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Se/Zn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电子注入与光伏性能表征 被引量:8
1
作者 郭旭东 马蓓蓓 +3 位作者 王立铎 高瑞 董豪鹏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0-1246,共7页
合成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QDs),将其作为光敏剂吸附在TiO2纳米晶薄膜上,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从电子注入速率和电池性能两方面对QDSSCs进行了表征.为了定量研究ZnS层包覆对电子注入的影响,运用飞秒瞬态光谱技术,测... 合成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QDs),将其作为光敏剂吸附在TiO2纳米晶薄膜上,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从电子注入速率和电池性能两方面对QDSSCs进行了表征.为了定量研究ZnS层包覆对电子注入的影响,运用飞秒瞬态光谱技术,测试了包覆ZnS前后,CdSe-TiO2体系的电子注入速率.实验测得ZnS包覆前后电子注入速率分别为7.14×1011和2.38×1011s-1,可以看出包覆后电子注入速率明显降低,仅为包覆前的1/3.电池器件J-V性能测试表明,ZnS作为绝缘层包覆在CdSe的表面有效提高了QDSSCs的填充因子和稳定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效率的降低.上述结果说明了电子注入速率的降低是导致电池电流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为今后优化核壳结构QDSSCs的电流和效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 ZnS量子点 ZnS包覆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子注入速率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8-羟基喹啉)硼锂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锐 李杨 +2 位作者 段炼 张德强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电子注入层,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亮度、电流效率和起亮电压等性能均有改善,超过了采用LiF作为电子注入层的器件.器件性能的提升可以用电子注入增强和电荷平衡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8-羟基喹啉)硼锂 电子注入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包覆层厚度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电子注入效率和电子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林华 莫立娥 +2 位作者 李文欣 丁勇 戴松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96-2201,共6页
选取氧化钐作为包覆材料,采用浸渍法对已烧结好的纳米TiO2多孔薄膜电极进行修饰,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研究了纳米级氧化钐包覆层厚度及均匀性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电子注入效率和电子复合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包... 选取氧化钐作为包覆材料,采用浸渍法对已烧结好的纳米TiO2多孔薄膜电极进行修饰,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研究了纳米级氧化钐包覆层厚度及均匀性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电子注入效率和电子复合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包覆层厚度对电子注入效率和电子复合具有明显影响,且电子注入效率和电子寿命随包覆层厚度的增加而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包覆层厚度在0.4 nm以内,电池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注入 电子复合 氧化钐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作为电子注入层对OLEDs器件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志贤 张方辉 +1 位作者 赵彦钊 王秀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7,共6页
制造了两种OLEDs器件,它们的结构分别为:ITO/NPB(50nm)/Alq3(65nm)/Mg∶Ag(10∶1)(100nm)/Ag(50nm)andITO/NPB(50nm)/Alq3(65nm)/LiF(x)/Al(100nm)。结果发现,在同样电压下,与Mg∶Ag/Ag电极相比,插入LiF层可以明显提高器件的电流。当Li... 制造了两种OLEDs器件,它们的结构分别为:ITO/NPB(50nm)/Alq3(65nm)/Mg∶Ag(10∶1)(100nm)/Ag(50nm)andITO/NPB(50nm)/Alq3(65nm)/LiF(x)/Al(100nm)。结果发现,在同样电压下,与Mg∶Ag/Ag电极相比,插入LiF层可以明显提高器件的电流。当LiF厚度为1nm时,器件性能最好。以Mg∶Ag/Ag合金作为电极时的器件的最大亮度为8450cd/m2,而插入LiF层的器件最大亮度可达到14700cd/m2。此外,器件的发光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7V时达到了最大为3.117cd/mA。同时,当LiF厚度大于1nm或小于1nm时,器件性能都将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S LiF厚度 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富氮SiO_xN_y薄膜的电子注入损伤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昊 陈蒲生 +2 位作者 田小峰 冯文修 刘小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研究了在30V的直流偏压下,对PECVD工艺制备的SiOxNy薄膜进行电子注入,并结合俄歇谱和红外光谱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薄膜内有较多的受主陷阱,平带电压漂移在小电流下有显著变化;该方法对薄膜界面造成的损伤较小。
关键词 介质膜 电子注入 纳米级 VL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Liq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有智 郑新友 +5 位作者 朱文清 丁邦东 孙润光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利用Liq(8 hydroxy quinolinatolithium)作电子注入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tinoxide)/TPD(N,N′ diphenyl N,N′ bis(3 methylphenyl) 1,1′biphenyl 4,4′diamine)/Alq3(tris (8 hydroxy quinolinato)aluminum)/Liq/Al的电致发光器... 利用Liq(8 hydroxy quinolinatolithium)作电子注入层,制备了结构为ITO(indiumtinoxide)/TPD(N,N′ diphenyl N,N′ bis(3 methylphenyl) 1,1′biphenyl 4,4′diamine)/Alq3(tris (8 hydroxy quinolinato)aluminum)/Liq/Al的电致发光器件。实验表明,以Liq作为电子注入层器件的效率约为无Liq器件的5倍。其原因可归于Liq在金属铝电极与Alq3有机层之间产生偶极层,从而形成铝与有机层间的欧姆接触,使电子注入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电致发光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 8-羟基喹啉锂 8-羟基喹啉铝 电子注入 蒸发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氮SiO_xN_y膜的电子注入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蒲生 张昊 +3 位作者 冯文修 田小峰 刘小阳 曾绍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34,共4页
通过施加直流电压于P型SiOxNy 薄膜 ,使热电子注入到薄膜而引起薄膜电学参数的改变 .测试了薄膜在电子注入前后电学参数的变化 ,以研究薄膜的电子注入特性 ,探求薄膜的抗电子注入能力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 .结合俄歇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 通过施加直流电压于P型SiOxNy 薄膜 ,使热电子注入到薄膜而引起薄膜电学参数的改变 .测试了薄膜在电子注入前后电学参数的变化 ,以研究薄膜的电子注入特性 ,探求薄膜的抗电子注入能力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 .结合俄歇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膜的微观结构 ,对薄膜的电子注入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 俄歇电子能谱 红外光谱 电学参数 富氮SIOXNY膜 电子注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崩热电子注入研究富氮SiO_xN_y纳米级薄膜的陷阱特性
8
作者 陈蒲生 章晓文 +2 位作者 冯文修 张昊 曾绍鸿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6-222,共7页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入技术研究了富氮 Si Ox Ny 纳米级薄膜的陷阱特性。观察到该薄膜存在着受主型电子陷阱 ,随着注入的增长、界面上产生的这种陷阱将起主导作用 ,其密度大过施主型界面电子陷阱。揭示出界面陷阱密度在禁带中分布 ,其密度...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入技术研究了富氮 Si Ox Ny 纳米级薄膜的陷阱特性。观察到该薄膜存在着受主型电子陷阱 ,随着注入的增长、界面上产生的这种陷阱将起主导作用 ,其密度大过施主型界面电子陷阱。揭示出界面陷阱密度在禁带中分布 ,其密度随雪崩注入剂量增加而增大 ,禁带上半部增大得尤其显著。指出雪崩注入过程中在 Si/ PECVD Si Ox Ny 界面上产生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子陷阱 ,并给出它们在禁带中的位置及密度大小关系。支持了界面陷阱来源于悬挂键的物理模型 ,由于本实验的重要结果可用该理论模型圆满地解析。给出 PECVD形成纳米级薄膜的优化工艺条件 ,该条件成膜的界面特性良好、耐压范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阱特性 雪崩 薄膜 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形成纳米级薄膜界面陷阱特性的雪崩热电子注入研究
9
作者 陈蒲生 陈闽捷 张昊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入技术研究了纳米级SiOxNy薄膜界面陷阱特性。证实了PECVD SiOxNy薄膜中界面陷阱来源于悬挂键的物理模型。观察到该纳米膜内存在着受主型电子陷阱,随着注入的增长,界面上产生的这种陷阱将起主导作用。发现到界面陷阱密...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入技术研究了纳米级SiOxNy薄膜界面陷阱特性。证实了PECVD SiOxNy薄膜中界面陷阱来源于悬挂键的物理模型。观察到该纳米膜内存在着受主型电子陷阱,随着注入的增长,界面上产生的这种陷阱将起主导作用。发现到界面陷阱密度随雪崩热电子注入剂量增加而增大,禁带上半部增大得较下半部显著。指出了雪崩注入过程中在SiOxNy界面上产生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子陷阱,并给出它们在禁带中的位置与密度大小关系。揭示出PECVD法形成的SiOxNy纳米膜与快速热氮化制备的这种薄膜中、氮氧含量不同、界面陷阱特性变化关系不一样,并从形成薄膜氮化机制上予以合理的物理解析。给出了PECVD形成纳米级薄膜的优化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VD 纳米级薄膜 界面陷阱 雪崩热电子注入 SiOxNy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CO_(3)电子注入层改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吕昭月 谢海芬 +2 位作者 牟海川 张彤蕾 陆勍 《物理实验》 2021年第8期12-17,共6页
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中载流子浓度的不平衡,导致器件发光亮度、效率等性能不能达到最优.为了改善电子的注入和传输,采用Li_(2)CO_(3)作为电子注入层,并将其掺入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电子传输材料中,研究电子注入和传输能... 常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中载流子浓度的不平衡,导致器件发光亮度、效率等性能不能达到最优.为了改善电子的注入和传输,采用Li_(2)CO_(3)作为电子注入层,并将其掺入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hen)电子传输材料中,研究电子注入和传输能力的变化及其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_(2)CO_(3)作为有效的电子注入层,使器件的驱动电压降低1.0 V,发光亮度提高3倍,电流效率提高1倍.Li_(2)CO_(3)掺杂Bphen能进一步改善电子传输性能,提高发光层中的电子浓度,进而改善发光亮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CO_(3) 电子注入 载流子平衡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EosinY在TiO_2(101)表面的吸附构型及其对电子注入过程影响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莉 魏巍 +1 位作者 王建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0-2225,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2种Eosin Y-Ti O2(101)吸附构型下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转移性质.结果表明,Eosin Y以H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的体系总能量比B构型的高59.7 k J/mol;Eosin Y以B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比以H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2种Eosin Y-Ti O2(101)吸附构型下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转移性质.结果表明,Eosin Y以H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的体系总能量比B构型的高59.7 k J/mol;Eosin Y以B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比以H构型吸附时的吸附能更高.因此,B吸附构型更易形成.此外,还对电子注入动力学进行了模拟并对界面间的电荷转移进行了Bade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吸附H构型相比,B构型下的电子注入过程更迅速也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吸附结构 界面间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ITO阴极电子注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磊 李志毅 +1 位作者 刘冠豪 王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52,共14页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器件结构设计和功能材料开发是实现器件高效率发光的关键。倒置结构器件被认为是实现OLEDs器件高效率、长寿命的一种可行方案。但倒置器件以ITO为阴极造成了器件电子注入势垒过大,限制了倒...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器件结构设计和功能材料开发是实现器件高效率发光的关键。倒置结构器件被认为是实现OLEDs器件高效率、长寿命的一种可行方案。但倒置器件以ITO为阴极造成了器件电子注入势垒过大,限制了倒置器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实现倒置器件电子注入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了n型掺杂、偶极层修饰和隧穿注入等方法在提高ITO阴极电子注入性能的相关研究工作。最后,对提高倒置器件电子注入性能的3种不同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倒置结构 电子注入 N型掺杂 偶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钇电子注入层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镭 郑宣明 +1 位作者 林杰 刘星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2-916,共5页
利用氟化钇(YF3)代替Li F作为电子注入层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厚度的YF3电子注入缓冲层可以增强阴极的电子注入能力,使得电子和空穴的浓度更加平衡,有效地提高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其... 利用氟化钇(YF3)代替Li F作为电子注入层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厚度的YF3电子注入缓冲层可以增强阴极的电子注入能力,使得电子和空穴的浓度更加平衡,有效地提高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其中,1.2 nm厚YF3的器件具有最小的起亮电压2.6 V,最高的电流效率8.52 cd·A-1,最大的亮度36 530 cd·m-2。最大亮度和电流效率与Li F参考样品相比,分别提高了39%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氟化钇 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钾电子注入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英文)
14
作者 赵建伟 高靖欣 李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8-411,共4页
使用柠檬酸钾(C6H5K3O7)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制备了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柠檬酸钾阴极修饰层厚度为0.5 nm时,得到3.6 cd/A的发光效率,高于0.5 nm LiF作阴极修饰层时的发光效率(2.5 cd/A)。器件的开启电压相比0.5 nm LiF作阴极修饰的... 使用柠檬酸钾(C6H5K3O7)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制备了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柠檬酸钾阴极修饰层厚度为0.5 nm时,得到3.6 cd/A的发光效率,高于0.5 nm LiF作阴极修饰层时的发光效率(2.5 cd/A)。器件的开启电压相比0.5 nm LiF作阴极修饰的器件降低了0.5 V。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钾(C6H5K3O7)是一种良好的电子注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柠檬酸钾 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子注入层研究
15
作者 史常生 冯玉玲 +1 位作者 陈江山 马东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将薄层金属Al和含磷氧基团的有机材料DPSF依次蒸镀在ITO阴极上作为电子注入层,成功制备了具有反转结构的底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IBOLED)。结果表明,Al/DPSF作为电子注入层可以有效降低ITO与发光层Alq3之间的注入势垒,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工... 将薄层金属Al和含磷氧基团的有机材料DPSF依次蒸镀在ITO阴极上作为电子注入层,成功制备了具有反转结构的底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IBOLED)。结果表明,Al/DPSF作为电子注入层可以有效降低ITO与发光层Alq3之间的注入势垒,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工作电压,显著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反转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4.9 cd A-1,最大亮度为17000 cd m-2,与正置器件的发光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底发射 电子注入 ITO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热电子注入机理及在光催化与光电催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佳 潘容容 +6 位作者 张二欢 李岳美 刘佳佳 徐萌 戎宏盼 陈文星 张加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0-901,共12页
由于金属纳米晶表面等离子共振产生的热电子效应,金属/半导体异质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对于增强半导体光催化与光电催化性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综述阐述了热电子产生与驰豫的微观机制,探讨了影响热电子在金属-半导体异质纳米晶中界面传... 由于金属纳米晶表面等离子共振产生的热电子效应,金属/半导体异质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对于增强半导体光催化与光电催化性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综述阐述了热电子产生与驰豫的微观机制,探讨了影响热电子在金属-半导体异质纳米晶中界面传递效率的关键因素及异质界面调控合成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热电子注入效应在光催化与光电催化制备太阳能燃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半导体异质纳米晶 表面等离子共振 光催化 光电催化 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镁电子注入层的倒置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7
作者 李轩 郑浩臣 +3 位作者 吕文理 徐苏楠 孙磊 彭应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663,共7页
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Inver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IOLEDs)因其结构容易与n型薄膜晶体管技术集成而得到了广泛研究。在IOLEDs研究中,为了使电子能从底阴极有效注入电子传输层,对各式各样的电子注入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制... 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Inver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IOLEDs)因其结构容易与n型薄膜晶体管技术集成而得到了广泛研究。在IOLEDs研究中,为了使电子能从底阴极有效注入电子传输层,对各式各样的电子注入层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制备并研究了采用超薄金属Mg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率绿色磷光IOLEDs。研究发现超薄金属Mg薄膜具有优良的透光性;基于2 nm厚Mg电子注入层的IOLEDs具有最优的发光性能,其启亮电压、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3.06 V、46.5 cd/A和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倒置 超薄镁 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旋电子学和自旋注入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林峰 刘之景 完绍龙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自旋电子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利用它制造的自旋电子器件,与传统的半导体器件相比,有着非易失性、提高数据处理速度、降低能量消耗和增加集成密度等优点,从而给现有的电子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效的自旋注入是自旋电子学面临的重大挑战... 自旋电子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利用它制造的自旋电子器件,与传统的半导体器件相比,有着非易失性、提高数据处理速度、降低能量消耗和增加集成密度等优点,从而给现有的电子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效的自旋注入是自旋电子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文中综述了欧姆式注入、隧道注入、弹道电子注入等几种重要的自旋注入方法以及它们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电子 自旋注入 隧道注入 欧姆式注入 弹道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注入PMMA空间电荷分布的Monte-Carlo模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宫斌 张冶文 +3 位作者 郑飞虎 陈玲燕 徐加强 王传珊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精确控制和测量电子束注入样品后电荷量以及电荷的沉积分布,对于进行高压电力电缆材料的击穿以及航空器受到高能宇宙射线破坏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工作结合空间电荷对固体电介质材料击穿影响的研究课题,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 精确控制和测量电子束注入样品后电荷量以及电荷的沉积分布,对于进行高压电力电缆材料的击穿以及航空器受到高能宇宙射线破坏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工作结合空间电荷对固体电介质材料击穿影响的研究课题,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计算了电子束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样品中电荷的沉积分布,并通过激光感应压力波法(LIPP)对电子束注入后的PMMA进行测量;实验验证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为以后实验参数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注入 空间电荷分布 MONTE-CARLO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的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华军 李宏福 周晓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1-334,共4页
该单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是为 8mm永磁包装回旋振荡管设计的。首先利用绝热理论和角动量守恒理论进行了初始的电极参数设计 ,其次讨论和选取数值计算方法 ,然后利用自编的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和优化 ,同时讨论了空间电荷的影响和速度零散的... 该单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是为 8mm永磁包装回旋振荡管设计的。首先利用绝热理论和角动量守恒理论进行了初始的电极参数设计 ,其次讨论和选取数值计算方法 ,然后利用自编的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和优化 ,同时讨论了空间电荷的影响和速度零散的改善 ,最终得到最佳的电极和电子注参数。该电子枪已经应用于制管实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旋管 电极形状 电子 单阳极 磁控注入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