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和氩等离子辅助电子束蒸发制备高质量ZnO薄膜 被引量:9
1
作者 汤庆鑫 路丽霞 +3 位作者 齐秀英 钟殿强 初国强 刘益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采用等离子辅助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高纯金属锌膜,然后在氧气气氛下经高温热处理得到氧化锌的多晶薄膜。X射线衍射谱的结果表明:未经热氧化样品由金属锌和氧化锌纳米晶组成,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锌纳米晶粒长大,形成纳米氧化锌多晶... 采用等离子辅助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高纯金属锌膜,然后在氧气气氛下经高温热处理得到氧化锌的多晶薄膜。X射线衍射谱的结果表明:未经热氧化样品由金属锌和氧化锌纳米晶组成,随着热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锌纳米晶粒长大,形成纳米氧化锌多晶薄膜且薄膜结晶性增强;光致发光谱表明:样品均具有较强的紫外自由激子发光。由于未经热氧化样品中氧化锌纳米晶粒较小,具有较强的量子限域效应,因而经高温氧化后样品发光峰有较大红移。随着热氧化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束缚激子发射随热氧化温度升高而减弱,且发光峰位随热氧化温度升高出现蓝移;变温光致发光谱表明:紫外发光主要来自自由激子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辅助电子束蒸发技术 制备 ZNO薄膜 氧化锌薄膜 多晶薄膜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用塑料基底超高强度减反膜的制备
2
作者 张桂春 刘明亮 周纪良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塑料光学元件以其易加工、成本低、重量轻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车载成像系统,但是,其环测可靠性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塑料COC基底,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420~680 nm波段超高强度减反射... 塑料光学元件以其易加工、成本低、重量轻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车载成像系统,但是,其环测可靠性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塑料COC基底,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与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420~680 nm波段超高强度减反射膜;通过工艺优化,制备高水汽阻隔TiO_(2)膜层,改善COC光学元件的抗氙灯照射能力;基于化学键分析方法,优选Ti_(3)O_(5)作为连接层材料,有效提高膜层结合力,实现膜层应力匹配。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层在420~680 nm波段平均剩余反射率为0.31%,并通过了高温、高温高湿及氙灯照射3项环测试验,能够满足汽车领域对车载成像系统镀膜元件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COC基底 ALD沉积技术 电子束蒸发技术 车载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折射雕塑薄膜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素梅 王建国 +3 位作者 付小勇 范正修 贺洪波 邵建达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6-312,共7页
倾斜沉积技术制备的雕塑薄膜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薄膜材料。根据基片旋转方式的不同,可得到螺旋状、S形状、C形状、弯曲柱状等不同结构的薄膜,并且出现了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雕塑薄膜可以实现各向同性薄膜无法实现的光学... 倾斜沉积技术制备的雕塑薄膜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的薄膜材料。根据基片旋转方式的不同,可得到螺旋状、S形状、C形状、弯曲柱状等不同结构的薄膜,并且出现了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雕塑薄膜可以实现各向同性薄膜无法实现的光学性质,为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雕塑薄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雕塑薄膜的微结构与双折射特性,并阐述了其在光学领域内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薄膜 双折射技术 各向异性 薄膜材料 微观结构 光学性质 电子束蒸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衬底上生长ZnO薄膜成熟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萍 熊狂炜 邱东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39,396,共5页
用电子束反应蒸发(REBE)方法在Si和白宝石衬底上低温生长了ZnO晶体薄膜.测量结果表明ZnO晶粒具有类柱状的生长特性,并且首次发现Si基ZnO外延层生长的Ostwald"成熟化"(ripening)过程.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成熟化"出... 用电子束反应蒸发(REBE)方法在Si和白宝石衬底上低温生长了ZnO晶体薄膜.测量结果表明ZnO晶粒具有类柱状的生长特性,并且首次发现Si基ZnO外延层生长的Ostwald"成熟化"(ripening)过程.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成熟化"出现和衬底结构有关,而且"成熟化"并不影响薄膜的生长取向;光荧光激发光谱(PLE)测量显示,在330~350 nm区域有一个较宽的荧光激发峰,该宽峰跟掩埋在外延层内部的2种尺寸的ZnO量子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反应蒸发技术 ZNO薄膜 成熟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