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爱》与《绿洲》:边缘人爱情电影比较 |
朱晓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2
|
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 |
贺昱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3
|
感觉结构视野下的比较电影学及其可能——以作家与电影作者的比较为例 |
刘洋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比较电影学的建构意义、研究原则及路径 |
丁亚平
闫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5
|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电影——比较电影学科建构刍议 |
杨晓林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6
|
不能忽略的“电影性”语言之美--《植树的牧羊人》原文与课文比较 |
卢美艳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7
|
比较电影学视域下中日生态动画观及叙事美学探赜--以《罗小黑战记》与“吉卜力”动画为例 |
杨晓林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2
|
|
|
8
|
哪种电影,谁的理论?——比较电影学与电影理论的迷踪 |
谢建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9
|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
潘汝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0
|
电影《郑培民》和《暖秋》和谐映衬 |
郜成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11
|
置身巴黎大街上的实拍:好莱坞与新浪潮 |
蔡文晟(译)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