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电影”到“中国学派”:一种基于电影实践层面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晓云 王之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0,231,共5页
"中国电影学派"之成为热门议题,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端倪或追溯踪迹,但更是随着中国电影的当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关"中国电影学派"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生发的各种创作与话语实践,都可以... "中国电影学派"之成为热门议题,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端倪或追溯踪迹,但更是随着中国电影的当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关"中国电影学派"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生发的各种创作与话语实践,都可以用一种症候式的眼光来进行阅读,将其从狭义的概念认定与命名中部分释放出来,寻求一种具有问题意识的研究立场,而非单纯追求一种过于宏大的理论模版。因此,本文关于"中国电影学派"的讨论,主要围绕着电影实践层面(包括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 电影实践 中国叙事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叛逆·迷惘·回归:社会文化语境中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实践
2
作者 栗江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4-117,共4页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实践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变迁关系甚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精英主义的消退,给予第六代导演昂然突进的契机,使其完成私人化的隐秘书写;及至大众文化崛起,票房市场失灵,第六代导演在成长中遭受挫败,从而陷入迷惘,促成...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实践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变迁关系甚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精英主义的消退,给予第六代导演昂然突进的契机,使其完成私人化的隐秘书写;及至大众文化崛起,票房市场失灵,第六代导演在成长中遭受挫败,从而陷入迷惘,促成电影转型的发生;当然,消费文化的霸权作为压倒第六代导演“最后的稻草”,不能够小觑。在消费文化浪潮中,第六代导演最终妥协,走向回归之路。可以说,社会文化作为镜语,忠实反映着第六代导演创作的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语境 第六代导演 电影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实践考索 被引量:1
3
作者 乔洁琼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60,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了电影界,通过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理论译介等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影响,推动和主导了左翼电影(1)运动。1937年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上升,党站在救亡图存的最前线,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了电影界,通过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理论译介等对中国电影进行了全方位的影响,推动和主导了左翼电影(1)运动。1937年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上升,党站在救亡图存的最前线,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建立,引导国内电影界进行国防电影的摄制。中国共产党通过电影这种新型媒介来宣传其政治理念和文化理念。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争取文化话语权和巩固文化领导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电影注入了精神内核和文化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电影 左翼电影 电影批评 电影实践 文化领导权 电影创作 文化理念 精神内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电影:身体美学、国家话语与时代主题的变奏 被引量:3
4
作者 丁亚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1-51,共1页
在中国电影的序列里,体育类型是一支重要的创作脉络,与其他类型相较,它的出现与形成较晚,然而其发挥的表征作用、替代性想象与影响力却是深远的,并随着国家话语的需要持续提示着自我的电影实践与文化在场。
关键词 国家话语 身体美学 表征作用 体育电影 电影实践 时代主题 替代性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声的地方与历史的在场——早期广西电影初探
5
作者 王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29,共5页
纵观早期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历史,以上海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始终作为其核心要素。诚然,上海作为早期中国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中心,对于它的电影实践等研究必然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历史并非以某个区域闭合地发展,它的流行性为文化... 纵观早期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历史,以上海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始终作为其核心要素。诚然,上海作为早期中国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中心,对于它的电影实践等研究必然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历史并非以某个区域闭合地发展,它的流行性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缝隙。因此,关于地方电影或区域电影的历史研究和撰写显得尤其必要,亦符合“重写电影史”的要求和逻辑。广西作为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毗邻广东、港澳,对其电影业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宏观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广西电影 重写电影 通商口岸 电影实践 宏观考察 电影 流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电影:合理性、重构困境与20世纪80年代的遗产 被引量:2
6
作者 丰云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52,共6页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作为一种电影文化范式的西部电影实践不断面临挑战,似乎失去了一度拥有的群体性的文化影响力。面对此种现象,21世纪以来,以西部电影集团为代表的电影机构与以西部电影为论域的学术研究积极开展转型实践和理论探...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作为一种电影文化范式的西部电影实践不断面临挑战,似乎失去了一度拥有的群体性的文化影响力。面对此种现象,21世纪以来,以西部电影集团为代表的电影机构与以西部电影为论域的学术研究积极开展转型实践和理论探讨,产业链条的搭建、类型模式的探索、品牌效应的追求、生态系统的建构等方面成为重振西部电影的诸多议题。“新西部电影”“丝路电影”或“生态电影”等概念化讨论也随之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生态电影 文化影响力 品牌效应 文化范式 电影实践 类型模式 产业链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空间理论图谱绘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振华 黄竹一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8-43,共6页
中国幅员辽阔,和而不同的电影实践需要与之相适的"空间方法"进行阐释。近来,中国电影研究的空间转向引人注目,其中既包括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区域电影研究,也包括与时间维度并行的空间理论建构,还有放眼国际的"在地性"... 中国幅员辽阔,和而不同的电影实践需要与之相适的"空间方法"进行阐释。近来,中国电影研究的空间转向引人注目,其中既包括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区域电影研究,也包括与时间维度并行的空间理论建构,还有放眼国际的"在地性"考察,一些研究已经捕捉到空间的重要意义,并表征出一定的理论自觉,但系统的理论图谱尚未形成,部分研究也存在概念交叉、含混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廓清空间理论边界、搭建研究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空间 文化地理学 中国电影研究 空间转向 时间维度 电影实践 理论边界 在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在边缘的生存体验--论贾樟柯电影《世界》
8
作者 王仙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36,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转型,中国影坛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批风格独特的年轻导演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学术界称其为“新生代”或曰“第六代”。新生代导演在影片中不断用自叙的方式表达长大成人的...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转型,中国影坛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批风格独特的年轻导演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学术界称其为“新生代”或曰“第六代”。新生代导演在影片中不断用自叙的方式表达长大成人的渴望、焦虑和想象,同时也怀着一种对真实还原的冲动,开始尝试将摄影机的镜头直接对准当前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个体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这一群体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电影实践中,贾樟柯电影以其特立独行的美学风格脱颖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新生代导演 生存体验 生命个体 电影实践 第六代 风格独特 个性鲜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写作中的普遍书写、差异概念与时间维度
9
作者 张雅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65,共4页
20世纪中期,许多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与电影学者都参与到西方思想转型与建构新学科概念的浪潮中。索绪尔语言学引起的语言学转型、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变迁、新的时间哲学建立,都怀着削弱形而上学统一概念的愿望促进了电影理论与电影... 20世纪中期,许多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与电影学者都参与到西方思想转型与建构新学科概念的浪潮中。索绪尔语言学引起的语言学转型、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变迁、新的时间哲学建立,都怀着削弱形而上学统一概念的愿望促进了电影理论与电影实践的进步。从20世纪50-60年代的欧洲新电影浪潮开始,电影创作者开始自觉地站在写作者的角度主张“电影作者”的自由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家 学科概念 电影作者 索绪尔语言学 时间维度 电影实践 结构主义 20世纪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性何为?”: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国产电影的诗意建构
10
作者 杨秀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3-26,共4页
一、“电影工业美学”概念钩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首次提出“电影工业美学”这一概念,是在2017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论坛上。他认为新导演们在电影观念和电影实践上的共同特点是遵循某种“工业美学”原则:秉承电影产业观... 一、“电影工业美学”概念钩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首次提出“电影工业美学”这一概念,是在2017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论坛上。他认为新导演们在电影观念和电影实践上的共同特点是遵循某种“工业美学”原则:秉承电影产业观念、类型生产原则,游走于电影工业生产的体制之内,最大程度地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体制性与作者性等关系,追求电影美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美学 电影观念 诗意建构 电影实践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视域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代导演研究
11
作者 黄望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3-103,共1页
拥有代际特质的“第六代”导演群体,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其创作经历了中国大众文化和电影商业机制的转型过程,已有近30年的历程了。以当下的视野重新审视这一群体,从宏观的视角可以发现,他们在不同阶段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艰... 拥有代际特质的“第六代”导演群体,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其创作经历了中国大众文化和电影商业机制的转型过程,已有近30年的历程了。以当下的视野重新审视这一群体,从宏观的视角可以发现,他们在不同阶段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艰难创意,如《叛逆·迷惘·回归:社会文化语境中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实践》认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实践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变迁关系甚密,社会文化作为镜语忠实反映着第六代创作的现实逻辑,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浪潮使第六代导演最终妥协,走向回归之路;对底层创作的“内源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社会文化语境 创作经历 电影实践 中国大众文化 现实逻辑 商业机制 忠实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