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手法的运用 |
李乐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2
|
略论《集结号》的电影叙事表现手法 |
郭芮彤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3
|
灾难片拍摄的继承与创新——迪安·德夫林电影之路的开启 |
万本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4
|
电影艺术的另一种果实——读《朝鲜——晨曦清亮的国家》 |
李光荣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5
|
电影《傲慢与偏见》的浪漫主义美学解构 |
王新灵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6
|
电影《莫扎特》音乐的艺术构思 |
李钰鹏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7
|
个人传记类电影《少年邓恩铭》看电影声画蒙太奇的叙事呈现方略 |
徐小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8
|
试论张爱玲作品中独特的比喻艺术 |
邹小阳
|
《湖湘论坛》
|
2007 |
0 |
|
|
9
|
贝托鲁奇争议作《戏梦巴黎》 |
aimy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
10
|
《云图》的叙事策略与多元文化 |
郑雨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1
|
“野村芳太郎套装” |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12
|
拍电视片更好 |
张国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13
|
青春靓色、音乐力量和草根命运——故事片《非秀不可》导演笔记 |
钱路稢
|
《电影评介》
|
2013 |
0 |
|
|
14
|
救世欠缺的印象——关于《黑客帝国3》 |
陈代毅
|
《电影评介》
|
2004 |
0 |
|
|
15
|
新片速递 |
|
《电影评介》
|
2003 |
0 |
|
|
16
|
人言可畏 戏梦人生——“阮玲玉” |
请勿飞扬
|
《电影评介》
|
2004 |
0 |
|
|
17
|
《雨中曲》唱到《芝加哥》——浅谈好莱坞歌舞片创作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
丛天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8
|
《鸦片战争》的对比艺术 |
舒晨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