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4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BC_(6)N/BN横向异质结的电学输运性质研究
1
作者 解忧 肖潇飒 +1 位作者 姜宁宁 张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31,共7页
二维异质结具有新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纳米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BC_(6)N/BN横向异质结,基于第一性原理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对其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电导率及伏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稳定的BC_(6)... 二维异质结具有新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纳米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BC_(6)N/BN横向异质结,基于第一性原理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对其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电导率及伏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稳定的BC_(6)N/BN横向异质结拥有2.01 eV的直接带隙,异质结界面处产生静电势差,电子与空穴在界面形成了电势垒。相较于两个单层材料,BC_(6)N/BN横向异质结的电导率显著降低,并展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伏安特性显示:异质结在0~2.5 V的电压范围内几乎不产生电流;正向电压超过3 V后电流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反向电压从3 V增加到5.5 V的过程中仅有微弱电流,超过5.5 V时电流呈非线性增长。因此,BC_(6)N/BN横向异质结具有各向异性的电导率与单向导通特性,该研究为纳米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异质结 BC_(6)N/BN 电学输运性质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Bi/Sb为4:1的ZnO压敏陶瓷显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解成龙 陈智琴 +5 位作者 程丽红 李文魁 张豪 艾建平 姚金良 郑巧玲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2,共8页
作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核心元件,ZnO压敏电阻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及电力系统的过电压水平。高性能Zn O压敏电阻有利于提高避雷器的保护能力,同时还可实现设备的轻量化、小型化。传统高温烧结工艺存在能耗高的问题,... 作为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核心元件,ZnO压敏电阻的性能直接影响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及电力系统的过电压水平。高性能Zn O压敏电阻有利于提高避雷器的保护能力,同时还可实现设备的轻量化、小型化。传统高温烧结工艺存在能耗高的问题,为了提高Zn O压敏陶瓷的节能效果及综合性能,研究不同烧结温度(880、930、980、1030、1080℃)对Bi/Sb为4∶1的两种Zn O压敏陶瓷(ZB4、ZB6)显微结构、电学性能和晶界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ZB4和ZB6两种配方样品的压敏电压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烧结温度为930℃时,ZB4和ZB6样品的综合电学性能均最好。相同烧结温度下,ZB6样品中富Bi相的增加提高了其显微结构的均匀性,使得ZB6样品比ZB4样品有更高的晶界比例,在提升压敏电压的同时,提高其相应晶界势垒高度。ZB6-930样品(930℃烧结的ZB6)综合性能优良,压敏电压为1161 V/mm,非线性系数α为13.22,漏电流IL为24.5μA,晶界势垒高度Φb为2.97 eV。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ZnO压敏电阻的研制及节能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的试验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陶瓷 烧结温度 显微结构 电学性能 C-V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的立体光刻增材制造工艺与电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朱凯峰 贺俊超 +3 位作者 龚小龙 刘凯 孙华君 史玉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9-689,706,共12页
压电陶瓷是电子元器件中的重要材料,其个性化和复杂化制造对提高压电功能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陶瓷的高脆性和高硬度,传统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结构时面临较大挑战。增材制造基于逐层叠加原理,理论上可制备任意复杂结构,为... 压电陶瓷是电子元器件中的重要材料,其个性化和复杂化制造对提高压电功能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陶瓷的高脆性和高硬度,传统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结构时面临较大挑战。增材制造基于逐层叠加原理,理论上可制备任意复杂结构,为压电陶瓷复杂构件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案。本文采用立体光刻(SLA)增材制造工艺,成功制备了锆钛酸铅(PZT)复杂结构压电陶瓷骨架,研究了浆料固含量对PZT陶瓷浆料流变性能,PZT陶瓷烧结体微观形貌、相对密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固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晶粒在高温下的生长以及坯体的致密化,但同时增加了浆料的表观黏度,降低了浆料的固化性能,不利于复杂结构PZT的制备。本研究制备了相对密度为98.26%、压电系数d_(33)为341 pC/N的PZT基陶瓷烧结体,为增材制造高性能压电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锆钛酸铅 增材制造 立体光刻 固含量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
4
作者 任立海 陈黎黎 +4 位作者 杨振华 蒋成约 赵清江 刘西 胡远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可以准确模拟出电池内部的力-电耦合特性;PEMFC电堆内部单电池欧姆损耗会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冲击载荷会导致气体扩散层(GDL)与双极板肋部产生额外电接触,引起GDL表面电流密度平均值下降以及分布均匀性变差。本研究工作对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有限元方法 冲击 力-电耦合 电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Na_(0.5)Bi_(4.5)Ti_(4)O_(1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飞洋 闫锋 +2 位作者 娄岳 李波江 李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067,共7页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同Co掺杂含量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含量x=0.050时,样品的物相组成单一均匀,晶粒呈现片层状,相对密度较高,压电常数可达34.7 pC/N,介电损耗仅为0.30%,居里温度为672℃,500℃时高温电阻率为1.62×10^(7)Ω·cm,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说明掺杂改性后的Na_(0.5)Bi_(4.5)Ti_(3.95)Co_(0.05)O_(15)陶瓷在高温高频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掺杂 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 固相反应法 压电性能 热稳定性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静水压作用下石膏电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周梅 吴雷 +1 位作者 罗小松 何宗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地球内部广泛存在着差应力,这些外在因素的存在影响着矿物的性质,而矿物的电学性质与结构相变息息相关.为了更加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在等效平衡压0~10 GPa范围内计算地球内部浅层矿物石膏在静水压和非静... 地球内部广泛存在着差应力,这些外在因素的存在影响着矿物的性质,而矿物的电学性质与结构相变息息相关.为了更加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在等效平衡压0~10 GPa范围内计算地球内部浅层矿物石膏在静水压和非静水压条件下的电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静水压和非静水压条件下无水石膏的密度和带隙变化基本一致,但二水石膏的密度和带隙在非静水压为6 GPa附近发生突变,这可能是由于非静水压环境使晶体结构更容易发生畸变,更有利于水分子氢键网络的重新排列和CaSO_(4)层间结构的塌缩,因此非静水压下可能更加有利于二水石膏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反应.这对理解地幔中矿物的脱水和储水产生重大的影响,为理解地幔中矿物的脱氢和储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应力 石膏 电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CaCO_(3)寡聚体与有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电学-力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卓函 阴凯 +2 位作者 孙魄韬 司马文霞 陈向荣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5,共9页
为实现电力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电学-力学性能的协同提升,本文采用溶液法制备了无机CaCO_(3)寡聚体纳米粒子填料,与有机硅氧烷共同对环氧树脂进行有机基体与无机填料改性,制备了单一无机改性、单一有机改性与有机-无机共同改性的3种环氧... 为实现电力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电学-力学性能的协同提升,本文采用溶液法制备了无机CaCO_(3)寡聚体纳米粒子填料,与有机硅氧烷共同对环氧树脂进行有机基体与无机填料改性,制备了单一无机改性、单一有机改性与有机-无机共同改性的3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以纯环氧树脂为参照,电学性能方面分别研究了4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交流电气强度、直流体积电导率、表面电位衰减特性,并由此计算材料内部陷阱能级;力学性能方面研究了4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结果表明:单一无机改性、单一有机改性与有机-无机共同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电学性能显著提升,其电气强度较纯环氧树脂分别提升了6.55%、12.66%和9.61%,直流体积电阻率为纯环氧树脂的5倍,表面电位衰减速率下降,陷阱密度增大,陷阱能级提升,然而有机-无机共同改性与单一改性相比,电学特性未有叠加提升;改性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与冲击强度大幅提高,相比于纯环氧树脂有成倍增长。研究结果为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电力电子绝缘封装领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填料改性 电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R测试柱体水果电学特性实验平台设计与应用
8
作者 付函 刘桂成 +3 位作者 刘烽 余绍政 佘楠 徐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增强农业物料学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基于LCR测试仪的柱体水果电学特性实验测试平台。采用平行电极板法,结合接触式无损测量技术,对柱体水果电学参数进行测试。核心组件包括直线滑轨模组、自制屏蔽箱、拉压力传感... 为了增强农业物料学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基于LCR测试仪的柱体水果电学特性实验测试平台。采用平行电极板法,结合接触式无损测量技术,对柱体水果电学参数进行测试。核心组件包括直线滑轨模组、自制屏蔽箱、拉压力传感器、数字显示仪、电动机驱动器、控制器、铜制电极板及LCR测试仪。以青香蕉为测试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测试条件:1.00 V测试电压、3 N电极板间预紧力和75 mm×150 mm铜制电极板。以阻抗、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为响应指标,对比了损伤香蕉和未损伤香蕉的频率特性。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可识别损伤组和对照组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学特性差异,尤其是在低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物料学 电学特性 柱体水果 无损检测 教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的影响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9
作者 马继芳 周游 +6 位作者 赵永辉 杨海涛 臧小彪 胡娟 宋卫锋 王现青 付海霞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20),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学同步性及手术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男性21例(58.3%),平均年龄(68±13)岁,两组患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6例患者共进行了61次植入尝试,两组在尝试次数、手术时间、起搏器参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位间隔组平均手术时间略短,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4±37)min vs.(105±35)min,P=0.09]。在电学同步性方面,低位间隔组与中位间隔组起搏状态下体表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0±21.1)ms vs.(174.0±14.8)ms,P=0.20]。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等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6±1.2)个月期间,未出现无导线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再入院。结论: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与中位间隔起搏相似,起搏部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阻滞 心肌穿孔 电学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纯铝力学、电学和耐腐蚀性能影响
10
作者 张海平 孙庆泽 +1 位作者 李炯利 王旭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了研究粉末冶金工艺和石墨烯对纯铝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以铝粉和氧化石墨烯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杆材和粉末冶金纯铝杆材,并采用相同挤压工艺获得了熔融铸造纯铝杆材,开展了3种材料的力学... 为了研究粉末冶金工艺和石墨烯对纯铝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以铝粉和氧化石墨烯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杆材和粉末冶金纯铝杆材,并采用相同挤压工艺获得了熔融铸造纯铝杆材,开展了3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中性盐雾腐蚀性能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S)和重量变化等手段分析了3种材料的微观组织与腐蚀产物。结果表明,粉末冶金工艺能将纯铝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17.2%,同时保持电阻率几乎不变;0.5%含量石墨烯可使纯铝拉伸强度提高42.5%,且电阻率仅增大1.4%。在中性盐雾环境下,铸造纯铝的腐蚀速率略高于粉末冶金纯铝,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和粉末冶金纯铝的腐蚀速率相当。石墨烯可有效提高纯铝力学性能,同时不明显降低其电阻率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农业物料电学性质在加工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庭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1期99-102,共4页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概述了农业物料的电学性质,分析了农业物料的电学特性及农产品利用物料的电学特性进行加工处理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品质检测、种子的处理、加热与杀菌保鲜、干燥与脱水等;探索其在现...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概述了农业物料的电学性质,分析了农业物料的电学特性及农产品利用物料的电学特性进行加工处理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品质检测、种子的处理、加热与杀菌保鲜、干燥与脱水等;探索其在现代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相关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物料 电学性质 产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电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郄秀书 朱江皖 +12 位作者 底绍轩 骆烁名 黄子凡 刘冬霞 张鸿波 袁善锋 刘明远 孙竹玲 徐晨 孙春发 王东方 蒋如斌 杨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75,共25页
大气电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和近地空间发生的电学过程及其机理和影响,其核心研究内容是雷电物理和雷暴电学。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气电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高时间分辨率雷电探测技术的进步,大气电学研究不仅在... 大气电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和近地空间发生的电学过程及其机理和影响,其核心研究内容是雷电物理和雷暴电学。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气电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高时间分辨率雷电探测技术的进步,大气电学研究不仅在雷电物理学和雷暴云电荷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在雷电和雷暴对近地空间的影响、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特征、以及雷电资料同化和预警预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近五年来大气电学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包括高精度雷电探测和定位技术、雷电物理过程和机制、雷暴对中上层大气的影响、雷暴云电荷结构的观测和数值模拟、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特征与预报、雷电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等,最后对大气电学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电学 雷暴 雷电 强对流天气 资料同化和预警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学特性识别贺兰山东麓年份葡萄酒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娟娟 马海军 +2 位作者 杨胜云 梁洪 安雅静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以贺兰山东麓3个年份两个品种的葡萄酒为试材,运用LCR仪测定其电学特性,分析不同激励电压(1、3、5 V)和不同频率(0.1、1.0、10.0、100.0、1000.0 kHz)下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识别年份葡萄酒的最适激励电压、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 以贺兰山东麓3个年份两个品种的葡萄酒为试材,运用LCR仪测定其电学特性,分析不同激励电压(1、3、5 V)和不同频率(0.1、1.0、10.0、100.0、1000.0 kHz)下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识别年份葡萄酒的最适激励电压、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探索利用电学特性识别贺兰山东麓年份葡萄酒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葡萄酒电学参数在不同电压下随频率的增加变化趋势一致,但不同年份间分离程度有所差异。在本研究中,随着频率的增加,葡萄酒电学参数Z值和Cp值逐渐减小,G值逐渐增加,θ值先增后减,B值则先减后增;而D值仅‘赤霞珠’葡萄酒在1 V+0.1 kHz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元统计分析,LCR仪在5 V激励电压+1.0 kHz频率条件下,能够利用Z、Cp、G、θ和B这5个电学参数来识别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和‘雷司令’年份葡萄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份葡萄酒 电学特性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电学控制特性下的变量施肥装置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文军 伍贤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一种电学控制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装置。工作时,通过系统通信总线接收上位机指令信息和地理环境数据,单片机生成实时指令,对变量施肥装置电液比例系统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并对农田中不同位置进行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试... 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一种电学控制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装置。工作时,通过系统通信总线接收上位机指令信息和地理环境数据,单片机生成实时指令,对变量施肥装置电液比例系统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并对农田中不同位置进行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试验表明:装置进行变量施肥过程中,能够对施肥量进行精准可靠控制,施肥作业过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施肥控制精度误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施肥 电学控制 控制精度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学参数的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酒子产区判别
15
作者 马海军 朱娟娟 +2 位作者 周乃帅 安雅静 侯丽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初步探索基于电学特性识别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葡萄酒的能力,以期为简捷快速有效识别产区葡萄酒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的葡萄酒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垦产区的葡萄酒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而还原糖含量最低;银川产区的葡萄酒挥发酸含量最低,石嘴山产区的葡萄酒酒精度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电压2 V下,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电学特性特征频率为0.1 kHz,有效电学参数为Z、L_(p)、X、C_(p)和Q。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均显示,利用葡萄酒电学参数能够明显区分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其回代检测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为100%。因此,利用葡萄酒电学特性识别产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产区判别 赤霞珠 自然发酵葡萄酒 电学特性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学参数的稻谷含水率和出糙率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安 徐永阳 +2 位作者 邱伟强 李立 金银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45-252,共8页
收购现场稻谷出糙率和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有助于稻谷的快速收购和分级管理,从而减少稻谷在运输、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该研究使用LCR测量仪测试1~8 MHz频率下含水率为9.94%~23.51%的稻谷的介电常数、电容、介电损耗、损耗系数、导电... 收购现场稻谷出糙率和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有助于稻谷的快速收购和分级管理,从而减少稻谷在运输、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该研究使用LCR测量仪测试1~8 MHz频率下含水率为9.94%~23.51%的稻谷的介电常数、电容、介电损耗、损耗系数、导电率和电导。将获得的数据用于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分别为神经网络、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结果表明,频率为1 MHz时,导电率与稻谷的含水率和出糙率回归模型决定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960和0.929。此外,使用神经网络在预测稻谷的含水率和出糙率时获得了更好的预测效果,决定系数分别为0.987和0.935,这说明了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加灵活的获取和表达电学参数与稻谷含水率和出糙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种便捷、高效的模型可以为稻谷品质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含水率 电学参数 回归模型 稻谷 出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氧分压对25(20Ni-Cu)/(10NiO-NiFe_(2)O_(4))金属陶瓷微观结构及其力学与电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晨旭 何勇 +3 位作者 熊慧文 周科朝 涂有旺 张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87-2899,共13页
为提高金属陶瓷的相对密度,优化物相组成,采用可控氧分压烧结制备名义成分为25(20Ni-Cu)/(10NiO-NiFe_(2)O_(4))的金属陶瓷,并基于Fe-Ni-O三元相平衡热力学,探究烧结氧分压对材料微观组织、力学与电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不同烧结氧分压下,... 为提高金属陶瓷的相对密度,优化物相组成,采用可控氧分压烧结制备名义成分为25(20Ni-Cu)/(10NiO-NiFe_(2)O_(4))的金属陶瓷,并基于Fe-Ni-O三元相平衡热力学,探究烧结氧分压对材料微观组织、力学与电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不同烧结氧分压下,金属陶瓷的失氧反应与组织演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氧分压影响了尖晶石相的分解和金属相的氧化过程,进而决定金属陶瓷的平衡相组成;当氧分压为2.1~12.1 Pa时,NiFe_(2)O_(4)相有一定程度的分解,且金属相含量高于标准含量,经1250℃烧结后,金属陶瓷的平衡相组成为CuNiFe-NiO-NiαFe_(3−α)O_(4)。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均随氧分压的升高而降低,当氧分压为2.1 Pa时,样品相对密度最高,达99.7%,抗弯强度达176.86 MPa,室温电导率为14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铝电解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烧结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对信号再处理的拼接红外探测器封装电学设计
18
作者 马静 闫杰 +2 位作者 李金健 张磊 刘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15,共5页
随着线列型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对超大视场扫描的需求是线列型红外测器应用的重要方向,超大视场扫描通常需要由多片线列型红外探测器拼接完成,而拼接设计的核心主要是封装结构设计。如何将探测器信号完整的引出到封装体外,就是封装结... 随着线列型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对超大视场扫描的需求是线列型红外测器应用的重要方向,超大视场扫描通常需要由多片线列型红外探测器拼接完成,而拼接设计的核心主要是封装结构设计。如何将探测器信号完整的引出到封装体外,就是封装结构设计中电学设计需要做的工作。文章介绍了一种线列型红外探测器拼接结构的封装电学设计,首先介绍该拼接结构的拼接方式,然后介绍为满足该种结构的电学结构设计方案,尤其是对信号二次处理部分的电学结构设计方案,最后介绍针对该种电学结构方案进行的电学布线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接结构 电学设计 PCB设计 线列型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学成像与深度学习的蜂窝结构冲击损伤识别研究
19
作者 周登 李雪峰 +1 位作者 严刚 黄再兴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4-91,共8页
针对蜂窝夹层结构遭受外物冲击的情况,提出结合电学成像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冲击损伤进行在线监测和识别,为结构完整性评估和决策提供准确信息。首先通过丝网印刷技术,使用碳油墨和银浆油墨在结构表面分别制备感应层和导电线路;然后对... 针对蜂窝夹层结构遭受外物冲击的情况,提出结合电学成像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冲击损伤进行在线监测和识别,为结构完整性评估和决策提供准确信息。首先通过丝网印刷技术,使用碳油墨和银浆油墨在结构表面分别制备感应层和导电线路;然后对不同数量、位置和尺寸的冲击损伤进行数值仿真,获取对应的感应层电导率变化与边界电压变化数据样本,由残差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建立二者的映射关系;最后在结构遭受冲击前后分别测量感应层的边界电压数据,通过训练好的残差神经网络重建感应层电导率变化分布的图像,实现损伤信息的识别。通过对蜂窝夹层结构进行低速冲击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技术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冲击损伤识别 印刷感应层 电学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掺杂BS-PMS-PZT大功率压电陶瓷的电学性能及温度稳定性
20
作者 王加康 王一平 +1 位作者 刘浩 杨颖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8,共6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掺杂不同原子分数(0~0.8%)Cr_(2)O_(3)的0.05BiScO_(3)-0.05Pb(Mn_(1/3)Sb_(2/3))O_(3)-0.9Pb(Zr_(0.45)Ti_(0.55))O_(3)陶瓷,研究了Cr_(2)O_(3)掺杂量对陶瓷微观结构、电学性能及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r_...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掺杂不同原子分数(0~0.8%)Cr_(2)O_(3)的0.05BiScO_(3)-0.05Pb(Mn_(1/3)Sb_(2/3))O_(3)-0.9Pb(Zr_(0.45)Ti_(0.55))O_(3)陶瓷,研究了Cr_(2)O_(3)掺杂量对陶瓷微观结构、电学性能及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r_(2)O_(3)掺杂量陶瓷均为钙钛矿结构,未检测到杂相峰;随着Cr_(2)O_(3)掺杂量的增加,陶瓷的三方相逐渐出现且含量增加,四方相含量略有下降,平均晶粒尺寸不断增大,相对密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Cr_(2)O_(3)掺杂量的增加,陶瓷的压电常数与机械品质因数均先升后降,介电损耗增大,机电耦合系数基本先增后减,居里温度降低;当Cr_(2)O_(3)原子分数为0.4%时,陶瓷的综合电学性能最佳,并且温度稳定性良好,从室温到260℃,压电常数下降率仅为32%,低于DM-8型商用PZT-8改性压电陶瓷(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压电陶瓷 元素掺杂 电学性能 温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