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作战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程立斌 林春应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5,共4页
为了对电子作战目标进行威胁评估,主要立足于电子战环境,分析了电子作战目标威胁评估的内容与作用,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当前常用的目标威胁评估方法,对判断敌情及电子对抗作战指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电子作战目标 威胁评估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LA的电子信息作战训练仿真系统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忠富 黄柯棣 +3 位作者 王国玉 陈琦 张冉 常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6-340,共5页
应用工程化的过程、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与设计是仿真系统开发的基础环节。参照建模与仿真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模型开发与运行过程模型,将基于HLA的电子信息作战训练仿真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阶段,每个阶段形... 应用工程化的过程、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与设计是仿真系统开发的基础环节。参照建模与仿真领域和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模型开发与运行过程模型,将基于HLA的电子信息作战训练仿真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阶段,每个阶段形成不同应用目的的模型,其中,系统结构和行为模型的创建基于联邦成员软件框架代码自动生成工具KD-FedWizard。示例表明,分阶段的分析与设计过程具有较好的工程可实现性;联邦成员软件框架代码自动生成工具的运用提高了电子信息作战训练仿真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作战仿真训练 仿真系统分析与设计 高层体系结构 联邦成员框架代码自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电子对抗作战指控系统建模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陶玉犇 刘雅奇 何凡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针对电子对抗作战指控系统建模的现实需求,在分析电子对抗作战过程及其信息流程的基础上,运用Petri网建立了电子对抗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模型,并依据相关理论分析了所建Petri网模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运用Petri网技术建模能较为准确... 针对电子对抗作战指控系统建模的现实需求,在分析电子对抗作战过程及其信息流程的基础上,运用Petri网建立了电子对抗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模型,并依据相关理论分析了所建Petri网模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运用Petri网技术建模能较为准确、有效地反映电子对抗作战的指挥控制流程,通过对所建模型动态特性的深入分析与研究,能找出影响系统效能的关键因素,并得出有益的结论,为下一步评价、完善电子对抗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对抗作战 指挥控制系统 PETRI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信息作战训练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忠富 陈永光 +1 位作者 原瑞政 张玉竹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124,共5页
电子信息作战训练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实兵实抗训练的局限,总结了计算机模拟训练及其与实兵实抗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训练的内涵和国内外现状,从系统体系结构设计、通用对象模型开发和网关设计与实现等方面探讨了... 电子信息作战训练是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必然要求。分析了实兵实抗训练的局限,总结了计算机模拟训练及其与实兵实抗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训练的内涵和国内外现状,从系统体系结构设计、通用对象模型开发和网关设计与实现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试验训练使能架构(TENA)逻辑靶场的建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作战训练 实兵实抗训练 计算机模拟训练 逻辑靶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对抗作战模拟领域概念模型设计研究
5
作者 刘新勇 齐锋 鞠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81-3783,3786,共4页
基于领域模型重用机制,以提高模型重用性为目标,分析了领域概念模型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将概念模型体系分为军事概念模型、逻辑概念模型和领域专业术语字典三个部分。介绍了构建领域概念模型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以电子对抗作战模拟领... 基于领域模型重用机制,以提高模型重用性为目标,分析了领域概念模型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将概念模型体系分为军事概念模型、逻辑概念模型和领域专业术语字典三个部分。介绍了构建领域概念模型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以电子对抗作战模拟领域概念模型的设计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际运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对抗作战模拟 领域概念模型 体系结构 模型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战过程的电子对抗能力评估标准构建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斌 蔡啸 +1 位作者 高博 王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8-42,共5页
电子对抗能力评估在军事领域是一个重要课题,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估方法主要从能力指标聚合难以全面剖析作战部队的电子对抗能力,评估结果更难以直接反映电子对抗作战效果和分析检验作战过程中优劣环节。构建基于作战对手的评估参照系,... 电子对抗能力评估在军事领域是一个重要课题,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估方法主要从能力指标聚合难以全面剖析作战部队的电子对抗能力,评估结果更难以直接反映电子对抗作战效果和分析检验作战过程中优劣环节。构建基于作战对手的评估参照系,并提出基于作战过程的电子对抗能力评估标准建立方法,以此建立的评估标准衡量评判各作战阶段的电子对抗能力。通过对电子防空作战过程的分析,该方法能够建立准确评判电子防空作战电子对抗能力的标准,可直接用于作战过程优劣环节的分析检验,解决了综合评估方法的不足。此方法已在训练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参照系 评估标准 电子对抗能力 作战阶段 电子防空作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系数的电子装备体系效能倍增效应分析
7
作者 夏斌 徐勇 +1 位作者 柯宏发 贺齐辉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6,81,共6页
提出了基于联系数的电子装备系统和体系作战效能倍增效应分析新方法。首先介绍了联系数的定义与数学运算,其次提出以基于作战能力指数的同异联系数来描述电子装备的作战效能,并根据不确定系数的取值分别对电子装备系统和体系的作战效能... 提出了基于联系数的电子装备系统和体系作战效能倍增效应分析新方法。首先介绍了联系数的定义与数学运算,其次提出以基于作战能力指数的同异联系数来描述电子装备的作战效能,并根据不确定系数的取值分别对电子装备系统和体系的作战效能倍增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侦察装备对目标的侦察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方法论 作战效能 倍增效应 联系数 电子装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F—16战斗机
8
作者 乃巩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8期7-7,共1页
F—16战斗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制造的新型战斗攻击机,是美国最优秀的机种之一。F—16原型战斗机于1971年试飞,其A型机和B型机分别于1976年和1977年开始服役。F—16发动机为单引擎的F—100—PW—202。作战半径575英里,速限2.0马赫,爬... F—16战斗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制造的新型战斗攻击机,是美国最优秀的机种之一。F—16原型战斗机于1971年试飞,其A型机和B型机分别于1976年和1977年开始服役。F—16发动机为单引擎的F—100—PW—202。作战半径575英里,速限2.0马赫,爬升限度可承受9个G,5万英尺高度。 F—16A型机在作战任务需求上,以空对空缠斗和空对地投炸为设计目标。机上配备有一枝口径20毫米的M 61 A—1型机枪,可发射500发子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动力公司 作战半径 作战任务 电子作战 海上攻击 展示系统 数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及美洲
9
《国际展望》 2003年第7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美国 军事力量 电子战能力 电子作战系统 巡航导弹 楔尾预警机 “纳米军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