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泡菜非热渗透专用发酵液制备工艺优化与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帅 岳天义 +4 位作者 易如梦 许青莲 周巧丽 邢亚阁 饶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为新型泡菜制备提供专用的具有传统风味的渗透发酵液,本文主要选用食盐添加量、菌剂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蔬菜汁、发酵时间六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液制备工艺与配方。结果表... 为新型泡菜制备提供专用的具有传统风味的渗透发酵液,本文主要选用食盐添加量、菌剂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蔬菜汁、发酵时间六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液制备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发酵液配方如下(以1 L水计):嫩姜、老姜、大蒜、洋葱各10 g,香叶两片、八角一块、四川花椒2 g、食盐40 g、冰糖40 g、小米椒40 g、植物乳杆菌菌粉0.54 g,蔬菜混合汁(萝卜:西红柿:芹菜:包菜:菜椒=4:1.5:1.5:1.5:1.5)40 g,30.5℃条件下厌氧发酵51.4 h;该条件下所得发酵液感官得分最高,为92.47分,pH为3.11比较适中。对其进行电子鼻分析,得出结论,风味的主要组成物质在60 h达到顶峰。本研究将为新型泡菜工业化绿色生产提供专用发酵液配方与相应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泡菜 风味 发酵液 配方优化 电子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感官评价与电子鼻综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矫海楠 王传义 +4 位作者 徐秀红 王术科 孙钟亮 孙帅帅 王春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0-293,共4页
为科学系统评价密集烤房烤后烟叶的香气质量,建立一种感官评吸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竿、烟夹、烟筐、大箱4种装烟方式的烤后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电子鼻无损检测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能无损... 为科学系统评价密集烤房烤后烟叶的香气质量,建立一种感官评吸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竿、烟夹、烟筐、大箱4种装烟方式的烤后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电子鼻无损检测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能无损检测并显著区分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的香气成分,烟夹烘烤与大箱烘烤差异最为显著。感官评吸也显示4种装烟方式以烟夹烘烤的烤后烟叶质量档次最佳,挂竿、烟筐次之,大箱烘烤最差,电子鼻分析结果与感官评吸结果相符合,利用电子鼻与感官评吸综合分析可更科学评价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香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烟方式 香气质量 感官评吸 电子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乳酸菌发酵对甜玉米汁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董洋洋 於钊庆 +5 位作者 牛丽影 倪钱进 何伟伟 李大婧 周存山 戴竹青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甜玉米汁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四种乳杆菌,即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LR)、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LG)、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粘液乳酸杆... 为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甜玉米汁营养与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四种乳杆菌,即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LR)、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LG)、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LP)、粘液乳酸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balticus,LB),解析发酵前后甜玉米汁中营养成分、色泽、pH等理化特性及风味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37℃条件下接种发酵24 h后,四组发酵玉米汁中乳酸菌生长情况良好,发酵体系pH均下降至3.5~4.0;色泽趋于更饱和的黄色,四株乳酸菌发酵后甜玉米汁总糖、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不同菌株对总糖、还原糖和蛋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LB与LR总糖利用率显著优于LG和LP(P<0.05)。发酵24 h后,四个处理组中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含量略有提高,其中LR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LR、LG、LB发酵过程中并不改变玉米汁风味组成,但进一步强化了W1W(对硫化氢灵敏)、W5S(对氢氧化合物灵敏)和W2W(对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硫化合物敏感)的风味信号。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乳酸菌发酵对甜玉米汁营养、风味品质的影响及发酵谷物饮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 甜玉米汁 类胡萝卜素 电子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原位集气袋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苹果香气并预测其品质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晓蒙 杜国荣 +4 位作者 赵鹏涛 刘慧 赵擎豪 成晨亚琼 王晓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39-249,共11页
为建立新的苹果品质评价标准和寻找苹果标志性香气化合物,该文利用集气袋收集苹果逸散香气,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分析技术,对苹果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原位集气袋收集到苹果逸散香气47种,果体自... 为建立新的苹果品质评价标准和寻找苹果标志性香气化合物,该文利用集气袋收集苹果逸散香气,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分析技术,对苹果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原位集气袋收集到苹果逸散香气47种,果体自留香气有30种,峰面积值较高的包括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和2-甲基丁酸丁酯。气味活度值分析发现,随着货架期延长,苹果主要呈香物质数量减少。热图聚类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根据特征香气变化区分其品质,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分析寻找出1-丁醇、2-甲基-1-丁醇、乙酸2-甲基丁酯为潜在标志性香气。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货架期在LDA2可被显著区分。该实验为苹果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香气品质变化提供了可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 多元组学分析 果体自留香气 苹果逸散香气 电子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