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高超声速流场测试的电子束荧光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林贞彬 朱进生 +1 位作者 郭大华 韩道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流场测试的电子束荧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叙述了电子束设备的结构及标定方法,并在JF-4B高超声速炮风洞上,对7度尖锥模型表面,在M=7.8时进行了流场密度测量,得到了平均密度和脉动信号波形,证明了这一新的测试...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流场测试的电子束荧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叙述了电子束设备的结构及标定方法,并在JF-4B高超声速炮风洞上,对7度尖锥模型表面,在M=7.8时进行了流场密度测量,得到了平均密度和脉动信号波形,证明了这一新的测试技术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场 电子束荧光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子束荧光技术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中的扰动现象
2
作者 林贞彬 郭大华 +1 位作者 朱进生 余西龙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2000年第4期51-57,共7页
利用电子束荧光技术对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中的扰动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炮风洞中进行,自由流马赫数为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m,测量了平均密度分布、脉动密度分布,并获得了湍流密度脉动的互相关分布和频谱分布。实... 利用电子束荧光技术对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中的扰动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炮风洞中进行,自由流马赫数为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m,测量了平均密度分布、脉动密度分布,并获得了湍流密度脉动的互相关分布和频谱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渡区中有序与随机现象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 电子束荧光 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束流引出问题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谢洋 刘莹 +4 位作者 刘俊标 王鹏飞 王大正 高召顺 李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为应对电子束荧光技术对电子枪的需求,本文开展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工作原理,将工作过程划分为离子产生及引出、二次电子产生和引出两个部分并展开理论分析;基于辉光放电原理建立... 为应对电子束荧光技术对电子枪的需求,本文开展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工作原理,将工作过程划分为离子产生及引出、二次电子产生和引出两个部分并展开理论分析;基于辉光放电原理建立了简化的空气放电仿真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获得了正离子密度及其分布;对于加速室内的二次电子发射过程采用静电聚焦的方式聚焦电子束,利用Comsol软件基于Nelder-Mead算法获得二次电子引出的最佳结构参数;最后,搭建了电子枪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空气作为工作气体,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正离子轰击金属铝使其发射二次电子,最终获得了加速电压为20 kV,束流强度为16 mA的电子束,完成了此类电子枪的原理验证并为性能提升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离子轰击二次电子发射 气体放电 电子束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稀薄流场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测量研究
4
作者 陈爱国 田颖 +4 位作者 王杰 杨彦广 李志辉 李中华 李震乾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稀薄流场中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不一致是热力学非平衡的具体表现,可采用电子束荧光技术这一非接触测量手段对稀薄流场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电子束荧光技术用于测量稀薄流场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 稀薄流场中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不一致是热力学非平衡的具体表现,可采用电子束荧光技术这一非接触测量手段对稀薄流场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电子束荧光技术用于测量稀薄流场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在某风洞中开展的喷管出口稀薄流场转动温度、振动温度测量结果。重复性测量结果表明:转动温度最大相对不确定度为0.26%,振动温度最大相对不确定度为0.8%;Ma=12和16锥形喷管出口截面上的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分布特征体现了锥形喷管膨胀流动的特点,而各喷管在3个不同状态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稀薄度增加,振动温度与转动温度的偏差会越大,热力学非平衡现象也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荧光 稀薄流场 转动温度 振动温度 低密度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