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益服务、文化创新与意象空间——电影与扶贫多元文化互动的内涵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璐 苏锋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6-19,共4页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形式,是开展文化扶贫的重要一翼。电影与扶贫的互动旨在将扶贫事业中的多元文化聚合且统一于电影这种艺术文化形式之中,其实现机理可以从覆盖全国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网络,以及电影创制和电影文化活动两个维度发力...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形式,是开展文化扶贫的重要一翼。电影与扶贫的互动旨在将扶贫事业中的多元文化聚合且统一于电影这种艺术文化形式之中,其实现机理可以从覆盖全国的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服务网络,以及电影创制和电影文化活动两个维度发力。电影文化与贫困地区文化资源的有效链接,能够激发贫困群体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进而将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自信,裨益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只有充分展现电影文化的社会效益,促进贫困群体内在力量的生长,方能从实质上增强其扶贫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扶贫 文化扶贫 逻辑机理 实践形式 认识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精准扶贫电影的人物类型与主流话语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安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4-37,共4页
影视遵循着与时代共频共振的特点,是一个时代思想和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影视界纷纷聚焦扶贫这一主题,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电影作品,通过人物类型叙事多样化,将艺术鉴赏性和理论政策的导向性融入其中,以影视再现的形式... 影视遵循着与时代共频共振的特点,是一个时代思想和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影视界纷纷聚焦扶贫这一主题,创作出了一系列的电影作品,通过人物类型叙事多样化,将艺术鉴赏性和理论政策的导向性融入其中,以影视再现的形式将主流话语表达出来,既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也能推进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弘扬时代主旋律,助力脱贫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电影 人物类型 主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扶贫题材电影中的爱情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大军 赵志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4,共5页
近年扶贫题材电影中的爱情叙事追新求异、精彩纷呈,构成此类电影的一道亮丽景观。在扶贫视域下,“爱情”作为方法与问题具有拓展艺术表现领域、深化扶贫主题阐释等审美功能。当下扶贫题材电影立足于爱情叙述与扶贫话语两者间的有机关联... 近年扶贫题材电影中的爱情叙事追新求异、精彩纷呈,构成此类电影的一道亮丽景观。在扶贫视域下,“爱情”作为方法与问题具有拓展艺术表现领域、深化扶贫主题阐释等审美功能。当下扶贫题材电影立足于爱情叙述与扶贫话语两者间的有机关联,在爱情叙事的基本类型、爱情叙述的艺术表征与爱情话语的价值诉求等方面积极探索,让此类电影的娱乐价值与社会内涵得到显著增强,不仅实现了新时代主旋律书写的意义旨归,也赢得了观众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题材电影 精准扶贫 爱情叙事 叙事策略 成长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视角·情感动机·主题隐喻:电影《农民院士》的意象营建探析
4
作者 田刚健 李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电影意象是视听情境下,借助图像、光影和声音等基本元素构造出的“符号表意系统”,是透视一部影片题旨内涵、艺术价值和精神气象的重要渠道。电影《农民院士》作为新时代扶贫题材电影在意象艺术方面进行了持续进深探索,通过娜倮的画、... 电影意象是视听情境下,借助图像、光影和声音等基本元素构造出的“符号表意系统”,是透视一部影片题旨内涵、艺术价值和精神气象的重要渠道。电影《农民院士》作为新时代扶贫题材电影在意象艺术方面进行了持续进深探索,通过娜倮的画、院士的录音笔、卡些的酒等三种典型意象在儿童叙事视角、“志智双扶”主题拓展和情感结构搭建等方面的艺术塑造,为实现主流话语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做出了崭新贡献,在彰显民族特色和深化科技文化扶贫主题方面出示了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题材电影 电影意象 儿童视角 主题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主旋律电影“乡村空间”的多重表达
5
作者 胡可 王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9-33,共5页
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扶贫主旋律电影是一类勇于反映时代课题的影片,其以独特的空间叙事手法呈现了“乡村空间”的多元化。本文借助于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空间生产的“三重性辩证法”,从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方面,... 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扶贫主旋律电影是一类勇于反映时代课题的影片,其以独特的空间叙事手法呈现了“乡村空间”的多元化。本文借助于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空间生产的“三重性辩证法”,从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方面,分析扶贫主旋律电影中空间叙事的思路及内涵。研究得出该类电影不仅刻画了诗意的自然空间,还原了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社会空间,还将乡村视为“城倦”青年的精神空间。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梳理扶贫主旋律电影能为后续作品提供创作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主旋律电影 三重性辩证法 乡村空间 多重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性格以及叙事伦理建构——扶贫题材电影中村干部的形象塑造
6
作者 黄鑫权 杨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93-96,共4页
具有多重身份的村干部在扶贫电影中被刻写进历史的意义场域,并实现了历史个体向历史主体、个体叙事向民族国家叙事的飞跃。扶贫电影将人物拉回平民与英雄相互融合的轨道,将家庭、工作、情感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让主人公成为英雄与平民... 具有多重身份的村干部在扶贫电影中被刻写进历史的意义场域,并实现了历史个体向历史主体、个体叙事向民族国家叙事的飞跃。扶贫电影将人物拉回平民与英雄相互融合的轨道,将家庭、工作、情感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让主人公成为英雄与平民有机结合的艺术个体。另外,扶贫电影还须考虑叙事的伦理问题,亦即在公与私、生与死等矛盾交织中凸显村干部崇高的精神品质,形塑一种正向的、符合历史趋势的价值观,让主旋律电影收获市场也收获伦理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电影 村干部 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扶贫题材电影的“反贫困叙事”
7
作者 冯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87,共4页
扶贫题材电影是近年来创作颇丰的电影类型之一,其基于中国国情、扎根农村大地,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以及摆脱贫困、艰苦奋斗的辛酸历程。从呈现贫困、认识贫困到克服贫困,反贫困不但是贯穿影片、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叙... 扶贫题材电影是近年来创作颇丰的电影类型之一,其基于中国国情、扎根农村大地,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现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以及摆脱贫困、艰苦奋斗的辛酸历程。从呈现贫困、认识贫困到克服贫困,反贫困不但是贯穿影片、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叙事逻辑、动力及策略,还是扶贫电影关键的思想立意。影片繁复的贫困书写、剧情叙事过程中的主体型塑与建构以及扶贫路径选择,共同构成了“反贫困叙事”的话语系统与叙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题材电影 反贫困叙事 贫困书写 主体建构 扶贫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影视扶贫的三种模式及其发展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共4页
在国家大力推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背景下,精准扶贫实践当中的影视媒体参与日益引发关注。作为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创意产业性质的社会构成要素,影视媒体通过信息扶贫、广告扶贫和精神扶贫三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发挥了巨大的脱... 在国家大力推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背景下,精准扶贫实践当中的影视媒体参与日益引发关注。作为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创意产业性质的社会构成要素,影视媒体通过信息扶贫、广告扶贫和精神扶贫三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发挥了巨大的脱贫减贫效应。随着后脱贫时代的来临,影视扶贫应加强信息服务供给的个性化适配、提高广告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投放、增进对精神宣传的深度挖掘和深层表达,进而在为我国贫困治理事业提供行业支持的过程中实现影视业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扶贫 电视扶贫 信息扶贫 广告扶贫 精神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