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越时空的对话:《里斯本丸沉没》中电影化叙事手法创作策略与观众情感共鸣研究
1
作者 任默含 吴嘉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1,共5页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极具历史厚重感与深刻内涵的佳作。该片以非线性叙事策略,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运用多模态叙事体系,实现了战争记忆的当代转译。写意性的镜头语言以及复合视角调度,构建起历史真实与艺术戏剧性的...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是一部极具历史厚重感与深刻内涵的佳作。该片以非线性叙事策略,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运用多模态叙事体系,实现了战争记忆的当代转译。写意性的镜头语言以及复合视角调度,构建起历史真实与艺术戏剧性的审美间离效果。研究表明,这种跨媒介叙事策略,通过观众与影像文本的交互式对话,形成了历史场域与观影场域的知觉共振。影片的叙事革新为战争题材影视创作开辟了新的美学维度,彰显了电影化叙事在传承历史记忆、激发观众情感共鸣方面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化叙事 当代转译 跨媒介叙事 知觉共振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谈《鸣龙少年》导演丁黑:“现实-浪漫”式间性书写、电影化叙事策略及其想象力消费美学
2
作者 卞芸璐 张明浩 +1 位作者 郭培振(整理) 丁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卞芸璐:近期,您执导的教育题材电视剧《鸣龙少年》(2023)热播,引发网络热烈讨论,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鸣龙少年》不仅具有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在人物关系搭建、叙事策略及现实反思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部剧与之前常规的... 卞芸璐:近期,您执导的教育题材电视剧《鸣龙少年》(2023)热播,引发网络热烈讨论,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鸣龙少年》不仅具有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在人物关系搭建、叙事策略及现实反思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部剧与之前常规的青春校园剧差异较大,在以青春励志、少年“英雄”成长为叙事主线的基础上,又通过几个少年的复杂家庭关系及成长背景来折射现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鸣龙少年》在解释、发现、反思现实的同时,还尝试提供某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通过与您的对谈,相信将会为我们之后研究及相关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重要的经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化叙事 消费美学 影视创作 成长背景 现实反思 叙事主线 教育题材 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化叙事的三大修辞论 被引量:7
3
作者 蓝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3,共7页
电影化叙事是电影存在的本质,即用电影特有的观念、方法和手段,创造形象(影像)来叙事。剪辑、特写和奇观,是电影化叙事的三大特有文法,或者说是三大特殊修辞,也可以说是电影化叙事的三种最重要手法。作为叙事文法的影像连接——"剪... 电影化叙事是电影存在的本质,即用电影特有的观念、方法和手段,创造形象(影像)来叙事。剪辑、特写和奇观,是电影化叙事的三大特有文法,或者说是三大特殊修辞,也可以说是电影化叙事的三种最重要手法。作为叙事文法的影像连接——"剪辑",使运动影像具有了真正的叙事功能。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逻辑与叙事逻辑的统一。特写镜头是电影中极其重要的艺术修饰手法之一。电影的特写对影像动作的放大,在画面构成上具备了突破四面镜框的张力,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动作性。奇观性一直存在于电影的发生与发展中。尤其是在电视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以后,作为电影化三大修辞词之一的奇观性,影像的电影化叙事,随着技术的进步,其作用已变得日益重要,甚至提升为一种修辞美学:作为特殊语言的"奇观",已不仅是简单的依赖电影技术的魔力声光,而是复杂的魔力美学。这不是电影为了生存的另辟蹊径问题,而是作为电影的艺术原理,随着技术与商场的变化产生的应变性改变。如果说"剪辑"是电影化叙事特有的文法,"特写"是电影化叙事特有的句法,那么,奇观就是电影化叙事特有的词法。电影化叙事的三大修辞——剪辑、特写和奇观,都与人类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类技术的进步,就没有剪辑、特写和奇观的电影化叙事,没有这种电影化叙事,也就没有电影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技术 电影化叙事 剪辑 特写 奇观 三大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电影化叙事的多元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5,共3页
文学与电影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交会并存,形成一幅对话交流的多元化图景。电影和文学在叙事上的常规技巧、与语言的亲缘性、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自由度、最初扎根于民间的广泛、在满足读者精神需要上的“制梦性”、在欣赏方式上的... 文学与电影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交会并存,形成一幅对话交流的多元化图景。电影和文学在叙事上的常规技巧、与语言的亲缘性、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自由度、最初扎根于民间的广泛、在满足读者精神需要上的“制梦性”、在欣赏方式上的隐秘式等方面的共同点为两者“跨媒介融合”提供了保障。小说语言的实验性和先锋性与新媒介进行竞争,其蒙太奇技巧、叙事话语镜头化及结构形式空间化等多元叙事模式的融合不断拓展着小说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小说电影化叙事 蒙太奇 结构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坦贝克《珍珠》的电影化叙事特征
5
作者 李亚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04-106,共3页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其作品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在创作生涯中,他曾有意识地对小说进行戏剧化和电影化的尝试,中篇小说《珍珠》由此蕴涵着丰富的电影化叙事特征,主要体现在摄影机视...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其作品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在创作生涯中,他曾有意识地对小说进行戏剧化和电影化的尝试,中篇小说《珍珠》由此蕴涵着丰富的电影化叙事特征,主要体现在摄影机视角、光线与色彩、音乐与音响、蒙太奇的运用四个方面。电影与文学的密切交融体现了斯坦贝克作品的多元化机制和精湛的语言风格,他对文学实验的大胆追求精神值得文学艺术家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斯坦贝克 《珍珠》 电影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媒体语境下人物纪录片电影化生产机制与叙事策略
6
作者 王铁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4-100,共7页
人物纪录片通过对主体人物现实生活的纪实,展现人物形象和精神内蕴,同时借助素材向受众传播社会文明风尚,倡导真善美的社会文化。近年来,新媒体平台带动了人物纪录片的兴盛,纪录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升。本文通过观看各类新媒体语... 人物纪录片通过对主体人物现实生活的纪实,展现人物形象和精神内蕴,同时借助素材向受众传播社会文明风尚,倡导真善美的社会文化。近年来,新媒体平台带动了人物纪录片的兴盛,纪录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升。本文通过观看各类新媒体语境下的优秀人物纪录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样本进行深入研究,探究人物纪录片电影化叙事的理论逻辑;优选有代表性的人物纪录片,对其中电影化叙事的逻辑和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并从中领悟人物纪录片电影化叙事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深化人物纪录片电影化叙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人物纪录片 电影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影像化叙事产生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2
7
作者 吕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7-39,共3页
电影与文学始终有着不可互替的艺术特性,但是存在意识形态和审美因素层面上的艺术共享让二者存在着双向互动、互补的可能,在艺术发展史上也经历了对于空间、时间的一次次超越。以叙事性为基点,电影与小说之间展开了多层面的交往,作家在... 电影与文学始终有着不可互替的艺术特性,但是存在意识形态和审美因素层面上的艺术共享让二者存在着双向互动、互补的可能,在艺术发展史上也经历了对于空间、时间的一次次超越。以叙事性为基点,电影与小说之间展开了多层面的交往,作家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主动借鉴电影思维及视听化技巧,将电影的技巧融入语言文字的叙述过程中呈现出新的表达形式,使小说表现出电影化叙事的审美风貌,小说由传统的语言媒介传播方式向多元形态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电影化叙事 受众 电影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有话好好说》的叙事艺术
8
作者 张巍峰 王昊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电影叙事学是电影编导与剧本创作中的一门实用性学科,是指电影创作者通过电影化的艺术手法,为叙述情节、塑造人物与彰显主题服务。张艺谋导演于1997年拍摄的电影《有话好好说》改编自金牌编剧述平于199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晚报新闻》,... 电影叙事学是电影编导与剧本创作中的一门实用性学科,是指电影创作者通过电影化的艺术手法,为叙述情节、塑造人物与彰显主题服务。张艺谋导演于1997年拍摄的电影《有话好好说》改编自金牌编剧述平于199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晚报新闻》,导演张艺谋对原著小说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改编后的故事更符合剧本创作原则和电影化叙事方式,本文将具体分析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电影技法与叙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话好好说》 《晚报新闻》 电影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