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的^(68)Ga标记PM_(2.5)模拟粒子的制备及其活体示踪
1
作者 潘栋辉 徐宇平 +5 位作者 王辛宇 王立振 严骏杰 施冬健 杨敏 陈明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6,共8页
将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MNP)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制备得到PEG-MNP,随后通过与放射性的^(68)Ga^(3+)离子螯合,高标记产率地制备得到^(68)Ga-PEG-MNP,标记产物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将^(68)Ga-PEG-MNP... 将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MNP)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制备得到PEG-MNP,随后通过与放射性的^(68)Ga^(3+)离子螯合,高标记产率地制备得到^(68)Ga-PEG-MNP,标记产物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将^(68)Ga-PEG-MNP通过雾化方式制备得到^(68)Ga-PEG-MNP PM_(2.5)(particulate matter _(2.5),size<_(2.5)μm)模拟颗粒,其经雾化小鼠吸入体内后,通过正电子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对小鼠进行全身显影,结果可见雾化的^(68)Ga-PEG-MNP PM_(2.5)模拟颗粒可由气管向肺部双叶区域扩散,并滞留于肺。体内的PET成像结果与离体放射自显影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扫描成像 ^(68)Ga 黑色素纳米颗粒 细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对糖尿病研究的应用
2
作者 姚毅 赵军平 陆菊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6期586-58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电子断层扫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的发展及在生物研究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关芳 邹天一 +3 位作者 程思航 于洋 王慧利 王宏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35-2344,共10页
对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研究和结构分析对于全面了解其功能和生物学意义至关重要.冷冻电子显微镜在提供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大分子分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冷冻电子显微镜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冷冻电子显微镜的有效性,使... 对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研究和结构分析对于全面了解其功能和生物学意义至关重要.冷冻电子显微镜在提供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大分子分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冷冻电子显微镜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冷冻电子显微镜的有效性,使其对各种生物结构、蛋白质结构的解析更加准确快捷.但是,对于生物系统来说,蛋白质和大分子复合物等均处于复杂的生理环境中,因此原位检测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对于生物体系和结构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冷冻电子断层扫描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技术,可以无需标记直接通过冷冻样品的固有衬度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并且可在原位生理环境中对生物分子进行纳米级分辨率的三维成像.本文综述了与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相关的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技术,并总结了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在分离的大分子复合物和整个细胞或组织中的生物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复合物 冷冻电子断层扫描 原位 生物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介观结构的电子断层扫描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袁佩 余承忠 邹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4-255,共12页
电子断层扫描术(ET)是在透射电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更为先进的表征手段,能有效地在不同尺度上解析多种材料的三维结构,利用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倾转照片进行三维重构。ET技术最先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等领域,目前正逐步发展并推广到材料科... 电子断层扫描术(ET)是在透射电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更为先进的表征手段,能有效地在不同尺度上解析多种材料的三维结构,利用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倾转照片进行三维重构。ET技术最先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等领域,目前正逐步发展并推广到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用以研究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本文作者利用此技术得到不足1nm厚度的超薄ET切片,完全消除了样品厚度影响,揭示了隐藏在介孔材料内部的结构特征,成功地解析了复杂的介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超薄切片 三维重构 介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在催化纳米材料重构中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浩 黄亦 +1 位作者 梁超伦 赵文霞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5,共7页
揭示纳米尺度下催化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透射电镜技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征方法。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形貌像、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像及高角环形暗场(high angle annular da... 揭示纳米尺度下催化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透射电镜技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征方法。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形貌像、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像及高角环形暗场(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HAADF)方法,并运用电子断层扫描技术(electron tomography,ET),揭示了Pt Co合金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以及表面包围晶面形态信息,重构出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凹面六四面体的三维形态结构。此外,本文将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扩展到负载型多孔沸石咪唑脂骨架结构材料(ZIF-8)和介孔Al_2O_3分子筛两种材料的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透射电镜显微成像仅能提供二维投影信息的不足。最后基于目前ET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讨论并展望了透射电镜相关ET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扫描(ET) 催化材料 PtCo纳米粒子 多孔沸石咪唑脂骨架结构材料 介孔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评估斑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薛丹丹(综述) 万兵(综述) +1 位作者 徐敬星(综述) 李红(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是全球范围内主要死因之一。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可对斑块从形成、发展到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这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是全球范围内主要死因之一。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可对斑块从形成、发展到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这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主要对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PCAT在评估斑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血管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模拟研究及实验检验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英茂 耿建华 +3 位作者 田嘉禾 尹大一 姚树林 陈盛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验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PET实验的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当热灶直径以PET分辨率为单位时,图像热灶的最大及平均恢复系数随热灶直径的变化与分辨率无关,且热灶半高宽/分辨率与热灶直径的关系不受分辨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容积效应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实验检验 关系 图像 影响 恢复系数 平均 计算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魏红星 马圆圆 +8 位作者 段绍峰 田丛娜 田月琴 王道宇 姜楠 张宗耀 郭新华 张晓丽 单宝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性,并在两周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基于矩阵实验室编程语言开发一套新软件,获得评价左心室整体重构程度的球形指数(SI),并首次提出评价左心室局部重构程度的新指标:水平长轴"倒八字"程度指数(DPI)、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左心室重构整体重构程度以磁共振成像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金标准"。有经验的专家对PET心肌代谢显像水平长轴和垂直长轴显示"倒八字"程度采用4分打分法。分别将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对DPI值、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与专家对"倒八字"程度的打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和LVESV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15,P均<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87,P<0.01)。水平长轴左心室近前壁和中间段测定的DPI以及短轴测定的横径比与专家打分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3、0.709和0.722,P均<0.01)。结论:采用我们自主开发的新软件,通过对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重建图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左心室整体的重构程度和局部的重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重构程度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头穴对人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影响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左芳 石现 +1 位作者 田嘉禾 姚树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以左侧大脑为主;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运动前区及顶上小叶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发生了明显的代谢功能改变,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结论针刺百会与曲鬓穴可以改变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从而可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葡萄糖代谢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喆 朱允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越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手段,HR-MRI能提供斑块形态学信息,PET能提供斑块内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代谢信息。本文重点对HR-MRI、PET及一体化PET/MR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进行早期影像学预警,有效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体化PET/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因此PET能无创地反映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特点。临床上PET用于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以及脑膜瘤疗效评价,显示其作为功能影像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膜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庆娟 王小宁 +1 位作者 厉申儿 王德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分析 35例胰腺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征象 ,以探讨常规 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扫描技术和 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胰头癌表现为 :1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 ,有小... 目的 :分析 35例胰腺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征象 ,以探讨常规 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扫描技术和 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胰头癌表现为 :1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 ,有小的局部隆起 ,钩突的圆隆变形 ,分叶状形态异常。 2平扫与增强均显示为局限于胰头轮廓内的不规则低密区 ,占 77% (2 0 / 2 6 ) ;平扫等密度增强显示 ,低密区占 15 % (4 / 2 6 ) ;平扫与增强均为等密度 ,占 8% (2 / 2 6 )。 3胆、胰管扩张、体尾萎缩分别占 84% (2 2 / 2 6 )、96 %(2 5 / 2 6 )、34 .6 % (9/ 2 6 ) ,胰尾潴留囊肿 1例。 2例体尾癌、6例囊腺癌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有坏死及囊变 ,分叶状多囊性肿块 ,囊实性肿块 ,囊内分隔及壁结节。结论 :薄层放大快速增强扫描与 CT征象的综合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早期诊断 CT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评价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肌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倪唤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80-2583,共4页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心肌血流检测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估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10例冠心病患者,在原有基础药物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PET技术做静息时及多巴酚丁...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心肌血流检测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估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10例冠心病患者,在原有基础药物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PET技术做静息时及多巴酚丁胺最大耐受剂量负荷时心肌灌注显像,以半定量法分析所得图像,测定被分析心肌节段相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和相对血流密度分数,比较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患者心肌相对血流储备分数的变化和负荷-静息时心肌血流再分布状况的变化。结果在所分析的180个心肌节段中,总体上,心肌相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无显著变化,但静息时相对血流密度分数在70%以下的节段,则可见麝香保心丸治疗后可显著提高相对血流储备分数值,由(1.019±0.173)升高至(1.073±0.169)(P=0.014),而且,这种趋势在相对血流密度分数<60%、<50%的心肌节段中表现得愈加明显;负荷-静息时心肌相对血流密度分数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负荷时血流密度分数较静息时明显下降的节段数治疗后呈减少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心肌灌注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应用于耳鸣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辉 李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耳鸣 功能性磁共振 功能影像学 检查范畴 FMRI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的配置管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智柳 张震巍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通过对我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PET)配置状况的分析和使用后经济状况的分析,反映以PET为代表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中需要避免过度配置导致的卫生资源的浪费。介绍了澳大利亚对PET的配置管理,为我国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管理提... 通过对我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PET)配置状况的分析和使用后经济状况的分析,反映以PET为代表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中需要避免过度配置导致的卫生资源的浪费。介绍了澳大利亚对PET的配置管理,为我国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 配置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琪 吴湖炳 +1 位作者 高蕾 邹衍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符合率高于行CT、MRI检查的患者;(2)对估计临床分期有参考作用方面PET 为100%,CT、MRI 占66.7%;(3)初步显示PET检查荧光脱氧核糖(FDG)摄取值高低可对区分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4)20例患者根据PET检查代谢值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缺乏此信息,治疗调整者及治疗有效率低于前者。结论PET检查将形态改变和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恶性淋巴瘤全身探查、早期发现病变、定量分析、显示代谢功能、监测疗效、评估预后诸方面都有其优越性。该检查安全可行,但应注意鉴别假阳性反应;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示踪剂对血糖的暂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 临床意义 诊断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扫描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健 王忠敏 +2 位作者 陈克敏 刘玉 郑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氟-18标记脱氧葡萄糖代谢 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