑文化市场等三个... 经典华语电影重映可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坚定大众的文化自信,重塑大众的文化消费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举措。聚焦经典华语电影的重映现象,从融通文化艺术、传承文化精髓、重塑文化市场等三个维度探析这一现象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发现在实践中既要鼓励更多的经典华语电影重映,更要充分借鉴并合理运用经典华语电影的底层逻辑、创作方法与哲理思考,以期指导当前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艺事业蓬勃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华语电影 电影重映 电影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空间·认同:长春电影制片厂红色经典电影创作研究(1955-1999年)
3
作者 朱旭辉 李峰 谭婉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19,共8页
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自创立之日便开始创作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革命建设为主题的电影,自觉承担起塑造典型人物,肩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使命。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长期的实践中注重观众的审美... 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自创立之日便开始创作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革命建设为主题的电影,自觉承担起塑造典型人物,肩负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使命。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长期的实践中注重观众的审美趣味和需求变化,创作出一系列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的影片,并由此形成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从长春电影制片厂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梳理、空间转向、认同维度方面,探讨其在红色经典电影创作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旨在体现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电影史学上的重要地位、深远影响及社会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电影制片厂 红色经典电影 修辞话语 空间转向 认同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政治与艺术审美:“红色经典电影”概念溯源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英雄赞歌》作为经典红歌,最早出现在1964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儿女》(武兆堤,1964)中,并随着电影走红迅速传遍全国。影片中王芳对于英雄王成的赞唱,不仅引发了“四面青山”“晴天响雷”和“大海扬波”的“回响”,而且跨越历史和记忆,令... 《英雄赞歌》作为经典红歌,最早出现在1964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儿女》(武兆堤,1964)中,并随着电影走红迅速传遍全国。影片中王芳对于英雄王成的赞唱,不仅引发了“四面青山”“晴天响雷”和“大海扬波”的“回响”,而且跨越历史和记忆,令不同代际的人们反复“回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儿女》 经典红歌 英雄赞歌 红色经典电影 政治与艺术 武兆堤 概念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头背后的故事:解析经典电影中的隐含细节 被引量:1
5
作者 樊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6,共5页
电影艺术如同一面多层次的镜子,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其中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声音,如同藏在画布下的暗线,都可能蕴含着深深的含义,等待我们去揭示和解读。通过深入探索这些细节,不仅能够拓展对电影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丰... 电影艺术如同一面多层次的镜子,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其中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声音,如同藏在画布下的暗线,都可能蕴含着深深的含义,等待我们去揭示和解读。通过深入探索这些细节,不仅能够拓展对电影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丰富观影体验,更敏锐地捕捉到导演的创作意图、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电影所蕴含的主题。在这个无穷的电影宇宙中,隐含细节是我们探索、思考和感悟的源泉,打开了通往电影世界深邃奥秘的大门,引领人们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电影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细节 经典电影 镜头 背后的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奇观到人民基建:红色经典电影里的都市风景
6
作者 李逸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合唱《我的祖国》的动人场面:“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望向远方,精心设计的蒙太奇段落里,雄伟的水坝、高耸的... 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沙蒙/林杉,1956)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合唱《我的祖国》的动人场面:“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此时,战壕里的战士们望向远方,精心设计的蒙太奇段落里,雄伟的水坝、高耸的楼房、密集的工厂等都市风光淡入淡出。这些风景影像并不是对战场环境的客观反映,而是在悠扬的歌声中被赋予主观的情感向度,以联想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对“祖国”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祖国》 长春电影制片厂 蒙太奇段落 都市风光 红色经典电影 淡入淡出 情感向度 客观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流变——从左翼电影、国防电影和抗战电影说起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庆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0-177,共8页
对“红色经典电影”的研究,以往其起点大多指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量出现并形成模式的革命题材电影,源头是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实际上,“红色经典电影”的起点和源头,均为1932年出现的,以阶级性、暴力性与宣传... 对“红色经典电影”的研究,以往其起点大多指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量出现并形成模式的革命题材电影,源头是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实际上,“红色经典电影”的起点和源头,均为1932年出现的,以阶级性、暴力性与宣传性等特征见长的左翼电影。1936年兴起的国防电影(运动),不过是左翼电影的升级换代版本。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统区”的抗战电影,是国防电影在战时的延续形态,不仅全面继承了战前国防电影的思想特征,而且其故事结构、模式和基本元素等艺术特征,也都是左翼电影和国防电影行之有效且一脉相承的标准配置。因此,左翼电影不仅曾经影响和左右着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走向,1949年后,更以隔代遗传的方式奠定和规范着中国大陆电影的文化生态和表现模式,也使其新形态——“红色经典电影”,成为新中国意识形态艺术表达的主要载体和政治话语体系以及宣教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 抗战电影 红色经典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电影《建党伟业》中的爱国情怀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兰 但家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0,共3页
红色经典电影承载了我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和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党伟业》以光影的艺术谱写了我国的一段红色史诗,讲述了我国各阶层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所做出的历史抉择。本文以红色电影的... 红色经典电影承载了我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和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党伟业》以光影的艺术谱写了我国的一段红色史诗,讲述了我国各阶层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所做出的历史抉择。本文以红色电影的代表作《建党伟业》为例,着重介绍了电影中呈现出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青年人的爱国热情和朴素的爱国情愫,分析《建党伟业》对于现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启示,以期为红色电影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电影 爱国情怀 《建党伟业》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经典 多重声音——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述评 被引量:7
9
作者 冯芃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批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妇女形象的错误再现开始,经过后结构主义带来的批评转向,已经在形象再现、女性电影、观看方式等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由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形成之霸权的警惕,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不断纳入新...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从批判经典好莱坞电影对妇女形象的错误再现开始,经过后结构主义带来的批评转向,已经在形象再现、女性电影、观看方式等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由于女性主义者对经典形成之霸权的警惕,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不断纳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已经取得的成就。基于不同立场的学者采纳不同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对话,挑战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电影研究 经典电影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英语电影与英国文学选读多媒体教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伟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57-157,共1页
经典英语电影为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影的表现手法直观、声情并茂,富于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电影中所创设的语言环境、所提供的多媒体素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 经典英语电影为英国文学选读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影的表现手法直观、声情并茂,富于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电影中所创设的语言环境、所提供的多媒体素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经典电影能够反映时代的发展,能够体现后人对文学名著的重新诠释。电影工作者的再次创作赋予文学作品以新意,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电影 英国文学 作品选读 多媒体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赏经典英文电影 练就完美听说能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阳敏 李维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6-147,共2页
经典英文电影是西方生活的一个缩影,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鲜活,文化内涵深厚,同时它融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媒介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如加以合理的利用势... 经典英文电影是西方生活的一个缩影,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鲜活,文化内涵深厚,同时它融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媒介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如加以合理的利用势必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讨了经典英文电影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及实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英文电影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听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经典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欧阳敏 《电影评介》 2009年第6期60-61,共2页
电影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电影语言我们可以用心体会角色所具有的语言智慧,经典的英文电影台词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人物语言性格化、幽默生动等。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对白、台词,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 电影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电影语言我们可以用心体会角色所具有的语言智慧,经典的英文电影台词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人物语言性格化、幽默生动等。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对白、台词,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语言的智慧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知识。同时,也将英语学习上升到真正交流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经典电影台词 文化内涵 语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红色经典电影放映在大学课堂中的教学意义——以电影《青春之歌》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76,共2页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大学课堂中的使用,在文学课程辅助教学中采用电影教学已成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将红色经典作品的讲授与电影放映结合起来,经实践证明,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红色经典电影 大学课堂 《青春之歌》 教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电影歌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2-184,共3页
当代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经典电影歌曲作为我国经典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等健康积极因素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电影为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越性与感染力,激发人们心中的... 当代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经典电影歌曲作为我国经典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等健康积极因素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电影为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越性与感染力,激发人们心中的感动与激情,因而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深远的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电影歌曲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主要人物鉴赏
15
作者 隋艳娜 张媛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0-121,共2页
一部电影通常都会由于它的可观赏性而获得大家的喜爱和极高的票房。其中对于场景的设计以及人物的渲染方面更是在整部影片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也会让影片具备一定的审美性以及艺术性。影片透过相关的场景、故事,将女主角斯佳丽... 一部电影通常都会由于它的可观赏性而获得大家的喜爱和极高的票房。其中对于场景的设计以及人物的渲染方面更是在整部影片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也会让影片具备一定的审美性以及艺术性。影片透过相关的场景、故事,将女主角斯佳丽与男主角瑞特的形象表现得更加富有艺术性。维克多弗·莱明导演运用强大的场景、彩色的画面让他的这部《乱世佳人》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不可动摇的爱情片、战争片。本文对《乱世佳人》中的人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电影 《乱世佳人》 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卧虎藏龙2》看经典电影的续集热
16
作者 詹仲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1-93,共3页
经典电影的续集拍摄,一方面是对首部电影故事长度的接续和延伸,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承第一部电影的受众群体和票房动力。经典电影的续集常被看作"狗尾续貂",商业目的过于明显,故事又难以延展出新的意义。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 经典电影的续集拍摄,一方面是对首部电影故事长度的接续和延伸,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承第一部电影的受众群体和票房动力。经典电影的续集常被看作"狗尾续貂",商业目的过于明显,故事又难以延展出新的意义。电影《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的续集,以商业目的割裂了艺术理想,最终成就了一部好莱坞式武侠大片。本文透过《卧虎藏龙》的续集拍摄,管窥当前电影市场"续集热"现象的本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虎藏龙2》 经典电影 续集热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俄罗斯经典电影为例谈会话策略
17
作者 崔国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88,共2页
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是人们在会话中一般要遵守的规约,在交谈时,我们通常会期待会话参与者说些与话题相关的话,期待对方不说假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期待对方多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等。然而,在实际会话中,每个人对合作原则的遵守并非一致... 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是人们在会话中一般要遵守的规约,在交谈时,我们通常会期待会话参与者说些与话题相关的话,期待对方不说假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期待对方多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等。然而,在实际会话中,每个人对合作原则的遵守并非一致,经常会出现遵守不彻底,甚至是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本文以俄罗斯经典电影为例探讨合作原则在日常交际中的违反情况,探究其原因,揭示其规律,阐述其作为会话策略的根本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经典电影 会话策略 合作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史学的社会功用:红色经典电影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关系刍议
18
作者 杨芷郁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3期68-69,共2页
红色经典电影是新中国民族历史的"立体影像档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历史建构的重要方式,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不容低估,亦体现了影视... 红色经典电影是新中国民族历史的"立体影像档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历史建构的重要方式,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不容低估,亦体现了影视史学积极的社会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电影 思想教育 影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英文电影在激发英语学习动机中的积极作用
19
作者 张荣美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期75-76,共2页
电影作为当代最富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深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经典的英文电影以其取材广泛的主题内容、情景真实的语言环境、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等独特优势对于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经典英文电影 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典恐怖电影审美特征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线,西方恐怖电影分别以经典恐怖和后现代恐怖为主导的审美类型,本文重点从恐怖形象、恐怖的核心构成元素、恐怖叙事、恐怖情感等方面分析了经典恐怖电影的主要审美特征。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恐怖形象和... 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线,西方恐怖电影分别以经典恐怖和后现代恐怖为主导的审美类型,本文重点从恐怖形象、恐怖的核心构成元素、恐怖叙事、恐怖情感等方面分析了经典恐怖电影的主要审美特征。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恐怖形象和混合性的元素,所以只能将这种界定的努力视为一种批评和研究的视角,而不能生搬硬套在所有恐怖电影文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恐怖电影 恐怖形象 恐怖核心元素 恐怖叙事 恐怖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