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电子鼻系统研制和大肠杆菌发酵过程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顾晨龙 高大启 +1 位作者 凌小峰 叶文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6,共5页
研制一种在线电子鼻系统,以有效解决大肠杆菌发酵过程关键参数——乙酸质量分数的在线检测难题。该电子鼻系统致力于实现以大进样流量、小气敏传感器阵列工作腔容积、周期性快速接触与脱附气味为特征的新工作原理,设计了气敏传感器阵列... 研制一种在线电子鼻系统,以有效解决大肠杆菌发酵过程关键参数——乙酸质量分数的在线检测难题。该电子鼻系统致力于实现以大进样流量、小气敏传感器阵列工作腔容积、周期性快速接触与脱附气味为特征的新工作原理,设计了气敏传感器阵列等核心部件新结构,主要组成单元包括气敏传感器阵列、自动顶空进样和计算机分析与控制3个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子鼻系统不仅能有效检测大肠杆菌发酵过程的乙酸质量分数在线变化状态,而且能实现更广泛的生物发酵过程状态在线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电子鼻系统 气敏传感器阵列 大肠杆菌发酵过程 乙酸质量分数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气体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建华 侯宏 +1 位作者 王磊 刘福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1-23,26,共4页
介绍一种基于集成气体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硬件实现方法。描述了系统的一般组成,重点介绍了所采用的集成气体传感器及其信号拾取方法。该系统可实现对检测气体的自动数据采集、微机传送,具有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另外,对采用的集成... 介绍一种基于集成气体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系统硬件实现方法。描述了系统的一般组成,重点介绍了所采用的集成气体传感器及其信号拾取方法。该系统可实现对检测气体的自动数据采集、微机传送,具有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另外,对采用的集成气体传感器系列,该电子鼻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利用该系统对五种葡萄酒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电子鼻系统可有效地用于葡萄酒的定性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电子鼻系统 集成传感器阵列 灵敏性 可靠性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气体定量识别的电子鼻系统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宏莉 王涛 +3 位作者 李泊龙 曾敏 杨建华 杨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86,90,共4页
为同时实现多种单一气体和混合气体的定量识别,设计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电子鼻系统。系统选用4个商用气体传感器作为传感器阵列,在多组分气体识别过程中,针对训练样本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层次分类器(BPNN-HC... 为同时实现多种单一气体和混合气体的定量识别,设计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电子鼻系统。系统选用4个商用气体传感器作为传感器阵列,在多组分气体识别过程中,针对训练样本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层次分类器(BPNN-HC)以提高模式识别的准确率。在每一种模式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实现对应组分的体积分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子鼻系统可同时实现6种单一气体及3种二元混合气体的定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系统 气体识别 体积分数估计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子鼻系统检测乙醇喷雾对品丽珠、美乐及其葡萄酒挥发物的影响
4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1期76-76,共1页
在转色期用5%(v/v)的乙醇对葡萄果实喷雾后,利用两种电子鼻系统(电导聚合物型和表面声波型)来检测葡萄和葡萄酒挥发物的变化。乙醇喷雾可导致果实乙烯含量迅速上升,然后逐渐降低。
关键词 电子鼻系统 葡萄酒 挥发物 喷雾 乙醇 检测 利用 品丽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快速检测煎炸油品质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靖 王成涛 +2 位作者 刘国荣 赵磊 杨培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6-239,共4页
利用PEN3型电子鼻系统分析了高温煎炸过程中大豆色拉油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大豆色拉油于180℃油浴锅控温无料煎炸,每隔6h取样电子鼻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油中芳香苯类、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乙醇等... 利用PEN3型电子鼻系统分析了高温煎炸过程中大豆色拉油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大豆色拉油于180℃油浴锅控温无料煎炸,每隔6h取样电子鼻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油中芳香苯类、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乙醇等挥发性成分均有一定升高,尤其是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醇类是煎炸油气味变化及品质恶化的主要来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及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对不同煎炸时间的大豆色拉油进行归类区分,发现LDA分析效果优于PCA。采用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可判别不同传感器对于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相关性,S1、S2、S3、S5、S6、S7、S8、S9等可作为优选传感器应用于分析煎炸油品质变化。因此利用电子鼻系统快速分析辨别煎炸油新鲜程度及品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系统 煎炸油品质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载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混合气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伟玲 吴龙焦 +1 位作者 张思祥 闫子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0,共4页
为了评估恶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有效鉴别出恶臭成分,设计并研发了以传感器阵列为核心的在线检测恶臭成分的电子鼻系统。针对传感器响应曲线几何特征提取方式的不足,提出分段拟合曲线的方式进行特征值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 为了评估恶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需要有效鉴别出恶臭成分,设计并研发了以传感器阵列为核心的在线检测恶臭成分的电子鼻系统。针对传感器响应曲线几何特征提取方式的不足,提出分段拟合曲线的方式进行特征值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两种降维方式对原始数据降维,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SVM和BP神经网络结合LDA都能100%识别出三种恶臭物质,SVM结合PCA识别率为92%,BP神经网络结合PCA识别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系统 气体识别 特征值提取 特征降维 气体分类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膨胀因果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气体识别方法
7
作者 俞凌伟 杨孟平 +1 位作者 杨海 王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膨胀因果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气体识别方法,该算法结合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时态卷积网络提取全局和局部特征,获得了更具表示性的特征和更大的感受野,捕获气体的瞬时信息和变化趋势。在Open Sampling、Drift... 提出了一种基于膨胀因果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气体识别方法,该算法结合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时态卷积网络提取全局和局部特征,获得了更具表示性的特征和更大的感受野,捕获气体的瞬时信息和变化趋势。在Open Sampling、Drift、Twin3个不同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分别达到99.47%、99.61%和99.22%的准确率,优于现有主流方法,证实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系统 气体识别 注意力机制 时态卷积网络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味检测的茶叶种类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志蒙 黄波 赵永礼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提出一种利用电子鼻系统检测茶香气味辨别茶叶种类的识别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PCA)、K-means聚类和卷积神经网络(CNN)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10种茶叶种类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CA降维特征的K聚类精度为85.17%,比基于原始特征的K聚类... 提出一种利用电子鼻系统检测茶香气味辨别茶叶种类的识别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PCA)、K-means聚类和卷积神经网络(CNN)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10种茶叶种类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CA降维特征的K聚类精度为85.17%,比基于原始特征的K聚类精度78.83%更优,基于PCA降维特征的CNN算法识别率达到95%,基于茶香气味检测的茶叶种类识别方法方便快捷,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种类 气味识别 电子鼻系统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温度对豌豆粉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关丽娜 刘艳香 +4 位作者 刘明 谭斌 孙莹 田晓红 汪丽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9-278,共10页
为探究挤压处理方式对豌豆粉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影响规律,改善豌豆粉的风味品质,本文以豌豆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系统和气相离子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开展挤压温度(120、150、180℃)对豌豆... 为探究挤压处理方式对豌豆粉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影响规律,改善豌豆粉的风味品质,本文以豌豆粉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系统和气相离子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开展挤压温度(120、150、180℃)对豌豆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C-IMS共识别鉴定出醛、醇、酮、酸、酯、吡嗪、呋喃和醚类化合物8类共53种挥发性物质。经挤压处理,醇类、酮类、酸类、酯类、醚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吡嗪类和呋喃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其中挤压温度180℃时,豌豆粉的特征不良风味物质反-2-辛烯醛、己醛、1-辛烯-3醇、正己醇、1-戊醇、正丁醇和2-戊基呋喃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23.53%、33.23%、50.44%、88.82%、77.69%、84.51%、26.19%;具有焙烤香味的2, 5-二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和2-呋喃甲醇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6.16、23.92、7.95倍。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表明生豌豆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正壬醛、3-甲基丁醛、己醛、正辛醛、1-辛烯-3-醇、庚醛、乙酸乙酯、正丁醛、反-2-辛烯醛、2-戊基呋喃、2-乙基呋喃和正己醇。主成分得分分析确定挤压温度180℃,豌豆粉风味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粉 挤压温度 电子鼻系统 气相离子色谱(GC-I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