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自聚焦透镜的开关电弧运动形态光纤测试系统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洪武 陈德桂 +2 位作者 李兴文 李志鹏 向洪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6-131,共6页
研究开发了一整套新型二维光纤系统用于低压塑壳断路器开断过程电弧运动形态的测试。构成测试区域的每根光纤顶端均加装了自聚焦透镜,可有效解决观测区域重叠的问题,大大提高测量精度;电路设计采用全硬件控制逻辑,可自动完成多个通道(32... 研究开发了一整套新型二维光纤系统用于低压塑壳断路器开断过程电弧运动形态的测试。构成测试区域的每根光纤顶端均加装了自聚焦透镜,可有效解决观测区域重叠的问题,大大提高测量精度;电路设计采用全硬件控制逻辑,可自动完成多个通道(32路)的采样、转换及存储,与相应的缓存空间配合使用,使大量数据的同步实时高速采集过程不再受微处理器总线操作周期与容量的限制;软件系统采用发布-订阅的对象行为型设计模式实现了图形组态功能,增强了系统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各种新的开断技术使低压塑壳断路器(MCCB)的 性能更高、结构尺寸更加紧凑的情况下,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直接观测开断电弧的运动形态,为研究和提高塑壳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精确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塑壳断路器 自聚焦透镜 开关电弧 电弧运动形态 光纤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浮力–磁场力结合的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 被引量:41
2
作者 司马文霞 谭威 +2 位作者 杨庆 罗兵 李立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38-145,共8页
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分析并联间隙装置之间产生的电弧所受到的磁场力、空气阻力和热浮力,获得了电弧运动速度控制方程,建立考虑热浮力作用的架空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并以110 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进行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 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分析并联间隙装置之间产生的电弧所受到的磁场力、空气阻力和热浮力,获得了电弧运动速度控制方程,建立考虑热浮力作用的架空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并以110 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进行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电弧运动模型能有效计及热浮力对电弧运动的影响,电弧运动计算时间和实测时间基本相符;仿真发现,由于热浮力使电弧竖直向上运动,在间隙上电极会偶尔发生上弧根和电极短路而引起弧根跳跃,这能合理解释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弧根不规则跳跃现象。另外,还分析了电流大小、电极形式对电弧运动过程的影响,仿真表明:电弧运动到电极末端的时间随着电流的增大呈指数衰减;流畅的结构设计有利于电弧的疏导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间隙装置 绝缘子 电弧 电弧运动:热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气吹式塑壳断路器开断电弧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洪武 陈德桂 李志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4-159,共6页
设计了用于研究气吹式塑壳断路器开断电弧运动情况影响因素的实验模型。利用具有自聚焦透镜及图形组态功能的二维光纤快速测试系统测取了不同情况下开断10kA预期电流时的电弧电流、电弧电压、灭弧室气压波形,以及开断过程的电弧运动图... 设计了用于研究气吹式塑壳断路器开断电弧运动情况影响因素的实验模型。利用具有自聚焦透镜及图形组态功能的二维光纤快速测试系统测取了不同情况下开断10kA预期电流时的电弧电流、电弧电压、灭弧室气压波形,以及开断过程的电弧运动图景。对比研究了灭弧室上下方气体阻尼、栅片结构及产气材料等因素对气吹灭弧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尽可能封闭灭弧室下方出气口,采用短栅片结构和POM与尼龙产气材料均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弧室 塑壳断路器 电弧运动 气吹 断电 开断过程 灭弧性能 电弧电压 快速测试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电分相电弧运动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正庆 陈晨旭 +2 位作者 沈睿 刘淑萍 高仕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54-3162,共9页
高速铁路普遍采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动车组带电闯分相时产生的长电弧在弓网物理场中的运动具有随机性。该文在接触网电流分布的基础上,采用链式电弧模型,计及电弧受到的磁场力、热浮力、空气阻力及行车气流作用,得到电弧链的运动轨... 高速铁路普遍采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动车组带电闯分相时产生的长电弧在弓网物理场中的运动具有随机性。该文在接触网电流分布的基础上,采用链式电弧模型,计及电弧受到的磁场力、热浮力、空气阻力及行车气流作用,得到电弧链的运动轨迹变化,进而发现起弧初相角、起弧位置对电弧运动发展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磁力对电弧的运动起主导作用,电弧运动受起弧位置影响尤为显著,但受起弧初相角影响不大;当起弧位置居于吊弦正下方时,电弧整体倾向于沿行车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当起弧位置位于吊弦前、吊弦后时,电弧呈现明显的下倾、上飘规律。该文研究揭示了电分相电弧会导致异相短路、对车顶短路、烧损承力索3种不同后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电分相 链式电弧模型 电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磁结构真空灭弧室电磁场及电弧运动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徐蓉 王珏 +1 位作者 赵莹 严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5-858,共4页
为了了解纵向磁场下的电弧运动过程,建立了真空灭弧室的3维仿真模型。采用PIC模拟方法对12kV灭弧室内的电磁场、电弧运动特性进行计算仿真。通过改变触头间距、屏蔽罩尺寸和触头开槽宽度,研究了灭弧室内的电场、磁场分布;对不同触头间... 为了了解纵向磁场下的电弧运动过程,建立了真空灭弧室的3维仿真模型。采用PIC模拟方法对12kV灭弧室内的电磁场、电弧运动特性进行计算仿真。通过改变触头间距、屏蔽罩尺寸和触头开槽宽度,研究了灭弧室内的电场、磁场分布;对不同触头间距下随时间变化的电弧运动过程和触头表面的电弧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真空灭弧室中适当设置屏蔽罩,可有效改善灭弧室内的电场分布;触头铜基上的开槽宽度对磁场会产生影响,宽度越大,磁场强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灭弧室 纵磁触头 PIC模拟 电弧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交流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电弧运动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许衡 彭波 +6 位作者 姜文东 赵淳 苏杰 任华 段炼 张波 何金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13-3720,共8页
绝缘子并联间隙是输电线路雷电防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对500kV线路所用并联间隙的设计参数及其对电弧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建立了绝缘子并联间隙的电弧运动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上下并联间隙的罩入比、罩入深度、尺... 绝缘子并联间隙是输电线路雷电防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对500kV线路所用并联间隙的设计参数及其对电弧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建立了绝缘子并联间隙的电弧运动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上下并联间隙的罩入比、罩入深度、尺寸以及短路电流对并联间隙间电弧运动情况的影响,详细分析了电弧所受的间隙磁场力、同侧导线磁场力和异侧导线磁场力的特征。仿真结果表明,上间隙电极的弯折角度不应过大,采用上下罩入深度比例2:1的设计,保证起弧点远离绝缘子,同时还防止了电弧上弧根在上间隙弯折处向绝缘子方向运动,绝缘子裸露空气部分85%。推荐并联间隙上下导体水平布置且端部距离绝缘子水平距离为700mm/700mm宽度的设计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线路防雷 并联间隙 电弧运动 电弧链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电弧开关及其电弧运动速度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锐 何俊佳 +2 位作者 赵纯 陈立学 潘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为满足脉冲功率技术对闭合开关高电压、大电流、高电荷转移量、电极烧蚀小、寿命长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轴向磁场控制的旋转电弧开关。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开关间隙中驱弧磁场的位形及大小,得到间隙中磁感应强度与开关结构参数及电流大小的... 为满足脉冲功率技术对闭合开关高电压、大电流、高电荷转移量、电极烧蚀小、寿命长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轴向磁场控制的旋转电弧开关。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开关间隙中驱弧磁场的位形及大小,得到间隙中磁感应强度与开关结构参数及电流大小的关系。采用B-dot探针测量电弧的旋转速度。实验电源为时序放电回路,在开关上得到近似梯形状的电流波形,实验中电流为18~72 kA,磁感应强度为0.104~0.628 T。通过改变上下线圈的匝数,得到在不同驱弧磁场下电弧的运动速度,并与其他旋转电弧开关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可知电弧运动速度与间隙中的轴向磁感应强度大小成指数关系。该关系表明,所设计的开关中,电弧运动速度可以由间隙中的驱弧磁场惟一确定,这与外部磁场驱弧方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电弧开关 轴向磁场 B—dot探针 电弧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ot探针的旋弧开关电弧运动速度测量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锐 何俊佳 +2 位作者 赵纯 陈立学 潘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76,共5页
针对一个轴向磁场控制的旋转电弧脉冲功率开关,借助B-dot探针研究了开关中的电弧在常压下空气中的运动特性。B-dot探针是一个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小线圈,其感应电压随电弧距线圈位置而变化。为研究电弧运动速度随电流变化的规律,在一周... 针对一个轴向磁场控制的旋转电弧脉冲功率开关,借助B-dot探针研究了开关中的电弧在常压下空气中的运动特性。B-dot探针是一个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小线圈,其感应电压随电弧距线圈位置而变化。为研究电弧运动速度随电流变化的规律,在一周内均匀布置6个探针。探针被放置在电极间隙的正下方,其轴向与电弧运动方向平行,且在同一高度上。计算电弧速度时,近似认为探针信号过零点对应于电弧经过探针正上方。实验中采用一个多模块放电回路,通过时序放电,在开关上得到近似梯形状的电流波形。根据探针信号计算得到在该电流波形下电弧速度的变化,在电流为20kA时,电弧速度约为55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电弧脉冲功率开关 轴向磁场 B-dot探针 电弧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集成的塑壳断路器中电弧运动形态测试系统(英文)
9
作者 刘洪武 陈德桂 +2 位作者 戴瑞成 李志鹏 李兴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0,共7页
开发了一套带有四个模拟通道的二维光纤快速摄像系统,用于研究塑壳断路器中高速运动的高温电弧等离子体。其最大拍摄速度可达106幅/ s,模拟通道可直接测量如电弧电流、电压及压力等物理量。构成测试区域的每根光纤顶端均加装了非均匀介... 开发了一套带有四个模拟通道的二维光纤快速摄像系统,用于研究塑壳断路器中高速运动的高温电弧等离子体。其最大拍摄速度可达106幅/ s,模拟通道可直接测量如电弧电流、电压及压力等物理量。构成测试区域的每根光纤顶端均加装了非均匀介质纤维透镜,可有效解决观测区域重叠的问题,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同时软件部分采用发布-订阅对象行为型设计模式,通过建立动态图元与试验数据之间的松散耦合实现了图形组态功能,增强了系统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实现结果表明,系统为研究和提高塑壳断路器尤其是应用气吹来弧技术的新一代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提供了更先进的精确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运动 光电测试 塑壳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间隙模型的直流输电线路极间短路电弧运动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胜辉 詹振宇 +4 位作者 陈维江 杨广华 王华倩 邓畅宇 律方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53-2358,共6页
为解释直流输电线路被异物短接时出现的多次重合闸不成功的现象,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对直流输电线路极间短路电弧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短路电弧受到磁场力、热浮力及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将电弧离散为电流元,计算每... 为解释直流输电线路被异物短接时出现的多次重合闸不成功的现象,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对直流输电线路极间短路电弧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短路电弧受到磁场力、热浮力及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将电弧离散为电流元,计算每个电流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得到了电弧的速度控制方程。在试验室中观测了直流电压作用下短间隙模型线路极间短路时电弧的运动形态,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链式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现场实际线路中极间短路时的电弧运动特性。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极间短路电弧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热浮力及电磁力的作用会出现上拱,同时短路电弧弧根沿导线运动与初始位置之间存在较大位移,导致电弧与跨接异物相脱离,不能有效灼烧异物,从而出现多次闪络和重合闸不成功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异物 极间短路 电弧运动 重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继电器电弧运动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曹启纯 刘向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4699-4707,共9页
电弧是影响高压直流继电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电弧运动特性及其灭弧措施对提高其电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建立了高压直流继电器电弧等离子体的三维数学模型,对不同外加磁场、不同银蒸气浓度和增设纵向... 电弧是影响高压直流继电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电弧运动特性及其灭弧措施对提高其电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建立了高压直流继电器电弧等离子体的三维数学模型,对不同外加磁场、不同银蒸气浓度和增设纵向绝缘栅片条件下的电弧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电弧电压;通过计算弧根的位置坐标对电弧运动进行表征,得到弧根运动曲线。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燃弧过程,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触头烧蚀产生的银蒸气不利于电弧的熄灭并阻碍电弧运动;外加磁场作用下触头断开后的一段时间内,电弧在较小范围内做随机运动,是造成烧蚀的主要阶段,增大外加磁场有利于缩短随机运动时间;增设纵向绝缘栅片将提高电弧电压,加快电弧的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运动 弧根 磁流体动力学 高压直流继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运动通道对低压限流断路器开断过程重击穿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勇 陈德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共7页
以双断口断路器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气流场数值分析和试验角度探讨了不同电弧运动通道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有利于抑制断路器开断过程电弧重击穿现象的收缩型电弧通道。
关键词 低压降流 断路器 击穿现象 电弧运动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网系统离线电弧在低气压环境下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昱涵 杨泽锋 +4 位作者 鲁超 母婷佑 魏文赋 高国强 吴广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412-5420,共9页
弓网电弧是影响列车弓网系统稳定受流的重要因素,研究电弧的运动特性对提高弓网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及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川藏铁路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压的降低使得弓网电弧的运动特性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有显著差异。为了... 弓网电弧是影响列车弓网系统稳定受流的重要因素,研究电弧的运动特性对提高弓网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及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川藏铁路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压的降低使得弓网电弧的运动特性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有显著差异。为了探明高海拔地区的弓网电弧运动特性,建立二维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气压等级、气流强度、接触线廓形条件下电弧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不同条件下电弧的运动发展特征;通过弧根位置–时间曲线对电弧运动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降低,电弧直径增大,体积也随之增大,相对常压下运动发展更为缓慢;在气流作用下电弧整体温度降低,电弧电压波动频率及波动幅值增大,弧根跳跃更为频繁,气流越强,弧根停滞时间越短,稳定性越差,越容易熄灭;适当采用半径更大的接触线或减小接触线底部的曲率可以有效地加快电弧运动,减少电弧长时驻留的情况,从而减轻电弧对电极的烧蚀。研究结果为高海拔地区的电弧防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运动特性 低气压 强气流 磁流体动力学 弓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断路器中电弧的运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文凯 《高压电器》 CAS 1987年第3期52-56,共5页
1.简介 当真空断路器触头分开时,会产生金属蒸气电弧放电,在电弧电流超过10kA时,自生磁场会使电弧产生严重的收缩。 触头局部过热不仅会引起触头严重烧损,而且会降低触头的开断能力。这是由于产生高密度金属蒸气的缘故。因而就很有必要... 1.简介 当真空断路器触头分开时,会产生金属蒸气电弧放电,在电弧电流超过10kA时,自生磁场会使电弧产生严重的收缩。 触头局部过热不仅会引起触头严重烧损,而且会降低触头的开断能力。这是由于产生高密度金属蒸气的缘故。因而就很有必要研究电弧的运动特性。 以前主要通过光学方法(例如高速摄影法)对装有观察窗的真空灭弧室进行研究。对于实际真空灭弧室,可以利用测量灭弧室周围磁场变化来反映电弧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 触头 霍尔片 开距 真空断路器 电弧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风作用下弓网电弧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徐跃 陈欢 +2 位作者 钱鹏宇 母婷佑 杨泽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207,215,共9页
弓网受流是高速列车获取电能的唯一途径。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受电弓与接触网间电气与机械的耦合损伤加剧,限制了列车速度的进一步提升。电弧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利用电弧作为中间媒介进行大功率能量传输具有可行性... 弓网受流是高速列车获取电能的唯一途径。随着电气化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受电弓与接触网间电气与机械的耦合损伤加剧,限制了列车速度的进一步提升。电弧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利用电弧作为中间媒介进行大功率能量传输具有可行性,电弧传能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实际应用过程中,弓网电弧处于开放大气环境,干扰气流无法避免,电弧稳定性下降,成为电弧传能技术应用的关键难点。搭建弓网电弧实验平台,系统研究干扰风作用下的电弧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电压的提升,纯碳材料电子发射方式由热发射向热场致协同发射转变,电弧维持能力由非线性增长向线性增长转变;电弧电流的增大可显著提高电弧维持能力,但也使得电弧电压波动范围减小;不同间隙、不同电流大小条件下,电弧运动模式存在“弧根随机跳跃型-弧根规则跳跃型-钟罩型”的转变。研究结果可丰富特殊环境下的空气电弧理论,并为未来高速铁路的柔性电弧传能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弓网电弧 电弧稳定性 干扰气流 电弧运动特性 电弧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kV复合绝缘子棒形并联间隙工频电弧疏导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司马文霞 张智 +5 位作者 杨庆 袁涛 叶轩 廖永力 罗兵 李锐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114-121,226,共8页
绝缘子串加装并联间隙装置后,可以疏导工频续流从而保护绝缘子。并联间隙的导弧性能对于绝缘子串的保护至关重要,因而深入了解电弧在间隙电极上的疏导过程及电弧运动特性非常必要。基于此,该文开展了短路电流大小为500A和15.75kA的燃弧... 绝缘子串加装并联间隙装置后,可以疏导工频续流从而保护绝缘子。并联间隙的导弧性能对于绝缘子串的保护至关重要,因而深入了解电弧在间隙电极上的疏导过程及电弧运动特性非常必要。基于此,该文开展了短路电流大小为500A和15.75kA的燃弧试验研究。试验中使用高速摄像仪记录下了电弧运动过程,通过观察试验拍摄的图片分析了电弧的运动特性。利用之前研究建立的长间隙交流电弧模型,仿真计算了与试验电流大小相同的电弧运动过程。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可知,对于弧根的运动情况,二者基本一致。虽然在弧柱的运动形态上稍有差异,但弧柱的运动滞后于弧根的情况是一致的。因此,电弧运动仿真模型的精确性较高,可用于分析并联间隙装置的导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间隙装置 绝缘子串 燃弧试验 电弧运动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空气电弧动态特性仿真及分析 被引量:63
17
作者 吴翊 荣命哲 +1 位作者 杨茜 胡光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43-148,共6页
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商用软件包二次开发的基础上针对低压断路器简化灭弧室,采用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建立了三维电弧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描述了电弧弧柱收缩、等离子体喷流和电弧形态等相关现象,研究发现磁场、出气口面积的增大... 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商用软件包二次开发的基础上针对低压断路器简化灭弧室,采用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建立了三维电弧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描述了电弧弧柱收缩、等离子体喷流和电弧形态等相关现象,研究发现磁场、出气口面积的增大可加速电弧运动,但出气口面积到达一定程度后,其大小变化对电弧运动的影响很小,而栅片的存在则对灭弧室气流具有一定阻挡作用。电弧运动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断路器 电弧运动 仿真 磁流体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影响的潜供电弧自熄特性计算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颜湘莲 陈维江 +1 位作者 王承玉 李志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共6页
风是影响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的重要因素,从电弧运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计及风影响的潜供电弧自熄特性。利用链式电弧模型,分析电弧受到的电动力、空气阻力和风载荷,获得电弧运动速度控制方程,建立考虑风载荷的潜供电弧运动模型。利用电弧... 风是影响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的重要因素,从电弧运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计及风影响的潜供电弧自熄特性。利用链式电弧模型,分析电弧受到的电动力、空气阻力和风载荷,获得电弧运动速度控制方程,建立考虑风载荷的潜供电弧运动模型。利用电弧自熄的长度判据,提出了计算电弧自熄特性的仿真流程。通过比较电弧受到的风载荷与电动力,分析了在不同电流下风对电弧运动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了风向和风速对燃弧时间及分散性的影响。最后对潜供电弧自熄时间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电弧运动模型能有效计及风对潜供电弧的运动和自熄特性的影响,燃弧时间计算值与实测时间基本相符,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供电弧 电弧运动模型 风载荷 电弧长度判据 燃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图形组态功能的电弧快速光纤测试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志鹏 陈德桂 +2 位作者 李兴文 刘洪武 向洪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39-1042,1051,共5页
研究开发了一整套新型二维光纤系统用于低压塑壳断路器(MCCB)开断过程电弧运动形态的测试.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观察者对象行为型设计模式,通过建立动态图元与实验数据之间的松散耦合实现了图形组态功能,增强了系统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从而... 研究开发了一整套新型二维光纤系统用于低压塑壳断路器(MCCB)开断过程电弧运动形态的测试.系统的软件部分采用观察者对象行为型设计模式,通过建立动态图元与实验数据之间的松散耦合实现了图形组态功能,增强了系统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从而对MCCB中电弧运动形态进行有效地仿真分析.采用非均匀介质纤维透镜,在观察原理上解决了光纤测试系统观测区域重叠的问题.电路设计采用全硬件控制逻辑,使大量数据的同步实时高速采集过程不再受微处理器总线操作周期与容量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直接观测电弧的运动形态,为研究和提高塑壳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精确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运动 光电测试 图形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电极MAG焊电弧行为
20
作者 郑森木 高洪明 刘鑫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100,118,共4页
用高速摄像系统和电流电压采集模块对带状电极MAG焊工艺电弧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状电极MAG焊电弧呈非柱对称分布,电弧截面从钢带端部到母材逐渐由椭圆形过渡到圆形.随焊接工艺参数的增大,电弧能量提高,钢带端部由多个电弧共存转... 用高速摄像系统和电流电压采集模块对带状电极MAG焊工艺电弧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状电极MAG焊电弧呈非柱对称分布,电弧截面从钢带端部到母材逐渐由椭圆形过渡到圆形.随焊接工艺参数的增大,电弧能量提高,钢带端部由多个电弧共存转变为一个电弧燃烧,电弧沿钢带无规律的紊乱运动转变为较稳定的左右摆动,进而转变为不发生明显摆动的稳定状态,形态上由分散的不规则的电弧转变为挺度高、能量集中的稳定电弧,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波形能反映电弧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电极MAG焊 SUS304不锈钢带 电弧形态 电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