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统计经验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艳红 万卫星 +1 位作者 刘立波 李利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5,共9页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低年较小;在春秋两季稍大,冬夏两季较小;在当地时间白天和傍晚稍大,夜间和早晨较小.此外,与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IRI的计算结果比较,本模式预测的TEC值更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同时,本文也初步探讨了TEC的半年变化特征和冬季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统计经验模式 武汉地区 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 观测结果 太阳活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验正交函数构造武汉地区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经验模式 被引量:24
2
作者 毛田 万卫星 刘立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1-758,共8页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简称EOF)分析了武汉电离层台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年4月~1990年12月)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武汉地区的TEC月中值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1)以...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简称EOF)分析了武汉电离层台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年4月~1990年12月)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武汉地区的TEC月中值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1)以EOF分析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其基函数表征TEC的日变化,系数表征TEC的长期变化;(2)EOF技术展开收敛速度快,很少数低阶项即能反映TEC的主要变化,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建模可以用较少的参数表征较复杂的物理过程.此外,本文还就TEC模式的外部驱动量的改进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发现用F107A(10.7cm太阳辐射通量F107的81天滑动平均值)作TEC建模的外部驱动量能够更好地提高EOF模式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浓度总含量 经验正交函数 电离层经验模式 电离层变化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E赤道电离异常区电子浓度总含量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振中 王伟民 +1 位作者 王博 杨升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85-2192,共8页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时间尺度上,Inc和Isc与太阳辐射P指数的日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和r=0.84),而与地磁活动指数Dst、Kp和Ap日均值的相关性均不好.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都是在北半球春、秋季出现极大值,而且冬季值大于夏季值,即Inc呈现"半年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我们认为Inc和Isc相似的半年变化特征是与赤道上空电离层电急流相关的东向电场半年变化导致的.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了EIA指数的预报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Inc和Isc的变化,对南北驼峰TEC峰值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96%和10.2%.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预测方法为赤道电离异常特征指数预报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方法途径和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赤道异常 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赤道电急流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地区S_4指数与C/N、ROTI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熊波 万卫星 +2 位作者 宁百齐 袁洪 李国主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39-1648,共10页
本文通过利用海南三亚站(18.34°N,109.62°E)GPS闪烁/TEC接收机2004年8月到2005年7月间观测数据,在对三亚地区闪烁初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观测数据中S4(幅度闪烁指数)和C/N(载噪比),S4和ROTI(TEC变化率标准差)的关系... 本文通过利用海南三亚站(18.34°N,109.62°E)GPS闪烁/TEC接收机2004年8月到2005年7月间观测数据,在对三亚地区闪烁初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观测数据中S4(幅度闪烁指数)和C/N(载噪比),S4和ROTI(TEC变化率标准差)的关系,同时对2004年11月7日的闪烁事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出:(1)三亚地区全年的闪烁强度具有明显的半年变化,在春秋季出现全年闪烁强度的最大值;(2)S4与C/N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3)ROTI可以作为由小尺度不规则结构引起闪烁出现的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闪烁 电子浓度总含量 载噪比 S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3月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文杰 宁百齐 +3 位作者 赵必强 李国主 胡连欢 常首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2015年3月17日爆发了本太阳活动周最大的地磁暴,Dst指数达到-233 nT.本文利用电离层测高仪f_。F_2和h_mF_2、北斗同步卫星(BDSGEO)TEC以及GPS电离层闪烁S4指数对此次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地区(北京、武汉、邵阳和三亚)的电离层变化进行分... 2015年3月17日爆发了本太阳活动周最大的地磁暴,Dst指数达到-233 nT.本文利用电离层测高仪f_。F_2和h_mF_2、北斗同步卫星(BDSGEO)TEC以及GPS电离层闪烁S4指数对此次磁暴期间中国中低纬地区(北京、武汉、邵阳和三亚)的电离层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此次磁暴所引发电离层暴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磁暴期间,中低纬电离层暴整体表现为正相暴之后长时间强的负相暴.3月17日白天中纬正相暴为风场抬升电离层所致,而驼峰区及低纬地区正相暴由东向穿透电场所引起;3月18日白天长时间的强负相暴为西向扰动发电机电场和成分扰动所引起;3月17和18日夜间的负相暴可能是日落东向电场受到抑制以及赤道向风场对扩散的抑制导致驼峰向赤道压缩所致,同时被抑制的日落东向电场强度不足以触发产生赤道扩展F,导致低纬三亚和邵阳夜间电离层闪烁在磁暴期间受到完全抑制.这是我们首次基于北斗同步卫星TEC组网观测开展的电离层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北斗同步卫星 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的GPS台网观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夏淳亮 万卫星 +1 位作者 袁洪 余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6-332,共7页
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台网观测获取TEC快速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的GPS台网观测数据,分析了2000年7月14-18日大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响应,揭示出电离层暴期间赤道异常峰的压缩和移动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站点分布... 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台网观测获取TEC快速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的GPS台网观测数据,分析了2000年7月14-18日大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响应,揭示出电离层暴期间赤道异常峰的压缩和移动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站点分布不均匀、原始观测数据不足且随时间跳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新的算法仍能保持很好的计算稳定性,并能快速地提取给定时空范围内的三维TEC短时变化的特征,适用于研究电离层暴等情况下引起的TEC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GPS 台网观测 电离层扰动 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 TEC硬件偏差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智 袁洪 万卫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4期472-476,共5页
以我国GPS广域差分系统(WAAS)电离层误差改正问题为背景,利用分布在不同纬度上的8个GPS台站2000年2日到60日连续59天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典型的GPS TEC硬件偏差求解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同样的求解方法,处理磁暴期间以及磁... 以我国GPS广域差分系统(WAAS)电离层误差改正问题为背景,利用分布在不同纬度上的8个GPS台站2000年2日到60日连续59天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典型的GPS TEC硬件偏差求解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同样的求解方法,处理磁暴期间以及磁纬较低台站的数据得出的结果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因此,在求解 GPS TEC硬件偏差值时,审慎选择所利用的现测数据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 TEC 电子浓度总含量 广域差分系统 硬件偏差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赤道电离异常区峰值TEC预测
8
作者 徐振中 王伟民 邓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基于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拟合训练,构建了赤道电离异常南、北驼峰峰值TEC的预测模型,并以2009年的TEC数据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较... 基于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拟合训练,构建了赤道电离异常南、北驼峰峰值TEC的预测模型,并以2009年的TEC数据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南北驼峰峰值TEC的变化特征,但对北驼峰峰值的预测效果要好于对南驼峰的预测;对南、北驼峰峰值TEC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4.441 0、2.915 1 TECU,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3.26%、10.78%,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 2、0.78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电离异常 驼峰 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偏最小二乘回归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DSS系统测量数据提取电离层TEC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丽娟 袁洪 +1 位作者 范建军 廖炳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测定卫星业务(RDSS)系统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TEC参数的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5月地面中心地区电离层垂向TEC的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DSS系统观测数据提取的电离层垂向TEC,在北京时间每日凌晨0400时...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测定卫星业务(RDSS)系统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TEC参数的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5月地面中心地区电离层垂向TEC的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DSS系统观测数据提取的电离层垂向TEC,在北京时间每日凌晨0400时左右达到最小值,在午后1400时左右达到最大值,符合电离层TEC参数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的物理规律.结果说明研究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文章还对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测定卫星业务 伪距 电离层 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三频信标技术
10
作者 姚海涛 林剑 +1 位作者 祝芙英 张宇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为了探究三频信标反演高精度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的理论过程并分析不同观测误差对反演精度产生的影响,通过仿真卫星信号多普勒频移的方法来进行三频信标技术反演TEC的研究.通过已知的卫星轨道坐标、接收... 为了探究三频信标反演高精度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的理论过程并分析不同观测误差对反演精度产生的影响,通过仿真卫星信号多普勒频移的方法来进行三频信标技术反演TEC的研究.通过已知的卫星轨道坐标、接收站坐标、卫星高度角与电离层背景信息,利用信号传播规律,仿真得到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频移信息,解算出相对TEC;再利用多站法估计相位积分常数,解算双频绝对TEC;而后利用多普勒相移小数部分与三频相位积分常数结合,解算高精度三频TEC.将反演的三频TEC值与先验背景电离层TEC值进行比对,在6°观测误差的情况下,三频反演的TEC差值相对平均值在4.5%以内,相对RMS在6%以内,结果表明三频信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TEC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频信标(TBB) 多普勒频移 仿真 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