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电场下5-溴-2-氟硝基苯分子的解离及激发特性
1
作者 张敏 秦晨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2,共9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探究了强度范围为0~0.040 arb. units的外加电场对5-溴-2-氟硝基苯(5Br2FNB)分子的结构参数、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局、电偶极矩、能隙及势能曲线等的影响。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探究了强度范围为0~0.040 arb. units的外加电场对5-溴-2-氟硝基苯(5Br2FNB)分子的结构参数、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局、电偶极矩、能隙及势能曲线等的影响。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对该分子在不同外电场下的激发能和空穴-电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电场强度的增加, 5Br2FNB分子中的C(5)-Br(10)键增长, Br(10)原子电负性增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能量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量、能隙、激发能和势垒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表明分子稳定性在逐渐减弱。并且当外电场强度超过0.030 arb. units时,各项分析均显示C(5)-Br(10)键已经发生解离。通过对5Br2FNB分子空穴-电子分析可知,当外电场强度范围为0~0.010 arb. units时,分子的S_(0)→S_(1)为局域激发;当外电场强度范围为0.020~0.030 arb. units时, S_(0)→S_(1)为电荷转移激发;当外电场强度为0.040 arb. units时, S_(0)→S_(1)又重新转变成局域激发,这意味着C(5)-Br(10)键断裂后分子的电荷开始重新分配,进一步证实了外电场强度达到0.030 arb. units时C(5)-Br(10)键已经开始解离。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5Br2FNB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解离机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5-溴-2-氟硝基苯 密度泛函理论 外电场 解离 空穴-电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ultraviolet spectra of p-C_(6)H_(4)-C_(20)
2
作者 CHEN Xi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8,共8页
Geometry optimization of p-C_(6)H_(4)-connected cyclo[20]carbon(p-C_(6)H_(4)-C_(20))was carried out at M062X/6-311G(d,p)level,three kinds of bond orders(Mayer,Laplacian,and Wiberg),electron-hole distributions,localize... Geometry optimization of p-C_(6)H_(4)-connected cyclo[20]carbon(p-C_(6)H_(4)-C_(20))was carried out at M062X/6-311G(d,p)level,three kinds of bond orders(Mayer,Laplacian,and Wiberg),electron-hole distributions,localized orbital locators(LOL),and infrared(IR)spectrum were also performed at the same level.Based on TD-DFT M062X/6-311G(d,p)method,the first 20 excited states and ultraviolet(UV)spectra of p-C_(6)H_(4)-C_(20) were calculated.Calculation results of π-electron delocalization analyses prove thatπ-electron delocalization of p-C_(6)H_(4)-C_(20)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on shorter C-C bonds rather than longer C-C bonds,and inside/outside of the ring plane rather than above/below the ring plane.Two absorption peaks of p-C_(6)H_(4)-C_(20) locate at about 319 nm and 236 nm,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_(6)H_(4)-C_(20) Bone orders UV spectrum Electron-hole analyses π-electron delocalization analy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苏丹红Ⅲ分子的电子结构、光谱与激发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一如 高阳 +1 位作者 吴永刚 王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6-2436,共11页
亲脂性偶氮染料苏丹红Ⅲ(Sudan RedⅢ)分子因染色后可使食品鲜艳、不褪色,常被放入食品添加剂中,食用后对人体的肝肾器官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苏丹红分子的毒性与其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对其结构、电子激发... 亲脂性偶氮染料苏丹红Ⅲ(Sudan RedⅢ)分子因染色后可使食品鲜艳、不褪色,常被放入食品添加剂中,食用后对人体的肝肾器官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苏丹红分子的毒性与其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对其结构、电子激发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结合def2-TZVP基组对苏丹红Ⅲ分子结构、红外与拉曼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BE0和B3LYP杂化泛函方法计算的红外和拉曼光谱与实验值吻合;采用含时的B3LYP杂化泛函计算得到的苏丹红Ⅲ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峰为228、353和490 nm,与实验符合较好,它们是基态电子向第2激发态、第6激发态、第30激发态跃迁所致。采用空穴—电子分析法考察电子激发可知,S_(0)→S_(2)激发类型是氧、氮原子到萘环和苯环上的n—π*电荷转移激发,同时伴随着萘环、苯环环内间的π—π*局域激发。S_(0)→S 6激发类型是氮、氧原子到萘环,氮原子到苯环上的n—π*和萘环环内间π—π*电荷转移激发的叠加。S_(0)→S_(2)和S_(0)→S 6激发类型属于电荷转移激发为主的混合激发。S_(0)→S 30激发类型属于萘环环内的π—π*局域激发,同时也伴随着氧、氮原子到萘环上的n—π*和苯环到萘环上的π—π*电荷转移激发,S_(0)→S 30激发类型是以局域激发为主。通过分子片段对空穴、电子的贡献热图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电子激发转移过程。系统研究苏丹红Ⅲ分子的光谱及电子激发,为实验检测食品苏丹红Ⅲ分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苏丹红Ⅲ分子 空穴-电子分析 红外与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电子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同分异构的双苯并吩噻嗪材料的合成、理论计算及光物理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鹤然 陈凯 +5 位作者 伏硕 王晧暄 袁加轩 胡星奕 许文娟 密保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吩噻嗪及其衍生物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材料,在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苯并噻嗪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分别在吩噻嗪的1,2-、2,3-和3,4-位引入苯基,制备了三种同分异构的双苯并吩噻嗪化合物D-PTZa、D-PTZb... 吩噻嗪及其衍生物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材料,在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苯并噻嗪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分别在吩噻嗪的1,2-、2,3-和3,4-位引入苯基,制备了三种同分异构的双苯并吩噻嗪化合物D-PTZa、D-PTZb和D-PTZc,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并与双吩噻嗪化合物(D-PTZ)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D-PTZb和D-PTZc的HOMO和LUMO分布与D-PTZ的类似;对于D-PTZa,其1,2-位引入的苯基与中间的苯环空间张力较大,造成空间结构极度扭曲,性质比较特殊。并苯的引入可以有效增加分子的共轭长度,使得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在2,3-位引入苯基可以有效地稳定HOMO能级,使基于π→π*跃迁的能隙稍有增大,呈现蓝光发射,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为1.7%;而在3,4-位引入苯基使LUMO分布更加趋向于线型,从而使LUMO更加稳定,使基于π→π*跃迁的能隙降低,其最大发射峰位于520 nm处,呈现黄绿光发射,溶液荧光量子产率为13%。此外并入苯环之后,空间张力增大,化合物的分解温度降低。我们的分子设计和结构–性质关系的研究可以为设计新的吩噻嗪材料提供基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吩噻嗪 有机光电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空穴-电子分析 前线轨道分布 光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适的基于能量的分块局域激发态聚类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嘉辉 廖康 +4 位作者 洪本坤 王钟烨 马晶 李伟 黎书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27-2237,共11页
在普适的基于能量的分块(GEBF)方法的框架下,大体系的局域激发(LE)能可通过一系列活性子体系激发能的线性组合近似得到,从而有效降低了计算的时间标度.然而,在体系的局域激发具有多个激发态的情形下,如何有效识别所有活性子体系的激发... 在普适的基于能量的分块(GEBF)方法的框架下,大体系的局域激发(LE)能可通过一系列活性子体系激发能的线性组合近似得到,从而有效降低了计算的时间标度.然而,在体系的局域激发具有多个激发态的情形下,如何有效识别所有活性子体系的激发特征并将其组合是一个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激发态聚类的算法.该方案基于空穴-电子分析和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地聚合不同子体系中最相似的激发态并组合得到相应的局域激发态能量或激发能.结合该算法改进的LE-GEBF方法在荧光分子衍生物、荧光染料-水团簇及绿色荧光蛋白模型体系的计算中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算法有望大大提升LE-GEBF方法在计算局域激发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可以有效处理吸收光谱具有多重峰的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激发 基于能量的分块 机器学习 聚类 空穴-电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