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容量
1
作者 鲍伟勇 《农村电工》 2002年第4期29-29,共1页
用万用表测量电容的正反向电阻可以检测电容器的好坏,若将测量方法稍加扩展,还可以测量出电容的容量. 1接线和时间测量时万用表的正、负表笔分别接电容的负极、正极,电路中的电流为It=式中--电路中的初始电流I0;
关键词 万用表 测量 电容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电容容量的确定
2
作者 杭明 《江苏电机工程》 1994年第3期23-28,共6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以费用现值最小为原则.确定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电容容量的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无功补偿 电容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容量可信度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73
3
作者 张宁 康重庆 +4 位作者 肖晋宇 李晖 王智冬 史锐 王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4,共13页
风电容量可信度定义为等可靠性前提下风电机组可以替代的常规机组的容量占风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是衡量风电对电力系统充裕度贡献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风电的大规模并网,风电容量可信度将成为电力规划中电力平衡的重要指标。综述了风电容... 风电容量可信度定义为等可靠性前提下风电机组可以替代的常规机组的容量占风电装机容量的比例,是衡量风电对电力系统充裕度贡献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风电的大规模并网,风电容量可信度将成为电力规划中电力平衡的重要指标。综述了风电容量可信度的定义与主要计算方法,总结了风电容量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风电容量可信度的变化机理,展望了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量可信度 风电可信容量 风电场可靠性模型 可靠性 蒙特卡洛法 峰荷负荷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贮氢合金 RE(NiCoMnAl)_5 的相结构与电容量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超群 靳红梅 +4 位作者 李国勋 蒋利军 王瑞坤 王永兰 郭宏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研究了AB5型稀土贮氢合金RE(NiCoMnAl)5在A侧组分改变下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侧Nd(或Pr)=0.2时La0.8RE0.2(NiCoMnAl)5合金的放电容量达最高值(320mA... 研究了AB5型稀土贮氢合金RE(NiCoMnAl)5在A侧组分改变下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侧Nd(或Pr)=0.2时La0.8RE0.2(NiCoMnAl)5合金的放电容量达最高值(320mAh/g);La1-xNdx(NiCoMnAl)5合金的晶胞体积随组分x呈线性减小,少量的Nd替换对放电容量有良好的影响;退火处理改善了合金的放电容量,但起始活化较慢,可能与表面氧化物的生成有关;快凝条件下晶体织构生长及一次枝晶细化,因而有利于电化学综合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合金 相结构 电容 电极 材料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风力发电容量预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冬雷 王丽婕 +2 位作者 郝颖 胡国飞 廖晓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622,共6页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富锦风电场风电机组发电容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通过长自回归模型法建立了基于这些数据的自回归模型(AR)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在建模过程中,采用3种定阶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的ARMA模型,并在对比分析了不同模...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富锦风电场风电机组发电容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通过长自回归模型法建立了基于这些数据的自回归模型(AR)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在建模过程中,采用3种定阶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的ARMA模型,并在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之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综合处理,最终得到较理想的预测模型,使风力发电容量短期预测的归一化平均绝对误差降到7%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量预测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长自回归法 定阶 加权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容量高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测量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曦 濮峻嵩 +2 位作者 冯运 周凯 赵威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1,共5页
受测试设备输出容量局限性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大电容量电气设备(如发电机、电力电缆等)的现场介质损耗测试非常困难。笔者研制的介质损耗测试装置可实现大电容高电压设备的现场介质损耗和电容量测试,最大电容量测试达到2.5μF... 受测试设备输出容量局限性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大电容量电气设备(如发电机、电力电缆等)的现场介质损耗测试非常困难。笔者研制的介质损耗测试装置可实现大电容高电压设备的现场介质损耗和电容量测试,最大电容量测试达到2.5μF。整套装置具有运输方便、抗干扰性能强、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数据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现场电力电缆以及发电机绕组介质损耗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 介质损耗 发电机 电力电缆 研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纸复合型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叶海福 姚永和 于成龙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漂移对RLC回路的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自然贮存的膜纸复合型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变化存在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电容量变化趋势,通过... 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漂移对RLC回路的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自然贮存的膜纸复合型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的变化存在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电容量变化趋势,通过理论分析,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应用对比实验对所提出的解释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容 电容 贮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与遗传算法的风电容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凤婷 晁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8-182,共5页
搭建了含励磁和调频系统的同步发电机以及随风速变化的异步发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块,以新疆布尔津风电-水电互补网络为实例,对系统在风电容量渐增、突增两种情况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系统的实测运行情况进行... 搭建了含励磁和调频系统的同步发电机以及随风速变化的异步发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块,以新疆布尔津风电-水电互补网络为实例,对系统在风电容量渐增、突增两种情况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系统的实测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说明,系统逐步投入所有风电机组,系统稳定;若同时投入所有风电机组,系统失稳;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吻合;从遗传算法的角度建立了求解风电容量的数学模型,编程计算了系统风电容量的最佳配置,计算结果表明当风电容量占系统总容量比例超过15.23%时,风-水电互补系统稳定性破坏,该结果从仿真分析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仿真 暂态稳定性 遗传算法 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电容量降低对EVT分压器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思恩 汪本进 +3 位作者 冯宇 梁建奕 李红斌 黄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96,共5页
为有效降低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的主电容量,以研制的110k V电容型EVT分压器为例,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并仿真研究了施加屏蔽对分压器性能的影响,优化结构参数并获得了主电容量的最优值。仿真和计... 为有效降低电容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electronic voltage transformer)的主电容量,以研制的110k V电容型EVT分压器为例,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并仿真研究了施加屏蔽对分压器性能的影响,优化结构参数并获得了主电容量的最优值。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施加屏蔽可以有效减小杂散电容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外屏蔽的半径和安装高度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通过优化结构参数,可使主电容量为500 p F的EVT分压器的测量准确度小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 分压器 准确度 屏蔽 杂散电容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容器电容量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海福 姚永和 于成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针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稳定性即电容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大导致产品失效的问题,对其电容量漂移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在自然贮存条件下,其电容量的变化存在“保持-激增-再保持”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贮存初期,高压脉冲电容器... 针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稳定性即电容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大导致产品失效的问题,对其电容量漂移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在自然贮存条件下,其电容量的变化存在“保持-激增-再保持”几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变化阶段。贮存初期,高压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0.5×10^-3,贮存中期,电容量激增,贮存后期,电容量逐渐趋于稳定。该结构的理论计算和分析表明:贮存初期电容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吸油和溶胀及应力调整等物理变化;贮存中期电容量的激增是由电容器内部的化学反应造成;贮存后期各种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电容量缓慢增长。故提出高压脉冲电容器在使用前应进行8-12个月的自然贮存调整,以保证使用时其电容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容 电容 漂移 结构分析 贮存时间 浸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拆高压引线测量220kV互感器电容量及介质损耗因数的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胜军 王倩 +1 位作者 魏国辉 胡嘉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6期61-63,共3页
论述了通过合理接线实现不拆高压引线测量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原理和方法,实测固南线CVT的电容量及介质损耗因数,其试验数据与拆高压引线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证明该法准确、高效、切实可行。
关键词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不拆高压引线 电容 介质损耗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V/3300F超大电容量超级电容器的批量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晶 赖延清 +1 位作者 金旭东 刘业翔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3-145,共3页
以多孔活性炭为原料,采用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批量制备了7581145型超大电容量超级电容器。制备的超级电容器以15 A循环的实际电容量超过3 300 F,第500次循环时的电容量衰减率小于2%;超级电容器的直流内阻为3 mΩ,过充、短路、挤压和针... 以多孔活性炭为原料,采用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批量制备了7581145型超大电容量超级电容器。制备的超级电容器以15 A循环的实际电容量超过3 300 F,第500次循环时的电容量衰减率小于2%;超级电容器的直流内阻为3 mΩ,过充、短路、挤压和针刺等安全测试的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 电容 内阻 循环性能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风险的日常限电容量配置决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运虎 谢少军 +4 位作者 邢丽冬 王勤 刘海春 翁晓光 谢捷如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从发电容量充裕性控制的角度考虑,将需求侧日常限电措施视为预防控制,将事故后停电措施视为事故后控制(包括紧急控制、校正控制)。为了使日常限电容量配置的经济性达到最优,可以用事故后控制代价来反映配置风险,并充分利用预防控制与事... 从发电容量充裕性控制的角度考虑,将需求侧日常限电措施视为预防控制,将事故后停电措施视为事故后控制(包括紧急控制、校正控制)。为了使日常限电容量配置的经济性达到最优,可以用事故后控制代价来反映配置风险,并充分利用预防控制与事故后控制之间的技术与经济互补特性。基于风险管理观点与协调优化理论,以预防控制代价与事故后控制代价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日常限电容量配置的决策模型,并采用数值灵敏度技术的寻优算法来求取最优的配置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事故风险优化日常限电容量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发电容量充裕性控制在需求侧实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限电容 事故后停电容 配置决策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逵 陈艾 +1 位作者 周旺 王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1-623,共3页
本文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研究了硝酸改性处理、粘结剂对电极的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电容的形成机理 .当用硝酸改性处理的碳纳米管作电极 ,用 30 % (wt)的H2 SO4作电解质溶液时 ,所得超大容量离子电容... 本文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研究了硝酸改性处理、粘结剂对电极的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电容的形成机理 .当用硝酸改性处理的碳纳米管作电极 ,用 30 % (wt)的H2 SO4作电解质溶液时 ,所得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不仅能形成双电层电容 ,也能形成赝电容 ,从而得到了 6 9F/g的比电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碳纳米管 超大容量离子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电容式套管电容量及介损的正确测量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成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7-149,共3页
通过对电容式套管的结构分析及电容量和介损测量结果的理论计算,指出了现在普遍采用将套管法兰垂直放置于接地的套管金属支架上的西林电桥正接线方式(简称方式1)测量结果是不正确的;对测量结果必须进行修正;给出了电容量及介质损耗角正... 通过对电容式套管的结构分析及电容量和介损测量结果的理论计算,指出了现在普遍采用将套管法兰垂直放置于接地的套管金属支架上的西林电桥正接线方式(简称方式1)测量结果是不正确的;对测量结果必须进行修正;给出了电容量及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修正公式。对未安装到变压器上的套管单独测量时应该直接采用将套管法兰对地绝缘进行测量(简称方式2);而对安装到变压器上的套管试验只能采用方式1,同时应该分别测出末屏对法兰的绝缘电阻和电容,然后根据公式进行修正。特别指出对电容量及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不进行修正可能导致故障的误判或漏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套管 电容 介损 绝缘电阻 西林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电容器组用断路器弧触头侵蚀状态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傅中 陈维江 +5 位作者 李志兵 刘北阳 颜湘莲 叶剑涛 孙继星 邢高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668-5677,5744,共10页
大容量电容器组用断路器关合涌流大,其弧触头关合侵蚀严重,电寿命严重缩短,研究高寿命电容器组用断路器需要进行关合侵蚀试验并获得弧触头侵蚀状态,因此,研究弧触头侵蚀状态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方法的研究对一般运行中... 大容量电容器组用断路器关合涌流大,其弧触头关合侵蚀严重,电寿命严重缩短,研究高寿命电容器组用断路器需要进行关合侵蚀试验并获得弧触头侵蚀状态,因此,研究弧触头侵蚀状态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方法的研究对一般运行中断路器制定检修策略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格林渥与威灵逊的面接触数学模型推导了弧触头间的接触电阻计算方法。将大容量电容器组SF6断路器弧触头侵蚀状态评价分成径向与轴向两个方向,提出了在径向上基于机械压力变化的动态接触电阻测量与评价方法,当断路器弧触头动态接触电阻测量平均值大于450??时,处于非正常状态;在轴向上采用侵蚀前后比对的方法获得弧触头接触行程变化,将两者结合作为大容量电容器组用断路器弧触头侵蚀状态评价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常规运行断路器弧触头侵蚀状态的评价,指导制定断路器的检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电容器组断路器 弧触头 动态接触电阻 计算方法 侵蚀状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现场电容器组电容量测量方法——JCB-500型多用途全自动电容电桥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义华 林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7,共3页
介绍了一种不用拆装连接线就可完成电容器组单台电容器电容量测量的多用途电容电桥及各种条件下的测量、比较试验。结果证明其准确性、可靠性、灵敏度。
关键词 电容量测量 电容器组 JCB-500型 多用途全自动电容电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超大容量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治安 杨邦朝 +1 位作者 邓梅根 胡永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7期30-33,共4页
超大容量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它比传统电容器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比电池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超大容量电容器的储能机理、特点,综述了金属氧化物超大容量电... 超大容量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它比传统电容器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比电池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超大容量电容器的储能机理、特点,综述了金属氧化物超大容量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发展状况,以及改善氧化钌基电容器的方法和廉价材料(如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锰、氯化钼等)替代氧化钌电极的研究进展情况,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容量电容 超级电容 电容 电极材料 金属氧化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交流阻抗特性 被引量:31
19
作者 梁逵 陈艾 +1 位作者 冯哲圣 叶芝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应用交流阻抗频谱法,研究了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用碳纳米管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在频率250mHz以下出现“电荷饱和”;而用活性炭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 采用碳纳米管作为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应用交流阻抗频谱法,研究了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用碳纳米管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在频率250mHz以下出现“电荷饱和”;而用活性炭块作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在频率为100mHz时仍未出现“电荷饱和”,这说明碳纳米管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优于活性炭电极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上述两类超大容量离子电容器的阻抗谱中均出现倾角约为45°的直线段,其相位角均远小于理想电容器的相位角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阻抗谱 碳纳米管 活性炭 频率响应特性 超大容量离子电容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容量预测的最优组合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章勇高 王帅 高彦丽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2-996,共5页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的最优组合预测技术,该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预测中可减少预测误差,实现准确预测。该技术充分考虑了风速、风向、温度和前几阶段的发电量等影响风电预测的因素。组合了人工神经网络和灰度模型的各自优点,...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的最优组合预测技术,该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预测中可减少预测误差,实现准确预测。该技术充分考虑了风速、风向、温度和前几阶段的发电量等影响风电预测的因素。组合了人工神经网络和灰度模型的各自优点,提高了预测精度并降低预测误差。建立了某省风电发电量的组合优化预测模型,其结果证明,优化组合技术的预测误差低于单独的灰度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说明该组合优化模型可用于实际的风电发电量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组合预测技术 电容 人工神经网络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