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视域下电影《只此青绿》的跨媒介呈现 被引量:4
1
作者 彭翠 肖睿 田艺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70,共7页
由舞蹈诗剧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只此青绿》既是文化“双创”背景下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经典艺术跨媒介呈现的典范。在接受美学视域下,影片一方面从文体、意象和意蕴层面探寻如何通过宋代文人对中式美学的极致追寻来满足受众... 由舞蹈诗剧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只此青绿》既是文化“双创”背景下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经典艺术跨媒介呈现的典范。在接受美学视域下,影片一方面从文体、意象和意蕴层面探寻如何通过宋代文人对中式美学的极致追寻来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借助作品的视听空白设置、图景片段与叙事空缺的“主题—并置”及其否定机制构成的召唤结构,探究电影《只此青绿》的跨媒介审思及其艺术创新的实践价值,为传统文化类题材的经典影视创作提供了可能的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只此青绿》 接受美学 跨媒介呈现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文本与艺术IP:舞剧电影《只此青绿》的跨媒介创新融合
2
作者 武萌 郑雨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9-13,共5页
从舞剧电影《只此青绿》的电影创作维度出发,以跨媒介理论为基石,深度挖掘其在时空叙事架构、视点转换呈现、文本互文网络、艺术表现手法及文化传承路径等关键层面的创新特质与实践逻辑。借助电影学、文化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工具,系统... 从舞剧电影《只此青绿》的电影创作维度出发,以跨媒介理论为基石,深度挖掘其在时空叙事架构、视点转换呈现、文本互文网络、艺术表现手法及文化传承路径等关键层面的创新特质与实践逻辑。借助电影学、文化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工具,系统解析该电影如何凭借独特的电影语言将舞蹈艺术与传统文化精妙融合,成功塑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与文化氛围,进而实现传统文化在电影媒介中的创新性传承与广泛传播。为跨媒介电影创作提供深度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有力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创新融合,对拓展电影创作边界、提升电影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电影《只此青绿》 跨媒介 时空叙事 空间表意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