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限流熔断件弧前时间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金立军 马志瀛 +1 位作者 徐黎明 苏方春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满足高压组合电器配合特性的需要,对高压限流熔断器的熔断件在转移电流区域内的时间—电流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减小熔断件的弧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转移电流,并提出了减小熔断件弧前时间的具体措施。通过具体实验对计算结果及研究方... 为了满足高压组合电器配合特性的需要,对高压限流熔断器的熔断件在转移电流区域内的时间—电流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减小熔断件的弧前时间能有效地降低转移电流,并提出了减小熔断件弧前时间的具体措施。通过具体实验对计算结果及研究方案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式熔断器 电弧时间 熔断器 数值分析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ayr模型的弓网离线电弧仿真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乔凯 刘文正 +2 位作者 张坚 王天宇 龚兆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142,共5页
弓网离线电弧对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网导线具有烧饬作用,严重危害列车的运行安全。首先介绍Mayr电弧模型,并基于能量平衡理论和横向吹弧理论,对弓网离线电弧弧柱的能量过程进行数学分析,研究高速气流对电弧耗散功率的影响。确立电弧耗散功... 弓网离线电弧对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网导线具有烧饬作用,严重危害列车的运行安全。首先介绍Mayr电弧模型,并基于能量平衡理论和横向吹弧理论,对弓网离线电弧弧柱的能量过程进行数学分析,研究高速气流对电弧耗散功率的影响。确立电弧耗散功率Ploss和车速v、电流I和离线间距l之间的函数关系,对Mayr电弧模型进行改进。然后运用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改进的Mayr电弧模型。最后对比分析弓网离线电弧仿真波形和实验波形,验证搭建的弓网离线电弧模型的合理性。结论如下: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和离线间距的增大,气流对电弧的吹弧作用更加显著,电弧耗散功率增加,燃弧尖峰电压和熄弧尖峰电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离线电弧 改进Mayr电弧模型 电弧耗散功率 电弧时间常数 运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gowski线圈监测开关开合电弧电流过程的研究
3
作者 许学勤 谭向宇 《现代电力》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为了检测开关的开合过程,在试验中分别采用阻性、感性和容性负载,基于带宽为3Hz^7.54MHz的Rogowski线圈电流传感器,测量开关开合操作时电弧电流信号。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采用滞后电弧电流作为描述间隙处于电流过零时的情形;当开关处... 为了检测开关的开合过程,在试验中分别采用阻性、感性和容性负载,基于带宽为3Hz^7.54MHz的Rogowski线圈电流传感器,测量开关开合操作时电弧电流信号。当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采用滞后电弧电流作为描述间隙处于电流过零时的情形;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采用预击穿电弧和蹦跳电弧作为表征连接表面状态的参数。试验结果显示电流传感器能够有效获得开关动作时的电弧电流,并且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应用于在线监测开关开合过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GOWSKI 电弧电流 电流传感器 电弧时间 开关开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金属氧化物触点材料电弧侵蚀退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涛 张继 +2 位作者 穆成法 祁更新 杨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2-1072,共11页
本文简述了银金属氧化物触点材料的发展历程,综述回顾了典型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电弧光谱特性、表面侵蚀结构演化、材料性能参数以及电弧侵蚀退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弧持续时间、材料转移(或材料质量损失)、接触电阻等特征参... 本文简述了银金属氧化物触点材料的发展历程,综述回顾了典型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电弧光谱特性、表面侵蚀结构演化、材料性能参数以及电弧侵蚀退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弧持续时间、材料转移(或材料质量损失)、接触电阻等特征参数是导致电接触材料失效的关键因素,对电接触材料性能退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优化灭弧室构造、非对称性配对、掺杂改性或引入磁性相等技术手段可以降低电弧持续时间,减轻表面烧蚀程度;借助电弧光谱学、数值计算与模拟仿真等技术,构建了触点材料的失效模式,包括“蒸发-分解-熔桥-喷溅”侵蚀模式、颗粒飞溅-沉积、常量k值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触点材料的设计原理与关键影响因素,为原创性研发全面替代Ag/CdO的高性能电接触材料奠定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材料 电弧侵蚀 电弧持续时间 质量损失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壳断路器触头分断速度定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叶忻泉 赵荣祥 吴茂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8-453,共6页
针对塑壳断路器触头分断速度计算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量计算触头分断速度的方法.该方法分析了解扣后触头机构各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和运动关系,利用质点系动能原理,以等效杆代替触头连杆机构,结合微分方法精确地计算出触头分断过程中... 针对塑壳断路器触头分断速度计算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量计算触头分断速度的方法.该方法分析了解扣后触头机构各杆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和运动关系,利用质点系动能原理,以等效杆代替触头连杆机构,结合微分方法精确地计算出触头分断过程中各杆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关系式,以及机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力矩,并求解出触头分断速度.结果表明,以DZ20J-100塑壳断路器为实例计算得到的触头分断速度和分断时间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壳断路器 触头分断速度 电弧停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分断速度对电感分断放电特性的影响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永秀 王骑 王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754-762,共9页
工作于爆炸性环境的电气电子设备在发生断路故障时,电感元件产生的电弧可能引燃易燃易爆气体,严重危及煤矿井下等危险性工作环境的人身及设备安全。电极分断速度v作为非电气参数,与电感L、分断初始电流I0等电气参数一样会对电弧放电特... 工作于爆炸性环境的电气电子设备在发生断路故障时,电感元件产生的电弧可能引燃易燃易爆气体,严重危及煤矿井下等危险性工作环境的人身及设备安全。电极分断速度v作为非电气参数,与电感L、分断初始电流I0等电气参数一样会对电弧放电特性产生影响。在IEC安全火花试验规程中规定电极以恒定速度(25 cm/s)分离,而实际工况下故障点分断速度是随机的,因此即使符合IEC安全火花试验规程的本质安全电路在特定分断速度下也有可能引燃爆炸性气体。通过IEC安全火花试验装置对电感电路分断放电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电弧放电时间T L随电极分断速度v的增加近似呈指数规律减小,最终趋于稳定值,并随电感L和分断初始电流I0增加而增长;初始电弧电阻Rarc0随分断初始电流I 0增大而减小;电极分断速度v主要影响电弧电阻Rarc的增长速度,而电感L对电弧电阻Rarc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根据电弧功率的变化趋势,将其分为上升、稳定、衰减3个阶段。在上升阶段中,最大电弧功率Parcmax随分断初始电流I0增大而增大;稳定阶段中,电感L越大,电弧功率Parc的减小速度越慢;电极分断速度v的增大加快电弧功率从稳定阶段向衰减阶段的转化。基于函数回归分析和线性叠加定理建立电极分断速度v与电弧放电时间TL的关系表达式。考虑电极分断速度,提出了一种电弧等效电阻模型,通过莱文贝格-马夸特优化算法确定模型特征参数,推导出电弧电压、电流、功率及能量的关系表达式,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及所提出的电弧等效电阻模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理论计算和试验表明电弧功率Parc和电弧能量Warc均随电极分断速度v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极分断速度v的增大有助于减小电路故障时的电弧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分断放电 电极分断速度 电弧放电时间 电弧电阻 电弧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真空断路器大电流强迫换流分断特性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3
7
作者 彭振东 杨晨光 +3 位作者 李博 涂煜 沙新乐 邹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3-609,共7页
基于有源强迫换流技术实现的直流真空断路器容易向中高压大容量场合拓展,是直流分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10 kV级直流真空断路器,进一步分析了大电流换流分断特性,并开展了换流分断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燃弧电流峰值23 k... 基于有源强迫换流技术实现的直流真空断路器容易向中高压大容量场合拓展,是直流分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10 kV级直流真空断路器,进一步分析了大电流换流分断特性,并开展了换流分断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燃弧电流峰值23 kA、电弧电流下降率300 A/μs条件下,真空断路器无法在电弧电流零点可靠熄弧分断,且真空间隙的弧后介质恢复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分散性。为了改善大电流弧后介质恢复特性,提出了串联二极管的直流真空断路器换流分断方案,利用二极管的反向阻断作用为大电流真空电弧提供一段"零休"时间。相同分断参数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二极管反向阻断期间,尽管真空间隙可能会不断地重复进行"介质恢复–介质击穿–介质恢复"过程,但在此阶段的介质击穿不会导致电弧重燃,真空间隙最终均能在换流电容电压变为正极性前建立足够的介质强度,实现对直流大电流的可靠分断;同时在试验条件下,被试真空断路器弧后至少需要85μs才能完全恢复介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强迫换流 直流真空断路器 串联二极管 介质恢复 电弧“零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