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氧位置对电弧加热等离子体发生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宇辉 王一白 +1 位作者 代晓松 王硕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7-1182,共6页
等离子体发生器被广泛应用于再入飞行器热防护地面试验中,而对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数值仿真可以预估发生器性能,对发生器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通过耦合磁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和N-S方程,对自主设计的氮氧等离子体发生器进行了数值... 等离子体发生器被广泛应用于再入飞行器热防护地面试验中,而对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数值仿真可以预估发生器性能,对发生器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通过耦合磁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和N-S方程,对自主设计的氮氧等离子体发生器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获得了发生器内部的温度场与速度场,以及氮氧的组分分布以及出口气流部分气动热力学参数,并讨论了注氧位置对发生器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发生器通道内,电弧的热能转化为工质内能,工质通过收缩-扩张型喷管以后将部分内能转化为动能,达到超音速,同时注氧位置前置可以使射流混合更充分,获得更好的射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加热等离子体发生器 数值模拟 气动热力学 注氧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受限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争论 成剑 栗保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电热化学发射中 ,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重要阶段。该文在自由喷射等离子体发生器实验装置上分别对不同毛细管几何参数、不同贮能水平以及不同毛细管材料等 3种情况进行了放电实验研究及分析 ,得出了负载效率、峰值电流。
关键词 高压 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 毛细管 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栗保明 李鸿志 袁伟群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2000年第4期14-19,31,共7页
通过衬套材料消融补充等离子体从而控制电弧生长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一个总贮能800kJ的模块化电容基脉冲功率源系统为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强流放电提供电能输入,在一定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脉冲功率源初始... 通过衬套材料消融补充等离子体从而控制电弧生长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一个总贮能800kJ的模块化电容基脉冲功率源系统为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强流放电提供电能输入,在一定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脉冲功率源初始放电参数、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参数以及消融材料对消融控制电弧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借助于理论分析,也可定性获得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压力和温度对上述影响参量变化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控制电弧 等离子体发生器 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理论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成剑 栗保明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电热化学发射中,烧蚀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重要阶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喷管式的毛细管进行实验和理论分析。但喷管式的毛细管却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因此,笔者提出了采用中心电弧式的毛细管,并从... 电热化学发射中,烧蚀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重要阶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喷管式的毛细管进行实验和理论分析。但喷管式的毛细管却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因此,笔者提出了采用中心电弧式的毛细管,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描述,同时针对一种通用的材料———聚乙烯在多种贮能条件下进行了放电实验研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实验表明: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电弧稳定性以及能量转换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电弧 等离子体发生器 毛细管 放电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煤粉点火的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佺 査俊 +2 位作者 周志鹏 白冰 夏维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01-1304,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煤粉点火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实验研究了发生器电弧的电压特性,对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气压范围进行了性能评估,并得出了气压与电弧电压的对应曲线,利用焓探针测量了发生器出口轴线方向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此... 介绍了一种用于电站锅炉煤粉点火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实验研究了发生器电弧的电压特性,对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气压范围进行了性能评估,并得出了气压与电弧电压的对应曲线,利用焓探针测量了发生器出口轴线方向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此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工作稳定可靠,工作气压范围广,发生器出口50mm处轴线温度超过3300K,有效点火长度可以达到500mm,有利于点燃煤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点火 等离子体发生器 电弧电压 等离子体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间隙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主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夏胜国 刘克富 +1 位作者 秦实宏 潘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通过在约1 kJ电能水平上对两间隙聚乙烯毛细管的消融放电实验,研究了毛细管的几何尺寸、主放电电容初始放电电压等参数变化时及同一毛细管重复放电时的放电规律。结果表明:主放电电容初始充电电压相同时毛细管尺寸的变化对放电功率的影... 通过在约1 kJ电能水平上对两间隙聚乙烯毛细管的消融放电实验,研究了毛细管的几何尺寸、主放电电容初始放电电压等参数变化时及同一毛细管重复放电时的放电规律。结果表明:主放电电容初始充电电压相同时毛细管尺寸的变化对放电功率的影响很小;毛细管尺寸相同时,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大其放电电流、功率均明显增大,而电弧电阻相应减小;小能量情况下的消融控制电弧毛细管放电非定常流动特征不强,放电处于准稳态的时间随毛细管长度的增大、充电电压的降低而减小;在重复放电次数不很大时各次放电特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 放电特性 消融控制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间隙毛细管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主放电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夏胜国 刘克富 何俊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9-993,共5页
消融放电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具有密度高和温度相对低的特性,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1维流体模型对两间隙毛细管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的主放电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模型考虑了焦耳热效应和管壁烧蚀... 消融放电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等离子体射流具有密度高和温度相对低的特性,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1维流体模型对两间隙毛细管等离子体射流发生器的主放电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模型考虑了焦耳热效应和管壁烧蚀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在管壁消融这种反馈稳定机制作用下,毛细管放电处于准稳态,其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在放电期间保持恒定。在放电能量为1 kJ的条件下,聚乙烯毛细管等离子体温度可达3 eV,电子密度可达1025m-3量级,射流速度接近10 km/s。改变放电输入的焦耳热功率密度,等离子体温度和速度变化较小,但气压、质量密度以及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等特性参数均可以获得较大幅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放电 消融控制电弧 等离子体发生器 等离子体射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双管式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性能研究
8
作者 郭志 刘志敏 王硕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利用实验手段研究了双管式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特性,包括旋流进气特性、伏安特性和运行热效率等,建立了基于双管式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旋流流速对电极烧蚀速率有较大影响,电弧电压降和发生器热效率随电流增加而下... 利用实验手段研究了双管式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特性,包括旋流进气特性、伏安特性和运行热效率等,建立了基于双管式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旋流流速对电极烧蚀速率有较大影响,电弧电压降和发生器热效率随电流增加而下降,发生器热效率随气流量增大而增大。根据相似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负电弧动态电阻伏安特性。以上研究可为大功率、长寿命双管式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开发及其在材料制备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式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 伏安特性 运行热效率 电极烧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W级氢电弧加热发动机非平衡等离子体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维平 魏福智 王海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14-1620,共7页
为对10kW级氢电弧加热发动机中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热力学及化学非平衡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的数学物理模型中引入重粒子和电子能量方程考察发动机喷管内等离子体流动的热力学非平衡特性;引入氢原子、氢离子组分方程,结合总体连续方程和... 为对10kW级氢电弧加热发动机中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热力学及化学非平衡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的数学物理模型中引入重粒子和电子能量方程考察发动机喷管内等离子体流动的热力学非平衡特性;引入氢原子、氢离子组分方程,结合总体连续方程和适当的化学反应,考察发动机喷管内等离子体流动的化学非平衡特性;数值计算所需的热力学和输运性质在求解过程中按照当地条件参数计算;控制方程组采用基于Roe格式的数值方法进行离散求解。计算获得的发动机性能参数与文献报道结果相比合理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喷管内壁面,电子和重粒子的温度差远大于沿发动机轴线的二者之差,说明在发动机内壁面附近电子和重粒子偏离热平衡状况比较明显。通过对各种氢组分在发动机内分布及演化过程分析表明,在发动机出口等离子体流动处于化学非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弧加热发动机 双温度 热力学 输运性质 化学非平衡 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加热发动机喷出等离子体静电单探针测量
10
作者 何艳 汤海滨 张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894,共6页
应用静电单探针测量了kW级电弧加热发动机喷出等离子体参数分布。发动机以氮气为推进剂,测量范围为距离发动机喷口1.25~15cm,实验中真空舱压力为3~5Pa。实验获得了电子温度和电子数密度沿不同轴向位置和径向位置的变化规律,电子温度为... 应用静电单探针测量了kW级电弧加热发动机喷出等离子体参数分布。发动机以氮气为推进剂,测量范围为距离发动机喷口1.25~15cm,实验中真空舱压力为3~5Pa。实验获得了电子温度和电子数密度沿不同轴向位置和径向位置的变化规律,电子温度为0.4~0.8eV,电子数密度为1.2×1017~1.25×1018m-3。对比研究发现,N2为推进剂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数密度均大于N2-H2为推进剂的情况,但前者发散角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加热发动机 静电单探针 等离子体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电弧等离子体超声速喷管流动装置
11
作者 岳斌 乐嘉陵 鲍伟仪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笔者在已研制的壁稳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基础上,改进了阳极结构、加置Laval喷管,建立了一套可长期连续运行的高稳定性电弧等离子体超声速喷管流动装置,超声速电弧射流的不稳定度为1%(纯氩)和3%(氮氩),电弧射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再现性... 笔者在已研制的壁稳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基础上,改进了阳极结构、加置Laval喷管,建立了一套可长期连续运行的高稳定性电弧等离子体超声速喷管流动装置,超声速电弧射流的不稳定度为1%(纯氩)和3%(氮氩),电弧射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再现性和对称性。测量表明:超声速电弧射流的电子温度沿流动方向呈现出波浪形周期升降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管流动 高稳定性 超声速 装置 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 Laval喷管 阳极结构 连续运行 不稳定度 变化规律 流动方向 电子温度 射流 对称性 再现性 波浪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的产生、控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中洋 李淩豪 +1 位作者 孙红梅 倪国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76-2890,共15页
电弧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受自收缩特性的影响,造成的温度梯度大、高温区体积小,制约了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基于电弧发生技术,通过多种调控手段获得大体积均匀热等离子体,在热喷涂、微纳粉体制备和煤制乙... 电弧等离子体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受自收缩特性的影响,造成的温度梯度大、高温区体积小,制约了该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基于电弧发生技术,通过多种调控手段获得大体积均匀热等离子体,在热喷涂、微纳粉体制备和煤制乙炔等领域,已展示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从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应用需求入手,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在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从产生的方式上,介绍了多相交流、多电极直流和磁驱动旋转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并分别阐述了大尺寸热等离子体产生的基本原理和电弧的基本特征;在电弧特性控制方面,基于发生器结构特征,从电极几何位形、气流驱动和磁场驱动等几个方面,汇总了等离子体的调控方法及其调控机制,论述了它们对等离子体位形、动态特性和流动特性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大尺寸电弧等离子体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其研究进展,围绕着应用痛点,进一步凝练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电弧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升级和新领域应用的拓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 大尺寸热等离子体 发生器 等离子体控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弧等离子体沉积设备的喷咀式喷射器
13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专利 通用电气公司 美国 纽约州 电弧等离子体沉积 设备 喷咀式喷射器 电弧点燃器 等离子体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等离子体射流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克富 夏胜国 潘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9-662,共4页
 毛细管放电等离子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脉冲高能粒子源,可以产生高温、高密和高速等离子体射流,具有推进、发射、加速等功能,可以加热或引燃化学工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毛细管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国内...  毛细管放电等离子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脉冲高能粒子源,可以产生高温、高密和高速等离子体射流,具有推进、发射、加速等功能,可以加热或引燃化学工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毛细管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毛细管等离子体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引起我国对这一技术研究的重视,促进毛细管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放电 等离子体 射流技术 电弧放电 电热化学发射 废物处理 毛细管等离子体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能助力中国工业碳中和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维东 施凯 +2 位作者 王城 王昊敏 陈仙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79-2795,共17页
中国重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超过70%.等离子体能技术对重工业“碳中和”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对等离子体能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综述.针对重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性问题,提出基于可再生能源电力产生等离子体能供... 中国重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超过70%.等离子体能技术对重工业“碳中和”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本文对等离子体能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综述.针对重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性问题,提出基于可再生能源电力产生等离子体能供热的传统工业低碳流程再造的技术路线:在高炉腰腹下端或炉旁、水泥窑分解炉下部或炉旁分别安装等离子体反应器;将高炉、水泥旋窑分解炉排出的煤气净化处理和CO_(2)分离;将分离出的CO_(2)与生物质或煤粉送入等离子体反应器,由等离子体加热生成高温煤气:高温煤气进入高炉作为铁矿石还原剂并提供炼铁所需能量;在分解炉内高温煤气热解碳酸盐,并对分解炉下行的生料预热;分离出CO_(2)的纯煤气用于燃料、化工合成原料,和/或高效燃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调峰;配备电解水制氢用于补充煤气化工合成氢源,制氢和等离子体能可作为深度可调电力负荷;快速启停等离子体气化煤制乙炔代替电石乙炔工艺.分析了流程的经济技术性,提出了低碳流程再造相关的等离子体能关键技术问题.基于等离子体能的传统工业低碳流程再造,结合电解水制氢,构建了钢铁冶金、水泥企业能源系统及至工业能源互联网,实现传统工业化石燃料替代、CO_(2)高效转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功率平衡,从而助力中国重工业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弧等离子体 碳中和 工业加热 二氧化碳利用 电力负荷调节 化学储能 工业能源 互联网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湍流模型的电弧加热等离子射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镇志 陈雄 +1 位作者 周长省 王轶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0-1224,共5页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在Fluent中添加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添加特殊源项和自定义标量,对电弧加热等离子体射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不同湍流模型时计算得到氢等离子体射流速度场与温度场,探讨了发动机内速度场与温度场...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在Fluent中添加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添加特殊源项和自定义标量,对电弧加热等离子体射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不同湍流模型时计算得到氢等离子体射流速度场与温度场,探讨了发动机内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心轴线上的温度、速度分布,并与文献中同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标准k-ε模型和标准k-ω模型时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而采用剪切应力传输(SST)k-ω模型时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最大误差约为9.3%。因此采用SSTk-ω模型模拟电弧加热等离子体射流时,更能体现等离子体射流核心区层流这一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电弧加热发动机 等离子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电弧加热等离子发动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镇志 陈雄 +1 位作者 李映坤 周长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为了研究电弧加热等离子发动机的内外流场特性,采用基于磁矢量势的磁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添加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添加特殊源项和自定义标量,对自主设计的超音速电弧加热等离子发动机流动特性进行数值研究... 为了研究电弧加热等离子发动机的内外流场特性,采用基于磁矢量势的磁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添加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添加特殊源项和自定义标量,对自主设计的超音速电弧加热等离子发动机流动特性进行数值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不同工作电流下发动机内外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以及中心轴线上电压和电流密度分布。算例验证表明在Fluent中添加UDF程序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等离子体射流。计算结果表明:工作电流对等离子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有重要的影响,增加工作电流大小能够明显增加流场的温度和速度,但工作电流对等离子体射流的马赫数影响较小,细喷嘴电弧加热等离子发动机得到上升的伏安特性。为电弧加热等离子发动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加热发动机 工作电流 等离子体射流 伏安特性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加热发动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汉基 冯学章 +3 位作者 刘文喜 张志远 蒋远大 庞红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48,共8页
介绍一种低功率电弧加热发动机系统的实验研究。该系统包括电源,点火系统,推进剂供给系统,发动机本体和一些测量设备。用氮和氩对不同的喷口喉道直径(0.6mm~1mm),不同的质量流率(20mg/s~100mg/s),不同... 介绍一种低功率电弧加热发动机系统的实验研究。该系统包括电源,点火系统,推进剂供给系统,发动机本体和一些测量设备。用氮和氩对不同的喷口喉道直径(0.6mm~1mm),不同的质量流率(20mg/s~100mg/s),不同的电源电压(80V~150V)进行了性能研究。所有试验都是在直径为1m,长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控制 等离子体推进 电弧加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率氩电弧加热发动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少霞 王海兴 +2 位作者 陈熙 潘文霞 汤海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39-1542,共4页
采用可求解可压缩流动与传热的全速度SIMPLE算法,对低功率氩电弧加热发动机内部的传热与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电弧加热发动机内的温度、速度、马赫数及流线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电弧加热发动机内最高温度出现在阴极下游附近中心轴线... 采用可求解可压缩流动与传热的全速度SIMPLE算法,对低功率氩电弧加热发动机内部的传热与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电弧加热发动机内的温度、速度、马赫数及流线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电弧加热发动机内最高温度出现在阴极下游附近中心轴线处,这是因为电弧在阴极表面收缩形成阴极弧点,从而焦耳热成为该高温区的主要加热机制;沿着发动机中心轴线,气体温度和速度开始时随着距阴极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然后在等离子体流向喷管出口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和速度逐渐下降。此外还详细考察了弧电流变化对电弧加热发动机内部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计算获得的发动机流量和比冲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加热发动机 等离子体 流动与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加热器高温流场激光吸收光谱诊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徽 陈连忠 +2 位作者 林鑫 欧东斌 董永辉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气流温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是定量评估电弧加热器运行参数和流场品质的关键,常规测试手段难以适应电弧加热器内高温气流的恶劣环境,电弧加热器等离子体气流诊断研究一直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选用原子O(777.19nm)谱... 气流温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是定量评估电弧加热器运行参数和流场品质的关键,常规测试手段难以适应电弧加热器内高温气流的恶劣环境,电弧加热器等离子体气流诊断研究一直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选用原子O(777.19nm)谱线,基于局部热化学平衡等离子体假设,对电弧加热器内高温离解空气(>5000K)试验气流进行在线诊断。试验测得了总焓H0=15.8,17.4MJ/kg 2组工况下,电弧加热器内等离子体气流温度和原子O粒子数密度。2组工况获得平均气流温度分别为5843和6047K,对应高温平衡气流表获得气流温度为5950和6335K。测得加热器运行稳定后2组工况的原子O总粒子数密度在(1.1~1.2)×1018cm-3之间,低能级5S02粒子数密度在(1.0~1.6)×1010cm-3之间,2组工况原子O总粒子数密度的差异与NASA-CEA平衡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电弧加热器气流局部热力学平衡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工作验证了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可作为高焓电弧加热器常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电弧加热 等离子体流场诊断 原子氧粒子密度 气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