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及咔唑和二苯胺衍生物电子给体-受体结构荧光材料的合成和光电性能
1
作者 周永慧 黄如军 +5 位作者 姚东超 张艾巍 孙渝杭 陈柱君 朱柏松 郑佑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1-712,共12页
通过α-二酮与邻苯二胺、吡啶二胺缩合反应,构建了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分别以二苯胺、咔唑衍生物为电子给体,合成了4个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氮杂环荧光材料F1~F4。通过低温荧光/磷光光谱、荧光寿命测试,结合... 通过α-二酮与邻苯二胺、吡啶二胺缩合反应,构建了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分别以二苯胺、咔唑衍生物为电子给体,合成了4个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氮杂环荧光材料F1~F4。通过低温荧光/磷光光谱、荧光寿命测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知,F1~F4均为荧光小分子。室温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利用电子给体和受体的电子效应不同可以调控材料的发光颜色,其中三苯胺相对于苯基咔唑的供电子能力更强,表现为F1比F2、F3比F4红移现象更加明显;而吡啶并吡嗪具有多氮的缺电子结构,与喹喔啉相比共轭程度增加,导致F3比F1、F4比F2发生的斯托克斯位移数值增大。总之,F1~F4的甲苯溶液最大荧光光谱发射峰位于529、464、568和507 nm,荧光寿命分别为12.21、2.61、9.76和6.03 ns,荧光量子效率最高可达98.2%,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将F1~F4发光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DF1~DF4。所得器件DF1和DF3性能更好,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13.38和11.98 cd·A-1,且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4.8%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 电子给受体 喹喔啉 吡啶并吡嗪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内给电子体ID对MgCl_(2)/2-乙基己醇/TiCl_(4)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俊 付兴宇 +2 位作者 张娜 毛国梁 陈丽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831,837,共4页
以MgCl_(2)/2-乙基己醇/TiCl_(4)体系合成用于乙烯聚合的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在合成催化剂过程中加入复合内给电子体:乙酸正己酯/邻酞酸二异丁酯,与分别加入四乙氧基硅烷、乙酸乙酯和邻酞酸二异丁酯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进行对比。利... 以MgCl_(2)/2-乙基己醇/TiCl_(4)体系合成用于乙烯聚合的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在合成催化剂过程中加入复合内给电子体:乙酸正己酯/邻酞酸二异丁酯,与分别加入四乙氧基硅烷、乙酸乙酯和邻酞酸二异丁酯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进行对比。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含不同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和聚合物进行分析,并通过乙烯聚合对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压力0.5 MPa,时间2 h的条件下,含复合内给电子体乙酸正己酯/邻酞酸二异丁酯的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活性比其它单一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要高,催化活性为1.24×10^(5)g PE/(mol_(T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内给电子 聚合反应 聚乙烯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σ-电子受体试剂与硫酸阿托品的电荷转移反应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建华 陈彬 刘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本文研究了硫酸阿托品与I2 在氯仿溶液中的荷移反应并探讨其反应机理 ,指出I2 为电子受体 ,硫酸阿托品为电子给体 ,经试验知形成 1∶1的复合物。其λmax=2 80nm ,表观摩尔系数为 2 6 6× 10 4L·mol- 1 ·cm- 1 ,确定了用... 本文研究了硫酸阿托品与I2 在氯仿溶液中的荷移反应并探讨其反应机理 ,指出I2 为电子受体 ,硫酸阿托品为电子给体 ,经试验知形成 1∶1的复合物。其λmax=2 80nm ,表观摩尔系数为 2 6 6× 10 4L·mol- 1 ·cm- 1 ,确定了用此原理测定硫酸阿托品的方法及最佳条件 ,比尔定律线性范围 0~ 35 μg·mL- 1 ,本法测定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移复合物 分光光度法 硫酸阿托品 抗胆碱类药物 药物分析 σ-电子受体试剂 电荷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I-V解析模型
4
作者 向兵 侯卫周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HEMT器件的栅长变得越来越短,而早期的速度-场经验公式随着栅长的不断减小已不能精确地描述这种变化.通过对现有的速度-场经验公式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发现其与实测的文献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提出一种改进的速...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HEMT器件的栅长变得越来越短,而早期的速度-场经验公式随着栅长的不断减小已不能精确地描述这种变化.通过对现有的速度-场经验公式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发现其与实测的文献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提出一种改进的速度-场经验公式,在线性电荷控制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沟道长度调制效应,解析出一种新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I-V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迁移率晶 模型 二维电子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添少量电子受体强化丙丁梭菌丙酮-丁醇-乙醇发酵的丁醇合成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方 王浩 +3 位作者 许萌 丁健 罗洪镇 史仲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0-1948,共9页
强化利用丙丁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电子载体强化NADH再生速率、通CO气体抑制氢化酶活性、外添少量丁酸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着总溶剂产量低、精制成本高、辅料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向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液添... 强化利用丙丁梭菌发酵生产丁醇的主要方法有:添加电子载体强化NADH再生速率、通CO气体抑制氢化酶活性、外添少量丁酸等。但是,上述方法存在着总溶剂产量低、精制成本高、辅料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向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液添加少量电子受体(Na_2SO_4/CaSO_4,2g/L),使得梭菌胞内的电子穿梭传递系统的电子流和质子流发生改变,较多电子e~–和质子H^+走向NADH合成途径,有利于丁醇合成;电子受体添加还可以促进对梭菌生存/丁醇合成的"有益"氨基酸、特别是缬氨酸的胞内积累/分泌,进一步强化了丁醇生产。在7L罐规模的发酵条件下、添加2g/L的电子受体Na_2SO_4,ABE发酵的丁醇浓度达到12.96g/L的最高水平,丁醇/丙酮比也有提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和10%。添加Na_2SO_4等廉价电子受体提高了ABE发酵中的丁醇浓度,虽然提高幅度有限,但却可为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提高丁醇浓度和丁醇/丙酮比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丙酮丁醇梭菌 电子受体 电子/质子迁移 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醇酯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 被引量:52
6
作者 刘海涛 马晶 +2 位作者 丁春敏 高明智 毛炳权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1,3-二醇酯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ND-01系列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定向性及动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ND-01系列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定向性易调;不加外给电子体时,所得聚丙烯的等规度也可达94.2%;与不同外给电子体配合使用的N... 研究了1,3-二醇酯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ND-01系列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定向性及动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ND-01系列催化剂的活性较高;定向性易调;不加外给电子体时,所得聚丙烯的等规度也可达94.2%;与不同外给电子体配合使用的ND-01系列催化剂的性能与现有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A的性能有较大的不同,使用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时,ND-01系列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比催化剂A好,聚合所得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动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ND-01系列催化剂的活性衰减较慢。ND-01系列催化剂与三乙基铝/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进行预络合反应时,ND-01系列催化剂中1,3-二醇酯的损失量小于催化剂A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损失量。延长预络合时间,ND-01系列催化剂的聚合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聚丙烯 1 3-二醇酯 内给电子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醚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高明智 刘海涛 +3 位作者 杨菊秀 李天益 王国兴 王宏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3-708,共6页
研究了以1,3-二醚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的性能,通过不同方法得到了具有不同定向能力的以9,9-双(甲氧基甲基)芴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并将其在间歇本体工业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醚催化剂的活性高,可达230... 研究了以1,3-二醚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的性能,通过不同方法得到了具有不同定向能力的以9,9-双(甲氧基甲基)芴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并将其在间歇本体工业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醚催化剂的活性高,可达230 kg/g,为现有工业催化剂的2-4倍;同时二醚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也高于现有工业催化剂。通过GPC,13C NMR,DSC和X衍射等方法研究了所得聚合物的物性,实验结果表明,用二醚催化剂可制得具有不同等规度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另外测试了所得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加工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和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聚丙烯 1 3-二醚 内给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醚/酯复合内给电子体Ziegler-Natta催化剂对丁烯-1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合刚 王曦 +4 位作者 王路海 张宁宁 刘盘阁 姬荣琴 闫卫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制备了5种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乙二醇二甲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三种二者不同比例复合内给电子体)的Mg-Cl2负载型丁烯-1聚合Ziegler-Natta(Z-N)催化剂,研究了复合和单一给电子体催化剂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内给电子体催化剂的活性... 制备了5种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乙二醇二甲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三种二者不同比例复合内给电子体)的Mg-Cl2负载型丁烯-1聚合Ziegler-Natta(Z-N)催化剂,研究了复合和单一给电子体催化剂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内给电子体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提高,对聚丁烯-1等规度影响较小;加入外给电子体后明显提高了聚合产物的等规度(由55.9%增加到84.5%),而且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HMMS)更有利于等规度的提高;Al(i-Bu)3有利于聚丁烯-1等规度的提高,而AlEt3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复合内给电子体催化剂使聚丁烯-1的分子质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x-Natta催化剂 丁烯-1聚合 电子 乙二醇二甲醚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宁宁 刘宾元 +2 位作者 王卫峰 任合刚 闫卫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综述了内给电子体对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从内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理、内给电子体的种类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以及内给电子体的结构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三方面,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中... 综述了内给电子体对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从内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理、内给电子体的种类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以及内给电子体的结构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三方面,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内给电子体的引入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聚合 内给电子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氧化沟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玉朝 伍昌年 +4 位作者 凌琪 李冰露 聂红燕 潘法康 黄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4,共4页
研究了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都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在缺氧的条件下实现对磷的吸收,但其吸磷效率比氧低。较高的亚硝酸盐浓度会严重抑制污泥的活性,当一次加入NO2-质量浓度为46 mg/L时,反硝化吸收磷... 研究了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都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在缺氧的条件下实现对磷的吸收,但其吸磷效率比氧低。较高的亚硝酸盐浓度会严重抑制污泥的活性,当一次加入NO2-质量浓度为46 mg/L时,反硝化吸收磷不能发生;而分4次加入(每次11.5 mg/L),吸磷量可达到19.5 mg/L。电子受体浓度为0.24 mmol/L时,吸收的P和加入的N的物质的量比:NO2-为1.7,NO3-为4.7。在低的碳源浓度下,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磷吸收;碳源浓度过高,系统形成厌氧环境,磷反而被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反硝化除磷 电子受体 NO2- NO3-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eg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贾晓珑 高占先 高彬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5-600,共6页
介绍了Z ieg 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体系中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对现有的内给电子体进行简单的分类,探讨了含有不同取代基的同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活性和α-烯烃聚合物等规度的影响,并对Z ieg 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 介绍了Z ieg 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体系中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对现有的内给电子体进行简单的分类,探讨了含有不同取代基的同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活性和α-烯烃聚合物等规度的影响,并对Z ieg 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体系中内给电子体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给电子 研究进展 聚合催化剂 Α-烯烃聚合物 催化剂 丙烯聚合 等规度 化合物 取代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及其成本-收益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立孟 刘亮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107,112,共4页
研究了电子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工艺,并在此基础上以台式电脑这一常用电子产品为例,提出了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的成本-收益模型,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 电子垃圾 回收再利用 成本-收益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电子受体材料的制备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利生 金波 +5 位作者 彭汝芳 梁华 李丽 李建营 刘强强 楚士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8-252,263,共6页
该文合成了一种类PCBM([6,6]-苯基-C61-丁酸甲酯)富勒烯衍生物[6,6]-苯基-C61-丁酸异丙酯(PCBIP)。利用UV-Vis、FTIR、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理论计算其LUMO和HOMO能级比PCBM高0.029 eV。通过差热和热重分析对P... 该文合成了一种类PCBM([6,6]-苯基-C61-丁酸甲酯)富勒烯衍生物[6,6]-苯基-C61-丁酸异丙酯(PCBIP)。利用UV-Vis、FTIR、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理论计算其LUMO和HOMO能级比PCBM高0.029 eV。通过差热和热重分析对PCBIP的热稳定性进了探讨,结果表明,PCBIP热稳定性良好,在空气中200℃未见分解。可作为受体材料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电子受体材料 [6 6]-苯基-C61-丁酸异丙酯 理论计算 热稳定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具有电子给-受体结构的两亲性化合物的合成及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云伟 柴向东 +2 位作者 陈思光 姜月顺 李铁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3种含有巴比妥酸基团的具有电子给-受体结构的两亲性有机分子,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醛与巴妥酸缩合的条件及醛的反应活性与其IR、NMR谱的关系。
关键词 巴比妥酸基团 电子给-受体 两亲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给电子体对1-丁烯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涛 黄河 +2 位作者 张辽云 李磊 李化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0-725,共6页
基于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研究了不同的内给电子体对1-丁烯聚合的影响,并将制备的聚1-丁烯试样与Basell工业料进行了对比。通过DSC和GP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聚1-丁烯的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 基于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研究了不同的内给电子体对1-丁烯聚合的影响,并将制备的聚1-丁烯试样与Basell工业料进行了对比。通过DSC和GP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聚1-丁烯的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利用SSA热分级技术研究了不同内给电子体对聚1-丁烯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为内给电子体时,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达13.0 kg/g;得到的聚1-丁烯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聚1-丁烯的等规序列分布长度最宽,重均片晶厚度可达14.7 nm,数均片晶厚度达8.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内给电子 聚1-丁烯 SSA热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环戊基-1,1-二甲醇二甲醚的合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招会 江新涛 +1 位作者 刘宏 廖维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2,共4页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1,4-二溴丁烷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酯还原和醚化反应合成环戊基-1,1-二甲醇二甲醚,分别考察关键因素对3步合成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工艺条件为:①烷基化反应时,n(丙二酸二乙酯)∶n(CsOH)∶n(1,4-二溴丁烷)=1.0∶2.2∶1.4... 以丙二酸二乙酯和1,4-二溴丁烷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酯还原和醚化反应合成环戊基-1,1-二甲醇二甲醚,分别考察关键因素对3步合成反应的影响。适宜的工艺条件为:①烷基化反应时,n(丙二酸二乙酯)∶n(CsOH)∶n(1,4-二溴丁烷)=1.0∶2.2∶1.4,CsOH为催化剂,环戊基-1,1-二甲酸二乙酯的收率为93.0%;②酯还原反应时,以无水ZnCl2为催化剂,n(环戊基-1,1-二甲酸二乙酯)∶n(KBH4)=2.0∶1.0,环戊基-1,1-二甲醇的收率为88.1%;③醚化反应时,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n(环戊基-1,1-二甲醇)∶n(NaOH)∶n(碳酸二甲酯)=1.0∶8.0∶2.4,环戊基-1,1-二甲醇二甲醚的收率为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基-1 1-二甲醇二甲醚丙二酸二乙酯 1 4-二溴丁烷 内给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酯类内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1-丁烯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小芳 崔晓鹏 +1 位作者 杨敏 刘宾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9,37,共6页
合成了3种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酯类内给电子体,考察了内给电子体空间位阻对催化剂催化1-丁烯於浆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给电子体为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时,以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二甲酯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 合成了3种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酯类内给电子体,考察了内给电子体空间位阻对催化剂催化1-丁烯於浆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给电子体为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时,以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二甲酯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得到的聚丁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98.1×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宽(PDI=5.6)。就提高催化剂活性而言,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二乙酯内给电子体更有优势。此外,对比考察顺-双环[2,2,1]-庚-内-2,3-二羧酸二乙酯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发现,降冰片烯环上双键的还原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给电子 -5-降冰片烯--2 3-二羧酸酯 ZIEGLER-NATTA催化剂 聚(1-丁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航空电子综合体效能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博 唐红 张清理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9-161,168,共4页
航空电子综合体作为现代战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状况对完成战斗任务尤为重要,文中基于马尔科夫模型对航空电子综合体效能进行建模评估,通过对技术状态转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随机过程的理论进行分析,证明了马尔科夫模型评估航空电子... 航空电子综合体作为现代战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状况对完成战斗任务尤为重要,文中基于马尔科夫模型对航空电子综合体效能进行建模评估,通过对技术状态转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随机过程的理论进行分析,证明了马尔科夫模型评估航空电子综合体效能时的可行性。最后以航空电子综合体完成导航任务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对提高电子综合体战斗效能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子综合 马尔科夫模型 状态转换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氰基-2,3-不对称二烷基丁二酸酯作为内给电子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锐 谭忠 +1 位作者 周奇龙 徐秀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8-454,共7页
通过不同的路线合成了2-氰基-2,3-不对称二烷基丁二酸酯(简称2-氰基丁二酸酯)类化合物,系统地研究了该类化合物不同的化学结构及构型对其作为内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化学结构的2-氰基丁二... 通过不同的路线合成了2-氰基-2,3-不对称二烷基丁二酸酯(简称2-氰基丁二酸酯)类化合物,系统地研究了该类化合物不同的化学结构及构型对其作为内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化学结构的2-氰基丁二酸酯中,以2-氰基-2-异丁基-3-异丙基丁二酸酯和2-氰基-2-正戊基-3-异丙基丁二酸酯为内给电子体时催化剂的综合性能较好;对于化学结构相同,而化学构型不同的2-氰基丁二酸酯,在极性色谱柱中保留时间较短的组分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而保留时间较长的组分则能够赋予催化剂较高的活性和立体定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氰基-2 3-不对称二烷基丁二酸酯 Ziegler-Natta丙烯聚合催化剂 内给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新型前体的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春艳 姜申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2-896,共5页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前体化合物: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9a,11a)和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甲苯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叔丁酯(9...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前体化合物: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9a,11a)和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甲苯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叔丁酯(9b,10b,11b)。这些化合物以L-酪氨酸为原料,先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或与乙酸叔丁酯进行酯交换,再用叔丁氧羰基保护氨基,最后以碳酸钾为碱、18-冠-6为相转移催化剂与乙二醇的磺酸酯在丙酮溶液中加热回流形成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3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L-酪氨酸-O-(2-[18F]氟乙基)-L-酪氨酸前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