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电影检查制度起源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共1页
剖析早期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的起源原因和历史状况。
关键词 民国 电影检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美电影检查制度刍议
2
作者 刘振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4,共2页
电影检查制度的科学与否制约着一个国家电影业的兴衰与影片质量的好坏。本文立足于对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颁布的《电影检查法》和同期美国的《海斯法典》的考察,分别从社会背景、具体内容、制度性质以及实施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电影检查制度的科学与否制约着一个国家电影业的兴衰与影片质量的好坏。本文立足于对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颁布的《电影检查法》和同期美国的《海斯法典》的考察,分别从社会背景、具体内容、制度性质以及实施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比较,试图探求早期中美电影检查制度的差异以及对各自国家电影发展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检查 海斯法典 电影检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早期电影检查制度比较
3
作者 尹兴 尹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共1页
中美早期电影检查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和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电影检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鲁迅观影看民国时期的电影检查制度(1927—1936)
4
作者 刘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2,I0005,共7页
民国时期上海的电影检查制度经历了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教育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三个阶段.每阶段的检查主体、检查标准、检查程序等各不相同,且呈现出由自愿到强制,由个体到普遍,由民间到官方,由地方到中央的... 民国时期上海的电影检查制度经历了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教育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三个阶段.每阶段的检查主体、检查标准、检查程序等各不相同,且呈现出由自愿到强制,由个体到普遍,由民间到官方,由地方到中央的过程。鲁迅居上海时期所观电影的被检情况,折射出各阶段电影检查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其对电影检查的批评意见则呈现出明显的个体特征。从鲁迅的观影来探查民国时期的电影检查制度,不仅是深入解读后期鲁迅思想的一把钥匙,亦是理解民国时期上海政治文化生活的极佳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电影检查制度 上海 民国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实行电影检查新条例
5
作者 曹世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5-35,共1页
香港新的电影检查条例已于88年11月10日开始生效。新的电影检查条例把核准上映的电影分成三个级别: 第一级——可以给任何年龄人士观看。第二级——不适合儿童观看。第三级——仅限于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观看。港府发言人说,首两个级别... 香港新的电影检查条例已于88年11月10日开始生效。新的电影检查条例把核准上映的电影分成三个级别: 第一级——可以给任何年龄人士观看。第二级——不适合儿童观看。第三级——仅限于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观看。港府发言人说,首两个级别维持原有电影检查所准许的标准,而第三个级别则是一个新的级别,它将使成年的观众有更多的电影选择。观看第三级影片的青年人要向戏院职员出示他们已满十八岁或以上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检查 香港 第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与中国政治 被引量:2
6
作者 颜纯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48-54,61,共8页
中国电影所受到的中国政治的重大影响 ,与中国在百年中处于社会转型的变动过程这个历史环境有关。民众的政治热情在很不相同的一些时期 ,都曾经有力地形成和助长着一种政治性的社会氛围。政治对电影的干预并不总是政治家的个人行为 ,有... 中国电影所受到的中国政治的重大影响 ,与中国在百年中处于社会转型的变动过程这个历史环境有关。民众的政治热情在很不相同的一些时期 ,都曾经有力地形成和助长着一种政治性的社会氛围。政治对电影的干预并不总是政治家的个人行为 ,有时候它也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反映。真理和知识一样 ,是需要通过对于人的意识领域更广阔的占领才得以普及的。在对《武训传》的批判中 ,毛泽东主席完成了一次从政治权力向话语权力的转换。这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政治对电影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武训传》 电影检查 权力意志 电影创作 意识形态 人道主义 中国政治 个人意志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电影的形貌生成研究
7
作者 顾倩 《电影评介》 2011年第8期11-15,共5页
中国电影的形态与面貌,主要由四支力量共同作用生成,尤其是早期中国电影,更深受这四支力量的影响。这四支力量中,国内力量之一——国民政府所建立的电影管理体制及其背后的理念,对中国电影的形貌起了关键性作用;国外力量亦处于极为重要... 中国电影的形态与面貌,主要由四支力量共同作用生成,尤其是早期中国电影,更深受这四支力量的影响。这四支力量中,国内力量之一——国民政府所建立的电影管理体制及其背后的理念,对中国电影的形貌起了关键性作用;国外力量亦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例如外国电影检查制度对中国政府便起到了方向性影响,对中国电影面貌的形成起了间接然而不可低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电影 四支力量 电影检查 电影形貌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色情镜头三级跳 被引量:1
8
作者 时菁 《社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2期58-62,共5页
100年前的1896年,电影史上第一个色情镜头诞生,仅仅是男女主角的接吻100年后的1992年,《本能》和《情人》中男女主角的床第之欢纤毫毕露色情与黄色几乎不分,严肃电影和下流电影的界线已模糊不清电影检查官和导演不断地展开“性”
关键词 女主角 镜头 好莱坞电影 导演 意大利 电影检查 色情电影 法国人 世界电影 警察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与娱乐政治: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方博弈(1945-1949年)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吉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0-34,共5页
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人们热切期望重建起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也深深地被卷入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当中。这种博弈既体现在商业层面的利益争夺,也触及文化和政治... 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人们热切期望重建起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也深深地被卷入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当中。这种博弈既体现在商业层面的利益争夺,也触及文化和政治层面,成为管窥1945-1949年中国社会的一扇窗口。鉴于此,本文将从电影检查、电影税收和票价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分析1945-1949年中国电影是如何在官方与民间、政治与商业、媒体与观众等多方力量相互博弈下生存和发展的,从而管窥当时中国社会的某些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市场 电影检查 多方博弈 外敌入侵 利益争夺 政治层面 抗战胜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教育的孕育与诞生 被引量:20
10
作者 阿伦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120,共10页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盲遍地、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唤起民众、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与各...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盲遍地、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唤起民众、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与各种"救国强国理论"纷纷登场;五四运动催生的新文化传播,促进了教育救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经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孕育过程,1915年,金陵大学除使用电影幻灯进行教学外,还建立了"校园专用电影放映场地",用广播配合电影来进行校园和民众教育;1918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教育影片,晏阳初用幻灯教在法华工读书识字;1920年金陵大学使用电影、幻灯、留声机、挂图在广大农民中推广良种棉花种植技术;1923年晏阳初使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从20世纪初开始,为无声电影配音和使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教育活动。这几件事情构成了我国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电影检查法》的制定为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建立了法规;"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建立为《电影检查法》的实施提供了权威的组织手段;"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为教育电影运动的开展提出了理论依据与组织保障、构建了必要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而社会民众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高等学校对于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的推广及其学科的创建,则为我国电化教育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必要环境。1936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把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合并管理,至此"电化教育"的名称与学术内涵在我国正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电影 电影检查 播音教育 电影教育 电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与国民塑造——以通俗教育研究会1924年“申禁二生”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慧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5-171,共7页
北洋政府时期,作为舶来品的电影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迅速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方式,对观众产生了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建立全国范围的电影检查制度。在此背景下,通俗教育研究会通过"申禁二生"("... 北洋政府时期,作为舶来品的电影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迅速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方式,对观众产生了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建立全国范围的电影检查制度。在此背景下,通俗教育研究会通过"申禁二生"("二生"指《阎瑞生》《张欣生》两部影片),高调介入电影检查,并逐渐树立威权。该会作为教育部直属机构,与内务部争夺电影审查话语权的背后,不仅借助社会舆论广而告之社会教育司的职掌领域,并以此作为文化符码,彰显北洋政府借助"高台教化"传统对民众日常生活施加影响、进行现代国家塑造的内在理路,体现出蕴涵其中的国家权力。这一过程,挑战了以往学界对北洋政府"弱中央、强地方"的惯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教育研究会 权力争夺 威权树立 电影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1949—1966))译制片海报一瞥
12
作者 柳迪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9,共6页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所属的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出版过很短一段时间的电影审查公报,此公报是对当时的国产电影和进口影片进行审查后的详细记载及说明。当时,占据中国银幕的影片90%为美国电影,因此对美国电影的修剪、禁演的说明...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所属的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出版过很短一段时间的电影审查公报,此公报是对当时的国产电影和进口影片进行审查后的详细记载及说明。当时,占据中国银幕的影片90%为美国电影,因此对美国电影的修剪、禁演的说明最为详尽繁复。如对色情场面、对有辱国人形象的场面、对恐怖场面、对抽烟、赌博场面、对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场面等都有修剪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检查委员会 美国电影 共产主义思想 国产电影 进口影片 金星英雄 美国影片 好莱坞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 爱情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台女星拍同性恋戏的苦衷
13
作者 常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24,共2页
近几年香港电影业开放了许多,电影检查尺度也比较宽松,因此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也就多了起来。同性恋题材影片的增多,难为了许多不喜欢拍这种戏的演员。请看几位拍过同性恋戏的女明星所反映的不同心态。
关键词 同性恋 女明星 电影检查 香港电影 镜头 接吻 影片 题材 演员 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