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花时代”地缘电影的三重面向(1955-1960)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望莉 王馨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共6页
中国电影史学界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划分的基本共识为三个半高潮或四次高潮,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蓬勃发展”“1956年前后”“1959年的高峰”以及“一个未成形的电影创新高潮”。[1]其中对于1956年的成就多被认为其标志性的事件是毛... 中国电影史学界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划分的基本共识为三个半高潮或四次高潮,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蓬勃发展”“1956年前后”“1959年的高峰”以及“一个未成形的电影创新高潮”。[1]其中对于1956年的成就多被认为其标志性的事件是毛泽东“双百方针”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电影创新 双百方针 百花时代 十七年 基本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数字化与传统电影艺术观念的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晓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57,共1页
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在影视艺术数字化进程中应该建立新的电影观念,重新界定电影的文化特征,最大程度地展示电影自己的媒介特性与优势,保持独有的魅力,求得生存与繁荣。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影视艺术 电影观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解读恐怖电影发展新方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安立国 刘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共2页
恐怖电影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恐怖电影逐渐占据了电影市场的主流,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恐怖电影,各自形成独树一帜的面貌。从最早的美国恐怖电影《吸血鬼》到日本恐怖电影《午夜凶铃》,恐怖电影都以自身的变化以... 恐怖电影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恐怖电影逐渐占据了电影市场的主流,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恐怖电影,各自形成独树一帜的面貌。从最早的美国恐怖电影《吸血鬼》到日本恐怖电影《午夜凶铃》,恐怖电影都以自身的变化以及独有的特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随着时间的发展,恐怖电影也在类型上、风格上以及模式上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改变,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了恐怖电影中。本文以新视角解读恐怖电影发展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电影创新 真人秀的恐惧艺术 山寨恐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凯恩》电影的美学评介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由鬼才导演威尔斯自编、自导和自演的影片《公民凯恩》,开创了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新纪元,它采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模式,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和低角度的仰拍镜头,利用声音变化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并留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大家... 由鬼才导演威尔斯自编、自导和自演的影片《公民凯恩》,开创了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新纪元,它采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模式,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和低角度的仰拍镜头,利用声音变化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并留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大家积极发挥想象力,尤其是对于"玫瑰花蕾"谜语的各种构想。最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们在物质世界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富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新 电影时代 现代派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电影五十年
5
作者 梅朵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新中国电影 艺术家 电影创新 电影艺术 历史真实 审美原则 艺术追求 知识分子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的敏感和胆识
6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1期106-106,共1页
夏衍在《电影创新为什么步履艰难》(《人民日报》1984年12月24日)一文中,谈到文艺界应该肃清“左”的流毒,指出如下的历史教训: 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鲁迅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讲过:“文艺家的话其实还是社会的话,他不过感觉灵敏... 夏衍在《电影创新为什么步履艰难》(《人民日报》1984年12月24日)一文中,谈到文艺界应该肃清“左”的流毒,指出如下的历史教训: 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鲁迅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讲过:“文艺家的话其实还是社会的话,他不过感觉灵敏,早感到早说出来(有时,他说得太早,连社会也反对他,也排轧他)。譬如我们阅兵式体操,行举枪礼,照规矩口令是‘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新 文艺界 孙悟空 历史教训 文艺与政治 猪八戒 兵式体操 人民日报 作家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