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电子证据时代的到来
被引量:
59
1
作者
樊崇义
李思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6,共8页
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电子信息工具的普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利用网络、信息等进行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的现象。我国修改后的三大诉讼法都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纳入其中,使得这种新兴证据不仅在立法中终于...
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电子信息工具的普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利用网络、信息等进行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的现象。我国修改后的三大诉讼法都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纳入其中,使得这种新兴证据不仅在立法中终于名正言顺,而且在进行刑事控辩、民事举证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电子证据规则的缺失,使得电子证据在收集、保全、审查、判断、运用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电子证据应有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电子技术的革命并不能直接带来司法证明的改变,只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改变与完善,才能真正迎来了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证据
电子证据规则
电子
证据
时代
司法证明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持经达变:电子证据的“常道”与“变通”
被引量:
4
2
作者
邵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88-90,共3页
根据"经权之法",立法者在制定和司法者在适用电子证据规则时,一方面应当遵循现代诉讼证明的"经",主要是"实现真实"和遵循"证据裁判原则"等;另一方面电子证据的特点决定其应当适用相应的新规则...
根据"经权之法",立法者在制定和司法者在适用电子证据规则时,一方面应当遵循现代诉讼证明的"经",主要是"实现真实"和遵循"证据裁判原则"等;另一方面电子证据的特点决定其应当适用相应的新规则而不同于其他种类证据的规则,对其证据能力有无和证明力大小的质证和判断须运用相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电子证据规则
变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子证据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江春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 ,两者已渗透到社会的许多方面 ,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部分 ,从而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 ,植根于社会的司法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运用电子证据。由于电子证据精密性、脆弱性...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 ,两者已渗透到社会的许多方面 ,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部分 ,从而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 ,植根于社会的司法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运用电子证据。由于电子证据精密性、脆弱性等多重特点 ,对传统的证据理论提出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本文通过对电子证据特点的分析 ,在英美和大陆法系中电子证据规则比较研究基础上 ,对我国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电子证据规则等问题提出一管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证据
电子证据规则
分类
计算机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电子证据时代的到来
被引量:
59
1
作者
樊崇义
李思远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6,共8页
文摘
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电子信息工具的普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利用网络、信息等进行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的现象。我国修改后的三大诉讼法都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纳入其中,使得这种新兴证据不仅在立法中终于名正言顺,而且在进行刑事控辩、民事举证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电子证据规则的缺失,使得电子证据在收集、保全、审查、判断、运用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电子证据应有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电子技术的革命并不能直接带来司法证明的改变,只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改变与完善,才能真正迎来了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
关键词
电子
证据
电子证据规则
电子
证据
时代
司法证明时代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持经达变:电子证据的“常道”与“变通”
被引量:
4
2
作者
邵明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88-90,共3页
基金
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基地重大项目"我国民事非讼程序法理与立法研究"(15JJD820010)系列成果之一
文摘
根据"经权之法",立法者在制定和司法者在适用电子证据规则时,一方面应当遵循现代诉讼证明的"经",主要是"实现真实"和遵循"证据裁判原则"等;另一方面电子证据的特点决定其应当适用相应的新规则而不同于其他种类证据的规则,对其证据能力有无和证明力大小的质证和判断须运用相应的新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
电子证据规则
变通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子证据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江春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文摘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 ,两者已渗透到社会的许多方面 ,甚至成为了一部分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部分 ,从而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 ,植根于社会的司法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涉及、运用电子证据。由于电子证据精密性、脆弱性等多重特点 ,对传统的证据理论提出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本文通过对电子证据特点的分析 ,在英美和大陆法系中电子证据规则比较研究基础上 ,对我国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电子证据规则等问题提出一管之见。
关键词
电子
证据
电子证据规则
分类
计算机
证据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电子证据时代的到来
樊崇义
李思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持经达变:电子证据的“常道”与“变通”
邵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电子证据研究
刘江春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